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大基因參與發起地球生物基因組計劃

2020-12-06 股城網

4月24日,《美國科學院院刊》正式發布「地球生物基因組計劃」(EBP)科研展望文章。華大基因是該項目的發起單位之一,他們稱,這是繼人類基因組計劃之後,生命科學領域又一件大事,堪稱生物「登月計劃」。

華大基因發起生物登月計劃

據科技日報4月25日消息,華大聯合創始人、華大基因理事長楊煥明,華大執行長、華大生命科學研究院院長徐訊,深圳國家基因庫副主任張國捷均參與其中。徐訊表示,這一具有裡程碑式意義的項目將幫助我們全面了解地球生命演化的奧秘。

徐訊介紹,地球上生存著1000萬至1500萬種真核生物以及數萬億種原核生物,但實際上已經被人類認識的只有約230萬種,完成基因組測序不到1.5萬種,而且其中大部分是微生物,相對複雜的高等動植物只有約1000個物種的基因組被破譯。人類通過對這極小一部分地球生命的認知,已在農業、醫藥、生物產業以及瀕危物種保護方面取得了巨大的進步。

因此,科學家大膽提出EBP項目,計劃在未來10年對所有已知真核物種的基因組進行破譯,並利用基因組學技術來幫助發現目前科學界未知的剩餘80%至90%的物種,以完整地覆蓋地球上的所有物種。徐訊表示,根據項目計劃,科學家將對所有真核生物的基因組內容進行全面編目,並免費公開共享數據,作為未來科學發現的永久基礎。

徐訊介紹,由於EBP項目面臨許多挑戰,需要全球協作;需要基於新的樣品存儲標準,對全球物種資源做更精細和深入的調查和收集;龐大的數據量和運算量將極大地挑戰IT存儲和運算技術;需要更多的專業人力投入到整個計劃的各個階段,從樣品收集到數據分析,需要培養大量的新一代專業人才等等。

其中一個主要的挑戰就是樣本採集,EBP項目需要制定收集憑證樣本的全球戰略,並使這些憑證樣本能被充分保存,以便生產高質量的基因組序列。地球生物多樣性的分布特性以及世界偏遠地區存在的生物多樣性熱點,如亞馬遜盆地或婆羅洲,將使許多生物體的收集成為一個明顯的挑戰。

雖然面臨著諸多挑戰,但科學家對於EBP項目充滿信心。研究者們完成該項目的信心來源之一,是不斷下降的測序成本與不斷進步的測序技術。徐訊介紹,人類基因組計劃之後,個人全基因組測序成本不斷降低,由最初的30億美元下降到現在的600美元,甚至可能更低。作為全球領先的基因組學研發中心,華大已相繼推出了多款自主研發的測序系統,將運用這一優勢,助力EBP項目的實施。

該項目總計劃經費需要47億美元,按照現在的經濟購買力計算,比當年人類基因組計劃的花費還要低。人類基因組計劃的投入,已經將整個行業建立起來,產生了近1萬億美元的經濟效益。

