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之王」蝙蝠:飛行時會「發燒」,攜上百種病毒卻很長壽!

2020-11-22 騰訊網

「懸崖多蝙蝠,往往壽千年」。我們中國人普遍講究「福氣」,而蝙蝠由於「蝠」諧音「福」,在我國傳統文化裡代表著吉祥福氣的意思。所以有些地區若有蝙蝠飛進家門,即被認為「福到」。但在西方,蝙蝠往往是邪惡、惡魔的象徵,往往和黑暗、吸血鬼等扯上關係。

雖然電影蝙蝠俠系列展現了正義的一面,但不討喜的外表、尖銳叫聲以及晝伏夜出的習性,在現代對大多數人來說,始終有些不詳。而在科學家眼裡,蝙蝠更是一個「時時在線更新」的病毒庫。另外專家推斷,2019新型冠狀病毒(nCoV-2019)的源頭宿主很有可能是蝙蝠

蝙蝠,全球第二大種群,唯一會飛的哺乳動物!

蝙蝠,又叫「天蝠、天鼠、掛鼠」等,屬於翼手目動物,歷史可以追溯至5000萬年前。現分為大蝙蝠亞目、小蝙蝠亞目,目前共發現有19科185屬超過1000種,也是僅次於嚙齒類動物的全球第二大種群,至少佔了哺乳動物總數的五分之一。除了南、北兩極和一些新生海島外,它們的幾乎遍布全球各個地方。

蝙蝠家族中最小的成員是豬鼻蝠,體長只有2.9~3.4釐米,翼展長15釐米,重量僅有2~2.6克。最大的成員為果蝠,如金冠果蝠的重量可達1.6公斤,翼展可達1.8米。它們的食性相當廣泛,花蜜、果實、魚、昆蟲等,甚至有專門吸血的種類。不過屬於大蝙蝠亞目的蝙蝠主要吃水果,而小蝙蝠亞目的蝙蝠主要吃昆蟲。

另外古人之所以認為蝙蝠有「福」和祥瑞,一個重要的原因是蝙蝠通常都很長壽。首先蝙蝠都是胎生的(每年通常只育一崽),只要出生的蝙蝠安全度過幼蝠和亞成蝠期這兩個階段,如無意外的話,基本上可以活個20-30年,甚至是40年。這壽命對於小型哺乳動物來說,那可是相當長了。

可能大家還有印象,就是小學課文上說「雷達」的出現是受到蝙蝠的啟發,裡面提到科學家模仿蝙蝠探路的方法,給飛機裝上了雷達。其實這個理論有誤,因為早在20世紀30年代,雷達就已應用到軍事領域。而蝙蝠的「回聲定位」直到1944年才確定。

蝙蝠是瞎子嗎?正解是:蝙蝠不「瞎」!雖然有回聲定位偵測環境捕食,不太依靠視力,所以視種類不同,視力有所差別,但總體來說,並不瞎(不能分辨紅色和綠色,但是可以看見紅外光、紫外光)。而且以水果花蜜為主的狐蝠和果蝠基本都不用回聲定位,直接依靠視力覓食。

為什麼蝙蝠會選擇夜間出沒?

蝙蝠稱得上是「暗夜王者」,每到夜間,靠著回聲定位的能力,捕食昆蟲如探囊取物。科學家在研究蝙蝠選擇夜間活動的原因,推測有幾個原因:

1、蝙蝠會飛,但沒有汗腺。飛行需要巨大的能量,如果白天高溫下飛行,則利於調節體溫;近年澳大利亞持續的高溫,不少蝙蝠直接在樹上被熱死。而倒掛在懸崖或樹枝上,也是減少體溫散失的方式,而且可以隨時啟動飛行。

2、和鳥類錯開捕食時間。就飛行動物而言,鳥類才是白天的霸主。飛行和發出超聲波都需要消耗巨大能量,夜間昆蟲數量多,可以確保吃得飽(每隻蝙蝠每夜需吃下一半體重重量的食物)。

3、蝙蝠的主要天敵主要有蛇類、蜥蜴等,但多篇研究論文證實,蝙蝠的空中壓力主要來自猛禽。選擇夜間活動,可以最大限度保存自己的小命和獲得食物資源。

你好毒你好毒你好毒毒毒毒毒!蝙蝠:一個可以時時「在線更新」的病毒巨庫!

