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白質分離玻璃微流控晶片的製作方法

2020-12-03 解小妍說科技

微流控晶片(microfluidicchip)可以把化學或生物等領域所涉及的多個基本操作單元集成到一塊很小的晶片上,進而實現常規化學或生物實驗室的各種功能[1].

隨著微製造技術和電子技術的不斷進步,微流控晶片分析系統得到了迅速的發展.由於玻璃具有諸多優異性能,因此玻璃成為製作微流控晶片的首選材料[23].但目前在玻璃晶片的製作過程中對製作工藝仍然要求較高,依賴於專門的設備、環境條件,以及專業技術人員,普通實驗室製作困難,這無疑成為微流控技術普及和發展的技術瓶頸之一.

玻璃微流控晶片製作包括掩膜的製作、光刻、刻蝕、打孔、鍵合5個基本的步驟,這種工藝較穩定且易於控制,因此一直延用至今,其中刻蝕和鍵合是關鍵技術.目前文獻報導的玻璃刻蝕工藝普遍採用溼法刻蝕,即通過化學刻蝕液和玻璃晶片的化學反應而形成細微的微流控通道結構,該方法無須昂貴設備,成本低,在國內較多採用,但目前文獻報導的方法較多,沒有統一的製作標準.本文作者系統研究了溼法刻蝕過程,發現刻蝕配方、刻蝕時間、振蕩方向等因素對微流控晶片製作效果有較大影響.對有代表性的兩種鍵合方法進行了比較和優化.通過對刻蝕和鍵合這兩個關鍵環節較全面和深入的探討,改進玻璃微流控晶片的製作工藝,並成功將所製作的晶片應用於蛋白分離,提高了晶片製作方法的通用性,有利於更多科研實驗室能夠自主完成微流控晶片製作.

採用經優化方法製作如圖1所示的等電聚焦與區帶電泳兩種電泳模式耦聯的二維微流控蛋白質電泳晶片,圖1(a)晶片結構的第二維4通道並行,圖1(b)晶片結構中第二維為16個並行通道,其中 B代表緩衝液池,S為樣品池,SW 為樣品廢液池,BW為緩衝液廢液池.採用圖1(a)所示的第二維4通道並行結構晶片進行了肌紅蛋白,過氧化氫酶和碳酸苷酶3種蛋白的二維晶片電泳分離.首先在第一維通道內充滿3種蛋白和游離兩性電解質的混合物,之後在S和SW 酸鹼池之間加電進行等電聚焦,聚焦完成後停止在 S和 SW 端加電,改為在第二維 B和 BW 緩衝液池加電,將第一維聚焦形成的條帶轉入第二維進行分離.使用螢光顯微鏡觀察和記錄分離過程,所得分離圖像採用ImageJ軟體進行3D 圖像轉換.採用同樣的加電方式使用圖1(b)所示的

刻蝕時間對通道參數的影響採用刻蝕方法1進行刻蝕,完成晶片打孔和鍵合後將 FITC溶液注入晶片通道,將通過雷射共聚焦顯微鏡進行斷層掃描,從 FITC 的螢光圖像觀察通道的輪廓,並參考文獻[5]方法對圖像進行處理可以得到晶片內壁通道的橫截面圖,從而測量通道內壁的寬度、深度.利用螢光顯微鏡的標尺測量當掩膜寬度為45μm 時,分別刻蝕90,60,30min後的通道寬度,如圖3所示.結果表明當恆溫振蕩器的振蕩方向與通道軸向方向平行時(簡稱平行振蕩),在晶片通 道 的 橫 向 (芯 片 寬 度)平 均 刻 蝕 速 率 約 為1μm/min;測量通道深度,在60min以內通道的縱向(深度)刻蝕速率約為1μm/min,隨著時間延長刻蝕速率越來越慢,刻蝕90min與刻蝕時間 60min的通道深度相差不大.

