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白質組研究是後基因組時代最前沿和最熱點的研究領域之一,蛋白質組的研究不僅能為生命活動規律提供物質基礎,也能為眾多種疾病機理的闡明及攻克提供理論根據和解決途徑。蛋白質組學研究通常會用到色譜和質譜技術等多種關鍵技術,此外,隨著蛋白質組學研究的發展,高通量和高精度的蛋白質相互作用檢測、蛋白質晶片的發展等更多新技術也逐步發展起來。
為幫助從事相關研究的用戶學習蛋白質組學研究技術及方法,儀器信息網將於2020年6月18日舉辦「蛋白質組學研究技術與方法進展」主題網絡研討會,會議將邀請多位業內專家做精彩報告,為廣大用戶搭建一個即時、高效的交流和學習的平臺。點下以下圖片即可報名參會!
會議日程
嘉賓簡介
陸豪傑,復旦大學教授。1996年畢業於廈門大學化學系,獲學士學位;2001年畢業於中科院蘭州化學物理研究所,獲分析化學博士學位;2001-2003年於中科院上海有機化學研究所做博士後。2003年起於復旦大學任講師、副教授(2004年)、教授(2008年)。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2010),2014年入選科技部創新人才推進計劃,2016年入選第二批「萬人計劃」領軍人才。
建立了一系列複雜背景幹擾下低豐度蛋白質和翻譯後修飾蛋白質的高靈敏鑑定和高準確定量新方法。近年來,主持包括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國家自然基金重點項目和S973課題等在內的國家及省部級項目十餘項,發表SCI論文164篇,被引三千餘次,在質譜分析和蛋白質組學研究領域應邀撰寫多篇綜述。授權中國發明專利十餘項。
南方科技大學終身教授,加拿大渥太華大學及深圳市人民醫院兼職教授,中國蛋白質組組織CNHUPO常務理事、中國化學會色譜專業委員會理事、中國質譜學會理事和中國分子系統生物學學會理事,科技部「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子課題負責人。2008年在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獲得分析化學博士學位,師從鄒漢法研究員,並獲得中國科學院院長優秀獎和中國科學院優秀畢業生獎勵。在加拿大先後師從Daniel Figeys教授和Tony Pawson院士完成博士後研究,並獲得加拿大國立衛生研究院(CIHR)博士後基金資助。2014年起受聘南方科技大學化學系,致力於蛋白質組學的方法學和技術研究,並強調其在細胞信號轉導和腫瘤微環境等生物醫學研究方向的應用。已在國際主流學術期刊上發表論文70餘篇,其中以通訊作者在Nature、PNAS、Anal. Chem.等上發表文章近30篇。曾榮獲由國際蛋白質結構分析和蛋白質組學協會(IAPSAP)頒發的2012 Young Investigator Award、深圳市鵬城學者特聘教授和廣東傑出青年基金等。曾擔任第五屆中加系統生物學研討會等國內外會議共同主席。目前擔任色譜雜誌青年編委和Frontiers in Endocrinology編委。
鄧海騰 現任清華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教授和教育部生物信息學重點實驗室主任。主要研究領域為發展和應用蛋白質組學、代謝組學和化學生物學的技術和方法;研究氧化還原生物學在衰老和疾病中的功能和作用機制;研究病原微生物-宿主細胞的相互作用;發現和鑑別癌症早期診斷的標記物並研究蛋白質藥物的修飾和作用機制。
申華莉,復旦大學生物醫學研究院研究員。2009 年至2011 年前往美國科羅拉多大學和HHMI 研究所訪問交流。主要研究方向為發展基於質譜的多種組學技術,並應用這些技術研究生物樣本中的分子組成及其在不同生理病理狀況下的變化,尋找影響疾病進程的關鍵分子。在 Hepatology,Nature Comm,eLife,Genes & Dev,Anal Chem 等雜誌發表研究論文。以項目負責人,863 課題組長,研究骨幹等身份承擔 973, 863 等科研項目。參與編撰蛋白質組學和脂質組學論著2部。
主要研究工作:
1.蛋白質組學技術和方法 發展了一維快速蛋白質組學方法和二維深度鑑定蛋白質組學方法(Proteomics, 2014? Analyst, 2015),優化蛋白質組學樣品處理過程,有效提高了酶解效率並降低了漏切和錯誤酶切的比例(Analyst, 2015);發展基於scheduled-MRM技術和變量擴維算法用於血清生物標誌物的篩選(ACA,2020);
2. 糖基化富集和鑑定技術以及正常和阿爾茨海默病鼠腦的蛋白質糖基化修飾研究 通過系統研究了各 種類型糖肽的物理化學性質(Analyst, 2018),發展了一條高效高靈敏的糖基化肽段富集策略,在鼠腦中獲得了目前為止最大的蛋白質糖基化修飾數據集(Oncotarget, 2016),參與發展了糖肽解析軟體 pGlyco 2.0,成功實現了實際樣品體系的糖蛋白質組大規模鑑定和定量(Nature Comm, 2017)。應用這些先進技術和策略系統研究了阿爾茨海默病鼠腦中的糖基化修飾變化(Anal Chem, 2020),發現了AD鼠腦中蛋白質糖基化的系統性下調;
3. 脂質組學技術和肝癌進程中的脂質組學研究 建立了Shot?gun 和高通量MRM兩條脂質組學技術路 線,可以從脂質種類/脂肪酸/具體脂質分子等不同層面對樣本中脂質分子進行鑑定和定量,發現了肝癌進展過程中棕櫚酸的下調,研究了棕櫚酸抑制肝癌進展的機制(Hepatology, 2017);
陳寧,碩士畢業於軍事醫學科學院/北京蛋白質組研究中心,博士畢業於阿姆斯特丹自由大學神經科學中心,長期從事蛋白質組學、蛋白質相互作用的研究。現主要負責布魯克·道爾頓的蛋白質組學應用支持工作。
安捷倫自動化工作站應用工程師,在生命科學領域有近十年的儀器應用工作經驗,熟悉抗腫瘤藥物的藥理毒理研究、二代三代基因測序、蛋白組學研究等領域的儀器應用和分析檢測,目前在安捷倫負責LC/MS樣品前處理的自動化解決方案、蛋白質組學的微量色譜自動化解決方案以及基因測序自動化建庫方案等的產品和應用。
周嶽,賽默飛大分子應用經理,畢業於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致力於蛋白質組學,生物製藥的應用開發,技術支持和科學研究工作。在生物質譜蛋白定性分析,翻譯後修飾以及蛋白定量方面有豐富的經驗,參與完成多篇高水平文章的質譜工作。
點擊連結進入報名頁面:https://www.instrument.com.cn/webinar/meetings/proteomics/
加入「蛋白質組學研究技術交流群」隨時關注會議動向及生物藥研發及質量控制相關內容交流!
掃碼入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