蝙蝠是怎麼學會飛行的

2020-12-03 精選車之家

縱觀生物界,哺乳動物可以說是一大霸主,可至今這些號稱「進化的最高級」的生命也沒能稱霸藍天,能自由飛翔的哺乳動物更是只有蝙蝠這一種(從高處滑翔到低處的鼯鼠等不算能自由飛翔),那麼蝙蝠是怎麼學會飛行的呢?

關於蝙蝠最早的祖先,目前的科學界還沒有定論,但是根據2006年,我國科學家在內蒙古寧城地區,一處距今6500萬年的中生代地層中發現的一具完整的哺乳動物化石——遠古翔獸來推斷,蝙蝠的祖先應該是跟它差不多的一種動物。遠古翔獸體長12~14釐米,體重70克,跟現在的小老鼠差不多大。它的嘴很短,有高度特化的食蟲性牙齒和四肢,更神奇的是,它的四肢也有和身體相連的皮膜,並覆蓋有細毛。古生物學家認為,這種遠古翔獸的生活習性跟現在的鼯鼠一樣,可以從一棵樹滑翔到另一棵樹上,以此來躲避敵人和尋找食物。雖然它跟現今的蝙蝠還是有一些差異,但是因為我們只發現了這一種能飛的哺乳動物化石,所以科學家普遍認為它就是蝙蝠的祖先,或者至少像蝙蝠的祖先。

由此,科學家大概推測了一下蝙蝠的祖先學習飛行的歷程。首先,這些蝙蝠祖宗們像現在的鼯鼠一樣爬到樹的高處,然後一躍而下,它們伸展四肢,讓皮膜像滑翔翼一樣載著它們從一棵樹滑翔到另一棵樹,但這些蝙蝠祖宗不滿足於這樣被動的飛行,它們通過不斷的學習……好吧,是通過基因的不斷變異,無數的變化一點點的積累下來。終於有一天,它們的手指進化到了一個非常修長的地步,指間的皮膜和身體皮膜連在一起,有了翅膀的樣子。同時因為數根可以自由活動的手指的存在,藉助發達的肌肉群,它們對皮膜翅膀的駕馭能力也達到了一個空前的高度,這些優勢都讓它們的飛行方式從滑行轉變為撲翼飛行。當它們沿著水平方向飛行時,翅膀向前下方揮動產生了升力和推力,如果推力超過阻力,升力等於體重時,它們就能保持飛行的速度,從而可以飛到更遠的地方去。

但是關於蝙蝠學習飛行的動機——它們是被天敵趕到了天上,還是因為同類間的競爭太激烈,不得不學一門本事,科學家沒有做出太多的揣測,因為那個年代實在是太過久遠,而我們又沒有足夠的化石證據去研究。不過既然它們學會了飛行,從此,天空便有了它們的一席之地,而它們對生態系統的貢獻也絕不只有一點點。首先,它們是優秀的種子傳播者,在熱帶和亞熱帶,因為植物間對土地的競爭很激烈,一些植物的種子往往只有在很遠的地方才能生根發芽、茁壯成長,但它們自己不會飛,就只好用個甜美的果實把自己包起來,當蝙蝠吃下這些果實之後,就會帶著種子飛到很遠的地方,完成播種的工作。許多研究都表明,直接取自樹木果實中的種子的發芽率僅有10%左右,而經蝙蝠傳播,在蝙蝠糞便中的種子卻100%發了芽;其次,它們還是很多害蟲的天敵,經統計,大約70%的現生蝙蝠和大多數化石蝙蝠都是食蟲性的,它們的菜單裡最常見的就是甲蟲、蒼蠅類、蚊類、蛾類、蟑螂、白蟻等害蟲,一隻小黃蝠在14小時內就能捕捉600隻昆蟲,一夜就能吃掉200~1000隻昆蟲,一個150隻左右的蝙蝠家族在一個季節內能消滅60萬隻黃瓜甲蟲,如果沒有這些蝙蝠而任由黃瓜甲蟲繁殖,它們可以生出3300萬隻後代,一片小森林都不夠它們吃。