相關焦點

  • 微流控晶片製作方法詳解
    加群驗證信息:姓名-工作單位-研究方向,否則不予加群合作,諮詢,交流,投稿宣傳最新成果:qwsa042@sina.com微流控晶片組成結構  微流控晶片由片基(pmma;玻璃,pdms等材料)一由通道,進液口,檢測窗等結構構成
  • 微流控晶片的製作技術以及加工薄膜的方法
    什麼是微流控晶片微流控晶片(MicrofluidicChip) ,又稱為晶片實驗室(Lab-on-a-Chip)或生物 晶片。是利用MEMS技術將一個大型實驗室系統縮微在一個玻璃或塑料基板上,從而複製複雜的生物學和化學反應全過程,快速自動地完成實驗。
  • 微流控晶片簡介與應用
    微流控晶片是微流控技術的下遊應用單元,通過微電子機械系統(MEMS)技術,微流控晶片能夠在固體晶片表面構建微型生物化學分析系統,能夠快速、準確地實現對蛋白質、核酸以及其他特定目標對象的處理和檢測,被業界譽為「晶片實驗室」。
  • 光纖嵌入式微流控晶片製作過程
    微流控晶片(Microfluidic Chip)是一種將生物、化學、醫學分析過程的樣品製備、反應、分離、檢測和廢液回收等基本操作單元集成到一塊微米尺度的生化晶片上,從而自動完成分析全過程。片上實驗室在微流控晶片的檢測過程中,通常會先將樣品分成一個個液滴,如單細胞分析、數字聚合酶鏈反應(PCR)和酶演化等
  • 微流控晶片的發展趨勢及前景分析
    微流控晶片的主體結構由上下兩層片基組成(PMMA、PDMS、玻璃等材料),包括微通道,微結構、進樣口,檢測窗等結構單元構成。外圍設備有蠕動泵、微量注射泵、溫控系統、以及紫外、螢光、電化學、色譜等檢測部件組成。附加在微流控晶片結構上的電器設備是微流控晶片進行研究的必要組成部分,主要功能如驅動和控制微流體的流動、溫度調控、圖像採集和分析,以及自動化控制等。
  • 微流控晶片五大優點及四大缺點分析
    ,往往需要配套使用的試劑,核心的微流控晶片,晶片驅動平臺,光電檢測模塊,信號處理模塊以及人機互動的軟體系統等等組件。非均相免疫分析是將抗原或抗體固定在固相載體表面,通過特異性免疫反應,將所需的抗體或抗原結合在固相載體表面形成抗原抗體複合物,通過簡單的清洗即可實現抗原抗體複合物與游離抗原抗體的分離。因此,如何將抗體固定在微通道的表面成為非均相微流控免疫分析晶片的一個關鍵問題。有很多方法可以將抗體固定在通道表面,包括通道壁對抗體的直接吸附、共價結合在基底面形成活性功能基團、微接觸印刷等技術。
  • 微流控晶片檢測技術_微流控晶片是否有前景
    微流控晶片檢測技術   微流控晶片檢測器的性能要求檢測是微流控晶片裡相對特殊的一一個操作單元,它的基本功能是用於捕捉並放大微流控晶片某一部分產生的信號。   微流控晶片是否有前景   微流控晶片最初只是作為納米技術革命的一個補充,在經歷了大肆宣傳及冷落的不同時期後,最終卻實現了商業化生產。微流控晶片最初在美國被稱為「晶片實驗室」,在歐洲被稱為「微整合分析晶片」,隨著材料科學、微納米加工技術和微電子學所取得的突破性進展,微流控晶片也得到了迅速發展,但還是遠不及「摩爾定律「所預測的半導體發展速度。
  • 微流控晶片為什麼這樣強悍
    電水力泵和電滲流等方法驅動晶片中緩衝液的流動,形成微流路,於晶片上進行一種或連續多種的反應。雷射誘導螢光、電化學和化學等多種檢測系統以及與質譜等分析手段結合的很多檢測手段已經被用在微流控晶片中,對樣品進行快速、準確和高通量分析。微流控晶片的最大特點是在一個晶片上可以形成多功能集成體系和數目眾多的複合體系的微全分析系統?
  • 關於微流控晶片加工技術,這些都是知識點
    微流控分析系統從以毛細管電泳分離為核心分析技術發展到液液萃取、過濾、無膜擴散等多種分離手段。其中多相層流分離微流控系統結構簡單,有多種分離功能,具有廣泛的應用前景。已有多篇文獻報導採用多相層流技術實現晶片上對試樣的無膜過濾、無膜參析和萃取分離。同時也有採用微加工有膜微滲析器完成質譜分析前試樣前處理操作的報導。
  • 「微流控·博士公開課」聚合物微流控晶片加工技術(上)
    含光微納特邀行業知名博士級專家授課,與數十位博士聯袂打造最專業的微流控知識分享欄目!博士公開課將成為微流控行業有深度的技術交流、專業知識分享平臺。這裡有微流控領域最深度的內容、最專業知識、最前沿的行業動態。
  • 微流控晶片技術在蛋白質藥物質控中的應用前景
