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蝙蝠,還有哪些哺乳動物可以飛行?

2020-12-04 奇點使者

大自然神秘莫測,總是充滿著無限可能。很多生物也都與我們想像中的不同。比方說企鵝,它明明不會飛,卻是鳥類;又比方說蝙蝠,它明明是天空中的健將,可是卻與我們人類一樣,都屬於哺乳動物。那麼,在自然界中,除了蝙蝠之外,還有其它哺乳動物也可以飛行嗎?今天,我們就一起來看看!

在國外,有一種叫做鼯鼠的小寵物,它們非常的聰明,而且被人們認為它們非常的「通人性」,性格溫和,很是可愛。它們的外表看起來有點像是小松鼠,不過它們並不是松鼠的分支物種,它們被稱作「小飛鼠」,在目前全世界一共現存有34個物種,其中16種生活在中國,有3種只有中國才有,分別是低泡飛鼠、復齒鼯鼠、溝牙鼯鼠等。

動物學家表示,鼯鼠與蝙蝠的祖先一樣,是可以在樹木之間進行短暫、快速的滑行的,不過,因為它們沒有像蝙蝠那樣取得成功的進化,也沒有像鳥類一樣,為自己進化出可以產生升力的器官,所以,它們嚴格來說並不屬於會飛的哺乳動物,只能算是會滑行的小動物。

鼯鼠主要生活在亞熱帶森林和亞洲東南部的熱帶森林之中,當然,極少數的鼯鼠也可以生活在寒溫帶的森林之中,它們非常容易馴養,而且外表軟萌,近年來,很多人被利益驅使,開始對鼯鼠進行了大規模的獵殺,有動物學家表示,在本世紀內,鼯鼠很可能會從地球上徹底消失,無疑,這對於人類來說是一個不小的損失。

鼯鼠與蝙蝠一樣,它們的四肢和身體之間,都具有寬而長滿細毛的飛膜,這也是它們可以進行滑行的原因。目前已知最大的鼯鼠可以長到25釐米,當然,加上它們同樣20多釐米的大尾巴,鼯鼠看起來還是挺「龐大」的。

在哺乳動物中,鼯鼠的習性也是最接近蝙蝠的,它們也喜歡晝伏夜出,當夜幕降臨的時候,鼯鼠就會離開自己的洞穴,開始了自己覓食的活動。不過,與蝙蝠成群聚集生活不同,鼯鼠則是非常喜歡獨居的,它們雖然並不會真正的飛行,但是它們的速度非常快,主要食物除了水果、堅果之外,它們還會捕食一些小型的鳥類。

其實,在過去我國西南部很多地方,都有鼯鼠的身影,而且數量很多,可以說密度很大。不過,人類活動越來越頻繁,不僅對鼯鼠造成了棲息地的破壞,同時非法捕獵等等,都讓我國很多原來鼯鼠很常見的地方,如今都很難再看到鼯鼠活潑好動的身影了,即使是在清晨和黃昏,鼯鼠外出活動最頻繁的時候,也不容易看到野生的鼯鼠。

所以,真正會飛的哺乳動物只有蝙蝠一個,鼯鼠可以說算是蝙蝠的「好兄弟」了吧,當然,從親緣上來說,鼯鼠與蝙蝠的關係並不大。此前,曾經有很多人都認為,蝙蝠和老鼠是同一個祖先,從生物學的角度來說,老鼠與蝙蝠的親緣關係也並不如人類密切。

