蝙蝠飛行時小腦瓜在想啥?

2020-12-03 科技工作者之家

▲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的研究人員開發出一種方法來研究蝙蝠飛行時的大腦活動。

蝙蝠與包括人類在內的所有哺乳動物有著相同的基本大腦結構,研究其大腦活動有助於加深對人類大腦的理解。但目前研究人員一直局限於觀察靜止時動物的大腦,讓它們進行簡單的、非自然的活動,這雖然可以得到一些信息,但動物在真實世界中都是移動的,人工環境只能揭示出大腦在真實世界中行為的一部分。

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的研究人員開發了一種在蝙蝠飛行時對其大腦進行研究的方法,第一次記錄了移動的動物集中注意力時大腦的活動。論文於4月10日發表在eLife雜誌。

「如果我們想了解在真實世界中大腦是如何運作的,就必須讓動物以一種自然的方式移動,這種無線記錄大腦活動的方法是全新的,可以讓我們看到移動的動物是如何與物體相互作用的。」作者Melville Wohlgemuth說。

該團隊研發了一個無線記錄裝置,並建立了一個「飛行室」,配備了高速攝像機和一組麥克風,用來接收蝙蝠的回聲定位聲波。最終將蝙蝠的位置、發聲的時間和蝙蝠的大腦活動結合起來,確定哪些物體導致了神經元的激活,吸引蝙蝠的注意力。

研究人員觀察到,當一隻蝙蝠專注於某個物體時,某些中腦細胞的活動會增強——當包括人類在內的任何動物轉移注意力時,都很可能發生這種情況。

合作者Ninad Kothari說:「這項技術在未來的研究中具有很大的潛力。我們可以從蝙蝠、老鼠和貓頭鷹等動物身上獲取信息,並將其應用於人類,以幫助那些注意力不集中的人。」

