很多地方都把蝙蝠稱作「飛鼠」,除了一雙翅膀,蝙蝠和老鼠長得還是很像的,可以說蝙蝠就是老鼠多了一雙翅膀。科學家經過研究發現蝙蝠的身上有140多種病毒,其中60多種都可以傳播到人的身上,因此有的人又把蝙蝠稱之為「移動病毒庫」。有很多知名的病毒都是來源於蝙蝠,比如2002年-2003年起源於我國廣東的SARS病毒,果子狸只是中間宿主,而蝙蝠才是最初的源頭。
還有之前全球肆虐的伊波拉病毒,也在蝙蝠的身體內找到了源頭,而現在正在傳播的新型冠狀病毒據科學家分析大概率是源自於蝙蝠。除了蝙蝠之外科學家還公布了很多「危險」的野生動物,例如刺蝟、浣熊、穿山甲、野豬、野兔、土撥鼠、蛇、果子狸等,最危險的行為就是「吃野味」,面對這樣大的潛在危機只是為了一口食物實在是不值當。
蝙蝠自己怎麼沒事?說來也神奇,蝙蝠身上有那麼多病毒,卻活得都好好的,似乎絲毫沒有受到影響。蝙蝠體內的基因保護著蝙蝠,基因控制著分泌物質,其中就有能抑制大多數病毒活性的物質,這樣一來,病毒在蝙蝠體內雖然是活著的,卻發揮不了什麼作用。讓蝙蝠似乎有「百毒不侵」的超能力一樣。
這或許是自然界的奧秘吧,食用蝙蝠的動物常常染上病毒死亡。自然界的生存之道不就是這樣嗎?大自然總會給弱者一些技能幫助它們生存。
或許是人類打破了自然界的規則,非要食用那些新奇的動物,才會受到如此「懲罰」。也或許,大自然鐵面無私,對於食用野味的人類也用以食物鏈的守則監督,讓病毒傳遞到了人類身上。
野生動物身上存在太多的未知,沒有經過檢測根本不了解所謂「野味」到底是不是安全的。但願這一次的疫情過去後,人類還能長個記性,不去幹擾野生這片未知的領域。
移動病毒庫—蝙蝠
蝙蝠是動物中攜帶最多病毒的動物,而其中有不少病毒都是可以感染人類的。像大家已知的SARS病毒、狂犬病毒、伊波拉病毒,均可能存在於蝙蝠體內。
不僅僅是食用蝙蝠可能會感染病毒,從野生動物捕食蝙蝠再由人類食用野味這一系列的行為開始,病毒就可能開始順著這一條食物鏈流通了。
有些人這個時候就開始批判蝙蝠了,「蝙蝠這麼危險應該去消滅」、「應該從根源上解決蝙蝠」……
蝙蝠做錯了什麼呢?人類從蝙蝠身上產生了靈感,發明了雷達。蝙蝠還用於許多實驗,另外,蝙蝠身上還有很多神奇之處,人類都沒有研究出其原理,一旦突破就可能為科技進步帶來很大的影響。
蝙蝠指的是翼手目下的一大類動物包含了19科185屬961種,是整個哺乳綱下的第二大類群,僅僅次於齧齒目動物類群,是非常大的一類哺乳動物,最大的蝙蝠翼展可以達到1.5米,最小的十幾釐米。同時也是唯一具有飛行能力的哺乳動物,相信很多人都曾認為蝙蝠是鳥類。
那麼大家是否想過蝙蝠為什麼攜帶這麼多的病毒?並且本身還不會出現什麼問題?
相關科學家曾深入研究過這個問題,蝙蝠作為具有飛行能力的哺乳動物,與那些鳥類相比是天生就沒有優勢的。飛行動物有一點比較特殊,那就是運動量相對比較大,那麼就需要消耗大量的能量。
細胞的能量來源就是需要消耗葡萄糖和氧氣,經過呼吸作用最後釋放出能量,在基因進行表達的時候會大量的合成蛋白質,DNA鏈需要不斷的分開和組合。同時細胞呼吸產生的一些自由基會破壞自身的DNA,受破壞的DNA片段有的時候會游離到細胞質中。
在正常的哺乳動物細胞質內是不含有DNA的,如果出現免疫系統會會立刻偵察出這些物質進行清除,但病毒是以DNA或者以RNA為遺傳物質的特殊生物。在常規情況下,病毒入侵身體需要進行清理。但是蝙蝠為了飛行產生這些游離的DNA片段就是正常情況,在長時間的進化發展下就接受了這樣的情況。也就是說蝙蝠身體內的特殊環境讓病毒可以在蝙蝠身體內和細胞共生。
地球上的生物除了蝙蝠其它生物幾乎無法承受這些病毒的侵擾,蝙蝠作為哺乳動物它身上永遠攜帶著大量病毒,也會傳播到其它哺乳動物身上,而人類就是其中之一,在地球上很多地方還存在吃蝙蝠的傳統(肉質類似老鼠),蝙蝠這一大類動物對於生態系統至關重要,我們不能也無法全部消滅蝙蝠,我們唯一能做的是可以禁止一些自私的行為,那就是「吃野味」,這是對自己負責更是對身邊的人負責。
蝙蝠並不是一種常見的動物。但實際上,蝙蝠在科研方面有很大的研究價值。蝙蝠常在夜間行動,平時倒吊這休憩,喜歡群居,不同的品種食物不同,有的以花粉為食?有的以水果為食、有的以肉類為食。
對於蝙蝠究竟是什麼時候出現的,目前還沒有定論。不過可以確定的是,要說在地球上生存的資歷,可是比人類要多得多。
關於蝙蝠的故事,相信大家都聽說過老鼠長出翅膀變成蝙蝠的故事,雖然目前不能確定蝙蝠的進化過程。不過大體上可以了解,蝙蝠的翅膀是由兩個前肢進化來的。
蝙蝠是唯一一類進化成具有飛行能力的哺乳動物。
蝙蝠長相有些嚇人,但作為野生動物,這可能會成為它的自我保護機制,就以人類為例,吃講究色香味。就蝙蝠這長相,相信很多人是下不去口的。可能蝙蝠也沒有想到,這張臉沒有嚇走那些吃野味的人。相反,竟然有不少國家吃蝙蝠把幾個品種的蝙蝠都吃滅絕了!
一些蝙蝠以對人類有害的蟲子作為食物,它們本身可以與人類共存,甚至對人類生活有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