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白質晶片技術的主要創始人之一朱衡教授 在線講解「蛋白質晶片...

2020-11-30 儀器信息網

    HuProtTM人類蛋白質組晶片,涵蓋~20,000個人重組蛋白質,是迄今為止通量最高的人類蛋白質組晶片,為蛋白質組學研究提供了強大的工具。該晶片已經在各個蛋白質組學和其他生命科學研究領域得到廣泛的應用,如癌症及自身免疫疾病的生物標誌物的發現、蛋白-蛋白相互作用研究、翻譯後修飾、酶學研究等。

    作為蛋白質晶片技術的鼻祖和人類蛋白質組晶片的開發者,朱衡教授已在該領域發表近100篇研究論文,被引用次數累計近10,000次,單篇被引次數>2,000次。

    朱衡教授現為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醫學院藥理系終身教授,是世界上蛋白質晶片技術的主要創始人之一(詳見論文 Science,2001, 293: 2101-2105), 也是HuProtTM人蛋白質組晶片的開發者,在蛋白質晶片技術和應用領域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朱衡教授目前主要的研究領域是利用蛋白質晶片技術研究疾病相關蛋白的細胞信號轉導/網絡及其它延伸領域。朱衡教授在美國作為項目負責人現主持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NIH) R01課題多項,2007年獲得美國 Smith Welcome Trust 傑出科學家獎,在Cell、Nature、PNAS 等國際頂尖雜誌發表了近100篇研究論文。

    儀器信息網 網絡講堂 特邀 朱衡教授將於2015年4月17日 10:00 通過網絡會議形式在線講解「蛋白質晶片技術」。本次網絡會議中朱衡教授將圍繞人類蛋白質組晶片的開發過程、技術要點和應用前景展開講述,並深入探討如何利用蛋白質組晶片來進行蛋白質組學的研究。

    本次會議採取在線自助報名形式,通過資格審核的用戶可免費參會。報名地址如下:

    http://www.instrument.com.cn/webinar/meeting/meetingInsidePage/1397

    

版權與免責聲明:

① 凡本網註明"來源:儀器信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於儀器信息網,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並註明"來源:儀器信息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② 本網凡註明"來源:xxx(非本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且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註明的"稿件來源",並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③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兩周內與本網聯繫,否則視為默認儀器信息網有權轉載。

