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蛋白質中心團隊:蛋白質晶片揭示早期新冠患者血清抗體的規律

2020-12-03 BioArt生物藝術

責編丨兮

截至4月28日,新型冠狀病毒SARS-CoV-2已經蔓延到全球超過200個國家或地區,累計國外報告確診病例超過300萬,累計死亡超過20萬人例。尤其是新冠病毒感染攜帶者和早期新冠肺炎患者,他(她)們的症狀輕、隱匿性強,無法全部得到及時有效的檢測,給世界各國的疫情防控帶來的巨大的挑戰!新冠病毒編碼20餘種蛋白,在感染人體後會迅速被人體免疫系統識別,產生大量的抗體。如何在蛋白質組水平全面揭示新冠肺炎早期患者血清中的病毒抗體表達水平和變化規律,鑑定用於新冠肺炎早期檢測抗體標誌物分子,進而開發出快速診斷試劑對於今後開展新冠病毒感染者的及時檢測和治療具有非常重要的價值。

2020年3月28日,國家蛋白質科學中心-北京(鳳凰中心)於曉波研究員/北京協和醫院李永哲教授在預印版平臺bioRxiv上發表文章SARS-CoV-2 proteome microarray for mapping COVID-19 antibody interactions at amino acid resolution【1】(於曉波/李永哲合作團隊研發出可實現胺基酸水平血清抗體全景式掃描的SARS-COV-2蛋白質組晶片),設計和開發出了SARS-CoV-2病毒全蛋白質組多肽晶片。該晶片包含966個多肽和純化的N、S和E蛋白探針,只需要1.5個小時就可實現對新冠病人血清血漿中結合到SARS-CoV-2病毒蛋白胺基酸序列的抗體進行全景式的掃描。該晶片可廣泛用於新冠病毒抗體的大規模檢測,免疫反應動態監測,抗體試劑和藥物的表位分析,發現診斷標誌物抗體和治療性抗體等。

2020年4月20日,該團隊在預印版平臺medRxiv上再次發表文章Proteome-wide analysis of differentially-expressed SARS-CoV-2 antibodies in early COVID-19 infection【2】全面系統地檢測和分析了早期新冠肺炎患者和疑似患者血清中新冠病毒抗體的表達和分布規律(圖1)。

圖1. SARS-CoV-2全蛋白質組學晶片全面分析早期新冠肺炎患者血清抗體流程的示意圖。

首先,他們採用SARS-CoV-2全蛋白質組晶片篩選了40例早期輕症新冠肺炎患者、流感和非流感疑似患者的血清,分析和鑑定了針對早期新冠肺炎特異性表達的IgM和IgG病毒抗體(圖2)。

圖2. SARS-COV-2蛋白質組晶片檢測早期新冠和疑似患者的差異表達抗體。(a)和(b)分別為早期新冠和疑似患者的差異表達IgM和IgG抗體

結果發現:1)針對新冠肺炎產生的特異性IgM抗體主要為S蛋白。而IgG抗體可以是N蛋白、S蛋白和Orf1ab蛋白;2)初診新冠患者對於不同新冠病毒抗原具有很大的偏向性。其中N抗原免疫原性很強,檢測的靈敏較低。而S抗原對於早期新冠肺炎的檢測特異性和靈敏度更好,但是對於IgM和IgG抗體具有偏向性。其中IgM抗體最好的標誌物為S1+S2ECD或者S1-RBD蛋白,IgG抗體最好的抗體標誌物可以是S2ECD和S1+S2ECD蛋白(圖3)。

圖3. 新冠病毒N和S蛋白在早期新冠肺炎患者和臨床疑似患者血清中的表達水平分析。(a)和(b)分別為N和S蛋白的人IgM和IgG血清抗體的差異表達。*,**,***分別為p值0.05,0.01和0.001.

通過進一步結構解析發現IgM的S2ECD的抗體表位主要分布在蛋白的外側表面,而IgG的S蛋白兩個抗體表位分別分布在蛋白表面和內部。而N蛋白的IgG抗體表位以帶狀分布在表面,很好地形成了抗體的結合位點(圖4)。

圖4. 結構分析N蛋白和S蛋白的抗體表位分布。(a)和(b)分別為IgM和IgG新冠病毒抗體表位在N和S蛋白結構上的位置。黃色為抗體表位,紅色箭頭指示抗體表位在蛋白結構上的位置。

