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要拒絕野味?因為自然中有蝙蝠這個行走的病毒庫!

2021-01-15 芽芽優生

#拒絕食用野生動物#

如今很多讓人聞風喪膽的病毒,都是從蝙蝠身上帶來的。

在這個特殊時期,芽爸想要好好給大家介紹這個「可怕」的小動物。

一、飛翔的獸類

在大家眼裡,能夠飛的動物都是鳥類,但蝙蝠與眾不同,它和人類一樣是哺乳動物,也是唯一能真正飛翔的獸類。

但蝙蝠並不是一種「可愛」的哺乳動物,它的長相非常猙獰,像長了翅膀的狼狗。

在絕大多數的文化裡,蝙蝠幾乎都以恐怖、邪惡的形象出現。

不僅是由於外表,還因為蝙蝠身上攜帶了八十多種病毒,包括伊波拉、SARS、中東呼吸綜合症、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狂犬病毒等等,加上會飛翔的特點,堪稱移動病毒庫。

二、為什麼它們自己卻不會被病毒幹擾呢?

1.首先是它們的體溫高

蝙蝠是溫血動物,除了冬眠時,其餘時間都能維持40℃的體溫,而人類的體溫明顯要低。

很多病毒是不耐高溫的,在人類身上肆虐的病毒並不能在蝙蝠體內為所欲為。

2.其次蝙蝠可以飛行

人們渴望飛翔,於是造出了飛機。可蝙蝠卻進化出了可以飛翔的翼手。

飛行意味著蝙蝠的代謝率會升高,氧化應激水平也會升高。

為了對抗飛行帶來的這些結果,蝙蝠在進化上適應了高水平的DNA損傷修復,因此它們的壽命很長,也很少患癌症。

3.蝙蝠還有更多的抵抗機制

蝙蝠是群居動物,病毒容易在蝙蝠群裡傳播,但經過反覆感染後,容易形成抵抗機制,促進對疾病的抵抗能力。

4.最後,它們是病毒的天然宿主

經蝙蝠自然選擇後的病毒能夠跟宿主和睦共處,不過這些病毒要是傳播到人體身上,就會造成疾病。

它們成群結隊地棲息在幽深的山洞裡,晝伏夜出,和人類的居住地和習性南轅北轍,可以說哪怕蝙蝠再毒,也跟人類八竿子打不著。

三、為什麼寄居在蝙蝠身上的病毒卻跑到了人類身上?

