擁有超強免疫的天然「病毒庫」?《自然》首度公布6種蝙蝠的高質量...

2020-12-04 前瞻網

今天發表在頂尖學術期刊《自然》的一項研究,對6種不同種類的活蝙蝠進行了基因組測序,其中包括:馬鐵菊頭蝠(Rhinolophus ferrumequinum)、埃及果蝠(Rousettus aegyptiacus)、蒼白矛吻蝠(Phyllostomus discolor)、大鼠耳蝠(Myotis myotis)、庫氏伏翼(Pipistrellus kuhlii)以及獒蝠(Molossus molossus)。

這項研究揭示了蝙蝠某些「超能力」背後的基因,比如獨特的飛行能力、回聲定位導航能力、抗衰老超長壽命和獨特的免疫力/抗癌症病毒能力。

雖然其他蝙蝠的基因組之前也發表過,但Bat1K全球基因組聯盟(http://bat1k.com)和脊椎動物基因組項目(https://vertebrategenomesproject.org)發布的基因組,比迄今為止發表的任何蝙蝠基因組都要完整10倍。這是關於這6種蝙蝠的首個高質量參考基因組。高質量的基因組,對於理解上述性狀的分子基礎和進化是至關重要的。

圖1:六種蝙蝠基因組的組裝。

整合最新的測序技術和組裝算法,研究小組此次獲得的高質量基因組數據,比過去已發表的蝙蝠基因組序列在連續性上高出了兩個數量級,並且達到了近100%的基因完整性。針對每種蝙蝠2萬個左右編碼蛋白質的基因,研究人員做了高度完整的基因注釋。

通過全基因組篩選,研究人員們發現一些免疫相關基因在進化上發生正向選擇,表明蝙蝠的共同祖先就開始進化出有別於其他哺乳動物的免疫調節機制。

論文發現的一個方面表明,APOBEC3基因家族的基因擴張和丟失導致了進化,而APOBEC3基因在其他哺乳動物的病毒免疫中發揮著重要作用。

論文中解釋這一進化過程的細節,為研究這些在蝙蝠身上發現但沒有在其他哺乳動物身上發現的基因變化如何有助於防止其他哺乳動物(包括人類)感染病毒性疾病的最壞結果奠定了基礎。

在第二次全基因組篩選中,他們使用先前開發的方法系統地篩選基因丟失。這揭示了在6種蝙蝠中有10個基因失活,但在大多數非蝙蝠的勞亞獸總目(Laurasiatheria)中也存在。其中兩個丟失的基因具有免疫刺激功能(圖3a)。比如,調節NF-κB信號通路和編碼促炎因子的幾種基因就失去了活性。

圖3:全基因組篩選顯示了可能參與蝙蝠異常免疫的基因變化。

第三次,他們調查了基因家族大小的變化,發現有35個基因家族在蝙蝠祖先中表現出顯著的擴張或收縮。其中,推測APOBEC3位點的擴增導致了APOBEC基因家族的擴增(圖3c),已知APOBEC3位點在飛狐(翼狐屬)和其他哺乳動物中顯示了複雜的重複和丟失歷史。實驗詳細分析表明,在蝙蝠的祖先譜系中APOBEC3出現了小範圍的擴增,隨後是多次的、譜系特異性擴增,涉及多達14個重複事件,包括在肌炎中產生第二個APOBEC3位點。APOBEC3基因在多個蝙蝠系中的擴增可能促進了病毒在這些系中的耐受性。

蝙蝠基因組中的整合病毒

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蝙蝠比大多數哺乳動物更能忍受和生存病毒感染,這得益於它們免疫反應的適應性。

研究中發現的免疫相關基因的選擇和缺失以及病毒限制APOBEC3基因的擴增進一步支持了這一點。由於病毒感染可在宿主基因組中以內源性病毒元件(endogenous viral elements, EVEs)的形式留下痕跡,他們對蝙蝠的基因組進行了篩選,以確定與其他哺乳動物相比,它們是否含有更多數量和多樣性的EVEs。首先,他們關注的是非逆轉錄病毒,與內源性逆轉錄病毒(ERVs)相比,它們通常在動物基因組中含量較少。在蝙蝠個體和其他哺乳動物外群中,研究人員鑑定了三個主要的非逆轉錄病毒科——細小病毒科、腺病毒科和bornaviridae(擴展數據圖8a)。他們還在囊泡椴科(Pipistrellus和Myotis)中檢測到一種部分絲狀病毒,這與之前的報導一致,即囊泡椴類蝙蝠在過去曾暴露於絲狀病毒感染並能存活。

