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組學做不了的事 蛋白質組學更精準打擊癌症

2020-12-03 科學網

 

近日,國際人類蛋白質組組織公布了2020年度權威獎勵獲獎名單,中國科學院院士、軍事科學院軍事醫學研究院研究員賀福初榮獲蛋白質組學傑出成就獎。

賀福初院士率先提出人類蛋白質組計劃的科學目標與技術路線,倡導並領銜了人類第一個關於組織、器官的蛋白質組計劃,揭示了人體首個器官(肝臟)蛋白質組。2014年,賀福初院士領導啟動「中國人蛋白質組計劃」(CNHPP)。此次獲獎是國際蛋白質組學領域對他率先提出並反覆實踐的「蛋白質組學驅動的精準醫學」這一理念與範式的高度認可,標誌著我國蛋白質組學研究再度領跑國際。

那麼,什麼是蛋白質組學?蛋白質組學驅動的精準醫學又是什麼?我國當前研究進展如何?就這些問題,科技日報記者採訪了賀福初院士

解密基因組需要系統認識蛋白質組

蛋白質組,是指一個基因組、一個細胞或組織、一種生物體所表達的全部蛋白質。蛋白質組研究,是在整體水平上研究細胞、組織乃至整個生命體內蛋白質組成及其活動規律的科學,由此從蛋白質水平上獲得關於疾病發生、細胞代謝等過程整體而全面的認識。

賀福初表示:「說到蛋白質組,就不得不提到基因組。基因組和蛋白質組的關係,好比『詞典與文章』『元素表與化工廠』的關係。隨著人類等生物體全基因組序列的測序完成,科學家逐步意識到基因組只是書寫了遺傳密碼的『天書』,僅從基因序列的角度根本無法完整、系統地闡明生物體的功能。」

「很多生命現象之謎,不能直接從基因序列中得到解答。蛋白質是生命活動的主要執行者,想要解密基因組,必須先系統認識蛋白質組。」賀福初介紹,正因如此,國際權威期刊《自然》《科學》在2001年2月公布人類基因組草圖的同時,分別發表相關述評與展望,認為蛋白質組學將成為新世紀最大戰略資源——人類基因研究爭奪戰的戰略制高點之一。當月,人類蛋白質組組織(HUPO)即宣告成立。次年,「人類蛋白質組計劃」(HPP)宣布啟動。

「人類蛋白質組計劃」是繼人類基因組計劃(HGP)之後最大規模的國際性科技工程,也是21世紀第一個重大國際合作計劃。

「由於蛋白質組的研究對象遠比基因組要複雜得多,需要從國家戰略層面統籌規劃,整合全國相關領域科研之力,配合專項資金和資源才能夠推動。所以在提出之初,國際上僅有少數發達國家的幾個尖端實驗室開展相應的研究。」賀福初說。

1998年初,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設立了「蛋白質組及其動態變化研究」重大項目。這是我國政府支持的第一個蛋白質組學研究項目,為後續實施系列蛋白質組學國家級項目並走向國際前列奠定了重要基礎。

打造人類蛋白質組計劃的「中國模式」

經過幾年的探索與實踐,我國率先提出「人類肝臟蛋白質組計劃」(HLPP),並提出建立蛋白質組「兩譜、兩圖、三庫」的戰略目標,即建立肝臟蛋白質組表達譜、修飾譜、連鎖圖、定位圖、樣本庫、資料庫和抗體庫。2002年,國際學界啟動「人類肝臟蛋白質組計劃」,並於凡爾賽召開的第一屆HUPO大會上正式討論通過。

2003年10月,由我國領銜、先後11個國家參與的「人類肝臟蛋白質組計劃」全面啟動實施。該計劃是國際「人類蛋白質組計劃」中第一個人體組織器官的蛋白質組計劃,是中國科學家倡導和領銜的第一個國際大型合作計劃。

「從HLPP的提出、論證再到研究工作的展開,歷時十餘年之久。這是『大科學計劃』的一次意義非凡的中國實踐。」賀福初說。

記者了解到,在實施HLPP過程中,中國科學家先後研究了中國人胚胎肝組織和中國成人肝臟組織的蛋白質組,鑑定蛋白質超過10000種,並利用這些數據對肝臟生理功能進行了系統解讀。

通過前期積累,我國在蛋白質組表達譜分析的技術能力上,達到國際先進水平。2007年,蛋白質組學國家重點實驗室成立。在2009年的國際蛋白質組標準物質評估中,該重點實驗室的技術能力位居全球前6。2018年11月,蛋白質科學研究(北京)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順利通過國家驗收。

