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ll發布大型癌症蛋白質基因組學研究重要成果

2021-01-21 中國生物技術信息網

在一項被認為是同類最大型的研究中,來自太平洋西北國家實驗室、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的科學家們,與美國各地一些研究機構的合作者們一起,檢測了169名卵巢癌患者腫瘤中的蛋白質組,鑑別出了存在於他們腫瘤中的一些關鍵蛋白。

通過整合他們有關蛋白質組的研究發現及已知的腫瘤基因組信息,研究人員報告了重新認識最惡性形式卵巢癌進程的潛力。這項研究工作發布在6月29日的《細胞》(Cell)雜誌上。

研究人員說,他們的成果顯示了結合基因組學和蛋白質組學數據——一種稱作為蛋白質基因組學(proteogenomics)的方法的力量,生成了有關卵巢癌生物學更完整的圖像。

研究的資深作者、太平洋西北國家實驗室生物醫學研究首席科學家Karin Rodland說:「在歷史上,癌症一直被視作是一種基因組疾病。但基因組必須表達自身產生功能結果,這就是蛋白質組學數據所添加的內容,因為是蛋白質完成了基因組的實際工作。」

論文的另一位資深作者、約翰霍普金斯大學醫學院的Daniel W. Chan說:「將我們的數據與臨床結局關聯起來是朝著最終能夠預測患者生存預後邁出的第一步,其有潛力應用於精準醫學及為藥物幹預提供新靶標。但就像醫學中的任何事物一樣,臨床驗證將是一個漫長而嚴格的過程。」

作者們說藉助於這些研究發現,研究人員希望能夠更好地確定定義70%罹患最惡性形式卵巢癌——高級別漿液性癌的患者的生物學因子。當前,只有1/6的這類患者在確診後生存5年或更長的時間。

在當前的研究中,太平洋西北國家實驗室和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研究小組各自研究了169個高級別漿液性癌樣本及來自癌症基因組圖譜(TCGA)的基因組學和臨床數據。

基於腫瘤修復受損DNA的能力(同源重組缺陷),並以包括BRCA1、BRCA2和PTEN在內的一些基因改變(長期與提高癌症風險和嚴重程度相關的突變)為特徵,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研究小組最初挑選出了122個樣本。

Chan說:「我們選擇檢測這些樣本是因為具有這些基因改變的患者正從一種治療乳腺癌的特異性給藥方案中受益,因此如果我們能夠在卵巢癌基因組和蛋白質組中發現相似的改變,這些患者將有可能從同樣的治療方案中受益。」

太平洋西北國家實驗室研究小組基於患者的總生存時間初步選擇了84個樣本。「我們檢測了最短生存時間患者和最長生存時間患者的數據,希望找到與極短生存時間或『高於平均水平』較長生存時間相關的生物學因子,」Rodland說。

隨後兩個研究小組組合了他們的研究結果。利用基於質譜的蛋白質檢測和堅定技術,研究小組在所有腫瘤中鑑別出了9,600種蛋白,對169個腫瘤樣本共有的3,586種蛋白進行了研究。

超越基因組

儘管許多人都熟悉我們的一些基因在癌症發生中所起的作用,對於患者和研究人員而言這些基因通常只是一個起點。基因被轉錄為RNA,這一遺傳物質生成細胞的工役之馬——蛋白質。蛋白質的活性可以產生巨大的變化,許多蛋白經歷改變會影響它們的作用及與其他蛋白的互作。

詳細地檢測癌症生物學中的蛋白質活性,讓研究人員深入認識了一些特異的分子事件。

遺傳指令何時出錯是癌症,尤其是高級別漿液性癌症的一個特徵。一種形式是出現多個拷貝的某些基因組區域。這些所謂的拷貝數改變可導致蛋白質豐度改變。當研究人員比較一些已知的拷貝數改變區域時,他們發現2、7、20 和22號染色體的某些部分導致了200多種蛋白質的豐度發生改變。更細緻地研究這200種蛋白質揭示出許多參與了細胞運動和免疫系統功能,這兩個過程都與癌症進程相關。