「我們越來越多地發現,基因的重複和丟失是整個生命樹進化新特徵和功能的重要過程。但是,如果基因組不完整,就很難確定基因何時複製,而弄清基因是否丟失就更難了。在極其高質量的情況下,新的蝙蝠基因組毫無疑問地改變了重要的基因家族,而這些改變是在低質量基因組中無法發現的。

為了生成蝙蝠的基因組,研究小組使用了德國德勒斯登(Dresden)的共享技術資源——「DRESDEN-概念基因組中心」的最新技術來對蝙蝠的DNA進行排序,並產生了新的方法來將這些片段按照正確的順序組裝起來,然後確定目前存在的基因。

儘管之前的努力已經確定了可能影響蝙蝠獨特生物學的基因,但不完整的基因組,使得基因重複如何影響這種獨特生物學的發現變得複雜。

研究小組將這些蝙蝠的基因組與其他42種哺乳動物進行了比較,以了解得出蝙蝠在哺乳動物生命樹中所處的位置。利用新的系統發育方法和全面的分子數據集,研究小組發現了蝙蝠與猛獸有蹄類(Fereuungulata)基因組最接近的證據,猛獸有蹄類由食肉目動物(包括狗、貓和海豹等物種)、鱗甲目(穿山甲)、鯨偶蹄目(鯨魚)、和奇蹄目動物(蹄類哺乳動物)組成。

為了發現導致蝙蝠獨特適應性變化的基因組變化,該團隊系統地搜索了蝙蝠和其他哺乳動物之間的基因差異,確定了蝙蝠基因組中進化不同的區域,以及可能導致蝙蝠獨特特徵的基因得失。

「多虧了一系列複雜的統計分析,我們才開始發現蝙蝠『超能力』背後的基因,包括它們對RNA病毒的明顯耐受能力和戰勝能力,」石溪大學進化生物學家和合著者Liliana M. Davalos表示。

研究人員發現,精緻的基因組揭示了「病毒化石」,證明了在病毒感染之前存活下來的證據,並表明蝙蝠的基因組包含了比其他物種更高的病毒殘留物多樣性,提供了遠古時期與病毒感染相互作用的基因組記錄。這些基因組還顯示了除遠古病毒插入外的許多其他遺傳元件的標誌,包括「跳躍基因」或轉座因子。

「這些參考基因組將成為研究蝙蝠如何耐受冠狀病毒感染時的重要工具,或能增強人類面對新冠肺炎這類疾病的生存能力。」研究作者在論文中指出。另外,分子水平上理解蝙蝠神奇的免疫力和壽命延長機制,也有助於為延緩人類衰老、治療疾病開發全新的靶標。

編譯/前瞻經濟學人APP資訊組

參考資料:https://scitechdaily.com/genetics-of-bat-superpowers-revealed-how-they-fly-survive-deadly-viruses-resist-aging-and-cancer/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86-020-2486-3

https://www.mirror.co.uk/science/scientists-discover-how-bats-survive-22397642

https://www.heraldscotland.com/news/18601393.bat-scientists-crack-code-behind-so-called-super-powers/

本文來源前瞻網,轉載請註明來源。本文內容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站只提供參考並不構成任何投資及應用建議。(若存在內容、版權或其它問題,請聯繫:service@qianzhan.com) 品牌合作與廣告投放請聯繫:0755-33015062 或 hezuo@qianzhan.com