眾所周知,新型冠狀病毒是由於有人販賣、食用野味而帶來的。

人類雖然不直接跟蝙蝠接觸,但蝙蝠在飛行過程中極容易和野生動物接觸,導致蝙蝠體內的病毒寄生到其他動物身上。

人類食用了這樣的動物,自然也會被傳染疾病。

更過分的是,有些人還會直接食用蝙蝠。

比如某個地區的某種特色果蝠,就是專門養殖出來作為特色菜招待遊客的。

蝙蝠長得那麼恐怖,我實在不能理解有人怎麼下得去嘴。

說起來,蝙蝠可不是這次新型冠狀肺炎的始作俑者,反而它們也是受害者。

人家好端端地住在山洞裡,架不住有人要吃野味,要拔了蝙蝠的毛做湯,屬實是人禍。

四、蝙蝠可怕但本質上是一種益獸

1、 傳播花粉

很多植物都依賴動物傳播花粉,蝙蝠就是最重要的傳粉者之一,有的植物還會特意在夜晚開放來吸引蝙蝠。

2、 維持生態平衡

有傳聞說蝙蝠吸血,實際上吸血蝙蝠只是少數的品種。

大多數蝙蝠都以昆蟲等為食,它們可以消滅大量蚊子、夜蛾、金龜子等害蟲,對維護生態平衡非常重要。

3、 蝙蝠是人類的良師

蝙蝠是一種神秘的動物,它對人類科技的進展也起到了不少作用。

人類通過模仿蝙蝠的回聲定位系統發明了雷達,還有某些國家發明的隱形飛機也是某種程度上對蝙蝠的拷貝。

4、 醫學作用

從吸血蝙蝠的唾液中提取的抗凝血蛋白質溶解血栓的速度比目前臨床使用的藥物快一倍。

這場疫情無疑是大自然的報復,正是因為有人蔑視自然,蔑視生命才會造成這樣的局面。

芽爸希望所有孩子能對自然擁有敬畏之心。而不是為了自己的私慾而打擾動物、植物們的生活。

相關焦點

  • 拒絕野味,蝙蝠,果子狸算野味,那麼野雞野鴨野生黃鱔算野味嗎?
    眾所眾知,2020年的這次極為嚴重的新冠肺炎疫情使得舉國上下人心惶惶,新型冠狀病毒的源頭宿主為蝙蝠,這件事已經被大家所熟知,那麼為什麼除了禁止吃蝙蝠外還要禁止吃其他野味呢?原因就在:蝙蝠屬於源頭宿主,到人這個節點的過程中,還會有中間宿主,也就是其他野生動物都有攜帶病毒的可能,這不是駭人聽聞,2003年暴發SARS疫情就是中國人愛吃野味所致,當時曾一度把果子狸當成源頭宿主,對果子狸大加屠殺。但是,後來的研究發現,SARS-CoV 的源頭宿主頭宿主可能是蝙蝠,果子狸不過是 SARS-CoV的中間宿主,而且病毒經過變異,才讓人患上SARS這種瘟疫。
  • 野味為何會引起病毒感染?除了蝙蝠,還有什麼野味不能吃
    繼SARS之後,時隔17年,一場突發的嚴重疫情,再次讓「野味」這個話題以極度沉重的態勢重回到人們眼前。那麼,野味為什麼容易引起病毒感染呢?野味為什麼容易引起病毒感染呢?現在非常多的人認為野生的就是純天然、無公害,沒有任何添加劑,肯定比家養的對人體好,野味肯定也是這樣的,所以吃貨們就開始向野生動物下「毒手」。
  • 攜帶130+病毒的蝙蝠,為什麼還活得很好?
    疫情防控背景下,「拒絕野味」的倡議在03年因食用果子狸而爆發的SARS非典後又被頂上熱搜,多了許多懊悔和憤怒的意味。 而在「野味」背後,病毒真正的宿主蝙蝠,被推到輿論的風口浪尖。
  • 蝙蝠被稱為移動「病毒庫」,帶有多種致命病毒,那該滅絕蝙蝠嗎
    蝙蝠被稱為是移動的「病毒庫」,現在蝙蝠體內已知的病毒種類已經超過了140種,其中更是有超過60種的病毒是可以傳播到人體上,其中不乏危險性極高的致命性病毒,比如伊波拉、馬爾堡病毒、SARS、MERS、亨德拉病毒、尼帕病毒的宿主都是蝙蝠
  • 演員洪劍濤怒懟吃野味的人:為什麼要吃蝙蝠呢?想當蝙蝠俠嗎?