相關焦點

  • 蛋白質晶片-未來臨床診斷的縮影
    蛋白質晶片是一個比較新的技術領域,當時覺得這個技術很酷,就來學了,後來是因為興趣,它的優勢很明顯,將來在蛋白質組學和疾病檢測方面一定有很廣泛的應用。生物谷:我們知道博翀生物主要從事蛋白質晶片的產品和技術服務,那麼什麼是蛋白質晶片?包含哪些類別?又有哪些應用?蛋白質晶片目前在國內外的發展現狀是怎樣的?
  • 蛋白質光學晶片
    蛋白質是構成生命體的最小活性單位,按目前的認識,人體中存在著十萬種以上的蛋白質,它們在肌體中分別承擔不同任務,發揮著各自的作用。而蛋白質的組成具有多樣性和可變性,蛋白質的表達受著多種因素的調控,在生命發育不同階段的蛋白質的種類和構成是不一樣的,不同的組織中細胞表達的蛋白質也有很大的差異,在病理或治療過程中,細胞蛋白質的組成及其變化與正常過程中的不同,因此,蛋白質研究是在一個更加深入、更貼近生命本質的層次上去探討和發現生命活動的規律和重要生理、病理現象的本質。
  • 微流控晶片技術在蛋白質藥物質控中的應用前景
    隨著生物技術藥物的發展,生物製品安全問題也越來越引起人們的重視。目前經批准的生物技術藥物主要為重組蛋白質藥物與單克隆抗體,該類藥物的開發已成為當今生物技術及製藥工業中最為活躍的領域之一,顯示出巨大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但由於該類藥物的結構複雜,用量很小,且生物體內有大量相似物質的幹擾,其為質量控制和檢測增加了難度。
  • 蛋白質晶片在原發性肝癌診斷中的應用
    Shim等[10]學者將蛋白質晶片技術與量子點探針技術結合,研製出了能檢測腫瘤標誌物具體含量的蛋白質晶片,通過檢測及I L -1β等,表明這種蛋白質聯合技術能成為靈敏生物檢測技術的潛力。在目前的蛋白質組學研究領域中,蛋白質晶片技術已然成為比較理想的檢測腫瘤標誌物的手段,但是其仍然存在一些弊端:蛋白質技術中仍沒有PCR相似的技術,無法在短時間內擴增大量蛋白質;而且在常規實驗條件下,蛋白質極易變質,只能將部分未變質的蛋白結合到晶片;在同一晶片上難以檢測細胞內多種蛋白質表達;蛋白質檢測的樣本來自於癌症人群和健康志願者,若健康志願者身體存在潛在的疾病可能會影響檢測結果
  • 全球第一 廣州造蛋白質晶片操作儀
    信息時報訊(記者 孫婷婷 實習生 周月 通訊員 葉國 賴偉敏)昨日,「廣東省生物晶片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在廣州開發區成立,記者獲悉,該聯盟已開發出全世界第一款全自動蛋白質晶片操作儀,預計在今年6月份形成第一臺樣機,將用於腫瘤篩查、蛋白質的篩選及研究等領域。
  • 國家蛋白質中心團隊:蛋白質晶片揭示早期新冠患者血清抗體的規律
    2020年3月28日,國家蛋白質科學中心-北京(鳳凰中心)於曉波研究員/北京協和醫院李永哲教授在預印版平臺bioRxiv上發表文章SARS-CoV-2 proteome microarray for mapping COVID-19
  • 內地誕生首塊檢測SARS病毒抗體的蛋白質晶片
    內地誕生首塊檢測SARS病毒抗體的蛋白質晶片,與上海數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共同開發出內地首塊檢測SARS病毒抗體的蛋白質晶片。  據了解,該蛋白質晶片主要用於SARS病人和疑似病人的鑑別診斷,觀察感染SARS病毒之後體內特異性抗體的動態變化,幫助監視病情發展,還可檢測接觸者是否感染過病毒或已產生了相應的抗體等。  在新聞通氣會上,胡賡熙研究員首次向外界發布了該生物晶片的照片。他介紹說,這個檢測系統共有十一抗原信息有序地排列在一種新型的高分子晶片基質上。
  • 可鑑別SARS病人和疑似病人的蛋白質晶片研製成功
    據今天下午召開的相關新聞通氣會通報,科研人員製備出了針對SARS病毒蛋白質的特異性抗體,利用已表達的多種病毒蛋白質開發出蛋白質晶片,此晶片可用於SARS病人和疑似病人的鑑別診斷,也可用於觀察感染SARS病毒之後體內特異性抗體的動態變化,幫助監視病情發展。  上海生科院生化與細胞所孫兵研究組與有關單位的科研人員合作,成功製備了針對SARS病毒S、N蛋白的特異性抗體。
  • 蛋白質分離玻璃微流控晶片的製作方法
    微流控晶片(microfluidicchip)可以把化學或生物等領域所涉及的多個基本操作單元集成到一塊很小的晶片上,進而實現常規化學或生物實驗室的各種功能[1].隨著微製造技術和電子技術的不斷進步,微流控晶片分析系統得到了迅速的發展.由於玻璃具有諸多優異性能,因此玻璃成為製作微流控晶片的首選材料[23].但目前在玻璃晶片的製作過程中對製作工藝仍然要求較高,依賴於專門的設備、環境條件,以及專業技術人員,普通實驗室製作困難,這無疑成為微流控技術普及和發展的技術瓶頸之一.
  • 2016微納流體技術與生物晶片發展論壇在滬圓滿閉幕