據研究顯示,蝙蝠可帶有接近170種致病毒,堪稱「病毒之王」。而且其中超過60種為人畜共患的傳染病,可直接或間接傳人。

而蝙蝠是全球冠狀病毒的天然宿主,可傳人病毒除了冠狀病毒(Coronavirus),還有:

漢坦病毒(Hantavirus)、狂犬病毒(Rabies virus)、麗沙病毒(Lyssavirus;另一狂犬病)、亨尼巴病毒(Henipavirus)、伊波拉病毒(Ebola)、馬爾堡病毒(Marburg virus)......等等。

另外蝙蝠是群居的,而且不同種類的蝙蝠可以「共處一室」,成千上萬的蝙蝠密密麻麻的掛在洞穴上,大家相互交換病毒,可以說是一個可「在線更新」的病毒庫。

為何蝙蝠身上病毒那麼多,壽命卻這麼長呢?

根據科學家對蝙蝠的基因研究,首先蝙蝠具有其他哺乳動物沒有的基因和缺乏其他哺乳動物具有的基因,以及和哺乳動物具有相同的基因但表達譜不一樣,並且蝙蝠基因組裡基因修復的基因片段遠高於其他哺乳動物。用通俗的話來說就是:蝙蝠有的,哺乳動物沒有;哺乳動物有的,蝙蝠沒有;蝙蝠和哺乳動物都有的,但是蝙蝠的表達序列不一樣。

再者就是飛行造就了強大的免疫系統。蝙蝠在飛行時的心率每分鐘800-1000次,體內溫度可升至40攝氏度左右。要是人的體溫如果長時間保持在40°(即發燒),人也基本掛了。而病毒也一樣,普遍不具有耐高溫性。當然能在蝙蝠高體溫下倖存下來的病毒都是狠角色。

另外面對那些『堅強的病毒』,蝙蝠在進化中還加了一道保險。因為飛行需要巨大的能量,同時新陳代謝加速,細胞內會產生可損害基因(DNA)的化學物質,從而形成一個個DNA碎片。

對其他哺乳類動物而言,免疫系統會將這些DNA碎片當成入侵的細菌或病毒,主動攻擊剿滅。而蝙蝠不一樣,這些DNA碎片反而變成了修復DNA基因的燃料,同時這些修復DNA的基因讓那些『堅強的病毒』不起作用、和平相處。因此蝙蝠成了很多烈性病毒的天然宿主。病毒:要是把宿主都搞死了,去哪裡找一個這麼好的免費住處?

迄今為止,科學家對蝙蝠依舊知之甚少。還有蝙蝠也和大象、鯨一樣,幾乎不會患癌。不過因蝙蝠的習性(群居-雜居-飛行)關係,研究起來還是很困難。

既然蝙蝠病毒那麼多,可以將地球的蝙蝠滅掉嗎?

曾有網友提到,蝙蝠身上的病毒那麼多,人類可以先下手為強嗎?直接滅掉蝙蝠好了。還別說,人類歷史上還真有幹過這件事(局部滅絕)。自上世紀70年代來,南美洲為了防止狂犬病毒爆發,一直都有大規模滅殺吸血蝙蝠的行動。

但是近年科學家對秘魯20個蝙蝠棲息地調查研究發現,滅殺行動並沒有令情況變好。因為蝙蝠會飛,滅殺行為反而令蝙蝠到處亂飛,反而加速狂犬病毒的傳播。

此外,雖然蝙蝠談不上屬於益蟲,但是龐大的蝙蝠數量每年吃掉的害蟲是數以億計的,而且每隻蝙蝠在一個晚上可以吃掉自己體重的1/3左右的蚊蟲,以及狐蝠和果蝠還扮演傳花授粉和散播種子的作用,是生態中重要的一環。曾有生物學家建模推測,要是沒有蝙蝠,僅美國的農業就估計損失100-500億美元左右。

結語:

簡而言之,蝙蝠花了千萬年的時間搞出了一個複雜的免疫系統,憑一己之力將這些病毒封印在自己體內,並且儘自己最大努力讓自己長得不那麼討喜和不像食材,還隱居在懸崖洞穴裡晝伏夜出,就是為了遠離人類,但它萬萬沒想到......人類為了吃,什麼都做得出來!

當人類以為站上食物鏈頂端,就真的成為地球的主人了嗎?

希望今次教訓能讓某些人管住嘴吧,真的不要再吃野味了

  武漢加油!中國加油!