本文由科界平臺原創,轉載請註明來源:中國科技工作者之家「科界」APP。

編譯:花花 責編:李雪

相關焦點

  • 蝙蝠是怎麼學會飛行的
    關於蝙蝠最早的祖先,目前的科學界還沒有定論,但是根據2006年,我國科學家在內蒙古寧城地區,一處距今6500萬年的中生代地層中發現的一具完整的哺乳動物化石——遠古翔獸來推斷,蝙蝠的祖先應該是跟它差不多的一種動物。遠古翔獸體長12~14釐米,體重70克,跟現在的小老鼠差不多大。
  • 為什麼蝙蝠能在黑夜飛行?
    有個童話故事上說:從前鳥類和獸類發生了紛爭,蝙蝠因為長得又像鳥類又像獸類,於是蝙蝠在鳥類佔上風時,就稱自己是鳥類,因為它有翅膀;而在獸類佔上風時,又稱自己是獸類,因為它有像老鼠一樣的頭。後來,鳥類和獸類和好如初了,蝙蝠卻因此不敢再見到它們,只能白天躲起來,到了晚上才出來活動。童話畢竟是童話,是沒有科學依據的。那麼是什麼原因讓蝙蝠只在夜晚活動呢?
  • 蝙蝠的飛行絕技--中國數字科技館
    要解開蝙蝠的飛行密碼,當然需要從翼手上尋找線索。  蝙蝠前肢十分發達,上臂、前臂、掌骨、指骨都特別長,並由它們支撐起一層薄而多毛的,從指骨末端至肱骨、體側、後肢及尾巴之間的柔軟而堅韌的皮膜,形成蝙蝠獨特的飛行器官——翼手。蝙蝠的皮膜擁有良好的彈性與伸展性,每次它拍擊雙翼時,皮膜和翼骨都會隨之改變形狀。
  • 「病毒之王」蝙蝠:飛行時會「發燒」,攜上百種病毒卻很長壽!
    蝙蝠,又叫「天蝠、天鼠、掛鼠」等,屬於翼手目動物,歷史可以追溯至5000萬年前。現分為大蝙蝠亞目、小蝙蝠亞目,目前共發現有19科185屬超過1000種,也是僅次於嚙齒類動物的全球第二大種群,至少佔了哺乳動物總數的五分之一。
  • 科學家研製出蝙蝠機器人,可模仿真蝙蝠57%飛行動作
    通常,當機器人學家在設計以鳥或昆蟲為靈感的仿生機器人時,他們會照著動物翅膀的形狀進行粗略的模仿,或將幾個不同的部位靈活地連接起來。然而,蝙蝠的翅膀有著不同的工作原理:它們的翅膀從根本上說是個可變形的肌肉骨骼系統。
  • 布朗大學造蝙蝠機器人來研究蝙蝠飛行原理
    現在,有一個機器人蝙蝠——或者至少其中的一部分。約瑟夫Bahlman,布朗大學的一名研究生,在教授肯尼斯·布魯爾和莎朗•斯沃茨的幫助下,已經開發了一個仿生的機器人蝙蝠翼韌帶,皮膚和結構都模仿真的蝙蝠。這個項目的目的是為了更進一步的了解蝙蝠的飛行結構。
  • 世界上最大的蝙蝠,飛行時宛如翼龍再現,現在仍是東南亞常見美食
    現在說起蝙蝠,國人恐怕都有了一種忌憚心理,因為造成時下正在我國肆虐的新冠肺炎疫情的新冠病毒就被認為最早源自於蝙蝠身上,專家蝙蝠身上有著800多種病毒,被稱為「病毒卡車」或「飛行的病毒庫」,雖然以前我國有很多吃貨喜歡吃野生動物,但是愛吃和敢吃蝙蝠的還是不多的,雖有美女主播敢以蝙蝠湯為美味靚湯,但畢竟那樣的人還是極少數的!
  • 不看不知道,沒想到蝙蝠寶寶原來這麼可愛!
    buzzfeed上最近開了一個帖子,不為別的,就是為了向大家展示:小蝙蝠多可愛啊~特別可愛啊~你們快來看啊!
  • 蝙蝠感染病毒,為什麼還能飛行?
    經研究發現,蝙蝠身上攜帶100多種病毒,其中包括尼帕、亨德拉、馬爾堡,伊波拉、SARS,前三個你可能沒聽過,但伊波拉、SARS你肯定知道。由此可見,蝙蝠是個名副其實的「超級毒王」。感染的人有生命危險,但蝙蝠為什麼安然無恙呢?而且這個種族還生存了幾千年?
  • 為什麼說蝙蝠是上帝最寵愛的物種?
    但被我們稱為「偷油老鼠」的蝙蝠壽命卻高達25-40年,這實在有些超出大家的想像,這是啥原因呢?蝙蝠是個什麼物種?蝙蝠有一個渦輪增壓發動機一般的「心臟」,它飛行時心跳速度高達1000次/分,猶如帶了渦增的賽車發動機。蝙蝠自己攜帶了大量病毒卻不沒有任何事情,可以說是一架飛行的病毒轟炸機。蝙蝠壽命高達25-40歲,同體形中哺乳動物中舍蝙蝠其誰?
  • 科學家研究機械蝙蝠已掌握蝙蝠飛行特性
    科學家研究機械蝙蝠已掌握蝙蝠飛行特性,關節慾動和各種飛行參數。據每日科學網報導,美國布朗大學的研究人員藉助機械蝙蝠揭開了蝙蝠飛行的四個要素:特殊結構的韌帶,彈性的皮膚、肌肉的支撐和靈活的骨骼。具備了這幾個要素,讓蝙蝠可以快速上升和下降。研究人員採用一個複雜的系統的關節、機矽彈性體的柔性膜和伺服電機、一個皮帶輪系統使用與蝙蝠翅膀相同的質量製成了一個機器翼。