相關焦點

  • 世界上除了蝙蝠,還有哪些會飛的哺乳動物?
    蝙蝠是地球上唯一的,能真正擁有飛行能力的哺乳動物;至於其他的,比如橙足鼯鼠、菲律賓鼯猴、飛鼯等等動物,擁有一定的滑翔能力,但不具備主動飛行的能力。蝙蝠鳥類擁有特殊的身體結構,能實現主動飛行,蝙蝠沒有羽毛,飛行能力也比鳥類差很多,而且蝙蝠是世界上唯一能主動飛行的哺乳動物。
  • 蝙蝠除了飛行就是倒掛睡覺,它們是如何繁殖後代的?
    蝙蝠是唯一一種會飛的哺乳動物,這是它與其他哺乳動物最大的不同之處。而飛行的能力雖然讓蝙蝠嘗到了甜頭,但是為此蝙蝠也付出了許多代價,比如為了躲避鳥類的競爭,它們有了晝伏夜出的習性(大多數鳥是晝出夜伏的)。而且蝙蝠的一生除了飛行就是倒掛著,那麼作為一種哺乳動物,它是如何繁殖和哺育後代的呢?
  • 蝙蝠是唯一會飛的哺乳動物,它們是如何進化的?
    即使你看不到蝙蝠瘋狂地撲騰,你也可能在它尋找晚餐的時候捕捉到它的高亢的啁啾聲。除了與吸血鬼有關外,它們還經常被稱為「會飛的老鼠」,並被認為是人畜共患疾病傳播到人類的罪魁禍首蝙蝠是唯一一種進化出動力飛行的哺乳動物,而且它們已經飛翔了數千萬年。那麼,這些奇怪的飛行是怎麼進化來的呢?大約5000萬年前的始新世時期,蝙蝠突然出現在化石記錄中。
  • 除了人類,蝙蝠還有天敵嗎?是什麼動物?
    毫無疑問,蝙蝠最大的天敵就是人類,因為在一些人眼中,蝙蝠是一種「野味」。可能蝙蝠自己也沒想到,自己從1億多年前到今天,躲過了多次滅絕事件,躲過了大多數動物的捕殺,卻淪為了人的「盤中餐」。那麼,除了人類之外,蝙蝠在自然界裡還有沒有天敵呢?哪些動物是蝙蝠的天敵呢?我們簡單的來探討一下這個問題。
  • 蝙蝠是不是唯一會飛的哺乳動物?
    當然,會飛的也不一定都是鳥類和昆蟲,在哺乳動物中,也有會飛的,比如最近「特火」的蝙蝠。那麼,蝙蝠是不是唯一會飛的哺乳動物呢?答案是肯定的。為什麼這麼說呢?我們一起來說幾種「假飛」的哺乳動物。「假飛」的哺乳動物從已知的生物看,哺乳動物確實是進化相對完美的一大類動物,我們人類就是典型的哺乳動物。
  • 蝙蝠為什麼那麼「毒」?科學家:可能是為了飛行做出的犧牲
    在我們這裡都把蝙蝠稱作「飛鼠」,因為除了一雙翅膀,蝙蝠和老鼠長得還是很像的。科學家發現蝙蝠的身上有140多種病毒,並且其中60多種都可以傳播到人的身上,因此有的人又把蝙蝠稱之為「移動病毒庫」。有很多知名的病毒都是來源於蝙蝠,例如2002年-2003年起源於我國廣東的SARS病毒,果子狸只是中間宿主,而蝙蝠才是最初的源頭。還有全球肆虐的伊波拉病毒,也是在蝙蝠的身體內找到了源頭,而現在正在傳播的新型冠狀病毒據科學家分析大概率是源自於蝙蝠。
  • 蝙蝠是怎麼學會飛行的
    縱觀生物界,哺乳動物可以說是一大霸主,可至今這些號稱「進化的最高級」的生命也沒能稱霸藍天,能自由飛翔的哺乳動物更是只有蝙蝠這一種(從高處滑翔到低處的鼯鼠等不算能自由飛翔),那麼蝙蝠是怎麼學會飛行的呢?關於蝙蝠最早的祖先,目前的科學界還沒有定論,但是根據2006年,我國科學家在內蒙古寧城地區,一處距今6500萬年的中生代地層中發現的一具完整的哺乳動物化石——遠古翔獸來推斷,蝙蝠的祖先應該是跟它差不多的一種動物。遠古翔獸體長12~14釐米,體重70克,跟現在的小老鼠差不多大。
  • 蝙蝠的自述:我們的天敵除了蛇,蜥蜴,猛禽,還有人類!
    >蛇,蜥蜴,猛禽,以及貓科動物除了它們,我們的天敵還有——人類!3,我們的領土除了冰天雪地的南極和北極除了浩瀚的海洋以及部分島嶼>心跳慢的每分幾次,近乎停止血液流得很慢,體溫開始驟降這山洞越來越像一個巨大的墳場6,唯一飛行的獸類
  • 蝙蝠為什麼那麼毒?科學家稱可能是為了飛行做出的犧牲
    很多地方都把蝙蝠稱作「飛鼠」,除了一雙翅膀,蝙蝠和老鼠長得還是很像的,可以說蝙蝠就是老鼠多了一雙翅膀。科學家經過研究發現蝙蝠的身上有140多種病毒,其中60多種都可以傳播到人的身上,因此有的人又把蝙蝠稱之為「移動病毒庫」。有很多知名的病毒都是來源於蝙蝠,比如2002年-2003年起源於我國廣東的SARS病毒,果子狸只是中間宿主,而蝙蝠才是最初的源頭。
  • 「病毒之王」蝙蝠:飛行時會「發燒」,攜上百種病毒卻很長壽!
    除了南、北兩極和一些新生海島外,它們的幾乎遍布全球各個地方。飛行需要巨大的能量,如果白天高溫下飛行,則利於調節體溫;近年澳大利亞持續的高溫,不少蝙蝠直接在樹上被熱死。而倒掛在懸崖或樹枝上,也是減少體溫散失的方式,而且可以隨時啟動飛行。
  • 蝙蝠的飛行絕技--中國數字科技館
