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體是蛋白質嗎?蛋白質與抗體的關係,得搞清楚了

2020-12-04 鮮果健康

抗體就是人體中一種漿細胞所分泌的一種蛋白質,該蛋白質可以鑑別人體免疫系統中一些外來物質,比如說病毒、細菌等,這也是抗體的一個特徵。此外抗體的反應形式有很多種,所以很多時候通過這樣一個方式來了解身體中的一些抗體情況。其實想要了解抗體的情況,就需先了解蛋白質,因為抗體就是蛋白質,不過是這樣子的嗎?下面就來了解下吧。

其實,所有的抗體都屬於免疫球蛋白,從而可以說抗體就屬於蛋白質,不過不是所有的蛋白質都是抗體。蛋白質是有三個級別的結構組成的,一級機構就是一些胺基酸之間相互連接的一種線形結構所組成的,二級結構的話是通過α、β相互摺疊結構所構成,三級結構算得上是空間結構了,該結構大部分都是二硫鍵相連接而成的。而抗體就是屬於三級機構中的一部分蛋白質,也就是通過兩條重鏈等一些方式連接在一起的。

抗體和蛋白質還是有一定的區別以及關聯性的,雖然說抗體是蛋白質,但是蛋白質不一定是抗體。主要是因為抗體是通過人體內的漿細胞所產生的,而且還可以喝相應的抗原特異性相互結合,這樣在一定程度上就能發揮出蛋白質。不過,蛋白質是具有一定的抗活性的,比如說骨髓瘤患者身上的血清就會出現骨髓瘤蛋白質偏高的情況。

雖然說這也是人體的漿細胞瘤所製造出來的,從結構上來說和抗體是比較相似的,但是沒有相關的免疫能力的。因此,在一定程度上來講的話蛋白質可以當做是化學結構上的一種概念,而抗體是生物學上的一種功能上的叫法。此外,產生的角度來說的話,抗體是通過一些外來的物質引起人體產生一些蛋白質。但是,蛋白質是可以從人體直接提取的。

由以上的內容可以知道抗體就是蛋白質,不過這裡的蛋白質說的就是免疫球蛋白。不過抗體是有一定的免疫能力的球蛋白,而且具有刺激人體的免疫性能的情況,但不同的蛋白質是有不同的抗體的。另外,抗體對一些理化性的因子具有抵抗能力,其實和蛋白質是一樣的,都不耐熱,一般在60度左右就會被破壞掉。其實,可以說抗體和蛋白質之間是相互聯繫的,雖然蛋白質不全都是抗體,但是抗體都屬於蛋白質。