所以,蝙蝠是一種對生態系統非常重要的動物,也許這就是上天賦予它們飛行能力的同時,要它們承擔的責任吧。

相關焦點

  • 為什麼蝙蝠能在黑夜飛行? 它是怎麼避開那些障礙物的?
    為什麼蝙蝠能在黑夜飛行? 它是怎麼避開那些障礙物的?時間:2016-08-22 13:55   來源:大健康傳媒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為什麼蝙蝠能在黑夜飛行? 它是怎麼避開那些障礙物的? 蝙蝠是哺乳動物,頭部和軀幹像老鼠,四肢和尾部之間有皮質的隔膜。
  • 科學家研製出蝙蝠機器人,可模仿真蝙蝠57%飛行動作
    為機器人製作翅膀並使其學會控制翅膀並非易事,這也是為什麼市面上的「機器鳥」遠不如四軸飛行器多。然而,來自伊利諾伊大學厄巴納-香檳分校和加州理工學院的研究員Alireza Ramezani、Soon-Jo Chung以及Seth Hutchinson卻迎難而上——製造「機器鳥」就已經夠難了,而他們還在研究怎麼製造更先進更複雜的蝙蝠機器人。在過去的幾年裡,他們一直研發一款名叫Bat Bot(B2)的蝙蝠機器人。
  • 為什麼蝙蝠能在黑夜飛行?
    蝙蝠是哺乳動物,頭部和軀幹像老鼠,四肢和尾部之間有皮質的隔膜。蝙蝠夜間在空中飛翔,捕食一些蚊、蛾等昆蟲。夜幕降臨,大多數的鳥類都在睡覺的時候,蝙蝠獨自出來覓食了。可是為什麼蝙蝠只在夜晚活動,而在白天卻見不到它們的身影呢?
  • 蝙蝠是怎麼交配的?
    蝙蝠是怎麼交配的?時間:2015-05-03 18:09   來源:紅網   責任編輯:毛青青 世界上現存的蝙蝠超過1200種,約佔世界哺乳動物種類的20%。鑑於它們是世界上 能飛的哺乳動物,蝙蝠有著與其它哺乳動物不同的獨特交配行為。
  • 魔獸世界9.0飛行寵物蝙蝠伯爵怎麼獲得 伯爵詳細獲取流程攻略
    魔獸世界9.0飛行寵物蝙蝠伯爵怎麼獲得 伯爵詳細獲取流程攻略 魔獸世界9.0中有一個飛行的寵物,而且還是一個蝙蝠,叫做伯爵,很多玩家還不清楚伯爵這個寵物怎麼獲得,下面就來為大家分享一下伯爵詳細獲取流程攻略
  • 科學家研究機械蝙蝠已掌握蝙蝠飛行特性
    科學家研究機械蝙蝠已掌握蝙蝠飛行特性,關節慾動和各種飛行參數。據每日科學網報導,美國布朗大學的研究人員藉助機械蝙蝠揭開了蝙蝠飛行的四個要素:特殊結構的韌帶,彈性的皮膚、肌肉的支撐和靈活的骨骼。具備了這幾個要素,讓蝙蝠可以快速上升和下降。研究人員採用一個複雜的系統的關節、機矽彈性體的柔性膜和伺服電機、一個皮帶輪系統使用與蝙蝠翅膀相同的質量製成了一個機器翼。
  • 蝙蝠的飛行絕技--中國數字科技館
    正是這種形狀改變有效地平衡了蝙蝠翅膀拍擊力和空氣阻力,從而使飛行事半功倍。  1987年,瑞典的諾爾貝格和英國的雷納通過對18科上百種蝙蝠的比較研究提出了一套用來評價蝙蝠飛行能力的指標以及標準,他們用翼載(翅膀的面積與它所要負載的重量之比)來估測蝙蝠是否適合快速飛行,結合翼型特徵來推測這些種類適合在什麼樣的環境中活動……這些方法至今還為蝙蝠研究者廣泛應用,極大地推動了蝙蝠的基礎研究。
  • 為什麼蝙蝠會飛行?6500萬年前,災難逼迫它們進化
    截止到目前,遠古翔獸是目前已知的,唯一一種可以飛行的遠古哺乳動物,所以,即使它們並不是蝙蝠的直接祖先,它們也與蝙蝠的祖先存在著極為親近的關係。其實,很多科學家都認為,蝙蝠是哺乳類動物中,進化最成功的物種。可能在這裡會有一些朋友反駁,因為人類也是哺乳動物,而人類只用了短短數百萬年的時間,就成功進化成為地球上唯一的高等生物。
  • 蝙蝠不怕病菌,全靠這兩招,人類卻很難學會
    這確實是一個值得研究的問題,如果破解了蝙蝠防禦病毒的秘密,也許對人類對抗病毒會很有幫助。 科學家們研究發現,蝙蝠在抵禦病毒時,的確有自己的獨門秘籍:
  • 蝙蝠不怕病菌,全靠這兩招,人類卻很難學會
    ①心跳每分鐘高達1000次蝙蝠是唯一具備飛行能力的哺乳類動物,飛行消耗大量能量,這讓它們的心跳非常快。但蝙蝠的壽命卻可以達到40年,遠超同體型的其他哺乳動物。②長期高燒40度飛行消耗的能量多,加上活躍的免疫系統,讓蝙蝠的體溫長時間維持在高位
  • 布朗大學造蝙蝠機器人來研究蝙蝠飛行原理