    2016年12月2日,由生物谷主辦的2016微納流體技術與生物晶片發展論壇在上海通茂大酒店成功閉幕。微流控晶片技術被譽為「改變未來的七種技術之一」,隨著微流控晶片技術的不斷發展,它很可能成為「未來舉足輕重的產業」,影響人們的醫療和生活方式。
  • 新冠病毒蛋白質組晶片問世,助力戰「疫」!
    據悉,3月2日14時14分上海交通大學陶生策研究團隊完成了首款新型冠狀病毒蛋白質組晶片的構建。為了構建新型冠狀病毒蛋白質組晶片,陶生策研究團隊對新型冠狀病毒的全部預測基因(27個)進行了密碼子優化,並通過全基因合成獲得一套完整的表達克隆。
  • 生物晶片入門(一):生物晶片及應用簡介(生物晶片,基因,藥物,晶片技術)
    生物晶片技術是90年代中期以來影響最深遠的重大科技進展之一,是融微電子學、生物學、物理學、化學、計算機科學為一體的高度交叉的新技術,具有重大的基礎研究價值,又具有明顯的產業化前景。該技術被評為1998年度世界十大科技進展之一。二、應用領域1、基因表達水平的檢測用基因晶片進行的表達水平檢測可自動、快速地檢測出成千上萬個基因的表達情況。
  • 參賽企業路演項目|蛋白質晶片高通量食品安全領域快速檢測產品
    本期推出14號參賽企業企業名稱:福建藍昊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組別:成長組參賽項目:蛋白質晶片高通量食品安全領域快速檢測產品企業簡介:福建藍昊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是國家高新技術企業,成立於2011年10月11日,研發總部位於美國芝加哥(LANDHOWBIO USA),由中美博士組建,其中以有在世界著名的芝加哥大學、麻省理工學院
  • 微流控晶片設計:晶片技術如何幫助診斷公司?
    晶片技術:多功能的工具箱讓半導體技術發展快的部分原因是可以在晶片內或晶片上設計多種小型化組件,極其精確的設計過程讓通道和結構非常輕鬆地執行複雜的微流控處理步驟:將樣品從A移到B,產生液滴,封裝目標物體,合併或過濾出來,濃縮或稀釋等。
  • 醫療晶片的特殊戰爭:從微流體技術說起
    Murphy墨菲教授和他的同事共同開發了一種晶片治療系統(TOC),在上面可以利用無細胞蛋白質合成(CFPS)工藝完成對治療蛋白的即時合成與純化。因此,藥物可以在相對寬泛的溫度條件下儲存,同時凍幹的有效物質還能夠保持穩定。降本增效小能手:TOC是怎麼做到的?
  • 知名專家在線 蛋白質組學研究技術與方法進展網絡會議即將召開
    蛋白質組研究是後基因組時代最前沿和最熱點的研究領域之一,蛋白質組的研究不僅能為生命活動規律提供物質基礎,也能為眾多種疾病機理的闡明及攻克提供理論根據和解決途徑。蛋白質組學研究通常會用到色譜和質譜技術等多種關鍵技術,此外,隨著蛋白質組學研究的發展,高通量和高精度的蛋白質相互作用檢測、蛋白質晶片的發展等更多新技術也逐步發展起來。
  • 聚焦農業,關注前沿--首屆「功能蛋白質組學前沿技術與農業產業發展...
    本次會議主要討論功能蛋白質組學在農業方面的最新進展和突破,探討農業功能蛋白質組學研究現狀、應用前景和發展路徑,促進蛋白質組學這一最新技術在農業領域中的應用。Abmart創始人孟遜教授:抗體民主——千物種抗體組孟遜教授為Abmart創始人兼CEO,「**計劃」**,2007年創辦了Abmart公司,迄今參與、開辦了4家生物技術公司,
  • 醫療晶片的特殊戰爭:從微流體技術的新突破說起
    Murphy墨菲教授和他的同事共同開發了一種晶片治療系統(TOC),在上面可以利用無細胞蛋白質合成(CFPS)工藝完成對治療蛋白的即時合成與純化。因此,藥物可以在相對寬泛的溫度條件下儲存,同時凍幹的有效物質還能夠保持穩定。降本增效小能手:TOC是怎麼做到的?
  • 全球首版新冠病毒蛋白質組晶片成功製備!三龍灣科研團隊參與研發
    日前,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佛山分所與上海交通大學系統生物醫學研究院陶生策課題組通力合作,合成得到了新冠病毒的全套27個蛋白質的表達克隆,在此基礎上,成功製備新冠病毒的20個蛋白並於3月2日製備了第一版新冠病毒蛋白質組晶片。 該晶片目前為全球唯一,將助力新冠肺炎的診斷和治療,推進新冠病毒疫苗的研發和抗新冠病毒藥物的開發。
  • 前沿的生物晶片技術是生物醫藥的利器
    生物晶片應用醫藥研發具有投資前景,Grand View Research 公司也是預測,到2024年全球生物晶片市場總值將達到258億美元,其中DNA晶片約佔總值的三分之一,其發展動力主要來源於新藥開發過程中的基因組學與蛋白質組學的研究及相應的產品開發。但因藥理的複雜性,此應用還處於初級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