「在基因組之上添加有關蛋白質組的信息,提供了全新的信息維度,使得發現了卵巢癌的新生物學見解,並構建了一個寶貴的資源,科學團體可以利用它來生成有關這一疾病及如何治療它的新假設,」Rodland說。

卵巢癌是最常見的婦科癌症相關死亡原因。在過去的40年裡,認識疾病的進展,將有關卵巢癌的新知識轉變為明確的臨床利益經歷了曲折的發展過程。2015年11月26日的Nature雜誌刊登了英國科學作者David Holmes的兩篇文章,在這兩篇文章中Holmes為我們詳細介紹了最常見的婦科癌症——卵巢癌的發病、診斷、治療、鉑類化療耐藥及一些有前景的實驗療法等等相關的內容(兩篇Nature文章:關注卵巢癌 )。

澳大利亞新南威爾斯大學研究人員在美國《腫瘤靶向》雜誌上報告說,相對於正常組織,卵巢癌患者體內提取的癌腫組織中,一種名為Ror2的受體蛋白質的表達水平更高。而先前研究發現,作為Ror2的「姐妹受體」,Ror1受體在癌細胞中的表達水平也較高。同時抑制這兩種受體,能明顯地抑制卵巢癌細胞的分化、轉移和浸潤(最新發現抑制卵巢癌擴散的新方法)。

包括南卡羅來納醫科大學、南加州大學(USC)Keck醫學院在內的一個大型國際團隊開展的一項全基因組關聯研究(GWAS),將卵巢癌的起源更為清晰地顯示出來。相關研究結果發表在2015年6月的Nature Genetics雜誌上(大型GWAS研究解析卵巢癌起源 )。

