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福初——復旦大學——基因組學、蛋白質組學與生物信息學研究

2021-01-21 生物谷

導師姓名:賀福初         導師類別:博士生導師  

姓名: 賀福初       性別: 男       出生年月: 1962-01 所在院校: 復旦大學       所在院系: 生物學系 職稱: 院士       招生專業: 生物學 研究領域: 基因組學、蛋白質組學與生物信息學研究

聯繫方式

E-Mail:       電話:       郵編: 0 地址:

個人簡介

  賀福初,中國科學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1962年出生於湖南安鄉,1982年畢業於復旦大學後考入軍事醫學科學院攻讀碩士學位併入伍,相繼獲生物化學碩士、細胞生物學博士學位。現任復旦大學生物醫學研究院院長、教授,軍事醫學科學院副院長、研究員,博士生導師。
  主要從事基因組學、蛋白質組學與生物信息學研究。曾發現「細胞活性因子的發育相關進化」、「相互作用分子的協同進化」、「mRNA編碼區與非編碼區的協調進化」及「物種演化中的分子減速進化」等規律性現象;發現並克隆肝細胞生成素、揭示其基因調控機制、研製其重組品,發現其受體及其兩條信號轉導通路;建立人胎肝轉錄組及其蛋白質組,從中發現500餘種新基因、新蛋白質;發現中國人群常見惡性腫瘤及慢性肝炎等的易感基因10餘種;倡導並領銜了人類第一個組織、器官的「人類肝臟蛋白質組計劃」,這也是中國第一次領導大型國際合作計劃,Nature、Science、Nature Biotechnology等國際著名雜誌給予高度評價。
  現任國際人類肝臟蛋白質組計劃共同執行主席,國際人類蛋白質組組織理事,國際核心刊物《Proteomics》資深編輯、《Molecular & Cellular Proteomics》編委,中國遺傳學會副會長。

獲得獎項

  曾榮獲「中國青年科技獎」、「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求是傑出青年實用工程獎」、「中國青年科學家獎」、「中國五四青年獎章」、「何梁何利基金科學與技術進步獎」。曾主持國家「863」、「973」以及 「九五」、「十五」攻關、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創新群體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大、重點課題、北京市重大項目、上海市創新群體項目等10餘項。獲國際人類蛋白質組組織「研究獎」,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2項,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2項,軍隊科技進步一等獎2項,北京市科學技術一等獎3項。

著作及論文

以責任作者在國際核心刊物Nature Genetics、PNAS、Gastroenterology、Hepatology、Genome Res、Mol Cell Proteomics、Cancer Res、JBC、Oncogene等發表論文100餘篇。

