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基因組草圖到精準醫療 人類基因組計劃在路上

2020-12-08 人民網

原標題:從一個人的基因組草圖到精準醫療

  圖片來源:百度圖片

  科學技術進步有多快?當我們今天大談基因測序與健康話題時,別忘了人類基因組計劃才完成不過15年。

  2000年6月26日,時任美國總統柯林頓在白宮舉行的記者招待會上鄭重宣布,由來自美國、英國、德國、日本、中國和法國的上千名科學家共同參與的「人類基因組研究計劃」已經完成人類基因組草圖。他在評價這一歷經10年時間完成的科學成果時說,這是「開闢新紀元的成果」「人們將世世代代記住這一天」。

  人類基因組計劃曾被譽為生命科學的「登月計劃」,最早是由美國科學家率先提出的。

  1985年,美國能源部(DOE)一次會議上提出了測定人類基因組全序列的動議,形成了美國能源部的「人類基因組計劃」草案。1986年,諾貝爾獎獲得者Renato Dulbecco在《科學》雜誌發表短文《腫瘤研究的轉折點:人類基因組測序》,文中指出:「如果我們想更多地了解腫瘤,我們從現在起必須關注細胞的基因組……人類腫瘤研究將因對DNA的詳細知識而得到巨大推動。」

  1990年,美國能源部與國立衛生研究院(NIH)共同啟動人類基因組計劃,原定投入30億美元,用15年時間完成該計劃。英、日、法、德等國相繼加入。

  中國於1998~1999年兩年間先後在上海成立國家人類基因組南方研究中心、在北京成立北方研究中心,並於1999年7月在國際人類基因組註冊,積極參加到這項研究計劃中承擔其中1%的任務,即人類3號染色體短臂上約3000萬個鹼基對的測序任務。中國因此也成為參加這項研究計劃唯一的發展中國家。

  人類基因組草圖完成之後,人們充滿了期盼,希望通過人類基因組信息幫助人們克服疾病,達到人們的終極健康長壽的需求。15年後的今天,人們依然充滿了期望。在人類基因組計劃完成的這15年裡,主要參與國美國、英國、中國都在朝著這個目標努力。

  美國的人類基因組研究有一個貫穿始終的目的,就是將人類遺傳和基因組信息應用到醫療和健康領域。科學家們從第一個人類遺傳病——亨廷頓氏舞蹈症的基因被定位認識到,這種通過家系研究定位遺傳病的方式,在沒有對人類基因組序列的深刻認識、沒有對人類遺傳規律深刻的了解情況下,醫學遺傳學研究的速度將無法從本質上提高。在這個認識的基礎上,美國先後啟動了國際人類基因組單體型圖計劃(即HapMap計劃)、「癌症基因組圖集」計劃、「DNA元件百科全書」計劃(簡稱ENCODE計劃)、千人基因組計劃以及最近火熱的「精準醫療計劃」。投資規模以百億美元計,參與科學家以數萬人計。

  與此同時,美國在基因組研究技術也領先世界,從人類基因組計劃所使用的第一代測序儀,到千人基因組和TCGA以及Encode計劃使用的第二代以及第三代測序系統,美國人在測序和基因組技術上的創新和積累依然位居世界前列。並且,從人才培養到技術支撐,從領導科學家選拔到商業運行模式上的探索,也走在世界的前面。

  英國人對基因組研究的熱情始終如一。英國最先參與到美國提出的「人類基因組計劃」,貢獻僅次於美國。英國有歐洲大陸最大的基因組研究中心「Sanger Institute」,是第二代測序技術的參與發明國,共同提出和啟動了「千人基因組計劃」,共同提出並領導了「國際腫瘤基因組計劃」。特別是英國首先啟動「Genome England」十萬人基因組項目,間接影響到美國「精準醫療計劃」的提出。

  中國雖然只參與了人類基因組計劃1%的工作,但意義重大。按照華大基因掌門人汪建的話說就是「21世紀生物產業發展的機遇,中國沒有失去」。

  2003年,人類基因組序列圖完成後,中國科學院成立了北京基因組研究所,專注基因組研究。此後中國也參與了HapMap計劃,同時發表了一系列植物和動物的基因組學研究成果。2007年6月華大基因南下深圳,成立「深圳華大基因研究院」。華大基因抓住二代測序發展的關鍵時期,先後發起和參與了包括「千人基因組計劃」等在內的一系列研究計劃。在研究開展和成果陸續發表的同時,培養了大批基因組科技人才。值得一提的是,在英國和美國相繼提出自己的大型基因組研究計劃後,中國也在積極討論「中國版的精準醫療計劃」。