相關焦點

  • Cell:人類結腸癌蛋白質基因組學分析揭示出新的治療策略
    2019年5月8日訊/生物谷BIOON/---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美國國家癌症研究所、貝勒醫學院、太平洋西北國家實驗室、華盛頓大學、範德堡大學和德克薩斯大學衛生科學中心等研究機構的研究人員通過對來自患者的結腸癌組織產生的全部基因和蛋白的分析,對這種腫瘤有了更全面的認識,並指出新的癌症生物學機制和可能的新治療策略。
  • 癌症等世界難題有望根治!首個高質量人類蛋白質組草圖發布
    波士頓兒童醫院蛋白質組學主任Hanno Steen(未參與這項研究)表示:「雖然之前其它一些大型蛋白質組數據集也收集了接近上萬個蛋白數據,但是這兩項成果確實是真正的突破性成果,全面覆蓋了超過80%的人類預期蛋白質組,其中還有一些之前未曾被發現的蛋白。
  • 清華張強鋒博士Cell發布RNA研究重要成果
    來自史丹福大學、科羅拉多大學等機構的研究人員,通過繪製活細胞中的RNA雙鏈圖譜揭示出了高階轉錄組結構。這一重要的研究成果發布在5月12日的《細胞》(Cell)雜誌上。史丹福大學的Howard Y. Chang教授是這篇論文的通訊作者。Chang教授出生於臺灣,畢業於哈佛大學,現任史丹福大學首席研究員。
  • 【Cell】迄今最大規模乳腺癌蛋白質組學分析:發現新亞型 提出新療法
    導言:核酸與蛋白質是構成生物體的主要大分子。隨著人類基因組等大量生物體全基因組序列的破譯和功能基因組研究的展開,生命科學家越來越關注如何用基因組研究的模式開展蛋白質組學的研究。近日,貝勒醫學院、麻省理工學院和哈佛大學等機構的研究人員通過強大的蛋白質組學分析,深入了解了乳腺癌的生物學複雜性。
  • Cell:利用蛋白質-基因組學描述人高分級漿液性卵巢癌
    研究人員說,他們的發現說明了將基因組組數據和蛋白質組數據結合在一起---一種被稱作蛋白質-基因組學(proteogenomics)的方法---能夠提供漿液性卵巢癌的更加完整的生物學特徵。論文共同通信作者、PNNL生物醫學研究部門首席科學家Karin Rodland說,「歷史上,癌症被認為是基因組疾病。
  • 新研究為單細胞蛋白質組學定義載體蛋白質組限制
    新研究為單細胞蛋白質組學定義載體蛋白質組限制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2/9 13:30:20 美國南加州大學Christopher M.
  • 「Cell」迄今最大規模乳腺癌蛋白質組學分析:發現新亞型 提出新療法
    隨著人類基因組等大量生物體全基因組序列的破譯和功能基因組研究的展開,生命科學家越來越關注如何用基因組研究的模式開展蛋白質組學的研究。先前,美國國家癌症研究所臨床蛋白質組學腫瘤分析協會(NCI-CPTAC)的研究人員已將這種蛋白質組學方法廣泛應用於癌症研究。在該研究中,研究人員表示:「重要的是,我們的分析包括磷酸化和乙醯化的鑑定,以揭示單個蛋白質活性信息的蛋白質修飾。先前在乳腺癌中未進行蛋白質乙醯化的研究。這些新方法有望提供新的生物學見解,以解決難於治療的乳腺癌及其反應的異質性。」
  • Cancer Cell: 蛋白質組學為治療頭頸部鱗狀細胞癌提供了新見解
    近日,一項新研究通過蛋白質組學分析方法確定了頭頸部鱗狀細胞癌(HNSCC)中的三種分子亞型,可能會提供新的見解,以匹配針對癌症患者的針對特定癌症的有效療法。該研究由貝勒醫學院,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和美國國家癌症研究所的臨床蛋白質組學腫瘤分析聯合會(CPTAC)領導,相關結果發表在《Cancer Cell》雜誌上。
  • 蛋白質組研究:生命天書的新解碼?
    對於普通人來說,這一研究最耀眼的成績,是給治療最兇險的一類肝細胞癌帶來了希望;對於蛋白質組相關科研人員來說,這一成果是「中國人類蛋白質組計劃迎來的第一道曙光」。該成果論文的通訊作者、國家蛋白質科學中心(北京)首席科學家賀福初院士認為:「這一成果證明,基因組學不能獨打天下,現在輪到蛋白質組學上場了。」
  • 長篇回顧|蛋白質組學的發展:生命科學的裡程碑
    隨著人類全基因組序列的破譯和功能基因組學研究的展開,生命科學家越來越關注如何用基因組研究的模式開展蛋白質組學的研究。蛋白質組學在細胞的增殖、分化、腫瘤形成等方面的研究中已經取得了不少成果和進展。尤其在癌症研究方面,已經鑑定到了一批腫瘤相關蛋白,這為相關疾病的早期診斷、蛋白質藥物靶標的發現、治療和預後提供了重要依據和線索。