相關焦點

  • 賀福初院士獲蛋白質組學傑出成就獎 我國當前研究進展如何
    此次獲獎是國際蛋白質組學領域對他率先提出並反覆實踐的「蛋白質組學驅動的精準醫學」這一理念與範式的高度認可,標誌著我國蛋白質組學研究再度領跑國際。那麼,什麼是蛋白質組學?蛋白質組學驅動的精準醫學又是什麼?我國當前研究進展如何?就這些問題,科技日報記者採訪了賀福初院士。
  • 基因組學做不了的事 蛋白質組學更精準打擊癌症
    軍事醫學研究院研究員賀福初榮獲蛋白質組學傑出成就獎。此次獲獎是國際蛋白質組學領域對他率先提出並反覆實踐的「蛋白質組學驅動的精準醫學」這一理念與範式的高度認可,標誌著我國蛋白質組學研究再度領跑國際。 那麼,什麼是蛋白質組學?蛋白質組學驅動的精準醫學又是什麼?我國當前研究進展如何?就這些問題,科技日報記者採訪了賀福初院士。
  • 做基因組學做不了的事 蛋白質組學可更精準打擊癌症
    賀福初院士率先提出人類蛋白質組計劃的科學目標與技術路線,倡導並領銜了人類第一個關於組織、器官的蛋白質組計劃,揭示了人體首個器官(肝臟)蛋白質組。2014年,賀福初院士領導啟動「中國人蛋白質組計劃」(CNHPP)。此次獲獎是國際蛋白質組學領域對他率先提出並反覆實踐的「蛋白質組學驅動的精準醫學」這一理念與範式的高度認可,標誌著我國蛋白質組學研究再度領跑國際。
  • 蛋白質組學:照亮基因組外的星空,解碼生命系統的建構原理
    賀福初院士率先提出人類蛋白質組計劃的科學目標與技術路線,倡導並領銜了人類第一個關於組織、器官的蛋白質組計劃,揭示了人體首個器官(肝臟)蛋白質組。2014年,賀福初院士領導啟動「中國人蛋白質組計劃」(CNHPP)。此次獲獎是國際蛋白質組學領域對他率先提出並反覆實踐的「蛋白質組學驅動的精準醫學」這一理念與範式的高度認可,標誌著我國蛋白質組學研究再度領跑國際。
  • 【中國科學報】《基因組蛋白質組與生物信息學報》:聚焦組學「三國...
    從編委到現任執行副主編,美國費城兒童醫院和賓夕法尼亞大學教授邢毅與《基因組蛋白質組與生物信息學報》(Genomics, Proteomics & Bioinformatics,以下簡稱GPB)期刊結緣已近10年。前些年,該刊編輯部不時找他約稿,以解「缺米之炊」。「現在我們也會找人約稿,但跟以前已經完全不一樣了。」邢毅對《中國科學報》說。
  • 中國人類蛋白質組學研究新突破三大看點
    ——中國人類蛋白質組學研究新突破三大看點  新華社記者 陳芳、胡喆  近日,生命科學研究領域再傳喜訊!我國科學家通過國際權威期刊《自然》雜誌上線發表了關於早期肝細胞癌蛋白質組研究領域取得突破的論文,發現了肝細胞癌精準治療的潛在新靶點。  什麼是蛋白質組學?這次發現有何重大科學價值?對於接下來的臨床治療和藥物研發又意味著什麼?
  • 第七屆中國蛋白質組學大會第二輪通知
    蛋白質組學與轉化醫學第七屆中國蛋白質組學大會暨第三屆國際蛋白質組學論壇  (第二輪通知)  為積極促進蛋白質組學的研究與發展,增進國際間合作交流,由中國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會蛋白質組學專業委員會(CNHUPO)和國際蛋白質組學論壇
  • 蛋白質組學研究進展與趨勢
    1.蛋白質組學研究的研究意義和背景 隨著人類基因組計劃的實施和推進,生命科學研究已進入了後基因組時代。在這個時代,生命科學的主要研究對象是功能基因組學,包括結構基因組研究和蛋白質組研究等。儘管現在已有多個物種的基因組被測序,但在這些基因組中通常有一半以上基因的功能是未知的。
  • 生物質譜譜圖資料庫支撐蛋白質組學研究
    高精度、高解析度生物質譜技術的發展,對系統化地揭示和理解蛋白質及其在細胞中的作用提供了有力支持。海量的蛋白質組譜圖數據被採集,並被全球不同的課題組分析和存儲。 浙江大學生物醫學工程及儀器科學學院院長段會龍教授在日前召開的一次醫療器械論壇會上介紹了這一領域的進展。 段會龍說,目前的蛋白質組質譜研究依賴於蛋白質序列資料庫和檢索引擎產生的理論譜圖。
  • 生物信息學相關網站
    研究領域主要涵蓋序列分析,蛋白質組學和基因組學等。該網站提供了資料庫,電子論壇,教育,新聞,軟體,招聘啟事等。該網站還提供了相關連結,包括歐洲分子生物學以色列國家網點,以色列國家基因組基礎設施實驗室以及國際生物信息學合作中心。