「有了這些積累,國家科技部首次整合973計劃、863計劃、國際合作計劃,歷經數年論證,由蛋白質組學國家重點實驗室牽頭,於2014年正式啟動『中國人蛋白質組計劃』。」賀福初介紹,2018年項目結題時,已完成構建早期肝細胞癌及癌旁組織、瀰漫型胃癌及癌旁組織、腸型胃癌及癌旁、肺腺癌及癌旁等疾病組織的深度覆蓋蛋白質表達譜,數據量達到52.7TB(萬億字節),在高置信度水平上,定量鑑定人類表達蛋白質15553種,並獲得疾病組織信號網絡調控蛋白表達變化規律,實現潛在分子標誌物和候選靶標的深入發掘。

「在此基礎上,CNHPP構建了系列正常器官、組織、細胞的蛋白質組定量參考譜。它們相當於人體組織器官體液蛋白質的『北鬥全球定位系統』。」賀福初說。

全面分析多種人體腫瘤蛋白質組

「『精準』二字是醫學界追求的目標,即通過病因的精準診斷,制定相應的精準治療方案和預防策略。」賀福初指出。

隨著「人類基因組計劃」的完成、基因組測序技術的不斷提升以及生物信息學與大數據科學的快速發展,催生了基因組學驅動的精準醫學,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2006年由美國主導的「癌症基因組圖譜計劃」。但其仍有不少局限性。為此,美國在此基礎上於2011年啟動臨床蛋白質組腫瘤分析項目,旨在用不同種類癌症蛋白質組注釋其基因組全景圖,創建了蛋白質組學依附於基因組學的蛋白質組—基因組學。

「但這種蛋白質組學研究始終未能擺脫基因組學的先天不足。」賀福初告訴記者,「而我們的CNHPP計劃另闢蹊徑,對多種人體腫瘤進行了全面深入的蛋白質組分析。2018年,我們發表了瀰漫型胃癌的蛋白質組全景圖,建立了首個與預後相關的蛋白質組分子分型;2019年,我們率先在《自然》公布了早期肝細胞癌的蛋白質組分子分型並發現新的治療靶標,開啟了蛋白質組驅動的精準醫學新時代;2020年,我們又在《細胞》相繼發表了非小細胞肺癌的蛋白質組分子分型研究,再次證明了蛋白質組學在精準醫學中的獨特性和至關重要性,為我國持續引領國際蛋白質組學研究創造了良好的條件。」

記者了解到,蛋白質組驅動的精準醫學是由我國科學家首創的精準醫療新模式,是一項國際多中心、多學科協作的大科學項目,其實施的規模和複雜程度均遠超HGP,對科技、經濟、社會發展的推動作用也難以估量。

賀福初說:「如果說抗生素的發明引發了第一代醫學治療技術革命,影像學和分子醫學的發展引發了第二代醫學診斷技術革命,那麼,由蛋白質組學驅動的精準醫學,勢必帶來精確診斷與精準治療統一的第三代醫學革命。」

「下一步,『中國人蛋白質組計劃』團隊將在國際範圍部署建立蛋白質組驅動的精準醫學技術體系和行業標準,進一步提升對重大、疑難疾病的『精準定位』和『精確打擊』能力。」賀福初透露。

 

特別聲明:本文轉載僅僅是出於傳播信息的需要,並不意味著代表本網站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轉載使用,須保留本網站註明的「來源」,並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轉載或者聯繫轉載稿費等事宜,請與我們接洽。