    而微流控晶片的研究和發展給蛋白質藥物質控開拓了新的思路。    微流控是一個快速發展的跨學科領域,融合貫穿了物理、化學、生物醫學和微系統工程學科等。所謂「微流控晶片」,又稱晶片實驗室(Lab-on-a-Chip),是指把生物和化學領域中所涉及的樣品製備、生物與化學反應、分離檢測等基本操作單位集成或基於一塊幾平方裡面的晶片上,用以完成不同的生物或化學反應過程,並對其產物進行分析的一種技術。其最大特點是在一個晶片上可以形成多功能集成體系和數目眾多的複合體系的微全分析系統。
  • 技術解析:微流控晶片為什麼這樣強大?
    電水力泵和電滲流等方法驅動晶片中緩衝液的流動,形成微流路,於晶片上進行一種或連續多種的反應。雷射誘導螢光、電化學和化學等多種檢測系統以及與質譜等分析手段結合的很多檢測手段已經被用在微流控晶片中,對樣品進行快速、準確和高通量分析。微流控晶片的最大特點是在一個晶片上可以形成多功能集成體系和數目眾多的複合體系的微全分析系統?
  • 微流控晶片的加工技術詳解
    微流控技術是以微管道為網絡連接微泵、微閥、微儲液器、微電極、微檢測元件等具有光、電和流體輸送功能的元器件,最大限度地把採樣、稀釋、加試劑、反應、分離、檢測等分析功能集成在晶片上的微全分析系統。目前,微流控晶片的大小約幾個平方釐米,微管道寬度和深度(高度)為微米和亞微米級。
  • 體外診斷行業專題報告:微流控晶片,高精度+自動化的新藍海
    (3)晶片材料對於檢測信號的幹擾程度小,或者沒有幹擾。(4)製作的程序簡單,材 料便於獲得,製作成本低。(5)晶片材料應具有良好的可修飾性,可產生電滲流或固載生物大分子。目前 市場上常見的微流控晶片材料有矽材料、玻璃石英材料、有機高分子聚合物材料和紙質晶片材料。
  • 微流控晶片行業研究|微流控技術|晶片|生物|診斷|化學|-健康界
    電水力泵和電滲流等方法驅動晶片中緩衝液的流動,形成微流路,於晶片上進行一種或連續多種的反應。雷射誘導螢光、電化學和化學等多種檢測系統以及與質譜等分析手段結合的很多檢測手段已經被用在微流控晶片中,對樣品進行快速、準確和高通量分析。
  • 微流控晶片的產業化:堅持中迎來曙光——訪浙江大學微分析系統研究...
    研究所的研究主要圍繞微流控晶片展開,研究方向涉及:微納流控晶片加工和表面處理技術、工藝;微流體操控技術、方法和理論;微流控晶片取樣、試樣引入和前處理、反應技術;微流控晶片光譜、電化學、質譜檢測技術研究;基於微流控原理的液滴分析、毛細管電泳、流動注射分析、生物傳感器分析系統研究,以及納米技術和仿生技術在微流控系統中的應用;基於微流控技術的微型化分析儀器研製;微流控系統在生物分析、單細胞分析
  • 微流控晶片與基因診斷關係的研究進展
    微流控晶片已經廣泛於醫學、生物、電子、流體、化學等領域,且微流控晶片可把樣品製備、反應、分離、檢測、擴增、分析等集成到一塊幾微米至幾百微米尺度的晶片上並自動完成所有基本過程。微流控晶片製備方法實驗室製備微流控晶片需要採用電子計算機輔助軟體設計出簡易型或者複雜型的微流控晶片圖紙,應用雷射雕刻技術在由聚二甲基矽氧烷、聚吡咯烷酮、線性聚丙烯醯胺、聚二甲基丙烯醯胺、羥乙基纖維素、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聚碳酯等混合材料製備的雙面黏性薄膜上切割出微米級、納米級的微流控晶片流體通道,
  • 科技項目:空間微流控晶片技術與生物實驗載荷
    成果簡介:微流控晶片是空間生物實驗與生命信息探測的最新技術。「微流控晶片」 被美國宇航局譽為空間生物學實驗的「終結者」。微流控晶片是當前微全分析系統發展的熱點領域。結合空間生命特徵分子的特點,發展高集成度晶片和晶片檢測技術將是一項成本低、信息量高、簡便易行的創新技術。此技術的研究和應用將為我國空間生命科學研究提供先進的技術手段。
  • 微流控晶片表面親水、疏水技術
    打開APP 微流控晶片表面親水、疏水技術 發表於 2020-03-21 09:53:00 微流控晶片技術(Microfluidics)是把生物、化學、醫學分析過程的樣品製備、反應、分離、檢測等基本操作單元集成到一塊微米尺度的晶片上, 自動完成分析全過程。
  • 東南大學研究出由玻璃毛細管組裝而成的微流控晶片
    打開APP 東南大學研究出由玻璃毛細管組裝而成的微流控晶片 胡薇 發表於 2018-11-07 09:08:24 東南大學趙遠錦教授課題組在「器官晶片」的研究中取得重要進展,課題組成員受肝小葉的結構啟發,設計並總結了由玻璃毛細管組裝而成的微流控晶片,基於這些微流控晶片能夠製備出具有複雜微結構的纖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