  • 基因組學做不了的事 蛋白質組學更精準打擊癌症
    此次獲獎是國際蛋白質組學領域對他率先提出並反覆實踐的「蛋白質組學驅動的精準醫學」這一理念與範式的高度認可,標誌著我國蛋白質組學研究再度領跑國際。 那麼,什麼是蛋白質組學?蛋白質組學驅動的精準醫學又是什麼?我國當前研究進展如何?就這些問題,科技日報記者採訪了賀福初院士。
  • 蛋白質組學研究進展與趨勢
    1.蛋白質組學研究的研究意義和背景 隨著人類基因組計劃的實施和推進,生命科學研究已進入了後基因組時代。在這個時代,生命科學的主要研究對象是功能基因組學,包括結構基因組研究和蛋白質組研究等。儘管現在已有多個物種的基因組被測序,但在這些基因組中通常有一半以上基因的功能是未知的。
  • 做基因組學做不了的事 蛋白質組學可更精準打擊癌症
    原標題:做基因組學做不了的事 蛋白質組學可更精準打擊癌症王 琰 魏 寅 王 迪 本報記者 張 強近日,國際人類蛋白質組組織公布了2020年度權威獎勵獲獎名單,中國科學院院士、軍事科學院軍事醫學研究院研究員賀福初榮獲蛋白質組學傑出成就獎。
  • 首個高質量人類蛋白質組草圖發布,覆蓋90%預測蛋白質
    Nature Communications上發表了人類蛋白質組項目的最新成果。雖然人類基因組計劃提供了人類基因的「藍圖」,但人類蛋白質組可識別由這張「藍圖」編碼的生命各個組成部分:蛋白質。蛋白質相互作用可塑造從危及生命的疾病到人體的一切細胞結構。」
  • 癌細胞系百科全書資料庫新增定量蛋白質組學數據
    癌細胞系百科全書資料庫新增定量蛋白質組學數據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2/3 9:23:14 近日,美國哈佛醫學院Steven P. Gygi、David P.
  • 蛋白質修飾研究現狀與未來
    蛋白質的糖基化修飾、磷酸化修飾、乙醯化修飾、泛素化修飾、亞硝基化修飾等,是蛋白在生物代謝過程中的重要裝備,對研究疾病具有重要意義。蛋白質的正確的修飾對於蛋白降解也非常重要,從而保證生命活動的正常循環。在很長時間內蛋白質修飾與降解的研究並未引起足夠重視,近年來由於對蛋白修飾重要性的重新定位,導致了疾病相關的蛋白修飾蛋白組學研究的迅速崛起,可以預期在未來的3-5年時間內國際上將會產生大量的疾病相關的蛋白修飾譜蛋白組研究成果,並最終導致大量新的疾病標誌物和疾病特異藥靶蛋白的發現。大量研究成果在路上,而更多的研究發現擺在眼前,我們來盤點一下目前所取得的研究成果都有哪些。
  • Cell:重磅!史上首次定量檢測完整的人類蛋白質組
    2016年8月3日/生物谷BIOON/--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瑞士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ETH Zurich)和美國系統生物學研究所等機構的研究人員開發出人類SRMAtlas(Human SRMAtlas),即靶向識別和可重複地定量預測的人類蛋白質組中所有蛋白質的高度特異性質譜檢測方法彙編目錄,包括許多剪接變異體、非同義突變和翻譯後修飾。
  • 癲癇的基因檢測和蛋白質組學研究
    基因檢測既可以在臨床試驗室也可在以科研為主的試驗室進行。根據檢測的目的不同,主要分為藥物基因組學檢測,診斷試驗,預測試驗,產前診斷及攜帶者檢測。       小結:基因檢測為癲癇診斷提供了重要的信息,但也要認識到目前癲癇基因研究現狀和所面臨的困難,相信隨著分子生物學技術和人類基因組計劃的進展,人類癲癇遺傳密碼最重會被破解,能夠從根本上了解癲癇的發生、發展機制。
  • 研究發現COVID19患者血清的蛋白質組學和代謝組學特徵
    研究發現COVID19患者血清的蛋白質組學和代謝組學特徵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5/29 13:19:27 西湖大學Tiannan Guo、Yi Zhu、溫州醫科大學Haixiao Chen、迪安診斷公司Huafen
  • 基因表達、男女有別:Science、Cell等發布15篇人類遺傳最新成果
    它同時也是一塊巨大的「開關板」,充滿了可控制基因活性的DNA序列。事實上,基因組在調控方面的複雜性已極大地阻礙了研究者們對疾病遺傳學基礎的探索和靶向特定致病性DNA藥物的開發。但近年來,一些大型研究也已聚焦於基因調控開關的位置、調控開關所控制的特定基因以及調控開關在體內激活或抑制基因活性的具體部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