結合SARS-CoV-2全蛋白質組晶片發現的蛋白和多肽標誌物分子(圖2),可以通過檢測IgM和IgG抗體標誌物區分87%和73%的早期新冠肺炎和疑似患者,大大高於目前已有的抗體檢測試劑的性能(7%-53%)(圖5)。以上結果表明SARS-CoV-2全蛋白質組晶片鑑定的標誌物分子可以用於開發出快速血清學檢測試劑,進而開展新冠病毒無症狀攜帶者和早期新冠肺炎患者的篩查。

圖5. SARS-CoV-2蛋白質組晶片鑑定的標誌物與不同廠家抗體檢測試劑的陽性率比較。Microarray: 蛋白質晶片;Chemoluminescence:化學發光法;ELISA: 酶聯免疫法;Immunocolloidal Gold Strip: 膠體金試紙條法。#1-#7 為不同廠家。

最後,他們對新冠肺炎抗體標誌物和臨床數據進行了關聯性分析。結果發現新冠肺炎抗體標誌物的表達水平與病毒感染的臨床指標顯著性相關。另外,新冠肺炎抗體標誌物表還還與心肌損傷的臨床指標(NT-proBNP和CKMB-mass)密切相關(圖6)。以上結果不僅為開發用於早期新冠肺炎檢測的高靈敏度血清學試劑指明了方向,而且對於理解新冠病毒抗體的功能和開展臨床治療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

圖6. 新冠肺炎患者特異性病毒抗體與臨床指標的關聯性分析。(a)和(b)分別為新冠肺炎患者特異性IgM和IgG病毒抗體與臨床指標的關聯性結果。(c)和(d)新冠患者特異性IgM和IgG病毒特異性抗體與急性心肌損傷指標(NT-proBNP和CKMB-mass)具有顯著相關性。

參考文獻

1. Hongye Wang, Xin Hou, Xian Wu, Te Liang, Xiaomei Zhang, Dan Wang, Fei Teng, Jiayu Dai, Hu Duan, Shubin Guo, Yongzhe Li, Xiaobo Yu. SARS-CoV-2 proteome microarray for mapping COVID-19 antibody interactions at amino acid resolution.bioRxiv2020.03.26.994756; doi: https://doi.org/10.1101/2020.03.26.994756.

2. Xiaomei Zhang, Xian Wu, Dan Wang, Minya Lu, Xin Hou, Hongye Wang, Te Liang, Jiayu Dai, Hu Duan, Yingchun Xu, Yongzhe Li, Xiaobo Yu. Proteome-wide analysis of differentially-expressed SARS-CoV-2 antibodies in early COVID-19 infection.medRxiv2020.04.14.20064535; doi: https://doi.org/10.1101/2020.04.14.20064535.

