蝙蝠為什麼那麼「毒」?科學家:可能是為了飛行做出的犧牲

2020-12-05 科學黑洞

在我們這裡都把蝙蝠稱作「飛鼠」,因為除了一雙翅膀,蝙蝠和老鼠長得還是很像的。科學家發現蝙蝠的身上有140多種病毒,並且其中60多種都可以傳播到人的身上,因此有的人又把蝙蝠稱之為「移動病毒庫」。有很多知名的病毒都是來源於蝙蝠,例如2002年-2003年起源於我國廣東的SARS病毒,果子狸只是中間宿主,而蝙蝠才是最初的源頭。

還有全球肆虐的伊波拉病毒,也是在蝙蝠的身體內找到了源頭,而現在正在傳播的新型冠狀病毒據科學家分析大概率是源自於蝙蝠。除了蝙蝠之外科學家還公布了很多「危險」的野生動物,例如刺蝟、浣熊、穿山甲、野豬、野兔、土撥鼠、蛇、果子狸等,最危險的行為就是「吃野味」,面對這樣大的潛在危機只是為了一口食物實在是不值當。

蝙蝠指的是翼手目下的一大類動物包含了19科185屬961種,是整個哺乳綱下的第二大類群,僅僅次於齧齒目動物類群,是非常大的一類哺乳動物,最大的蝙蝠翼展可以達到1.5米,最小的十幾釐米。同時也是唯一具有飛行能力的哺乳動物,相信很多人都曾認為蝙蝠是鳥類。

那麼大家是否想過蝙蝠為什麼攜帶這麼多的病毒?並且本身還不會出現什麼問題?

相關科學家曾深入研究過這個問題,蝙蝠作為具有飛行能力的哺乳動物,與那些鳥類相比是天生就沒有優勢的。飛行動物有一點比較特殊,那就是運動量相對比較大,那麼就需要消耗大量的能量。

細胞的能量來源就是需要消耗葡萄糖和氧氣,經過呼吸作用最後釋放出能量,在基因進行表達的時候會大量的合成蛋白質,DNA鏈需要不斷的分開和組合。同時細胞呼吸產生的一些自由基會破壞自身的DNA,受破壞的DNA片段有的時候會游離到細胞質中。

在正常的哺乳動物細胞質內是不含有DNA的,如果出現免疫系統會會立刻偵察出這些物質進行清除,而病毒就是以DNA或者以RNA為遺傳物質的特殊生物。在常規情況下,病毒入侵身體需要進行清理。但是蝙蝠為了飛行產生這些游離的DNA片段就是正常情況,在長時間的進化發展下就接受了這樣的情況。也就是說蝙蝠身體內的特殊環境讓病毒可以在蝙蝠身體內和細胞共生。

但是其它生物就無法承受這些病毒的侵擾,而蝙蝠作為哺乳動物它身上攜帶的大量病毒,也會傳播到其它哺乳動物身上,而人類就是其中之一,在地球上一些地方還存在吃蝙蝠的傳統,蝙蝠這一大類動物對於生態系統至關重要,我們不能也無法全部消滅蝙蝠,但是我們可以禁止一些自私的行為,那就是「吃野味」,這是對自己負責也是對身邊的人負責。

文/杜若,圖片來源網絡侵刪。

歡迎關注我們:科學黑洞!