相關焦點

  • 國家蛋白質中心團隊:蛋白質晶片揭示早期新冠患者血清抗體的規律
    新冠病毒編碼20餘種蛋白,在感染人體後會迅速被人體免疫系統識別,產生大量的抗體。如何在蛋白質組水平全面揭示新冠肺炎早期患者血清中的病毒抗體表達水平和變化規律,鑑定用於新冠肺炎早期檢測抗體標誌物分子,進而開發出快速診斷試劑對於今後開展新冠病毒感染者的及時檢測和治療具有非常重要的價值。
  • 內地誕生首塊檢測SARS病毒抗體的蛋白質晶片
    內地誕生首塊檢測SARS病毒抗體的蛋白質晶片   中新社上海五月三十日電(許曉青)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學院今天宣布,所屬生化與細胞所胡賡熙研究組利用已獲得的SARS病毒五種主要結構蛋白,與上海數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共同開發出內地首塊檢測SARS病毒抗體的蛋白質晶片
  • 還是不能喝粥,理由很特別,病毒抗體產生全靠蛋白質
    最近張醫生又出來回應,還是不能喝粥,理由很特別,因為病毒抗體產生全靠蛋白質。由於專業人士少,不理解的多,黑張醫生的也不少,扣崇洋媚外帽子的也不在少數,畢竟是科普嗎,姑且信之,在疫情期間吃雞蛋,喝牛奶又何妨。
  • 《Science Advances》最新發現(全譯文): 用於實現蛋白質組規模的抗體生成和靶標發現的60000個抗體陣列
    HPA已經產生了針對17000多個人類蛋白質的25000多個親和純化的多克隆抗體,其覆蓋了超過80%的人類蛋白質組【8,9】。然而,由於該項目需要大量的人力和資本資源,在需要蛋白質組規模抗體的大多數其他物種上複製HPA的成功不切實際。此外,多克隆HPA抗體不可再生,這些重新生成的抗體的質量難以保持一致。因此,對大多數序列基因組而言,蛋白質組規模抗體的產生一直難以捉摸。
  • 蛋白質晶片-未來臨床診斷的縮影
    日前,生物谷有幸採訪到了李總,請他分享了對蛋白質晶片領域未來前景的看法。生物谷:李陽博士您好!據了解您從08年開始從事生物晶片的研究工作,能簡單介紹一下您的研究經歷嗎?為何會選擇蛋白質晶片這一領域?李陽:對,我08年到上海交通大學陶生策教授讀書,開始接觸蛋白質晶片。
  • Proteintech收購納米抗體巨頭ChromoTek,開啟抗體新紀元!—新聞...
    北京時間2020年10月15日,著名抗體生產商Proteintech Group 正式宣布,全資收購德國企業ChromoTek。後者是納米抗體(也稱為羊駝單域抗體)的知名製造商,致力於納米抗體技術的研發和商業化推廣,擁有多項世界領先的納米抗體技術。
  • 利用蛋白質工程技術開發抗體藥物,這家初創完成6千萬美元融資
    DR-01 是一種抗體療法,用於治療罕見白血病、淋巴瘤以及一些自身免疫疾病;DR-02 是一個強化的抗體平臺,通過利用新機制耗竭細胞和其他致病因子。DR-01 項目利用增強的抗體依賴性細胞介導的細胞毒作用(ADCC)消除患者體內的病理細胞;DR-02 平臺將不同的免疫效應細胞與靶標結合,引發免疫刺激和靶向消耗。」
  • 專家:新冠肺炎抗體複雜 並非產生抗體就能控制病毒
    針對抗體的複雜性和利弊問題黃波作了具體的科普解讀:相同病毒與多種抗體生成黃波介紹說,機體有20種胺基酸,化學共價鍵將一個一個的胺基酸連接在一起,形成長鏈,這就是通常所說的蛋白質。抗體是一種蛋白質分子,呈現樹杈樣Y字型結構,樹杈部分識別、結合抗原。
  • 你身上蛋白質種類最豐富的器官竟然是……
  • 抗體純化篇:ProteinA如何捕獲抗體?
    原理:親和層析是基於生物分子與其它配基分子之間(如抗原與抗體,酶和底物,激素與受體,核酸中的互補鏈,多糖與蛋白複合體等)的親和吸附原理建立起來的。蛋白質與層析載體上的配體通過共價鍵、範德華力、疏水力、靜電力等作用發生生物學專一性結合形成複合物,共價連結在載體表面的功能團配體上。