徐訊表示,EBP項目將提供新的視角、認知及資源,讓人們更好地應對主要由於人類活動和氣候變化造成的生物多樣性和棲息地變化的威脅。

相關焦點

  • 華大基因參與"地球生物基因組計劃"發布
    e公司訊,4月24日,《美國科學院院刊》正式發布「地球生物基因組計劃」的科研展望文章。該項目的提出,有助於整合世界各地的生物基因組研究,使之形成更有價值的科研體系,促進物種研究工作有序而高效地進行。上述項目是繼人類基因組計劃之後,生命科學領域又一件大事,目標是破譯地球上所有真核生物的基因組。作為該項目的發起單位之一,華大基因始終關注生物多樣性研究,通過基因科技已解碼眾多地球物種,發起國際合作深入科學研究。
  • 人類基因組計劃後,華大基因又發起了一項更宏偉的項目
    文|周夢亞剛宣布將測序儀交由「代工巨頭」富士康生產,華大啟動「地球生物基因組計劃」的消息又吸引了全世界的關注。繼人類基因組計劃之後,生命科學領域又將迎來一件大事——華大基因與美國斯密森尼生物多樣性基因組學項目組聯合發起了「地球生物基因組計劃」,比人類基因組計劃更宏大的地球生物基因組計劃(Earth BioGenome Project, EBP)即將啟動,目標是破譯地球上所有生命的基因組。
  • 華大基因發起 全球數千名科學家參與 生物「登月計劃」十年破譯...
    4月24日,《美國科學院院刊》正式發布「地球生物基因組計劃」(EBP)科研展望文章。華大基因是該項目的發起單位之一,他們稱,這是繼人類基因組計劃之後,生命科學領域又一件大事,堪稱生物「登月計劃」。華大聯合創始人、華大基因理事長楊煥明,華大執行長、華大生命科學研究院院長徐訊,深圳國家基因庫副主任張國捷均參與其中。
  • 華大基因發起生物「登月計劃」:十年破譯已知真核物種基因組
    華大基因發起生物「登月計劃」:十年破譯已知真核物種基因組 劉傳書/科技日報 2018-04-25 08:10
  • 人類基因組計劃是我的生命
    1993年,於軍參與「人類基因組計劃」這一裡程碑式的偉大科學計劃,也成為早期參與計劃的唯一華人,他在導師Maynard V.Olson的全力支持下,促成了中國科學家參與「人類基因組計劃」。  日前,證券時報記者獲得了獨家專訪於軍的機會。從下鄉知青到參與人類基因組計劃,從回國推動中國基因組學研究到參與組建華大基因公司,於軍首次向媒體披露往事。
  • 於軍:人類基因組計劃是我的生命
    1993年,於軍參與「人類基因組計劃」這一裡程碑式的偉大科學計劃,也成為早期參與計劃的唯一華人,他在導師Maynard V.Olson的全力支持下,促成了中國科學家參與「人類基因組計劃」。   日前,記者獲得了獨家專訪於軍的機會。從下鄉知青到參與人類基因組計劃,從回國推動中國基因組學研究到參與組建華大基因公司,於軍首次向媒體披露往事。
  • 地球生物基因組計劃正式啟動
    地球生物基因組計劃正式啟動 擬十年內解讀150萬種複雜生命遺傳密碼 2018-11-06 科技日報 劉霞 【字體:大 中 小】
  • 微生物組創新創業者協會發起中國腸道宏基因組計劃
    本協作組本著合作開放的心態,盛邀國內外專家、學者、同行、機構共同參與,推動項目快速進行。華大基因主席楊煥明院士,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環境微生物基因組主任朱寶利研究員,第三軍醫大學基礎部實驗動物學教研主任 魏泓教授,華大生命科學研究院副院長蔣慧博士,華大生命科學研究院宏基因組所所長 賈慧珏博士,遠毅資本合伙人高毅先生等受邀出席了本次啟動儀式。
  • 從基因組草圖到精準醫療 人類基因組計劃在路上
    人類基因組計劃曾被譽為生命科學的「登月計劃」,最早是由美國科學家率先提出的。   1985年,美國能源部(DOE)一次會議上提出了測定人類基因組全序列的動議,形成了美國能源部的「人類基因組計劃」草案。
  • 科研院所和高校發起「萬種原生生物基因組計劃」
    「萬種原生生物基因組計劃」在武漢啟動 馬芙蓉 攝中新網武漢12月30日電 (馬芙蓉 熊杰 孫慧)「萬種原生生物基因組計劃」30日在武漢啟動。該計劃由中國科學院水生生物研究所聯合西藏大學、河南農業大學、中國農業科學院蘭州獸醫研究所、中國科學院北京基因組研究所和華中科技大學等單位共同發起,旨在繪製萬種代表性原生生物基因組圖譜,建立一個大規模的原生生物遺傳資源資料庫。原生生物主要是由單細胞真核生物組成的一大類群,包括單細胞真核藻類和原生動物等。
  • 「硬科技」地球生命基因組計劃10年內投入47億美金進行真核生物測序