    現在,有一個機器人蝙蝠——或者至少其中的一部分。約瑟夫Bahlman,布朗大學的一名研究生,在教授肯尼斯·布魯爾和莎朗•斯沃茨的幫助下,已經開發了一個仿生的機器人蝙蝠翼韌帶,皮膚和結構都模仿真的蝙蝠。這個項目的目的是為了更進一步的了解蝙蝠的飛行結構。
  • 蝙蝠感染病毒,為什麼還能飛行?
    經研究發現,蝙蝠身上攜帶100多種病毒,其中包括尼帕、亨德拉、馬爾堡,伊波拉、SARS,前三個你可能沒聽過,但伊波拉、SARS你肯定知道。由此可見,蝙蝠是個名副其實的「超級毒王」。感染的人有生命危險,但蝙蝠為什麼安然無恙呢?而且這個種族還生存了幾千年?
  • 科學家揭示蝙蝠飛行及免疫適應性相關機制
    中外科學家完成的蝙蝠基因組學研究近日在《科學》上在線發表。科學家對兩種不同類群的蝙蝠基因組比較分析,揭示了蝙蝠飛行及免疫系統的適應性相關機制,闡明不同蝙蝠類群的分子多樣性機制,為蝙蝠及其它哺乳動物在生物學及進化等方面的研究提供了新思路。
  • 蝙蝠為什麼那麼毒?科學家稱可能是為了飛行做出的犧牲
    蝙蝠自己怎麼沒事?說來也神奇,蝙蝠身上有那麼多病毒,卻活得都好好的,似乎絲毫沒有受到影響。蝙蝠體內的基因保護著蝙蝠,基因控制著分泌物質,其中就有能抑制大多數病毒活性的物質,這樣一來,病毒在蝙蝠體內雖然是活著的,卻發揮不了什麼作用。讓蝙蝠似乎有「百毒不侵」的超能力一樣。
  • 如何簡單畫飛行蝙蝠(逐步詳解)
    今天我們來畫一隻飛行蝙蝠,這是一個一筆一畫教你繪畫的課程,簡單易學,快來享受趣味繪畫的樂趣吧!步驟1:在紙的中間畫一個漂亮的橢圓形,在橢圓的中間畫一個N字形,內部加畫兩條豎線畫出鼻子。步驟5步驟6:把整個蝙蝠的身體想像成一個倒三角形,再頂點上畫一個點,準備連接兩邊的翅膀。
  • 小小的蝙蝠怎麼會這麼「毒」?科學家:這是為了飛行所付出的代價
    這不禁令人奇怪,小小的蝙蝠怎麼會這麼「毒」?能夠攜帶大量病毒的蝙蝠早就引起了科學家的注意,並進行了相關研究,研究表明蝙蝠之所以這麼「毒」,其根本原因就是,相對於其他哺乳動物而言,蝙蝠的機體對病毒的免疫反應很弱,這種特性使得進入蝙蝠體內的病毒更加容易存活。那麼為什麼蝙蝠會有這種特性呢?科學家告訴我們,這是為了飛行所付出的代價。
  • 蝙蝠飛行時小腦瓜在想啥?
    ▲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的研究人員開發出一種方法來研究蝙蝠飛行時的大腦活動。蝙蝠與包括人類在內的所有哺乳動物有著相同的基本大腦結構,研究其大腦活動有助於加深對人類大腦的理解。但目前研究人員一直局限於觀察靜止時動物的大腦,讓它們進行簡單的、非自然的活動,這雖然可以得到一些信息,但動物在真實世界中都是移動的,人工環境只能揭示出大腦在真實世界中行為的一部分。
  • [圖]科學家藉機器翼幫助揭開蝙蝠飛行秘密
    在布朗大學的科學家已經開發出一種機器機翼以研複雜的究蝙蝠飛行。因為蝙蝠是如此之輕,同時無法在其身上安裝監控設備,因此無法對蝙蝠的飛行過程進行全面的認識,為此布朗大學的科學家決定採用機器翼來幫助科學家了解蝙蝠飛行的秘密。
  • 除了蝙蝠,還有哪些哺乳動物可以飛行?
    比方說企鵝,它明明不會飛,卻是鳥類;又比方說蝙蝠,它明明是天空中的健將,可是卻與我們人類一樣,都屬於哺乳動物。那麼,在自然界中,除了蝙蝠之外,還有其它哺乳動物也可以飛行嗎?今天,我們就一起來看看!在國外,有一種叫做鼯鼠的小寵物,它們非常的聰明,而且被人們認為它們非常的「通人性」,性格溫和,很是可愛。
  • 猶如翼龍飛行在天,這種蝙蝠巨大無比,卻被當作美食
    蝙蝠有多毒呢?通過實驗,目前科學家們一共在蝙蝠的身上發現了4000多種病毒,而單只蝙蝠的身上,最少就可以攜帶著上百種病毒,所以,蝙蝠又被曾作「飛行的病毒庫」。當然,如果人類不吃野味,可以做到與大自然和平相處,蝙蝠身上的病毒其實是很難傳播到人類身上的,畢竟蝙蝠作為一種生存至今已經有8000多萬年的「活化石」,它們一直都不曾主動傳播病毒,在遠古時期與人類也各自安好。在民間,有觀點認為蝙蝠是由老鼠變的,原因是蝙蝠看起來就好像是一隻會飛的老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