相關焦點

  • 蝙蝠為什麼那麼毒?科學家稱可能是為了飛行做出的犧牲
    還有之前全球肆虐的伊波拉病毒,也在蝙蝠的身體內找到了源頭,而現在正在傳播的新型冠狀病毒據科學家分析大概率是源自於蝙蝠。除了蝙蝠之外科學家還公布了很多「危險」的野生動物,例如刺蝟、浣熊、穿山甲、野豬、野兔、土撥鼠、蛇、果子狸等,最危險的行為就是「吃野味」,面對這樣大的潛在危機只是為了一口食物實在是不值當。
  • 毒王蝙蝠為什麼這麼毒,可能是為了飛行,不得不做出的犧牲!
    在我們的印象中,會飛的動物屬於鳥類,鳥類屬於脊索亞門的鳥綱,而蝙蝠屬於脊索亞門中的哺乳綱,那麼屬於哺乳綱的蝙蝠為什麼具有飛行的能力呢?蝙蝠為什麼會飛?據考察,蝙蝠可能是生活在樹上的這支哺乳動物演化而來,蝙蝠的飛行方式和已經滅絕的翼龍相似,都沒有羽毛,而是用翼膜來飛行。下圖為翼龍復原圖。從蝙蝠的骨骼上看,它的翅膀是從前肢演化的,其中指骨非常長。
  • 小小的蝙蝠怎麼會這麼「毒」?科學家:這是為了飛行所付出的代價
    這不禁令人奇怪,小小的蝙蝠怎麼會這麼「毒」?能夠攜帶大量病毒的蝙蝠早就引起了科學家的注意,並進行了相關研究,研究表明蝙蝠之所以這麼「毒」,其根本原因就是,相對於其他哺乳動物而言,蝙蝠的機體對病毒的免疫反應很弱,這種特性使得進入蝙蝠體內的病毒更加容易存活。那麼為什麼蝙蝠會有這種特性呢?科學家告訴我們,這是為了飛行所付出的代價。
  • 「病毒之王」蝙蝠:飛行時會「發燒」,攜上百種病毒卻很長壽!
    而在科學家眼裡,蝙蝠更是一個「時時在線更新」的病毒庫。另外專家推斷,2019新型冠狀病毒(nCoV-2019)的源頭宿主很有可能是蝙蝠。 蝙蝠,全球第二大種群,唯一會飛的哺乳動物!
  • 為什麼蝙蝠能在黑夜飛行?
    蝙蝠是哺乳動物,頭部和軀幹像老鼠,四肢和尾部之間有皮質的隔膜。蝙蝠夜間在空中飛翔,捕食一些蚊、蛾等昆蟲。夜幕降臨,大多數的鳥類都在睡覺的時候,蝙蝠獨自出來覓食了。可是為什麼蝙蝠只在夜晚活動,而在白天卻見不到它們的身影呢?
  • 上帝的寵物:蝙蝠究竟是什麼物種進化的?為何那麼毒自己還不死?
    蝙蝠的帶毒體質蝙蝠在大家印象中並不是一種吉利的動物,所以和它接觸也相對較少,大家對這種毛茸茸、而且還會飛的動物,實在不太感冒,但你有一點不得不承認,蝙蝠這種動物實在是太牛逼了,簡直就是上帝的寵物!首先它的高壽,按動物體型比,蝙蝠壽命目測也就2-3年,最多也就5-6年,因為大致上體型和壽命是正比的,但這個定律在蝙蝠身上失效了,你家的寵物狗那麼大隻,還不如小小的蝙蝠能活,大部分蝙蝠能活過十幾年,甚至二十幾年,而你家的狗狗,大概只有11-12年的壽命,了不起15年到頂了!
  • 為什麼蝙蝠身藏近百種病毒?科學家:為了會飛而付出的代價
    現代科學研究發現,蝙蝠作為哺乳動物中唯一會飛的生物,一隻蝙蝠的身體中,至少可以攜帶近百種病毒,其中不乏我們熟悉的病毒:伊波拉、SARS、狂犬病毒等等。那麼,蝙蝠是如何做到身藏上百種病毒,自己卻絲毫沒事,反而讓自然界中很多動物都感到害怕的「毒蠱」呢?科學家認為,這或許是因為蝙蝠為了學會飛行,所付出的代價。
  • 蝙蝠為何那麼多毒?科學家給出答案,你還敢吃蝙蝠嗎
    例如,伊波拉病毒的宿主之一就是蝙蝠。提到蝙蝠,很多人都對這種生物有著一種深深的恐懼感。它們經常棲息在一些光線暗淡的洞穴中,倒掛在牆壁上,一旦有人冒冒然進入洞穴,蝙蝠就會驚慌失措,朝著光源處飛行,甚至還會給你咬上一口。在很多影視作品和書籍中,蝙蝠亦是被醜化成反派角色,是極其噁心的存在。
  • 為什麼說蝙蝠堪比「萬毒之祖」,看完就知道蝙蝠有多毒了?
    在新冠肺炎全球爆發後,一個動物又進入了人們的視線,那就是蝙蝠。近現代以來,蝙蝠身上攜帶了數種病毒都感染到了人類身上,例如狂犬病、伊波拉病毒、mers病毒、sars病毒等。蝙蝠對於人類而言,可以說是天然的&34;。為什麼這麼說呢?
  • 趣味科普:為什麼蝙蝠身上攜帶那麼多可怕的病毒
    而其攜帶者均為蝙蝠要澄清的是這真不是蝙蝠的錯最近疫情上升和爆發很可能是由於我們和我們圈養的牲畜過深侵入蝙蝠的棲息地尤其在熱帶地區例如在馬來西亞商業養豬場擴散至蝙蝠棲息的森林造成尼帕病毒首次通過豬在人類中爆發在澳大利亞人類破壞原生森林 致使果蝠飛入郊區花園
  • 蝙蝠為什麼這麼「毒」?3分鐘英文動畫帶你了解