    全球的科學家都加入到這個計劃中,中國的生物科學家中,還有一部分是來自上市公司華大基因的科研人員。白皮書為地球生命基因組計劃繪製了三階段的路線圖:第一階段測序有代表性的物種,數量約為9000多種;第二階段再測試2000多種其他的種類;第三階段則實現150萬種的目標。
  • 人類基因組計劃完成15周年——從個人基因組到精準醫療
    美國在人類基因組計劃完成後的變化   人類基因組計劃組織和塞雷拉基因組公司兵分兩路   在美國,人類基因組計劃完成以後,原先競爭的兩大陣營:人類基因組計劃組織和塞雷拉基因組(Celera Genomics)公司,分別走向了兩個方向:人類基因組計劃原先的參與Whitehead Institute
  • "千人基因組計劃"鎖定高精度遺傳變異圖譜
    千人基因組計劃的測序工作將由英國的Sanger研究所、中國的深圳華大基因研究院,以及包括Broad研究所、華盛頓大學醫學院基因組測序中心和貝勒醫學院人類基因組測序中心在內的美國人類基因組研究所(NHGRI)的大規模測序平臺共同承擔。
  • ...大咖論道|生態圈|尹燁|華大基因|測序儀|基因組|罕見病|-健康界
    精準醫學納入「十三五」;基因診斷擴大適用範圍,二代測序診斷試劑盒和腫瘤免疫治療單抗陸續獲FDA批准;個人基因組、健康管理、體檢和保險跨界聯姻;國家微生物組計劃登堂香山會議;BAT,華為,亞馬遜等逐鹿基因大數據云平臺;國產測序儀量產,國家基因庫運營;同時,科普依然短缺,應用未形成閉環;產業概念期已過;2017年可以預見大浪淘沙,併購重組可能興起。
  • 華大等機構萬種鳥類基因組計劃研究成果登《Nature》封面
    2020年11月12日,深圳華大生命科學研究院生物多樣性團隊、昆明動物研究所等單位聯合在《自然》(Nature)上同期以封面形式發表了兩篇文章報導萬種鳥類基因組計劃第二階段(科級別)最新研究結果。
  • 防治感染新行動 華大發起全球噬菌體庫(GPH)計劃
    現存噬菌體實體庫規模也很局限——一般僅包含數百株或者僅能侵染特定類型細菌的噬菌體,且並無配套完善的基因組或表型數據,這嚴重限制了科學家們對噬菌體以及噬菌體與宿主相互作用的理解。噬菌體正在侵染細菌(圖片來源:MIT)為了推動海內外研究者共同發展開源互利、合作共贏的現代科研方式,也為了促進噬菌體領域越過技術屏障得以迅猛發展,更為了專家學者們專注於真正重要的科研問題本身提供便利,深圳華大生命科學研究院發起全球噬菌體庫(Global Phage Hub)計劃,期待通過合作共享的形式
  • 華大基因,不僅僅只是簡單的基因測序
    華大基因成立於1999年,致力於在人類健康服務事業和科技應用領域的發展。華大基因堅持「以任務帶學科、帶產業、帶人才」,先後完成了國際人類基因組計劃「中國部分」(1%,承擔其中絕大部分工作)、國際人類單體型圖計劃(10%)、第一個亞洲人基因組圖譜(「炎黃一號」)、水稻基因組計劃等多項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基因組研究工作,彰顯了世界領先的測序能力和生物信息分析能力,也奠定了中國在基因組學研究領域中的國際領先地位。
  • 華大基因首席科學家爆高中學歷:不排斥文憑較弱人才
    這些指責,華大基因能澄清嗎  「套騙國有資產土地」之爭  南京昌健:華大基因蘇州圈地  華大回應:並未參與商業地塊開發  舉報信稱,「華大基因以基因高科技(偽)、建國家基因庫分庫等為幌子和名目,套騙土地資源和政府財政補貼。
  • 潮科技|地球生物基因組計劃10年或需花費47億美元,回報率或達65倍
    在這個報告中,他分享了地球生物基因組計劃的相關內容。這一計劃或需花費10年、47億美元,但回報率有可能達到65倍。以下為報告的內容整理。我跟大家介紹的是地球生物基因組計劃,這個計劃有可能會改善我們的世界,也有可能幫助我們創造一個更加可持續的生態經濟,這個是我們所面臨的問題。如今我們預計,我們當然不知道具體的數字,就像不知道宇宙有多少個星星一樣。在地球上我們其實也不知道到底有多少種真核生物,但是估計大概有1200-1500萬種真核生物,這些真核生物是最主要的兩個生物領域。
  • 為保持物種多樣性,地球基因組計劃啟動,對 150萬個物種進行測序
    為保持物種多樣性,地球基因組計劃啟動,將對 150萬個物種進行測序「地球基因組計劃」最早是美國加州大學與中國華大基因練合倡議,將對目前所有的150萬個動物、植物和真菌測出完整的DNA編碼來保護地球的生物多樣性,目前威康桑格研究所和自然歷史博物館也都參與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