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然》首度公布6種蝙蝠的高質量...
今天發表在頂尖學術期刊《自然》的一項研究,對6種不同種類的活蝙蝠進行了基因組測序,其中包括:馬鐵菊頭蝠(Rhinolophus ferrumequinum)、埃及果蝠(Rousettus aegyptiacus)、蒼白矛吻蝠(Phyllostomus discolor)、大鼠耳蝠(Myotis myotis)、
-
國家基因組科學數據中心首次公開新型冠狀病毒全基因組序列
國家基因組科學數據中心(NGDC)信息顯示,1月26日,該中心收錄了由中國醫學科學院/北京協和醫學院病原生物學研究所提供的5株2019新型冠狀病毒全基因組序列。這是自2019年12月該病爆發以來,國內公共數據平臺首次公開發布數據。
-
六種樣貌驚人的蝙蝠
第1頁:六種樣貌驚人的蝙蝠之斑點蝙蝠 第2頁:六種樣貌驚人的蝙蝠之格裡芬葉鼻蝠 第3頁:六種樣貌驚人的蝙蝠之南美毬果蝠 第4頁:六種樣貌驚人的蝙蝠之菊頭蝠 第5頁:六種樣貌驚人的蝙蝠之管鼻果蝠 第6頁:六種樣貌驚人的蝙蝠之錘頭果蝠
-
蝙蝠如何扛住新冠等「多重夾擊」?科學家破譯了它的基因
這個團隊創立了一個名為「Bat1K」的全球基因合作項目,旨在解碼所有1421種現存蝙蝠的基因組。如今,他們已成功破譯了6種蝙蝠的基因藍圖,揭示了蝙蝠「特殊免疫力」的遺傳線索。當地時間7月22日,這項研究的成果已發表於《自然》期刊上。
-
蝙蝠如何扛住新冠等「多重夾擊」?科學家破譯了它的基因
堪稱「病毒庫」的蝙蝠為何自身不會染病?目前,一個由多國科學家組成的團隊希望能解開這個謎題。 這個團隊創立了一個名為「Bat1K」的全球基因合作項目,旨在解碼所有1421種現存蝙蝠的基因組。如今,他們已成功破譯了6種蝙蝠的基因藍圖,揭示了蝙蝠「特殊免疫力」的遺傳線索。當地時間7月22日,這項研究的成果已發表於《自然》期刊上。
-
昆明植物所完成六種木本竹子葉綠體基因組全序列的測定
竹亞科(Bambusoideae)隸屬於禾本科(Poaceae),全世界共分布有一千餘種。木本竹子因種類數目多,形態性狀複雜多變及多年生一次性開花等原因而成為系統發育學研究難點。隨著新一代測序技術的興起,系統發育基因組學為解決這類困難類群的系統發育關係帶來了曙光。
-
《我的世界》六種蝙蝠鮮為人知的特性,第一種讓它能觸發壓力板?
《我的世界》MC蝙蝠鮮為人知的六種特性,最後一種讓它沒有意義?《我的世界》六種蝙蝠鮮為人知的特性,第一種讓它能觸發壓力板?在沙盒遊戲《我的世界》裡面,蝙蝠是一種既小型又特別的生物,通常情況下是生成於洞穴之中。小編「我尚的大世界」下面介紹一下六種蝙蝠鮮為人知的特性!
-
專家:需公開基因序列
目前為止,已知的人類冠狀病毒共有六種,其中2003年爆發於中國廣東省的SARS和2012年於沙特暴發的MERS均屬於β冠狀病毒。「β冠狀病毒是感染人的,這也是這項研究比較有意思的發現。不過,序列相似度是指鹼基序列還是胺基酸序列,整個還是部分序列比對,需要等文章和序列公布才知道。」一位病毒學教授告訴界面新聞。
-
華大基因參與發起地球生物基因組計劃
4月24日,《美國科學院院刊》正式發布「地球生物基因組計劃」(EBP)科研展望文章。華大基因是該項目的發起單位之一,他們稱,這是繼人類基因組計劃之後,生命科學領域又一件大事,堪稱生物「登月計劃」。徐訊介紹,地球上生存著1000萬至1500萬種真核生物以及數萬億種原核生物,但實際上已經被人類認識的只有約230萬種,完成基因組測序不到1.5萬種,而且其中大部分是微生物,相對複雜的高等動植物只有約1000個物種的基因組被破譯。人類通過對這極小一部分地球生命的認知,已在農業、醫藥、生物產業以及瀕危物種保護方面取得了巨大的進步。
-
...組在Current Biology發文全基因組解析現代虎演化史並確認六亞種
World’s Tigers」(DOI: 10.1016/j.cub.2018.09.019 )的論文,運用群體基因組學方法描繪了迄今為止最完整的虎演化史,解析了其自然選擇和生態適應性的遺傳基礎,確認了現存虎應劃分為孟加拉虎、馬來虎等六亞種,由此解決了數十年以來關於虎亞種劃分的爭議,奠定了世界虎保護單元策略制定的科學基礎。
-
最大的一組哺乳動物基因組揭示了瀕臨滅絕的物種
研究人員可以利用這些數據比較人類和其他哺乳動物的基因組,這可能有助於確定可能與人類疾病有關的基因組區域。 「這個項目的核心想法是開發和利用這些數據來幫助人類遺傳學家弄清楚哪些突變會導致疾病,」布羅德大學脊椎動物基因組學科學主任、烏普薩拉大學比較基因組學教授、共同資深作者Kerstin lindbladi - toh說。
-
地球生物基因組計劃披露:四百多物種...