相關焦點

  • 「新進展」於曉波合作團隊開發國際首個新冠病毒全蛋白質組血液抗體檢測多肽晶片
    全面檢測不同症型新冠肺炎患者在治療前後血液中抗體水平變化規律,鑑定用於新冠肺炎早期檢測、嚴重程度評估和用於治療伴隨診斷的抗體標誌物分子,進而開發出診斷試劑和治療藥物對於新冠肺炎的精準醫療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1-2】。
  • 上海交大系統生物醫學研究院陶生策團隊合作開發SARS-CoV-2蛋白質...
    2020年7月14日,上海交通大學陶生策團隊、佛山第四人民醫院周杰團隊以及中科院武漢病毒研究所門冬團隊通力合作,在Nature Communications上發布了基於SARS-CoV-2蛋白質組晶片新冠病人康復期血清的IgG/IgM抗體響應的全局性分析文章(SARS-CoV-2 proteome microarray for global profiling of COVID-19
  • 新冠病毒蛋白質組晶片問世,助力戰「疫」!
    據悉,3月2日14時14分上海交通大學陶生策研究團隊完成了首款新型冠狀病毒蛋白質組晶片的構建。為了構建新型冠狀病毒蛋白質組晶片,陶生策研究團隊對新型冠狀病毒的全部預測基因(27個)進行了密碼子優化,並通過全基因合成獲得一套完整的表達克隆。
  • 中國科學家首次揭示新冠患者蛋白質分子病理全景圖
    原標題:中國科學家首次揭示新冠患者蛋白質分子病理全景圖記者1月11日從西湖大學了解到,該校生命科學學院特聘研究員郭天南帶領的課題組與合作團隊在《細胞》期刊在線發表最新研究論文,報告了新冠肺炎病亡患者體內多器官組織樣本中蛋白質分子病理全景圖。
  • 全球首版新冠病毒蛋白質組晶片成功製備!三龍灣科研團隊參與研發
    遏制疫情傳播,研製新冠病毒疫苗、找到治療新冠肺炎的特效藥,已成為全球病毒研究專家和醫藥學家的當務之急。 日前,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佛山分所與上海交通大學系統生物醫學研究院陶生策課題組通力合作,合成得到了新冠病毒的全套27個蛋白質的表達克隆,在此基礎上,成功製備新冠病毒的20個蛋白並於3月2日製備了第一版新冠病毒蛋白質組晶片。
  • 蛋白質晶片-未來臨床診斷的縮影
    去年陳竺院士和陶老師合作在PNAS上發了篇文章,主要研究砷劑的抗腫瘤作用,用的就是這款晶片;它還可以用來發現腫瘤的血清標誌物,還可以用來評價單克隆抗體的特異性,等等;第三種就是凝集素晶片,它是研究糖生物學一個非常有用的工具。我們的凝集素晶片經過優化,包含56個凝集素,可以檢測糖蛋白或者體液,比如血清,唾液中蛋白的糖修飾,最酷的是,我們可以做活細胞表面糖修飾的研究。
  • 蛋白質晶片在原發性肝癌診斷中的應用
    作為一種新型自動化、微型、高通量的新型生物晶片,蛋白質晶片在原發性肝癌的檢測上有很強的臨床應用價值,蛋白質晶片以蛋白質為研究基礎,來分析腫瘤產生及轉移。蛋白質晶片的出現為探究腫瘤相關的蛋白質、特異性標誌物、藥物治療靶標提供新的有效方法。本文針對蛋白質晶片在原發性肝癌診斷中的作用做出如下綜述。
  • 我國科學家首次揭示新冠患者蛋白質分子病理全景圖
    記者1月11日從西湖大學了解到,該校生命科學學院郭天南課題組與合作團隊在《細胞》期刊在線發表最新研究論文,報導了新冠肺炎死亡患者體內多器官組織樣本中蛋白質分子病理全景圖。感染新冠病毒後,5336個蛋白質分子發生改變大量臨床診療和研究顯示,新冠病人的肺部等器官產生了損傷。這些損傷背後的分子機制到底是什麼樣的?在這項研究中,西湖大學郭天南團隊及其合作者收集了19例新冠肺炎死亡患者的肺、脾、肝、心臟、腎臟、甲狀腺和睪丸等七種器官的組織樣本。在進行鏡下病理學檢查後,研究人員對這些器官進行了分子層面的研究。
  • 內地誕生首塊檢測SARS病毒抗體的蛋白質晶片
    內地誕生首塊檢測SARS病毒抗體的蛋白質晶片   中新社上海五月三十日電(許曉青)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學院今天宣布,所屬生化與細胞所胡賡熙研究組利用已獲得的SARS病毒五種主要結構蛋白,與上海數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共同開發出內地首塊檢測SARS病毒抗體的蛋白質晶片
  • 西湖大學揭示新冠患者蛋白質分子病理全景圖
    北京時間1月9日,西湖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特聘研究員郭天南帶領的課題組與合作團隊在《細胞》期刊在線發表最新研究論文,報告了新冠肺炎病亡患者體內多器官組織樣本中蛋白質分子病理全景圖。此項研究相當於他們將醫生在顯微鏡下看到的人體感染新冠病毒後細胞組織的變化放大了數萬倍,達到蛋白質分子層面,「看」清楚是哪些分子的改變導致人體器官的病變和衰竭。新冠逝者體內有5336個蛋白質分子發生改變大量臨床診療和研究顯示,新冠病人的肺部等器官產生了損傷。這些損傷背後的分子機制到底是什麼樣的?