  • 蝙蝠機器人未來也許更適合極限飛行任務
    通常,當機器學家製作類鳥或類昆蟲型的機器人時,它們會盡力去模仿此類動物的翅膀,或者在整個翅膀結構中加入幾個剛性部件。不過,蝙蝠的翅膀工作原理有所不同,其翅膀的底層結構是由變質的肌肉骨骼系統組成的,這套系統自由度(DoF)大於 40,扇動翅膀時,蝙蝠身上的某些骨頭甚至會主動變形。此外,蝙蝠翅膀表面表面覆蓋了一層具有柔韌度調節能力的非均質薄膜。
  • 我的世界蝙蝠怎麼馴養 飛行小生物
    我的世界遊戲中蝙蝠是在哪裡尋找的?哪裡可以馴服蝙蝠呢?下面小編為大家帶來詳細介紹。 蝙蝠(Bat)是生成在洞穴裡面的會飛的被動型生物。無法被馴養和繁殖。 生成 蝙蝠可以生成在主世界63層以下亮度等級小於等於3的不透明方塊上。在10月20日至11月4日期間,它們只需要亮度等級小於等於7就能生成在不透明方塊上了。 掉落物 蝙蝠在被殺死時不掉落任何東西。
  • 蝙蝠為什麼那麼「毒」?科學家:可能是為了飛行做出的犧牲
    在我們這裡都把蝙蝠稱作「飛鼠」,因為除了一雙翅膀,蝙蝠和老鼠長得還是很像的。科學家發現蝙蝠的身上有140多種病毒,並且其中60多種都可以傳播到人的身上,因此有的人又把蝙蝠稱之為「移動病毒庫」。有很多知名的病毒都是來源於蝙蝠,例如2002年-2003年起源於我國廣東的SARS病毒,果子狸只是中間宿主,而蝙蝠才是最初的源頭。還有全球肆虐的伊波拉病毒,也是在蝙蝠的身體內找到了源頭,而現在正在傳播的新型冠狀病毒據科學家分析大概率是源自於蝙蝠。
  • 蝙蝠除了飛行就是倒掛睡覺,它們是如何繁殖後代的?
    蝙蝠是唯一一種會飛的哺乳動物,這是它與其他哺乳動物最大的不同之處。而飛行的能力雖然讓蝙蝠嘗到了甜頭,但是為此蝙蝠也付出了許多代價,比如為了躲避鳥類的競爭,它們有了晝伏夜出的習性(大多數鳥是晝出夜伏的)。而且蝙蝠的一生除了飛行就是倒掛著,那麼作為一種哺乳動物,它是如何繁殖和哺育後代的呢?
  • 為什麼蝙蝠能在黑夜飛行? 它是怎麼避開那些障礙物的?
    為什麼蝙蝠能在黑夜飛行? 它是怎麼避開那些障礙物的?時間:2016-08-22 13:55   來源:大健康傳媒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為什麼蝙蝠能在黑夜飛行? 它是怎麼避開那些障礙物的? 蝙蝠是哺乳動物,頭部和軀幹像老鼠,四肢和尾部之間有皮質的隔膜。
  • 如何簡單畫飛行蝙蝠(逐步詳解)
    今天我們來畫一隻飛行蝙蝠,這是一個一筆一畫教你繪畫的課程,簡單易學,快來享受趣味繪畫的樂趣吧!步驟1:在紙的中間畫一個漂亮的橢圓形,在橢圓的中間畫一個N字形,內部加畫兩條豎線畫出鼻子。步驟5步驟6:把整個蝙蝠的身體想像成一個倒三角形,再頂點上畫一個點,準備連接兩邊的翅膀。
  • 除了蝙蝠,還有哪些哺乳動物可以飛行?
    比方說企鵝,它明明不會飛,卻是鳥類;又比方說蝙蝠,它明明是天空中的健將,可是卻與我們人類一樣,都屬於哺乳動物。那麼,在自然界中,除了蝙蝠之外,還有其它哺乳動物也可以飛行嗎?今天,我們就一起來看看!在國外,有一種叫做鼯鼠的小寵物,它們非常的聰明,而且被人們認為它們非常的「通人性」,性格溫和,很是可愛。
  • 自然科普 動物殺手系列之:長著尖利小牙的吸血蝙蝠
    今兒認識一下會飛又長著尖利小牙的吸血蝙蝠。可別小瞧蝙蝠這個群體,這可是地球上唯一具有飛行能力的哺乳動物,你見過豬牛羊啥的會飛嗎?蝙蝠長著皮毛,不是羽毛;用乳汁餵養小蝙蝠。蝙蝠的捕食目標通常也是會飛的動物,比如飛蛾之類的。從名字就看得出來,我們是以吸血為生的。我們會貼著地面快速低飛,搜尋有體溫的動物,一旦發現目標,就用我們尖利的小牙齒咬穿他們的皮膚,吸他們的血。
  • 小故事大道理:伊索寓言《鳥、獸和蝙蝠》
    伊索寓言-鳥、獸和蝙蝠:從前,蝙蝠是在白天飛行的。一次,鳥類與野獸打仗,雙方各有勝負。蝙蝠憑藉自己說鳥不是鳥,說獸又不像獸的外形優勢,總是依附強的一方。誰佔上風,它就幫誰吶喊助威。最後,當鳥和獸停戰時,它們終於看透了蝙蝠的欺騙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