  • 多吃蛋白質就能夠提高免疫力嗎?
    最近某位大咖提出了多吃蛋白質就能夠提高免疫力的說法,而且要避免喝粥。這種論斷的理論基礎就是抗體都是蛋白質。多吃蛋白質類食物就能夠產生更多的抗體。不過個人的意見是均衡營養,才是最健康的。從營養學角度來講,人體需要量最多的是熱量。
  • 如何區分內參&標籤抗體?
    標籤抗體:Flag抗體-抗Flag標籤抗體融合標籤,如Flag、GST等標籤的使用可以簡化蛋白質的純化過程、控制蛋白質固定的空間取向及方便檢測、使體內生物事件可視化、提高重組蛋白質的產量、增強重組蛋白質的可溶性和穩定性等。常用的標籤包括myc、HA、Flag、His、GST等。
  • 抗體標記螢光簡單兩步走
    為了標記50μg蛋白質(假設目標蛋白質濃度為1mg / mL),將5μL(總反應體積的10%)的反應緩衝液(組分B)與50μL目標蛋白質溶液混合。 注意1.如果您的蛋白質濃度不同,請相應調整蛋白質體積,使約50μg蛋白質可用於標記反應。
  • 高效蛋白質純化方法
    對於分析蛋白質個體和蛋白質複合物,鑑定蛋白質與蛋白質、核酸之間的相互作用,蛋白質的純化是這些研究的基石。由於純化天然蛋白是一件極具挑戰性的工作,科學家開發出來利用標籤融合蛋白來捕獲純化和檢測目的蛋白的實驗體系。
  • 如何高效純化蛋白&抗體?
    對於分析蛋白質個體和蛋白質複合物,鑑定蛋白質與蛋白質、核酸之間的相互作用,蛋白質的純化是這些研究的基石。由於純化天然蛋白是一件J具挑戰性的工作,科學家開發出來利用標籤融合蛋白來捕獲純化和檢測目的蛋白的實驗體系。純化蛋白最有效的就是親和層析,它是通過目的蛋白與相匹配的固定化配體的進行特異性結合,實現純化目的。
  • 這些內參or標籤抗體的意義是什麼?
    標籤抗體:Flag抗體-抗Flag標籤抗體融合標籤,如Flag、GST等標籤的使用可以簡化蛋白質的純化過程、控制蛋白質固定的空間取向及方便檢測、使體內生物事件可視化、提高重組蛋白質的產量、增強重組蛋白質的可溶性和穩定性等。常用的標籤包括myc、HA、Flag、His、GST等。
  • 蛋白質分離純化的優選
    蛋白分離純化實驗有煩惱嗎?看似風平浪靜的「平衡-上樣-洗滌-洗脫」的蛋白純化操作,實則險象環生,一點樣品或者buffer的改變都有可能讓那首「從頭再來」響徹耳邊。人常說「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找到一件得心應手的蛋白純化工具,有時候可以讓你更早的沐浴在快樂的科研之風下。
  • 「新進展」於曉波合作團隊開發國際首個新冠病毒全蛋白質組血液抗體檢測多肽晶片
    新冠病毒感染人體後會迅速被人體免疫系統識別,產生大量的抗體,並在一段時間內維持比較高的水平。對於一些恢復期病人體內還可產生中和性抗體,成功鑑定中和性抗體可以阻斷病毒與靶細胞受體,防止侵入細胞,達到治療的目的。
  • 蛋白質修飾研究的最新篇章
    針對乙醯化主要的研究方法有:生物質譜鑑定乙醯化修飾位點、基於特異性識別乙醯化賴氨酸殘基的乙醯化抗體鑑定乙醯化修飾位點、以標記底物為基礎的方法鑑定乙醯化修飾位點等。針對甲基化主要的研究方法有:甲基化特異性的 PCR、亞硫酸氫鹽測序法、高解析度熔解曲線法。
  • 蛋白質粉對人體的作用,低蛋白質對人有危害嗎?
    蛋白質粉的作用蛋白質低有什麼危害蛋白質是生命的物質基礎,是我們人體很重要的一種營養素,它構成我們機體所有的細胞組織器官,在體內起到十分重要的生理功能和作用。比如構成我們機體的組成成分,還構成我們機體的體內的一些酶和激素抗體,這方面都離不開蛋白質,所以沒有蛋白質就沒有生命,蛋白質如果飲食攝入不足,長期的蛋白質,如果長期的飲食攝入不足,或者是身機體的需求量增加,容易造成蛋白質的低下或者缺乏。在成人和兒童都會出現不同程度的蛋白質缺乏的一些症狀,對生長發育旺盛的兒童最為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