相關焦點

  • 人類基因組計劃完成15周年——從個人基因組到精準醫療
    本文作者基因組學科技工作者田埂,原文題目「寫給人類基因組計劃完成十五周年:從一個人的基因組計劃到精準醫療」。   「美國總統柯林頓於當地時間26日上午10時在白宮舉行的記者招待會上鄭重宣布,由一批國際科學家組成的人類基因組研究計劃已經完成人類基因組草圖。
  • 英國完成「10萬人基因組計劃」精準醫療加速發展
    這標誌著精準醫學研究將進入大數據階段。貝斯派CEO丁國徽博士表示看好英國的大規模人群隊列基因組計劃,因為英國有系統的人群隊列研究傳統。丁國徽認為,大規模人群隊列的基因組計劃對精準醫學發展非常有幫助。這是一個基礎性的工作,這類項目的推進可以繪製不同人群的基因組精細圖譜,獲得的數據可以很好地作為人群基準和對照數據。
  • 大科學計劃概述:人類基因組計劃
    2000年6月26日是人類科技史上一個令人難忘的日子,參加者人類基因組計劃研究,美國、英國、法國、德國、日本和中國科學家同時向世界宣布人類基因組工作草圖已基本完成,已給制出人體97%的基因組,基中85%的基因組序列得到了精確測定,包含了人體約30億個鹼基對的正確排序。
  • 從基因組大數據到精準醫學
    20世紀90年代初,「人類基因組計劃」正式啟動,開啟人類在分子水平上認識自身遺傳密碼的新航程。2001年,人類基因組精細圖譜及其初步分析結果發布,使我們看到由四種符號組成的一維人類遺傳密碼的真實面貌。人類基因組研究促成基因檢測等一系列新技術出現,還帶來基因診斷、基因治療、靶向藥物等醫學新手段,生物醫學進入建立在基因組大數據基礎上的精準醫學時代。
  • 從基因組大數據到精準醫學
    20世紀90年代初,「人類基因組計劃」正式啟動,開啟人類在分子水平上認識自身遺傳密碼的新航程。2001年,人類基因組精細圖譜及其初步分析結果發布,使我們看到由四種符號組成的一維人類遺傳密碼的真實面貌。人類基因組研究促成基因檢測等一系列新技術出現,還帶來基因診斷、基因治療、靶向藥物等醫學新手段,生物醫學進入建立在基因組大數據基礎上的精準醫學時代。
  • 從DNA到人類基因組計劃
    醫學家們夢想已久的「基因治療」,似乎變得觸手可及起來。要知道,很多疾病的根本原因就是細胞內部的基因突變,針對這樣的缺陷基因,我們可以先在體外編碼一個正常的基因,然後通過載體植入人體,替換掉那個壞掉的基因,從而糾正因為基因缺陷而導致的疾病。基因導致的疾病可比大家想像的要多,腫瘤、衰老等謎題也隱藏在基因之中。如果人類能夠徹底掌握自身的遺傳信息,基因治療就不再是夢想了!
  • 從基因組大數據到精準醫學(開卷知新)
    20世紀90年代初,「人類基因組計劃」正式啟動,開啟人類在分子水平上認識自身遺傳密碼的新航程。2001年,人類基因組精細圖譜及其初步分析結果發布,使我們看到由四種符號組成的一維人類遺傳密碼的真實面貌。人類基因組研究促成基因檢測等一系列新技術出現,還帶來基因診斷、基因治療、靶向藥物等醫學新手段,生物醫學進入建立在基因組大數據基礎上的精準醫學時代。
  • 首個高質量人類蛋白質組草圖發布
    這兩項最新研究揭示了人類基因組的更多複雜性,並從之前認為屬於非編碼區域的基因組中發現了新蛋白。HPP研究團隊在Nature Communications上發表了人類蛋白質組項目的最新成果。隨後,人類蛋白質組組織(HUPO)也正式公布了該研究進展。報告顯示,人體中90.4%的蛋白質已經被繪製出來。這是人類蛋白質組學的第一個序列草圖。
  • 什麼是人類基因組計劃?
    在文中,他回顧了20世紀70年代以來,癌症研究的進展,使人們認識到包括癌症在內的人類疾病的發生,都與基因直接或間接有關。而從那時起,生物學家已能從生物的基因組中分離出DNA片段,並能分析DNA片段中的鹼基對排列順序。
  • 基因組學做不了的事 蛋白質組學更精準打擊癌症
    基因組和蛋白質組的關係,好比『詞典與文章』『元素表與化工廠』的關係。隨著人類等生物體全基因組序列的測序完成,科學家逐步意識到基因組只是書寫了遺傳密碼的『天書』,僅從基因序列的角度根本無法完整、系統地闡明生物體的功能。」 「很多生命現象之謎,不能直接從基因序列中得到解答。蛋白質是生命活動的主要執行者,想要解密基因組,必須先系統認識蛋白質組。」
  • 人類基因組計劃
    人類基因組計劃與曼哈頓原子彈計劃和阿波羅計劃並稱為三大科學計劃,是人類科學史上的又一個偉大工程,被譽為生命科學的「登月計劃」。人類基因組計劃由美國科學家於1985年率先提出,於1990年正式啟動的。美國、英國、法國、德國、日本和我國科學家共同參與了這一預算達30億美元的人類基因組計劃。