    而據環球網報導,中國工程院院士、湖北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科研攻關組專家、華中農業大學教授陳煥春9日晚,在湖北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揮部召開的第19場新聞發布會上表示:新冠病毒可能存在於多個中間宿主。當今人類新發傳染病78%與野生動物有關,要儘量少養野生動物,更不能吃野生動物。
  • 科學家研製出蝙蝠機器人,可模仿真蝙蝠57%飛行動作
    但這並不是因為它的飛行表現最佳,而是它相對便宜且容易操控。你可能已經注意到,很少有動物會轉動自己的翅膀;只要條件允許,動物們更傾向於拍打翅膀——這樣做的其中一個原因是這個動作讓飛行更高效,而且特別容易掌控。
  • 蝙蝠感染病毒,為什麼還能飛行?
    經研究發現,蝙蝠身上攜帶100多種病毒,其中包括尼帕、亨德拉、馬爾堡,伊波拉、SARS,前三個你可能沒聽過,但伊波拉、SARS你肯定知道。由此可見,蝙蝠是個名副其實的「超級毒王」。感染的人有生命危險,但蝙蝠為什麼安然無恙呢?而且這個種族還生存了幾千年?
  • 蝙蝠會根據噪音來做出一些聰明的舉動
    2月6日,據外媒報導,蝙蝠會根據噪音來做出聰明的舉動。但是噪音也是有益的,它可以傳達有關重要環境條件的信息,並促使動物做出明智的行為。當研究人員播放並記錄兩種不同種類蝙蝠聽到雨聲時,這兩種蝙蝠都選擇推遲從它們的棲息地出去。「蝙蝠是聲學專家,」巴拿馬史密森熱帶研究所的博士後Inga Geipel說,「它們晚上很活躍,依靠聲響在它們的環境中尋找食物。當他們它到日落時下雨的聲音時,他們決定在棲息地呆上一段時間。」
  • 蝙蝠是怎麼學會飛行的
    縱觀生物界,哺乳動物可以說是一大霸主,可至今這些號稱「進化的最高級」的生命也沒能稱霸藍天,能自由飛翔的哺乳動物更是只有蝙蝠這一種(從高處滑翔到低處的鼯鼠等不算能自由飛翔),那麼蝙蝠是怎麼學會飛行的呢?關於蝙蝠最早的祖先,目前的科學界還沒有定論,但是根據2006年,我國科學家在內蒙古寧城地區,一處距今6500萬年的中生代地層中發現的一具完整的哺乳動物化石——遠古翔獸來推斷,蝙蝠的祖先應該是跟它差不多的一種動物。遠古翔獸體長12~14釐米,體重70克,跟現在的小老鼠差不多大。
  • 蝙蝠有「毒王」之稱,既然蝙蝠這麼毒,為什麼人類不將其趕盡殺絕
    目前人類已經在雨林、山地甚至是沙漠中發現蝙蝠的存在,可見它們能夠適應多種生存環境。在一些山地地區還存在著蝙蝠聚集地,那就是蝙蝠山洞。這樣的山洞通常可以包含上千隻蝙蝠,假想每一隻蝙蝠身上都攜帶著超過一百種病毒,那麼整個山洞裡將會充滿病毒。如果有人踏入蝙蝠山洞一步,相當於踏入毒氣境地一步。既然蝙蝠這麼毒,人類能夠將它們趕盡殺絕嗎?
  • 為什麼蝙蝠攜帶大量致命病毒,自己卻安然無恙?
    說到攜帶病毒的野生動物,就不得不提到蝙蝠,畢竟這可是自然界中赫赫有名的「毒物」,身上攜帶了大量的致命病毒,然而,為什麼蝙蝠自身卻不受這些病毒影響呢?那蝙蝠一身的病毒,是不是就是其為適應環境變化,在漫長的生物演變過程中所進化出來的能力呢?科學家會告訴你:蝙蝠的這種技能確實是因為飛行而具備的。人類等其他哺乳動物在感染病毒後會身病或者死亡,就是因為病毒進入人體後,人類就會調動炎症機制來和病毒對抗,主要體現就是發燒,而蝙蝠卻缺乏炎症機制。
  • 為什麼每次傳播病毒的都是蝙蝠?因為蝙蝠體內有一個火熱毒蠱!
    無疑蝙蝠是最成功的哺乳動物,因為它是唯一能飛的哺乳動物!但它幾乎也是掃把星的代名詞,無論是在狂犬病毒還是伊波拉病毒,或者薩斯病毒,甚至現在的新型冠狀病毒,蝙蝠都是它們的源頭,似乎它是潘多拉魔盒中釋放出來的疾病代名詞,為什麼蝙蝠會那麼毒?而且自己那麼毒居然還沒事?
  • 科學家揭示蝙蝠飛行及免疫適應性相關機制
    中外科學家完成的蝙蝠基因組學研究近日在《科學》上在線發表。科學家對兩種不同類群的蝙蝠基因組比較分析,揭示了蝙蝠飛行及免疫系統的適應性相關機制,闡明不同蝙蝠類群的分子多樣性機制,為蝙蝠及其它哺乳動物在生物學及進化等方面的研究提供了新思路。
  • 隨身攜帶100多種病毒,蝙蝠為啥卻沒事?美科學家:原理很簡單
    據科學研究發現,一隻蝙蝠身上可能隨時攜帶超過100種病毒,並且在全世界的200多種病毒身上,已經發現了超過多大4100種病毒,其中不乏對人類非常致命的伊波拉病毒、SARS病毒!那麼,蝙蝠為啥會這麼「毒」呢?為啥它們攜帶如此多的病毒,自身卻不會出事?科學家對蝙蝠進行了深入研究,發現它們具備和大量病毒「共生」的特殊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