    本文由劉藝僑Joe原創,未經允許任何商業不得轉載今天是大年初六了,雖然仍然是春節中,但是大家已經不再走動了,大家都主動選擇留在家裡過一個平安年。截止到現在,全國各地的疫情形勢還是非常嚴峻,尤其是武漢當地的情況,讓大家非常擔憂。
  • 蝙蝠被稱為「移動的病毒庫」,可以讓蝙蝠滅絕嗎?
    蝙蝠被科學家稱為移動的「病毒庫」,現在已知在蝙蝠體內有超過140種病毒,其中60種可以傳播到人的身體上,並且蝙蝠體內還有部分未知的病毒。可以說蝙蝠等野生動物身上攜帶的病毒對於人類的威脅很大,因此說很多人提出消滅蝙蝠來防止病毒爆發傳播。但實際上這是一種誤解,地球上數百萬個物種,很多物種的身上都有獨特的病毒,不僅僅是蝙蝠。
  • 疫情的爆發都怪蝙蝠嗎?蝙蝠表示這個鍋我不背,超級病毒庫蝙蝠
    2020年真是一個不平凡的一年,這一年澳洲發生了持續燃燒了四個月的大火,在大火期間,約有65萬隻蝙蝠為了躲避大火湧入了人類的居住區,菲律賓阿爾山火山噴發,東非蝗災,以及肆虐全球的新冠肺炎疫情。今天來說一下新冠肺炎可能的自然宿主蝙蝠,疫情爆發都怪蝙蝠嗎?蝙蝠表示不背這個鍋,都是你們人類自己惹得事情。
  • 蝙蝠有「毒王」之稱,既然蝙蝠這麼毒,為什麼人類不將其趕盡殺絕
    這個問題並沒有標準答案,因為自然界存在著許多有劇毒的動物,而有些動物自身就攜帶著大量病毒。前一種動物能夠釋放出劇毒的毒液,在短短幾秒鐘內就讓人斃命,例如眼鏡王蛇。後一種動物主要通過將病毒傳播給其它動物來彰顯「毒氣本色」。今天要介紹的這種動物有「毒王」之稱,同時也被認為是行走的病毒庫,它就是這次新型冠狀病毒的天然寄主——蝙蝠。
  • 蝙蝠是移動的「病毒庫」,但為何能安然無恙?
    最近,新型冠狀性病毒越發嚴重,很多人也都在猜測這種病毒的來源。有關專家表示:新型冠狀性病毒可能是來自於蝙蝠。據了解,目前人類在全世界的200餘種蝙蝠身上共計發現了4100餘種病毒!比如:伊波拉病毒、馬爾堡病毒、亨德拉病毒、尼帕病毒和SARS病毒等,其中冠狀病毒就有500多種。
  • 毒王蝙蝠為什麼這麼毒,可能是為了飛行,不得不做出的犧牲!
    在我們的印象中,會飛的動物屬於鳥類,鳥類屬於脊索亞門的鳥綱,而蝙蝠屬於脊索亞門中的哺乳綱,那麼屬於哺乳綱的蝙蝠為什麼具有飛行的能力呢?蝙蝠為什麼會飛?蝙蝠的基因突變據研究表明,在空中飛行所耗費的能量,是在陸地行走的3-15倍,這也是為什麼,人類身體裝上皮膜也無法飛行的原因。高耗能的增加,導致蝙蝠需要高新陳代謝率才可以為飛行提供能量。
  • 為什麼蝙蝠身藏近百種病毒?科學家:為了會飛而付出的代價
    」,它是感染到了中華菊頭蝠身上的SARS病毒後,又因為人類貪嘴吃「野味」,才導致病毒跨物種傳播到了人類身上。現代科學研究發現,蝙蝠作為哺乳動物中唯一會飛的生物,一隻蝙蝠的身體中,至少可以攜帶近百種病毒,其中不乏我們熟悉的病毒:伊波拉、SARS、狂犬病毒等等。那麼,蝙蝠是如何做到身藏上百種病毒,自己卻絲毫沒事,反而讓自然界中很多動物都感到害怕的「毒蠱」呢?科學家認為,這或許是因為蝙蝠為了學會飛行,所付出的代價。
  • 蝙蝠是移動的「病毒庫」,攜帶4100多種病毒,但為何安然無恙.
    據了解,蝙蝠身上攜帶4100多種病毒,其中冠狀病毒就有500多種,由此可見,蝙蝠就是一個會移動的「病毒庫」。
  • 關於「大自然的活體病毒庫」蝙蝠的簡介