  • 首個高質量人類蛋白質組草圖發布,覆蓋90%預測蛋白質
    該研究旨在為全球合作、數據共享、質量保證和增強基因組編碼蛋白質組的準確注釋創建一個框架。在隨後的十年中,HPP建立了合作關係,制定了指南和度量標準,並對以前保存的蛋白數據進行了重新分析,從而不斷增加人類蛋白質組的覆蓋範圍。近日,在HPP十周年之際,該計劃報告了超過90%的高質量人類蛋白質組圖譜。
  • 中國啟動世界最大規模人類基因組計劃,將繪製國人精細基因組圖譜
    28日,我國啟動「中國十萬人基因組計劃」是我國在人類基因組研究領域實施的首個重大國家計劃,也是目前世界最大規模的人類基因組計劃。基因是DNA上有遺傳效應的片斷,人類的生、老、病、死等都與基因有關。而基因組和基因是整體與部分的關係,人類基因約有25000個,基因組研究的目的就是要把人體內這25000個基因的密碼解開,從而破譯人類的遺傳信息。此次基因組計劃,就是要繪製我們民族的基因圖譜。相關公司方面,據選股寶主題庫(xuangubao.cn)基因測序板塊顯示,艾德生物 主營腫瘤精準醫療分子診斷產品的研發、生產及銷售,並提供相關的檢測服務。
  • 2億美元「精準醫療計劃」賣的是啥藥?
    該研究計劃的基礎和目標是什麼?它又將對科研、醫療模式等帶來怎樣的影響?本文作者將逐一給出解答。對於我國而言,未來想要做好「精準醫療」,還需要我們自己的大型基因組學數據作為基礎。2讀懂人類基因組「天書」有人說由6國科學家、用10年時間、花費30億美元的「人類基因組計劃」(Human Genome Project,HGP)所完成的人類基因組「天書」,是通往解密人類健康與疾病的「密碼本」。
  • 做基因組學做不了的事 蛋白質組學可更精準打擊癌症
    隨著人類等生物體全基因組序列的測序完成,科學家逐步意識到基因組只是書寫了遺傳密碼的『天書』,僅從基因序列的角度根本無法完整、系統地闡明生物體的功能。」「很多生命現象之謎,不能直接從基因序列中得到解答。蛋白質是生命活動的主要執行者,想要解密基因組,必須先系統認識蛋白質組。」
  • 人類基因組計劃:從「生」前開始造福人類健康 ——中國科學院...
    【每日科技網】  3月24日,2010年國際人類基因組組織(HUGO)「卓越科學成就獎」獲得者、中國科學院楊煥明院士做客杭州科學大講堂第128講,作「人類基因組計劃和健康中國」的主題科普講座。
  • 人類基因組計劃欲改變未來醫療—新聞—科學網
    據悉,該項目規模堪稱世界之最,科學家將歷時4年開展創新研究來解碼10萬個人類基因組,如病患個人DNA密碼。同時,該項目也得到了英國首相的承諾,以此來確保NHS(英國國家醫療服務體系)以及英國的研究和生命科學領域處於全球現代醫學發展的前沿。 專家表示,了解一個癌症患者或某種罕見病患者的基因組,將會更好地幫助科學家和醫生了解疾病如何發展。
  • 人類基因組計劃:科研距實踐 到底有多遠?
    而這,雖然為人類的構成結構畫出了草圖,卻僅僅完成了人類基因組90%的工作量。科學研究何時才能真正為人類提供現實服務?成為社會各界爭論的話題。         「事實上,最近5年來我們正著力於精細圖的繪製工作。」中國基因測序計劃的領軍人物之一汪建說,「每一個染色體一個一個基因的全部破解,即便到今天也沒有完成。」
  • 參與人類基因組計劃開啟基因組研究時代
    在基因組測序研究方面,令人印象最深刻的當屬我國參與了1990年正式啟動的"人類基因組計劃"。 "人類基因組計劃"與"曼哈頓原子彈計劃"、"阿波羅登月計劃"一起,並稱為人類自然科學史上的"三大計劃",是人類文明史上最偉大的科學創舉之一。我國作為六個參與國家:美國、英國、法國、德國、日本之中唯一一個發展中國家。
  • Nature:回顧人類基因組計劃的25年
    就在數年前,圍繞人類基因組計劃的討論焦點還主要集中在這個問題上:該項目為我們理解人類疾病已經帶來,或者會帶來怎樣的啟示?這個問題的答案到現在才水落石出:人類基因組計劃不僅大力推動了生物醫學研究的發展,還開啟了科學探索的新途徑。作為首個大規模生物學項目,人類基因組計劃為之後諸多的團隊協作研究項目鋪平了道路。僅NHGRI自2000年開始就啟動了超過25個此類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