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在全世界範圍內蔓延與擴散,給各國人民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造成愈加嚴峻的挑戰。遏制疫情傳播,研製新冠病毒疫苗、找到治療新冠肺炎的特效藥,已成為全球病毒研究專家和醫藥學家的當務之急。
日前,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佛山分所與上海交通大學系統生物醫學研究院陶生策課題組通力合作,合成得到了新冠病毒的全套27個蛋白質的表達克隆,在此基礎上,成功製備新冠病毒的20個蛋白並於3月2日製備了第一版新冠病毒蛋白質組晶片。
該晶片目前為全球唯一,將助力新冠肺炎的診斷和治療,推進新冠病毒疫苗的研發和抗新冠病毒藥物的開發。
據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佛山分所相關專業人員介紹,新冠病毒蛋白質組晶片在新冠肺炎防治的多個領域有著重要用途。冠狀病毒由位於內部的遺傳物質——正鏈單鏈RNA、圍繞在遺傳物質外側的蛋白質,以及最外側由脂質和糖蛋白組成的包膜構成,包圍著遺傳物質的多個蛋白質不僅起到保護病毒遺傳物質的作用,而且也參與了病毒入侵宿主細胞的過程。
對新冠病毒入侵過程中病毒蛋白質和宿主免疫系統之間的互相作用機制進行研究,是新冠肺炎診斷和防治的核心。不同於研究單一或少數幾個蛋白質,新冠病毒蛋白質組晶片能夠展現宿主免疫系統對不同病毒蛋白產生抗體的全景發展過程,其用途可能有:
一是作為診斷工具,提高新冠病毒檢測靈敏度,對病程和病情嚴重程度進行預測;
二是作為宿主免疫研究工具,推動對免疫過程機制和機理的研究;
三是作為疫苗評估工具,助力疫苗的篩選和前期評估,加速疫苗的開發進程;
四是助力對病毒侵染、複製合成等關鍵機制的揭示,並給出有潛力的靶蛋白用於藥物研製。
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佛山分所將在此階段性成果的基礎上,利用該晶片進一步開展新冠肺炎疾病機理研究、臨床診斷測試等工作。
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佛山分所
由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批准,於2013年9月正式掛牌成立,2015年入駐位於三龍灣核心區的中歐中心。佛山分所以科技創新和科研成果產業化為宗旨,在生物技術藥物、第三方高端檢測服務、診斷技術、分子影像學、醫療及科研儀器研發等重要領域,開展成果轉化、中試開發、臨床研究和企業孵化。
已設立包括「結核病研發分中心」、 「蛋白質與核酸研究分中心」、 「人(幹)細胞的創新藥物研發分中心」、 「蛋白質晶片分中心」在內的8個分中心;孵化企業11家,其中有4家獲高新技術企業認定;共取得新藥臨床試驗批件1項、醫療機構執業許可證1項、醫療器械註冊證12項、新專利55項,上市系列新產品30餘個。分所孵化企業獲得了「院士工作站」、「廣東省結核病系統生物學與轉化醫學重點實驗室」、「博士後創新實踐基地」、「廣東結核病系統生物學與轉化醫學重大科技成果產業化基地」、「廣東結核病系統生物學與轉化醫學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等榮譽和稱號。
來源 | 佛山中德工業服務區(三龍灣)管委會
佛山科技微信小組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