  • 蛋白質組研究:生命天書的新解碼?
    對於普通人來說,這一研究最耀眼的成績,是給治療最兇險的一類肝細胞癌帶來了希望;對於蛋白質組相關科研人員來說,這一成果是「中國人類蛋白質組計劃迎來的第一道曙光」。該成果論文的通訊作者、國家蛋白質科學中心(北京)首席科學家賀福初院士認為:「這一成果證明,基因組學不能獨打天下,現在輪到蛋白質組學上場了。」
  • 中國蛋白質組學第三屆學術大會召開
    由中國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會蛋白質組學專業委員會(籌)和中國人類蛋白質組組織(CNHUPO)(籌)主辦,中國科學院長春應化所承辦的「中國蛋白質組學第三屆學術大會」於近日在長春落下帷幕。    賀福初、汪爾康、饒子和、強伯勤、施蘊渝、倪嘉纘6位院士和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董紹俊,及各地代表400多人參加了大會。
  • 【人民日報】三問中國人類蛋白質組計劃
    、解放軍總醫院、復旦大學等40多所高校、科研機構的近百名專家,共同見證了這一歷史性時刻。  「人們總以為蛋白質組計劃是基因組計劃的附庸或者說是子產品,這也是一個誤區。人類基因組計劃並不像事前所預期的那樣,能夠逾越蛋白質這一生物功能去揭示人類生、老、病、死的全部秘密,基因組序列只是提供了一維遺傳信息,而更複雜的多維信息則發生在蛋白質組層面。」國際人類蛋白質組計劃執委、亞太蛋白質組組織主席、中國科學院院士賀福初說,基因組和蛋白質組的關係,好比詞典與文章、元素表與化工廠。
  • 蛋白質組學技術在病毒研究中的應用
    蛋白質組學可以發現與疾病相關的特異性蛋白質,對病變相關蛋白的研究可以為探索病毒本身及其感染機制提供信息,且這些蛋白還可能作為疾病診斷潛在的生物標誌和治療的藥物靶點。,MS),其中質譜技術是蛋白質組學研究中的核心技術。
  • 首屆中國計算蛋白質組學研討會在京召開
    蛋白質組學的興起帶動了質譜技術的快速發展,而質譜技術的進步則拓寬了蛋白質組學研究問題的廣度。隨著蛋白質組學的興起,特別是質譜技術的快速發展,蛋白質組學研究中產生的數據規模越來越大。
  • 賀福初:大發現時代的「生命組學」
    「組學」引領新的大發現時代  生命體,是迄今已知最為複雜的物質系統。以人體為例,從還原論的角度看,當我們的目光從器官、組織深入到細胞、分子時,每前進一步,都意味著研究對象細分為幾十個乃至上萬個子集,其相互之間的聯繫更是呈指數增長。
  • Cell發布大型癌症蛋白質基因組學研究重要成果
    在一項被認為是同類最大型的研究中,來自太平洋西北國家實驗室、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的科學家們,與美國各地一些研究機構的合作者們一起,檢測了169名卵巢癌患者腫瘤中的蛋白質組,鑑別出了存在於他們腫瘤中的一些關鍵蛋白。
  • 【中國青年報】中國蛋白質組研究站在了全球制高點
    作為該成果的共同通訊作者之一,中國科學院院士、國家蛋白質科學中心(北京)首席科學家賀福初給出這樣的評價:「該成果再次證明了蛋白質組學的成熟度,足以幫助解決認識一系列的重大醫學問題,也再度證明了中國的蛋白質組研究,不僅站在了全球的制高點,也站在了時代的制高點。」  說起「中國人蛋白質組計劃」,不得不提「人類基因組計劃」。
  • 湖南大學生物信息學與病原學團隊:重組導致非洲豬瘟病毒基因組多樣性
    △來源:視覺中國近日,湖南大學生物信息學與病原學研究團隊在國際獸醫學權威期刊《Veterinary Microbiology》發表文章稱,該團隊研究發現重組導致非洲豬瘟病毒基因組多樣性。「這也從理論上解釋了為何相關疫苗的研發非常困難。」
  • 知名專家在線 蛋白質組學研究技術與方法進展網絡會議即將召開
    蛋白質組學研究通常會用到色譜和質譜技術等多種關鍵技術,此外,隨著蛋白質組學研究的發展,高通量和高精度的蛋白質相互作用檢測、蛋白質晶片的發展等更多新技術也逐步發展起來。鄧海騰 現任清華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教授和教育部生物信息學重點實驗室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