    今天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堪稱「大自然的活體病毒庫」的蝙蝠究竟有什麼來歷。 但蝙蝠卻在經歷各種災難之後頑強地活了下來。目前,蝙蝠在全世界分布範圍廣、種類眾多,是動物中僅次於嚙齒類動物的第二大類種群,佔全世界哺乳類動物物種的20%。
  • 蝙蝠有什麼特別之處,能在體內藏這麼多致命病毒?
    中華菊頭蝠最近爆發的武漢新型冠狀病毒因為與SARS病毒具有較高的相似性,因此目前科學界也懷疑蝙蝠是武漢冠狀病毒的天然宿主,不過還要進一步的研究確定。Part.2實際上蝙蝠在病毒的生物鏈裡地位非凡,被尊稱為「大自然的活體病毒庫」,SARS僅僅是眾多居住在蝙蝠體內的一種而已。
  • 蝙蝠體內為何會有這麼多病毒?
    儘管沒有找到能夠「定罪」的證據,但是這個假說給科學家們提供了正確的偵破方向。為了解決這樁「懸案」,武漢病毒研究所的石正麗研究員和崔傑研究員對全國各地的大量菊頭蝠進行取樣。他們對生活在洞中的蝙蝠進行了長達5年的監測,收集新鮮的蝙蝠糞便和肛拭子樣本。終於在雲南省的一處洞穴內找到類似於人類版的冠狀病毒毒株。
  • 蝙蝠體內為何會有這麼多病毒
    儘管沒有找到能夠「定罪」的證據,但是這個假說給科學家們提供了正確的偵破方向。為了解決這樁「懸案」,武漢病毒研究所的石正麗研究員和崔傑研究員對全國各地的大量菊頭蝠進行取樣。他們對生活在洞中的蝙蝠進行了長達5年的監測,收集新鮮的蝙蝠糞便和肛拭子樣本。終於在雲南省的一處洞穴內找到類似於人類版的冠狀病毒毒株。
  • 新型病毒,來源極可能是這種「野味」!看完文章,你還想吃它嗎?
    我們呼籲大家不要吃野味,並不僅僅是因為野味本身營養價值並不高、不存在任何治病療效,更重要的是,野生動物身上攜帶著無數寄生蟲、病毒與危險,其中臭名昭彰的,就屬果子狸和蝙蝠了。就SARS來說,很難說中華菊頭蝠和果子狸誰是真的「罪魁禍首」,誰是無辜的「替罪羊」,因為它們都是病毒傳播鏈條上的一環。但從另外一個角度來說,即便果子狸身上有SARS病毒或其變體,如果人類沒有「招惹」果子狸,人類與果子狸保持距離,自然也就相安無事。
  • 蝙蝠簡直是行走的病毒庫,身上攜帶上百種病毒,人類卻找不到解藥
    在新冠肺炎初期因為傳染速度增加而被人們關注後,醫學專家開始對其對應的病毒進行來源查詢,最終發現新型冠狀病毒的天然寄主是菊頭蝠,而中間寄主有可能又是果子狸。為什麼說「又」呢?因為2003年爆發的非典就是由人吃果子狸,然後讓非典病毒有機可乘。然而目前專家們依然無法直接從菊頭蝠身上提取出新冠狀病毒以研製特效疫苗,這是為什麼呢?
  • 為什麼每次傳播病毒的都是蝙蝠?因為蝙蝠體內有一個火熱毒蠱!
    無疑蝙蝠是最成功的哺乳動物,因為它是唯一能飛的哺乳動物!但它幾乎也是掃把星的代名詞,無論是在狂犬病毒還是伊波拉病毒,或者薩斯病毒,甚至現在的新型冠狀病毒,蝙蝠都是它們的源頭,似乎它是潘多拉魔盒中釋放出來的疾病代名詞,為什麼蝙蝠會那麼毒?而且自己那麼毒居然還沒事?
  • 美媒:為什麼蝙蝠不會因為攜帶病毒而得病 但人類卻會?
    美國趣味科學網站5月26日發表加拿大多倫多大學研究員利維婭·洛雷羅題為《為什麼蝙蝠不會因為攜帶病毒而得病,但人類卻會?》的文章。在這篇文章中,利維婭·洛雷羅認為,儘管深受負面輿論困擾,蝙蝠還是為環境和人類生活作出了積極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