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首版新冠病毒蛋白質組晶片成功製備!三龍灣科研團隊參與研發

2020-12-04 騰訊網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在全世界範圍內蔓延與擴散,給各國人民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造成愈加嚴峻的挑戰。遏制疫情傳播,研製新冠病毒疫苗、找到治療新冠肺炎的特效藥,已成為全球病毒研究專家和醫藥學家的當務之急。

日前,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佛山分所與上海交通大學系統生物醫學研究院陶生策課題組通力合作,合成得到了新冠病毒的全套27個蛋白質的表達克隆,在此基礎上,成功製備新冠病毒的20個蛋白並於3月2日製備了第一版新冠病毒蛋白質組晶片。

該晶片目前為全球唯一,將助力新冠肺炎的診斷和治療,推進新冠病毒疫苗的研發和抗新冠病毒藥物的開發。

據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佛山分所相關專業人員介紹,新冠病毒蛋白質組晶片在新冠肺炎防治的多個領域有著重要用途。冠狀病毒由位於內部的遺傳物質——正鏈單鏈RNA、圍繞在遺傳物質外側的蛋白質,以及最外側由脂質和糖蛋白組成的包膜構成,包圍著遺傳物質的多個蛋白質不僅起到保護病毒遺傳物質的作用,而且也參與了病毒入侵宿主細胞的過程。

對新冠病毒入侵過程中病毒蛋白質和宿主免疫系統之間的互相作用機制進行研究,是新冠肺炎診斷和防治的核心。不同於研究單一或少數幾個蛋白質,新冠病毒蛋白質組晶片能夠展現宿主免疫系統對不同病毒蛋白產生抗體的全景發展過程,其用途可能有:

一是作為診斷工具,提高新冠病毒檢測靈敏度,對病程和病情嚴重程度進行預測;

二是作為宿主免疫研究工具,推動對免疫過程機制和機理的研究;

三是作為疫苗評估工具,助力疫苗的篩選和前期評估,加速疫苗的開發進程;

四是助力對病毒侵染、複製合成等關鍵機制的揭示,並給出有潛力的靶蛋白用於藥物研製。

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佛山分所將在此階段性成果的基礎上,利用該晶片進一步開展新冠肺炎疾病機理研究、臨床診斷測試等工作。

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佛山分所

由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批准,於2013年9月正式掛牌成立,2015年入駐位於三龍灣核心區的中歐中心。佛山分所以科技創新和科研成果產業化為宗旨,在生物技術藥物、第三方高端檢測服務、診斷技術、分子影像學、醫療及科研儀器研發等重要領域,開展成果轉化、中試開發、臨床研究和企業孵化。

已設立包括「結核病研發分中心」、 「蛋白質與核酸研究分中心」、 「人(幹)細胞的創新藥物研發分中心」、 「蛋白質晶片分中心」在內的8個分中心;孵化企業11家,其中有4家獲高新技術企業認定;共取得新藥臨床試驗批件1項、醫療機構執業許可證1項、醫療器械註冊證12項、新專利55項,上市系列新產品30餘個。分所孵化企業獲得了「院士工作站」、「廣東省結核病系統生物學與轉化醫學重點實驗室」、「博士後創新實踐基地」、「廣東結核病系統生物學與轉化醫學重大科技成果產業化基地」、「廣東結核病系統生物學與轉化醫學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等榮譽和稱號。