相關焦點

  • 做基因組學做不了的事 蛋白質組學可更精準打擊癌症
    原標題:做基因組學做不了的事 蛋白質組學可更精準打擊癌症王 琰 魏 寅 王 迪 本報記者 張 強近日,國際人類蛋白質組組織公布了2020年度權威獎勵獲獎名單,中國科學院院士、軍事科學院軍事醫學研究院研究員賀福初榮獲蛋白質組學傑出成就獎。
  • 蛋白質組學:照亮基因組外的星空,解碼生命系統的建構原理
    原標題:做基因組學做不了的事 蛋白質組學可更精準打擊癌症  那麼,什麼是蛋白質組學?蛋白質組學驅動的精準醫學又是什麼?我國當前研究進展如何?就這些問題,科技日報記者採訪了賀福初院士。  解密基因組需要系統認識蛋白質組  蛋白質組,是指一個基因組、一個細胞或組織、一種生物體所表達的全部蛋白質。
  • Cell發布大型癌症蛋白質基因組學研究重要成果
    通過整合他們有關蛋白質組的研究發現及已知的腫瘤基因組信息,研究人員報告了重新認識最惡性形式卵巢癌進程的潛力。這項研究工作發布在6月29日的《細胞》(Cell)雜誌上。研究人員說,他們的成果顯示了結合基因組學和蛋白質組學數據——一種稱作為蛋白質基因組學(proteogenomics)的方法的力量,生成了有關卵巢癌生物學更完整的圖像。
  • 【中國科學報】《基因組蛋白質組與生物信息學報》:聚焦組學「三國...
    從編委到現任執行副主編,美國費城兒童醫院和賓夕法尼亞大學教授邢毅與《基因組蛋白質組與生物信息學報》(Genomics, Proteomics & Bioinformatics,以下簡稱GPB)期刊結緣已近10年。前些年,該刊編輯部不時找他約稿,以解「缺米之炊」。「現在我們也會找人約稿,但跟以前已經完全不一樣了。」邢毅對《中國科學報》說。
  • 賀福初院士獲蛋白質組學傑出成就獎 我國當前研究進展如何
    此次獲獎是國際蛋白質組學領域對他率先提出並反覆實踐的「蛋白質組學驅動的精準醫學」這一理念與範式的高度認可,標誌著我國蛋白質組學研究再度領跑國際。那麼,什麼是蛋白質組學?蛋白質組學驅動的精準醫學又是什麼?我國當前研究進展如何?就這些問題,科技日報記者採訪了賀福初院士。
  • 長篇回顧|蛋白質組學的發展:生命科學的裡程碑
    人類基因組計劃因其破解人類遺傳密碼的裡程碑式意義及對於遺傳性疾病預防的潛在應用價值,與阿波羅登月計劃、曼哈頓原子彈計劃一起,並稱為自然科學史上的三大計劃。隨著人類全基因組序列的破譯和功能基因組學研究的展開,生命科學家越來越關注如何用基因組研究的模式開展蛋白質組學的研究。
  • 蛋白質組學研究進展與趨勢
    1.蛋白質組學研究的研究意義和背景 隨著人類基因組計劃的實施和推進,生命科學研究已進入了後基因組時代。在這個時代,生命科學的主要研究對象是功能基因組學,包括結構基因組研究和蛋白質組研究等。儘管現在已有多個物種的基因組被測序,但在這些基因組中通常有一半以上基因的功能是未知的。
  • 基因組學如何幫助非洲—新聞—科學網
    2007年,Masimirembwa的研究表明,許多辛巴威人攜帶一種基因突變,這種突變會減慢身體分解依法韋侖的能力。如果那些攜帶兩個拷貝突變(大約20%的人口)的人服用依法韋侖,那麼藥物就會在血液中積累,導致幻覺、抑鬱和自殺傾向。他曾經試圖將此信息傳達給辛巴威政府,但由於當時依法韋侖並不是該國愛滋病項目的主要療法,所以衛生部門忽視了他的警告。
  • 【Cell】迄今最大規模乳腺癌蛋白質組學分析:發現新亞型 提出新療法
    導言:核酸與蛋白質是構成生物體的主要大分子。隨著人類基因組等大量生物體全基因組序列的破譯和功能基因組研究的展開,生命科學家越來越關注如何用基因組研究的模式開展蛋白質組學的研究。近日,貝勒醫學院、麻省理工學院和哈佛大學等機構的研究人員通過強大的蛋白質組學分析,深入了解了乳腺癌的生物學複雜性。
  • 精準腫瘤學更加精準?全美第一的癌症治療機構專家提出四大建議
    在精準腫瘤學時代,必須從分子層面理解腫瘤特性並進行臨床決策,但其中仍存在諸多挑戰,包括腫瘤細胞的異質性與動態進化、基因組大數據與不精確的臨床信息間的匹配問題等。如何在精準醫療視域下更大地發揮基因組導向的腫瘤學的益處?
  • 「Cell」迄今最大規模乳腺癌蛋白質組學分析:發現新亞型 提出新療法
    隨著人類基因組等大量生物體全基因組序列的破譯和功能基因組研究的展開,生命科學家越來越關注如何用基因組研究的模式開展蛋白質組學的研究。先前,美國國家癌症研究所臨床蛋白質組學腫瘤分析協會(NCI-CPTAC)的研究人員已將這種蛋白質組學方法廣泛應用於癌症研究。在該研究中,研究人員表示:「重要的是,我們的分析包括磷酸化和乙醯化的鑑定,以揭示單個蛋白質活性信息的蛋白質修飾。先前在乳腺癌中未進行蛋白質乙醯化的研究。這些新方法有望提供新的生物學見解,以解決難於治療的乳腺癌及其反應的異質性。」