相關焦點

  • 為什麼蝙蝠身藏近百種病毒?科學家:為了會飛而付出的代價
    最近這段時間蝙蝠又火了,當然,更多的是對蝙蝠的害怕,因為蝙蝠在不到20年的時間裡,已經為我國帶來了2次病毒傳播,上一次是2003年的非典,當時果子狸曾經替蝙蝠「背鍋」10餘年的時間,最終在2017年,在雲南,科學家們終於在中華菊頭蝠的身上檢測出了SARS病毒,證明果子狸也是「受害者
  • 蝙蝠身上有百種病毒,蝙蝠為何百毒不侵
    近些年,在人類群體傳播的傳染病大都來自蝙蝠等動物!特別是蝙蝠,作為哺乳動物中的唯一空軍! 自身攜帶了一百多種病毒,有伊波拉,狂犬病、SARS等。隨便一種在人身上適應突變,都有滅絕人類的能力!
  • 蝙蝠感染病毒,為什麼還能飛行?
    經研究發現,蝙蝠身上攜帶100多種病毒,其中包括尼帕、亨德拉、馬爾堡,伊波拉、SARS,前三個你可能沒聽過,但伊波拉、SARS你肯定知道。由此可見,蝙蝠是個名副其實的「超級毒王」。感染的人有生命危險,但蝙蝠為什麼安然無恙呢?而且這個種族還生存了幾千年?
  • 蝙蝠不怕病菌,全靠這兩招,人類卻很難學會
    新冠病毒,有好多病菌的源頭都是蝙蝠,包括狂犬病毒、伊波拉病毒、非典SARS的原型病毒、中東呼吸症候群MERS的原型病毒等上百種病毒。害怕之餘,我們也會覺得奇怪,蝙蝠身上這麼多病菌,它自己咋就不會生病呢?
  • 蝙蝠不怕病菌,全靠這兩招,人類卻很難學會
    的原型病毒、中東呼吸症候群MERS的原型病毒等上百種病毒。 害怕之餘,我們也會覺得奇怪,蝙蝠身上這麼多病菌,它自己咋就不會生病呢? 這確實是一個值得研究的問題,如果破解了蝙蝠防禦病毒的秘密,也許對人類對抗病毒會很有幫助。 科學家們研究發現,蝙蝠在抵禦病毒時,的確有自己的獨門秘籍:
  • 蝙蝠攜帶多種病毒,為何自己卻安然無恙?究竟有什麼特別之處?
    蝙蝠作為惟一一類真正具有飛翔能力的哺乳動物,為了對抗飛翔造成的高代謝率、高氧化應激水平等諸多情況,其在演化過程中,進化出了高水平的DNA損傷修復功能及更強的免疫應答系統,所以蝙蝠在攜帶大量對於人類致命的病毒時,自身很少發病或者不發病。蝙蝠攜帶多種病毒,為何自己卻安然無恙?究竟有什麼特別之處?
  • 蝙蝠被稱為移動「病毒庫」,帶有多種致命病毒,那該滅絕蝙蝠嗎
    所以蝙蝠被稱為移動的病毒庫是當之無愧,一點也沒叫錯,甚至可以說近50年最臭名昭著的疫情的宿主都是蝙蝠。 打開百度APP,查看更多高清圖片既然蝙蝠身上攜帶有如此之多的病毒,為什麼蝙蝠自己沒出問題,但對人類的威脅性卻如此之大呢?首先我們要知道。蝙蝠身上為什麼會攜帶如此之多的致命病毒,大概有4個原因。
  • 疫情下的蝙蝠專訪——揭秘蝙蝠攜帶病毒卻不發病的隱情
    據我所知,我們有將近1000多種不同類型的親戚們分布在全球,是地球上第二豐富的哺乳動物,目前你們科學家們在我們身上成功分離出來的病毒少說也有上百種,其中確實有一些被證實可以直接感染牲畜甚至你們人類。 答:確實有一些,也算不上秘密武器。和你們人類相比,我們主要有高體溫和特殊的免疫系統。 問:發燒嗎?我們人類平常體溫在36-37.2攝氏度之內,只有感冒等疾病侵襲狀態才發燒。
  • 關於「大自然的活體病毒庫」蝙蝠的簡介
    據研究表明,蝙蝠是地球上已知唯一真正具備飛行能力的哺乳動物,是地球上最古老的哺乳類動物之一。最早出現在五千萬年前,與他們同時期的動物絕大多數都已經滅絕。 據全球蝙蝠病毒資料庫顯示,科學家在近兩百多種蝙蝠身上發現了超過四千一百種病毒。其中各類冠狀病毒超過500種,引發人畜共患病毒超過六十種,堪稱「大自然的活體病毒庫」。
  • 蝙蝠身上有許多病毒,那為什麼蝙蝠不會感染病毒死亡?答案其實很簡單
    到目前為止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累計確診5萬多病例,在一定程度上引起大家的恐慌。科學家從200多種蝙蝠體內,發現超過4100種病毒,其中包括大名鼎鼎的SARS病毒、MERS病毒和此次流行的新型冠狀病毒。 為什麼蝙蝠能做到攜帶病毒而不發病?