來源 | 佛山中德工業服務區(三龍灣)管委會

佛山科技微信小組編輯

相關焦點

  • 可用於新冠病毒等近300個呼吸道病毒抗體檢測的蛋白晶片研發成功
    生物晶片已經成為目前生命科學研究領域的一項重要技術,大家比較熟悉的可能是基因晶片,對蛋白晶片的認知比較少。其實,蛋白晶片同基因晶片一樣,也是一種高通量檢測技術,用於蛋白質水平的研究分析。蛋白晶片可用於疾病診斷、藥物篩選、抗原抗體檢測等。
  • 可用於新冠病毒等近300個呼吸道病毒抗體檢測的蛋白晶片研發成功
    生物晶片已經成為目前生命科學研究領域的一項重要技術,大家比較熟悉的可能是基因晶片,對蛋白晶片的認知比較少。其實,蛋白晶片同基因晶片一樣,也是一種高通量檢測技術,用於蛋白質水平的研究分析。蛋白晶片可用於疾病診斷、藥物篩選、抗原抗體檢測等。
  • 「新進展」於曉波合作團隊開發國際首個新冠病毒全蛋白質組血液抗體檢測多肽晶片
    新冠病毒感染人體後會迅速被人體免疫系統識別,產生大量的抗體,並在一段時間內維持比較高的水平。對於一些恢復期病人體內還可產生中和性抗體,成功鑑定中和性抗體可以阻斷病毒與靶細胞受體,防止侵入細胞,達到治療的目的。
  • 國家蛋白質中心團隊:蛋白質晶片揭示早期新冠患者血清抗體的規律
    新冠病毒編碼20餘種蛋白,在感染人體後會迅速被人體免疫系統識別,產生大量的抗體。如何在蛋白質組水平全面揭示新冠肺炎早期患者血清中的病毒抗體表達水平和變化規律,鑑定用於新冠肺炎早期檢測抗體標誌物分子,進而開發出快速診斷試劑對於今後開展新冠病毒感染者的及時檢測和治療具有非常重要的價值。
  • 新冠病毒蛋白質組晶片問世,助力戰「疫」!
    據悉,3月2日14時14分上海交通大學陶生策研究團隊完成了首款新型冠狀病毒蛋白質組晶片的構建。為了構建新型冠狀病毒蛋白質組晶片,陶生策研究團隊對新型冠狀病毒的全部預測基因(27個)進行了密碼子優化,並通過全基因合成獲得一套完整的表達克隆。
  • 阿爾法狗團隊公布6種新冠病毒蛋白質結構預測,助力疫苗研發
    作為全球範圍內最頂級,也是最受關注的人工智慧公司,DeepMind在這次全球爆發的疫情裡做了什麼,一直備受外界關注。當地時間3月5日,DeepMind正式交出答卷,在官方博客中表示,其用AlphaFold生成了六種可能與新冠病毒有關的蛋白質結構預測結果,而且已經開放下載。
  • 全球直面新冠「大考」!來看各國科研成績單
    需要指出的是,在新冠病毒相關研究中,中美科學家的合作發揮了重要作用。兩國研究人員合作開發的一種實驗性AI工具可準確預測患者病情走向,為醫生決策提供參考;兩國研究人員對中國深圳早期病例及其密切接觸者的分析,為預測新冠病毒的影響、評估控制措施並指導全球應對提供了基礎證據。新冠疫情暴發後,各國都將抗疫成功的希望放在了新冠疫苗的研發上,美國亦是如此。
  • U秀 | 周元:參與新冠病毒研究,團隊在《自然》發表論文
    2020年是全人類共同面對新冠疫情挑戰的一年,有許多科研工作者為對抗新冠病毒做了大量的研究。上半年,國際學術期刊《自然》(Nature)發表了一篇論文稱,研究人員經過分析,鑑定出參與新冠病毒感染人體的332種蛋白質相互作用,其中約五分之一是已有藥物的靶標,或可用於開發針對新冠肺炎的療法。
  • 科研人員利用器官晶片技術模擬新冠病毒感染誘發肺損傷和免疫反應
    中國科學院昆明動物研究所官方網站截圖中新網昆明1月13日電 中國科學院昆明動物研究所官方網站13日發布消息稱,中科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秦建華研究員團隊與該所鄭永唐研究員團隊合作,利用器官晶片技術建立一種體外肺器官微生理系統,模擬新冠病毒感染人體導致的肺組織損傷和免疫反應等,為新冠病毒致病機制研究和快速藥物評價等提供新策略和新技術。
  • 成功研發新冠變異病毒檢測試劑 聖湘生物再次展示科研實力
    來源:證券日報網本報記者 何文英針對複雜多變的新冠疫情,抗疫先鋒聖湘生物再次展現出世界領先的科研實力。1月5日,《證券日報》記者從聖湘生物了解到,公司目前已成功研發出用於鑑別B.1.1.7新冠病毒株的核酸檢測試劑,新試劑可以實現1小時內鑑別區分新突變毒株B.1.1.7和非突變毒株。