科學研究相信,新冠病毒傳播存在中間宿主,並且傾向於蝙蝠——那麼,其他動物尤其是脊椎動物呢?作為正在上海進行的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分論壇,「繽紛的生命——世界頂尖科學家生物多樣性峰會」31日在線披露一項新冠病毒風險基因的最新研究結果,並將風險性分為5級,其中人類與其他靈長類處於最高級別。
-
復旦大學在Cell期刊上發文,從基因組學角度揭示SARS-CoV...
我們著重關注是一名在症狀發作六天後於2019年12月26日在武漢市中心醫院住院的患者。這名患者正出現發燒、胸悶、咳嗽、疼痛和無力,以及指示肺炎的肺部異常,其中這些肺部異常似乎在COVID-19中很常見。幸運的是,下一代宏轉錄組測序使得我們能夠在2020年1月5日從這名患者體內獲得完整的病毒基因組。初步分析顯示這種病毒與SARS樣冠狀病毒(冠狀病毒科)密切相關。
-
...大學在Cell期刊上發文,從基因組學角度揭示SARS-CoV-2的起源和...
我們著重關注是一名在症狀發作六天後於2019年12月26日在武漢市中心醫院住院的患者。這名患者正出現發燒、胸悶、咳嗽、疼痛和無力,以及指示肺炎的肺部異常,其中這些肺部異常似乎在COVID-19中很常見。幸運的是,下一代宏轉錄組測序使得我們能夠在2020年1月5日從這名患者體內獲得完整的病毒基因組。初步分析顯示這種病毒與SARS樣冠狀病毒(冠狀病毒科)密切相關。
-
國家基因組科學數據中心發布2019新型冠狀病毒資源庫
國家基因組科學數據中心發布2019新型冠狀病毒資源庫 2020-01-22 16:06:06作者:劉歡 責任編輯:劉歡 中新社北京1月22日電 據中國科學院公眾號22日消息,當日,國家基因組科學數據中心正式發布
-
蝙蝠傳播肺炎?不準確的解讀
全世界上千種蝙蝠中,只有3種蝙蝠以血液為生,其餘大多以昆蟲、水果和花蜜為食。 攝影:JOEL SARTORE,國家地理 蝙蝠傳播肺炎?不準確的解讀 現在,恐怕每個人都知道蝙蝠可能是新冠的天然宿主。
-
科學家完成700種海洋藻類基因組測序
這是令生物信息學研究人員歡欣鼓舞的一天,因為美國國家基因組研究中心NCGR,聯合戈登和貝蒂·摩爾基金會,以及全球各個科學研究機構,完成了700種海洋藻類基因組測序工作
-
我國率先完成草地貪夜蛾染色體基因組測序和組裝
這種「么蛾子」取食玉米、水稻、高粱等186種植物,危害甚深。從今年1月在西南邊陲普洱江城發現,半年過去,其子子孫孫已飛抵東北三省,橫掃中國版圖對角線。 5月中旬,一場與飛行速度爭搶時間的科學研究也在接力進行。僅用25天,從害蟲採樣到論文發表,我國首次在全球完成對這種外來入侵者染色體級別的基因測序與組裝。
-
作物基因組學研究進展
近年來,我國水稻功能基因組學研究一直走在世界前列,高質量的水稻參考基因組序列可謂功不可沒。美國的雜草稻從形態學上主要分為SH(straw hull)、BHA(black hull awned)兩大類,以華盛頓大學Olsen教授領銜的中美科研人員,通過對美國本土的18個SH和20個BHA雜草稻進行全基因組測序,並與145種已公布的水稻基因組序列(包括89種栽培稻、53種野生稻和3種中國中部雜草稻)進行比對分析,結果表明SH和BHA類雜草稻分別與東南亞秈稻以及aus稻親緣關係較近,而中國雜草稻
-
蝙蝠傳播肺炎?不準確的解讀
工作人員幫忙驅趕居民家中越冬的蝙蝠(新聞截圖)僅僅是正月初十,閔行區野生動物保護管理站的工作人員就出動了六次。畫面中的猙獰面孔如吸血鬼般可怕,實際上這不過是一隻無害的果蝠。全世界上千種蝙蝠中,只有3種蝙蝠以血液為生,其餘大多以昆蟲、水果和花蜜為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