  • Cell西湖大學郭天南等首次揭示新冠患者蛋白質分子病理全景圖
    北京時間1月9日,西湖大學生命科學學院郭天南課題組與合作團隊(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協和醫院胡豫、夏家紅、聶秀團隊)在Cell在線發表了題為「Multi-organ Proteomic Landscape of COVID-19 Autopsies」的最新研究論文,報導了2020年初因新冠肺炎去世的患者體內多器官組織樣本中蛋白質分子病理全景圖
  • 抗體是蛋白質嗎?蛋白質與抗體的關係,得搞清楚了
    抗體就是人體中一種漿細胞所分泌的一種蛋白質,該蛋白質可以鑑別人體免疫系統中一些外來物質,比如說病毒、細菌等,這也是抗體的一個特徵。此外抗體的反應形式有很多種,所以很多時候通過這樣一個方式來了解身體中的一些抗體情況。
  • 解密新冠肺炎患者血清的蛋白質組和...
    因此,開發新的方法在早期評估哪些病例將可能成為臨床重症至關重要。對重症患者的有效治療仍然是推測性的,這主要是由於對SARS-CoV-2發病機制的理解有限。對重症COVID-19患者進行分類雖然COVID-19可以在早期通過基於核酸的方法進行有效診斷,但在重症症狀表現之前鑑定重症COVID-19患者而將死亡率降至最低同樣至關重要。在這項新的研究中,這些作者發現使用基於22種血清蛋白和7種代謝物表達水平的機器學習模型,可以對重症病例進行分類(圖2A和2B)。
  • Theranostics報導:基於血液蛋白質組學的中醫藥精準醫學研究
    鳳凰中心於曉波研究員、廣東省中醫院盧傳堅教授、西湖大學郭天南研究員和南京大學許丹科教授等合作,運用蛋白質組學對中醫藥治療銀屑病展開研究,找到與疾病密切相關的血清蛋白標誌物分子,有望用於銀屑病的早期檢測、嚴重程度評估及復發評估。
  • 可鑑別SARS病人和疑似病人的蛋白質晶片研製成功
    據今天下午召開的相關新聞通氣會通報,科研人員製備出了針對SARS病毒蛋白質的特異性抗體,利用已表達的多種病毒蛋白質開發出蛋白質晶片,此晶片可用於SARS病人和疑似病人的鑑別診斷,也可用於觀察感染SARS病毒之後體內特異性抗體的動態變化,幫助監視病情發展。  上海生科院生化與細胞所孫兵研究組與有關單位的科研人員合作,成功製備了針對SARS病毒S、N蛋白的特異性抗體。
  • Cell重磅:西湖大學首次揭示新冠患者蛋白質分子病理全景圖
    Landscape of COVID-19 Autopsies」的最新研究論文,報導了2020年初因新冠肺炎去世的患者體內多器官組織樣本中蛋白質分子病理全景圖。新冠病人多器官樣本採集和鏡下病理學檢查 之後,分子層面的研究開始了。基於高壓循環技術(PCT)及TMT標記結合鳥槍法蛋白質組技術的質譜數據採樣以及組學數據分析,研究團隊鑑定了11394個人源蛋白質分子,繪製出新冠危重症死亡患者的多器官蛋白分子全景圖(圖2)。與非新冠患者的對照組織樣本比較,5336個蛋白質發生了改變(圖3)。
  • 醫學專家科普血清治療:抗體複雜須認清利弊
    (抗擊新冠肺炎)醫學專家科普血清治療:抗體複雜須認清利弊  中新網北京2月14日電 (記者 孫自法)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已進入「總攻」階段,戰「疫」一線近日有專家、醫生和團體呼籲新冠肺炎康復者捐獻血漿,利用恢復期血漿中的抗體對重症患者進行血清治療。資料圖:醫護人員在進行無償獻血。
  • 遼寧一醫生多次新冠病毒血清抗體IgM陽性!專家:這種情況很特殊
    通告中表示,該患者核酸檢測結果一直為陰性,但是血清檢測中,多次出現血清抗體IgM為陽性的結果。瀋陽市疾控中心採用3種試劑覆核核酸,檢測結果均為陰性,血清抗體檢測IgM陽性、IgG陰性; 4月23日凌晨1時,省疾控中心覆核,採用4種試劑進行檢測,3種試劑顯示血清抗體IgM陰性,1種試劑顯示為陽性。 IgM陽性意味著什麼?是否有傳染性?北京清華長庚醫院感染性疾病科主任林明貴接受人民日報健康客戶端記者採訪時做出解答。
  • 新冠患者復陽會怎樣?血清IgG、IgM檢測結果如何解讀
    由於康復的患者體內多有保護性抗體,大部分患者症狀也不會加重,只要體內產生了足夠量針對新冠病毒的抗體,患者不會再度感染,完全康復病人復發的可能性很低。不以肺部為主要症狀的疫情後期發病者:在我們肺炎討論2群裡,許多患者是2月15日後入群的,感染時間大多於早期入群症狀嚴重的患者在一個時間段,只是由於潛伏期有些長達1個月甚至2個月,或症狀不典型,沒有及時尋求醫學救助,其實,這類患者也是新冠病毒感染者,只是,嚴格意義上不能稱為「新冠病毒肺炎」,因為,他們的肺部症狀不明顯,體溫大多在37.7度以下,沒有嚴重的乾咳,血常規正常
  • 新冠混合抗體找到了!
    英媒稱,研究人員發現一種強效混合抗體,可能有助於治療新冠肺炎患者,並幫助有感染風險的群體預防新冠肺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