  • 為什麼蝙蝠能在病毒中七進七出,自己卻安然無恙?
    >幾乎不得癌症;壽命極長,有可能蘊藏著人類可以長壽的秘訣;不僅僅有冠狀病毒,蝙蝠幾乎就是一個病毒庫。>冠狀病毒那麼問題來了,為什麼蝙蝠如此之能人類歷史上有一個著名的悖論:忒修斯悖論,放到動物學上,可以理解為:如果生物體內的衰老細胞只要更新的足夠快,宛若新零件換舊零件一般,那麼它就能躲過死神的殺豬刀,永遠活下去。
  • 既然蝙蝠攜帶那麼多病毒 為啥不直接消滅掉?
    來源:科學闢謠平臺 從新冠疫情爆出與蝙蝠有所關聯開始,這種會飛的哺乳動物就幾次三番被拱上熱搜,隨即成為眾矢之的。隨著越來越多的相關信息被人們所了解,尤其是蝙蝠作為「病毒儲存庫」的特質,讓大眾對它們從恐懼到厭惡,甚至有人提出:既然它們的存在具有如此大的威脅性,為什麼不能直接把這種動物消滅掉?
  • 緊跟疫情之動物探秘——蝙蝠
    蝙蝠,傳說一種會吸食血的動物。它們有著可怕而恐怖的面孔。然而,事實卻出乎我們意料。其實世界上的大多數蝙蝠都是不以血為食的,只有三個種類的吸血蝙蝠以血液為食。大多數蝙蝠種類主要以昆蟲和其他截肢動物為食,還有一些有點像蜜蜂,主要靠吃花蜜和花粉生存。
  • 病毒從何而來?蝙蝠為何不受病毒侵擾?
    他們都是世界上最危險的病毒,伊波拉病毒這類出血熱極其致命,它們會殺死高達90%的收感染者,儘管冠狀病毒SARS的致死率沒那麼高,但它傳播的快。這些病毒都是最近50年內出現在人類當中的,而其攜帶者均為蝙蝠,當然這不是蝙蝠的錯。
  • 攜帶130+病毒的蝙蝠,為什麼還活得很好?
    疫情防控背景下,「拒絕野味」的倡議在03年因食用果子狸而爆發的SARS非典後又被頂上熱搜,多了許多懊悔和憤怒的意味。 而在「野味」背後,病毒真正的宿主蝙蝠,被推到輿論的風口浪尖。
  • 蝙蝠是飛行的「病毒庫」,為何不會被自己攜帶的病毒殺死?
    蝙蝠是多種病毒的天然宿主,或稱儲存宿主,比如狂犬病毒、伊波拉病毒、馬爾堡病毒,SARS病毒、MERS病毒、亨德拉病毒、尼帕病毒等·有統計顯示:齧齒動物總共攜帶179種病毒,其中人畜共患的有68種,蝙蝠總共攜帶137種病毒,其中人畜共患的有61種。
  • 「死神」蝙蝠是如何與病毒共舞的?
    隨後,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研究團隊在eLife雜誌上發表研究論文,分析了蝙蝠免疫系統的獨特性,揭示了其與致命性病毒共存的可能機制。迥異的生活習性蝙蝠是唯一會飛的哺乳動物,具有一系列適應飛行的形態特徵。其四肢和尾部之間覆蓋著一層薄而堅韌的翼膜,形成獨特的翼手。
  • 「毒王」蝙蝠隨身攜帶4100多種病毒,如果被消滅了會有嚴重後果嘛
    一個蝙蝠洞中甚至能棲息達2000萬隻蝙蝠,蝙蝠洞中的狂犬病毒會濃稠到了什麼樣的程度呢?可以直接通過空氣傳播,進入蝙蝠洞就有感染機率,全球有多人因此感染狂犬病毒。另外,蝙蝠具有長時間的飛行能力,能將身上的病毒傳播到很遠的地方,這也是它被稱為「病毒庫」的原因。 蝙蝠是如何將自己進化成毒王的呢?
  • 為什麼蝙蝠攜帶大量致命病毒,自己卻安然無恙?
    對於社會上的這類現象,國家自然也是十分鼓勵的,畢竟這也可以拉動內需,促進經濟發展,而且也有益於人們的身心健康,但有關衛生部門或旅遊部卻發文警醒人們,請遠離在自駕遊途中遇到的野生動物,尤其是土撥鼠,別被他們可愛的外表所蠱惑,這些野生動物都是致命病毒的攜帶者,一旦病毒開始跨越種族傳播,無疑會給人類社會帶來巨大損失
  • 趣味科普:為什麼蝙蝠身上攜帶那麼多可怕的病毒
    尼帕 亨德拉 伊波拉 馬爾堡 SARS它們都是世界上最危險的病毒伊波拉病毒這類出血熱病毒極其致命它們會殺死高達90%的受感染者儘管冠狀病毒的致死率沒那麼高但它傳播得快這些臭名昭著的病毒都是近50年內才出現在人類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