    蝙蝠其實是對翼手目動物的俗稱,它們是唯一一類能夠飛翔的夜行性哺乳動物,種類和數量眾多,是哺乳動物中的第二大類群,僅次於嚙齒類;除去南極洲和北極洲,在世界的每個角落的夜空下,幾乎都有它們飛翔的身影……
  • 早在白堊紀時期,便已出現會飛的哺乳動物了?它可能是蝙蝠先祖
    科研人員提到,他們從發現的「甘肅鳥」化石中獲得了對早期鳥類的一個大致性了解,可以得到不少關於它們的身體結構和生活環境的有用信息,填補了早期鳥類資料的空白。其中,科研人員根據「甘肅鳥」的結構推斷出這是一種可以在水上活動的鳥類,這也對應了部分研究人員提出的「現代鳥類源自水生」觀點。
  • 唯一會飛的哺乳動物,還能回聲定位,免疫力也強,蝙蝠如何進化的
    蝙蝠是唯一會飛行的哺乳動物,在地球上的分布極為廣泛,除了南北極之外,幾乎世界各地都有,而且種群數量相當龐大,有生物學家認為屬於翼手目的蝙蝠的數量或比齧齒目動物還多,是哺乳動物中數量最多的一類,而且蝙蝠在進化中具有特殊的地位,它已發展出許多非常有趣的生物學現象,比如飛行、回聲定位、冬眠等,可謂是進化的得相當成功的一種動物,那麼蝙蝠是怎樣進化出來的呢
  • 毒王蝙蝠為什麼這麼毒,可能是為了飛行,不得不做出的犧牲!
    據考察,蝙蝠可能是生活在樹上的這支哺乳動物演化而來,蝙蝠的飛行方式和已經滅絕的翼龍相似,都沒有羽毛,而是用翼膜來飛行。下圖為翼龍復原圖。從蝙蝠的骨骼上看,它的翅膀是從前肢演化的,其中指骨非常長。蝙蝠的基因突變據研究表明,在空中飛行所耗費的能量,是在陸地行走的3-15倍,這也是為什麼,人類身體裝上皮膜也無法飛行的原因。高耗能的增加,導致蝙蝠需要高新陳代謝率才可以為飛行提供能量。
  • 蝙蝠飛行時小腦瓜在想啥?
    ▲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的研究人員開發出一種方法來研究蝙蝠飛行時的大腦活動。蝙蝠與包括人類在內的所有哺乳動物有著相同的基本大腦結構,研究其大腦活動有助於加深對人類大腦的理解。但目前研究人員一直局限於觀察靜止時動物的大腦,讓它們進行簡單的、非自然的活動,這雖然可以得到一些信息,但動物在真實世界中都是移動的,人工環境只能揭示出大腦在真實世界中行為的一部分。
  • 探秘蝙蝠——唯一會飛的哺乳動物!
    雖然這個說法不知道是對是錯,但是有一點沒錯的就是蝙蝠身上確實藏有幾百種病毒。說到這,肯定會有人好奇,這些蝙蝠是怎樣存活下來的。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探秘蝙蝠——唯一會飛的哺乳動物!首先,蝙蝠的分布範圍非常廣,遍布全世界。其中在熱帶和亞熱帶的分布最多,大部分蝙蝠都是白天休息,夜間覓食。它們的食性也相當廣泛,包括果實,魚類,花粉甚至血。
  • 蝙蝠的祖先是鳥類還是哺乳動物?考古人員意外發現了它
    引言:作為哺乳動物,蝙蝠為什麼會飛?它的祖先是誰?2006年出土的遠古翔獸的化石給考古人員帶來了新的思考,遠古翔獸有可能是蝙蝠的祖先。另外,是否能飛行也與身體內部組織或結構有關。很明顯,不管是從骨骼重量、身高還是身體器官的角度來看,人類都不具備飛行優勢。所以,人類註定是一種只能活動於陸地或海洋的生物。不過,生理上的限制並沒有難倒聰明的人類,古有萬戶,現有飛行員,都在努力地向藍天靠近。古時萬戶,為實現自己的飛翔夢想,自行設計了一款簡易型飛行裝置。
  • 蝙蝠是怎麼交配的?繁殖地點和時機,跟佔比哺乳動物的20%有關?
    在這個特殊的時間節點,已有不少關於「蝙蝠攜帶多種可感染人類病毒」的科普內容,讓普通人對它們地了解不再局限於傳統吉祥圖案的象徵。哺乳動物與其他脊椎動物本質上的不同之處在於:它們的幼體是通過乳腺所分泌的乳汁來獲取成長的養料。而攜帶了多種超級病毒的蝙蝠,則是哺乳動物中的翼手目動物。
  • 小小的蝙蝠怎麼會這麼「毒」?科學家:這是為了飛行所付出的代價
    這不禁令人奇怪,小小的蝙蝠怎麼會這麼「毒」?能夠攜帶大量病毒的蝙蝠早就引起了科學家的注意,並進行了相關研究,研究表明蝙蝠之所以這麼「毒」,其根本原因就是,相對於其他哺乳動物而言,蝙蝠的機體對病毒的免疫反應很弱,這種特性使得進入蝙蝠體內的病毒更加容易存活。那麼為什麼蝙蝠會有這種特性呢?科學家告訴我們,這是為了飛行所付出的代價。
  • 蝙蝠感染病毒,為什麼還能飛行?
    經研究發現,蝙蝠身上攜帶100多種病毒,其中包括尼帕、亨德拉、馬爾堡,伊波拉、SARS,前三個你可能沒聽過,但伊波拉、SARS你肯定知道。由此可見,蝙蝠是個名副其實的「超級毒王」。感染的人有生命危險,但蝙蝠為什麼安然無恙呢?而且這個種族還生存了幾千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