  • Cell:人類結腸癌蛋白質基因組學分析揭示出新的治療策略
    2019年5月8日訊/生物谷BIOON/---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美國國家癌症研究所、貝勒醫學院、太平洋西北國家實驗室、華盛頓大學、範德堡大學和德克薩斯大學衛生科學中心等研究機構的研究人員通過對來自患者的結腸癌組織產生的全部基因和蛋白的分析,對這種腫瘤有了更全面的認識,並指出新的癌症生物學機制和可能的新治療策略。
  • 癌症等世界難題有望根治!首個高質量人類蛋白質組草圖發布
    HPP研究團隊在Nature Communications上發表了人類蛋白質組項目的最新成果。隨後,人類蛋白質組組織(HUPO)也正式公布了該研究進展。報告顯示,人體中90.4%的蛋白質已經被繪製出來。這是人類蛋白質組學的第一個序列草圖。
  • 陳潤生院士:精準醫學本質是組學大數據與醫學的結合
    大家知道美國的影星安吉利娜·朱麗,她測了她的一個典型的遺傳密碼,發現了不一樣的變化,並採取了措施,把乳腺切掉,就不會得乳腺癌了。我們就是通過數據的分析得來的。我們從上個世紀90年代以來可以測每個人的遺傳密碼,還有各樣各種的大數據,如蛋白質的大數據等等,以遺傳密碼為代表的組學數據,這些組學數據通過大數據分析以後獲得知識,構建資料庫可以用來對人類的疾病進行判斷。
  • Cell:利用蛋白質-基因組學描述人高分級漿液性卵巢癌
    通過將這些卵巢癌蛋白質組方面的發現與已知的這些腫瘤的基因組數據整合在一起,研究人員報導了對最為惡性的卵巢癌---漿液性卵巢癌(serous ovarian cancer)---的潛在新認識。研究人員說,他們的發現說明了將基因組組數據和蛋白質組數據結合在一起---一種被稱作蛋白質-基因組學(proteogenomics)的方法---能夠提供漿液性卵巢癌的更加完整的生物學特徵。論文共同通信作者、PNNL生物醫學研究部門首席科學家Karin Rodland說,「歷史上,癌症被認為是基因組疾病。
  • 蛋白質組研究:生命天書的新解碼?
    回顧此前有關癌症的研究成果,「基因」這個詞是在抗癌場景中出現的高頻詞——科學家相信:人類的某些基因隱藏著打開癌症開關的鑰匙。這一思路符合學界對基因組學的一貫期待,賀福初院士介紹:「人們1985年開始醞釀基因組計劃的主要動力,就是希望能夠通過描繪和破解基因藍圖,揭示人類生老病死的規律和本質。」但人們將基因圖譜這本「天書」印出來後,發現解讀「天書」依舊是一大難題。
  • 賀福初——復旦大學——基因組學、蛋白質組學與生物信息學研究
    、蛋白質組學與生物信息學研究 聯繫方式 E-Mail:       電話:       郵編: 0 地址: 個人簡介
  • MCP:高等植物擬南芥蛋白質熱穩定性的蛋白質組學分析
    關鍵詞:熱蛋白組,熱穩定性,蛋白質構象,擬南芥 ,串聯質譜◆◆研究速讀◆◆實驗思路:研究者採用六組生物學重複,利用高通量蛋白組學分析結合質譜(Mass Cytometry)、生物信息學分析的方法在擬南芥中鑑定到4246個蛋白,利用熱蛋白組(Thermal Proteome Profiling)分析Tm經驗值與蛋白質熱穩定性各種可能的物理化學決定因素之間的相關性
  • 蛋白質組學技術在病毒研究中的應用
    目前,許多病毒的基因組已完成測序,但由於受到病毒影響而發生相應改變的宿主蛋白組、宿主蛋白翻譯後修飾等還未被完成闡明。近年來,高通量技術的興起,如基於質譜技術的定量或半定量蛋白組方法,已被廣泛應用於病毒宿主相互作用的研究中。依託質譜技術的蛋白質組學飛速發展,不僅促進了病毒蛋白質組學研究的不斷進步,同時也加快了對於病毒相關的宿主蛋白鑑定。
  • 血液樣本分析前變量對組學研究的影響:邁向精準樣本存儲
    此外,我們在研究中與精準醫學領域進行了相似研究,以期對「精準生物樣本庫」的未來進行展望,此外,在此基礎上,我們細緻地將這些分析前變量考慮在內,以儘量減少其對組學數據、分析和判讀結果的影響,特別是在臨床組學應用中。我們強調需要使用廣泛的框架、關鍵的、獨立的、社會和政治科學以及人文科學研究,以了解在當前這個時代越來越重要的精準樣本存儲的多重發展軌跡,以及內在動機和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