  • 中國科研團隊在《科學》雜誌發布全球首個新冠疫苗動物實驗結果
    (健康時報記者 王永文編譯)5月9日,健康時報記者從科興生物獲悉,中國科研團隊已發布全球首個新冠疫苗動物實驗研究結果,證實在動物實驗中安全有效。此信息也已發布在權威雜誌《科學》(Science)雜誌上。
  • 遼寧長生生物公司成功自主研發新冠病毒實驗鼠
    本報訊【記者 尤勇】 近日,遼寧長生生物技術股份有限公司自主研發培育的首批新冠ACE2敲除鼠正式面市銷售,標誌著該公司的科研和生產水平已經躋身國內實驗動物產業的第一陣營。新冠病毒實驗鼠的研發可謂千帆競發,前三家研發成功的單位都是中科院動檢所這樣的業內「大咖」。
  • 【新突破】中科院秦建華等人利用器官晶片和活病毒建立人源性新冠...
    乾貨 | 靠譜 | 實用 新型冠狀病毒(SARS-CoV-2)感染已呈現全球爆發,新冠病毒感染引起的疾病(COVID 19)確診病例仍在持續增長,給公共衛生體系和人類健康帶來嚴重威脅。新冠肺炎主要臨床症狀有發熱、乏力、咳嗽等,重症患者還可出現急性呼吸窘迫症候群以及多器官衰竭等嚴重表現。
  • 已有疫苗遞交臨床試驗申請,國內新冠病毒藥物疫苗研發進展如何?
    這場發布會披露了國內當前新冠病毒疫苗、藥物研發的最新進展。據介紹,已有疫苗研發較快的機構向國家藥監局滾動遞交臨床試驗申請材料、並且已經開展臨床試驗方案論證、招募志願者等相關工作。這被形容為「重要進展」。有參與疫苗評審的專家向南都透露,一款以腺病毒為載體的新冠病毒疫苗已於昨日(3月16日)進行臨床前評審,「評審結果很好」。
  • 國中健高氧離子晶片在杭研發成功
    近日,記者從國中健高氧離子晶片新聞發布會上獲悉,國中健生物技術科研所的科研團隊研發測試成功「國中健高氧負電微離子高能發射釋放技術」及據此高新技術、設計研製成功首臺「國中健高氧微離子高能負電荷發生器」,可迅速超微淨化空氣中的各種汙染物。
  • 上海蛋白質設施向全球開放提供新冠病毒全部蛋白的表達質粒
    新冠病毒基因組。中國科學院上海高等研究院 供圖(抗擊新冠肺炎)上海蛋白質設施向全球開放提供新冠病毒全部蛋白的表達質粒中新網上海6月17日電 (申海 鄭瑩瑩)據中國科學院方面的消息,17日起,中國科學院上海高等研究院的國家蛋白質科學研究(上海)設施面向全球開放新冠病毒編碼的29個蛋白質的表達質粒,以實現蛋白質研究資源的快速共享,助力新冠肺炎的防治研究。
  • 國中健高氧離子晶片在杭州研發成功
    今天下午,北京國中健生物科技研究所在餘杭區發布了最新科研成果——國中健高氧離子晶片。今年,新冠疫情肆虐全球,國中健科研所敏銳意識到「高氧負電微離子高能發射釋放技術」運用到阻隔和滅殺新冠病毒的可能性,並迅速成立攻關團隊。
  • 全球「大考」 共克新冠
    需要指出的是,在新冠病毒相關研究中,中美科學家的合作發揮了重要作用。兩國研究人員合作開發的一種實驗性AI工具可準確預測患者病情走向,為醫生決策提供參考;兩國研究人員對中國深圳早期病例及其密切接觸者的分析,為預測新冠病毒的影響、評估控制措施並指導全球應對提供了基礎證據。新冠疫情暴發後,各國都將抗疫成功的希望放在了新冠疫苗的研發上,美國亦是如此。
  • 賽默飛:蛋白質組學技術在病毒感染致病機制的亮點研究
    2.蛋白質組學研究新冠病毒感染的調控機制研究2.1 Orbitrap 高分辨質譜研究病毒宿主相互作用蛋白揭示感染機制另外一篇研究關於SARS-CoV-2病毒的基因組有29811個核苷酸,編碼28-29個蛋白質。
  • 向病毒發出挑戰,向科學探尋答案——中國生物新冠滅活疫苗研發團隊攻關紀實
    面對來勢洶洶的新冠病毒,段凱博士結合2003年參與抗擊非典時的工作經驗,帶領科研攻關團隊爭分奪秒徹夜進行著各項實驗檢測。新冠疫苗研發攻關需要做到24小時無縫接力——晚上10點,樣品到達實驗室,所有人員都在等待,核對、分裝、滅活、稀釋,各司其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