相關焦點

  • 盤點蝙蝠的五個秘密堪稱「天然病毒庫」
    聯合國環境規劃署將2011年定為「國際蝙蝠年」,其目的是增進人們對這種動物的了解,並提高對保護蝙蝠重要性的認識。    文章還盤點了有關蝙蝠的5個秘密。    1.蝙蝠的四肢與人的骨骼特點相似。主要區別在於蝙蝠前肢的骨頭很長,而且前肢生有翼膜。蝙蝠是翼手目動物,翼手目的意思就是「手上長有翅膀」。
  • 為何這麼多病毒都來自蝙蝠 超級群居 新陳代謝旺盛 超強免疫系統
    據新華社電 美國《大眾科學》月刊網站5月6日刊文稱,科學家發現,與大多數其他動物相比,蝙蝠攜帶的能感染人類的病毒似乎特別多。文章對此進行了分析與解答。●棲息密度極高美國芝加哥菲爾德自然歷史博物館的哺乳動物策展人布魯斯·帕特森說,蝙蝠擁有的一些獨特特點或許使它們能攜帶大量病毒。這種哺乳動物「極其喜歡群居」,大部分時間都聚集在一起。在夏季,全球規模最大的蝙蝠群會降落在德克薩斯州布拉肯洞穴,屆時會有逾1500萬隻墨西哥游離尾蝠聚集在那裡。在這個洞穴裡降生的小蝙蝠的棲息密度極高。
  • 關於「大自然的活體病毒庫」蝙蝠的簡介
    今天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堪稱「大自然的活體病毒庫」的蝙蝠究竟有什麼來歷。 兩個亞目下又分為不同的十幾科,已知種類超過一千兩百種。 據全球蝙蝠病毒資料庫顯示,科學家在近兩百多種蝙蝠身上發現了超過四千一百種病毒。其中各類冠狀病毒超過500種,引發人畜共患病毒超過六十種,堪稱「大自然的活體病毒庫」。
  • 又是蝙蝠!伊波拉姊妹病毒,致死率可達90%的馬爾堡病毒的自然宿主...
    點擊查看 科學家已在近200種蝙蝠身上發現超過4100種病毒,其中冠狀病毒超過500多種。蝙蝠是自然界中最大的病毒庫之一,由於其自身的生理特性和特殊的免疫系統,蝙蝠對大多數病毒表現出較強的耐受力,因此是許多病毒的天然宿主。
  • 伊波拉姊妹病毒,致死率可達90%的馬爾堡病毒的自然宿主被證實為蝙蝠
    科學家已在近200種蝙蝠身上發現超過4100種病毒,其中冠狀病毒超過500多種。蝙蝠是自然界中最大的病毒庫之一,由於其自身的生理特性和特殊的免疫系統,蝙蝠對大多數病毒表現出較強的耐受力,因此是許多病毒的天然宿主。
  • 疫情的爆發都怪蝙蝠嗎?蝙蝠表示這個鍋我不背,超級病毒庫蝙蝠
    ,但是它自己卻並不受這些病毒的傷害,而且能夠跟病毒很好的和諧相處,我們把這一類動物就叫做病毒的自然宿主。這類動物就是一個天然的病毒庫。病毒是一類超級簡單的生物,也是已知的最簡單的生物體,比細菌還要小一百倍到一千倍。這東西是不是生物都很難說,因為它實在是太簡單了,只有一個蛋白質外殼和一些遺傳物質。就是因為這種簡單的結構,所以病毒並沒有獨自生存的能力,必須依靠寄生在別的生物細胞內才能生存和繁殖,利用宿主細胞內的物質進行自我複製。
  • 六種蝙蝠高質量基因組公開
    科技日報記者 張夢然  英國《自然》雜誌22日公開一項基因組學最新成果,歐洲科學家發表了六種蝙蝠的高質量參考基因組,為科學家理解蝙蝠超常適應力的遺傳學基礎提供了關鍵線索,其結果對增強人類健康和疾病治療具有重要意義,有助於未來提高人類面對新冠肺炎等疾病的應對能力。
  • 蝙蝠是移動的「病毒庫」,攜帶4100多種病毒,但為何安然無恙.
    據了解,蝙蝠身上攜帶4100多種病毒,其中冠狀病毒就有500多種,由此可見,蝙蝠就是一個會移動的「病毒庫」。
  • 因為自然中有蝙蝠這個行走的病毒庫!
    但蝙蝠並不是一種「可愛」的哺乳動物,它的長相非常猙獰,像長了翅膀的狼狗。在絕大多數的文化裡,蝙蝠幾乎都以恐怖、邪惡的形象出現。不僅是由於外表,還因為蝙蝠身上攜帶了八十多種病毒,包括伊波拉、SARS、中東呼吸綜合症、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狂犬病毒等等,加上會飛翔的特點,堪稱移動病毒庫。二、為什麼它們自己卻不會被病毒幹擾呢?
  • 蝙蝠是飛行的「病毒庫」,為何不會被自己攜帶的病毒殺死?
    蝙蝠是多種病毒的天然宿主,或稱儲存宿主,比如狂犬病毒、伊波拉病毒、馬爾堡病毒,SARS病毒、MERS病毒、亨德拉病毒、尼帕病毒等·有統計顯示:齧齒動物總共攜帶179種病毒,其中人畜共患的有68種,蝙蝠總共攜帶137種病毒,其中人畜共患的有61種。
  • 又是蝙蝠!伊波拉姊妹病毒,致死率可達90%的馬爾堡病毒的自然宿主終於被發現了,還有人養它當寵物
    科學家已在近200種蝙蝠身上發現超過4100種病毒,其中冠狀病毒超過500多種。蝙蝠是自然界中最大的病毒庫之一,由於其自身的生理特性和特殊的免疫系統,蝙蝠對大多數病毒表現出較強的耐受力,因此是許多病毒的天然宿主。
  • 蝙蝠究竟有什麼特殊能力能引來如此多可怕的病毒?
    、馬爾堡病毒這些令人聞風喪膽的殺手級病毒的自然宿主也都是蝙蝠。研究人員隨即對採於該地區的3066份脊椎動物樣本進行了病毒檢測和病毒分離,所有結果均是陰性。,很容易知道它為什麼屬於絲狀病毒屬研究人員用病毒感染了24種植物和19種脊椎動物和無脊椎動物,發現只有蝙蝠支持伊波拉病毒的複製,但沒有表現出明顯症狀,因此研究推測蝙蝠可能是伊波拉病毒的自然宿主。
  • 蝙蝠是巨大的病毒庫,身上病毒超1400種,我們能消滅蝙蝠嗎
    引言:蝙蝠身上攜帶超過1000種病毒,是移動的病毒庫,它們會在全球範圍內傳播病毒。蝙蝠如此可怕,人類是否應該徹底殺滅它們?萬萬不可!雖然殭屍是虛構的,它們並沒有出現在現實生活中,不過現實中卻存在與殭屍類似的事物,它們也會給人類生活帶來許多負面影響,而蝙蝠便是其中典型。說到蝙蝠帶給人類的不良影響及危害,許多朋友首先想到的應該是病毒,不管是流行於17年前的SARS病毒還是爆發於非洲的伊波拉病毒,又或者是席捲多國的新冠肺炎,都與蝙蝠脫不開干係。
  • 蝙蝠體內為何會有這麼多病毒?
    2月29日,《中國-世界衛生組織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聯合考察報告》公布。報告中稱,新冠肺炎病毒是一種動物源性病毒。目前的全基因組基因序列系統進化分析結果顯示,蝙蝠似乎是該病毒的宿主,但中間宿主尚未查明。近幾十年來,世界上經歷的很多傳染病暴發事件,病毒的源頭都指向蝙蝠。
  • 蝙蝠體內為何會有這麼多病毒
    2 很多病毒的自然宿主都指向蝙蝠  實際上蝙蝠在病毒的生物鏈裡地位非凡,被稱為「大自然的活體病毒庫」,SARS僅僅是眾多居住在蝙蝠體內的一種病毒而已。  1994年,澳大利亞亨德拉鎮的一個賽馬場暴發了一場疫情,造成了14匹賽馬和1個人死亡。導致此次疫情的病毒被稱為亨德拉病毒,被懷疑來自蝙蝠。
  • 蝙蝠是移動的「病毒庫」,但為何能安然無恙?
    最重要的是,這些病毒是很強大的,要是人類被其傳染的話,那麼就有可能付出自己的生命。科學家經過長期的研究後發現,蝙蝠之所以能免疫這麼多的病毒,還與其飛行有關。不僅如此,蝙蝠自身的免疫系統也是極為特殊的,與普通的生物都有著很大的區別,這也是它能免疫病毒的原因。
  • 蝙蝠究竟有什麼特別之處,能在體內藏這麼多致命病毒?
    由於尼帕病毒與亨德拉的親緣關係,蝙蝠成為第一個懷疑目標。馬來西亞蝙蝠種類很多,有13種食果蝙蝠和60多種食蟲蝙蝠,研究證實,有4種食果蝙蝠和1種食蟲蝙蝠體內有尼帕病毒的抗體。2004年孟加拉國中部也暴發了尼帕疫情,感染者病死率高達75%,「兇手」也是蝙蝠。
  • 蝙蝠有什麼特別之處,能在體內藏這麼多致命病毒?
    Part.2實際上蝙蝠在病毒的生物鏈裡地位非凡,被尊稱為「大自然的活體病毒庫」,SARS僅僅是眾多居住在蝙蝠體內的一種而已。1994 年,澳大利亞亨德拉鎮的一個賽馬場暴發了一場疫情,殺死了14匹賽馬和1個人。導致此次疫情的病毒被稱為亨德拉病毒,被懷疑來自蝙蝠。
  • 蝙蝠身上有許多病毒,為什麼蝙蝠不會死亡?
    1、蝙蝠具有抑制炎症的能力 根據發表在《自然微生物學》(Nature Microbiology)雜誌上的一項研究,由杜克大學醫學院(Duke-NUS Medical School)領導的一個國際研究團隊,確認了讓蝙蝠擁有致命病毒,卻不死的分子和遺傳機制。
  • 蝙蝠是自然界的「病毒庫」,攜帶千種遠古病毒,它實在太強大了
    2月初,世界衛生組織將此病毒定名為COVID—2019,對病毒的來源作深一步的追查。科研人員表示稱,此次新型冠狀病毒的原始來源極有可能是野生生物,最大的嫌疑就是蝙蝠。當然,蝙蝠是不會主動把病毒傳給人體的,而是某些出於獵奇心理的人,為了一時的貪慾而獵殺食用蝙蝠,結果導致體內蛋白質結構發生變異,誕生出新型病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