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白質晶片-未來臨床診斷的縮影

2020-11-25 生物谷

編者按:隨著生命科學研究的不斷深入,作為蛋白質組學重要研究工具、以高通量著稱的蛋白質晶片發揮了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到底蛋白質晶片包含哪些內容,其發展趨勢如何呢?

廣州博翀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市場總監李陽長期從事生物晶片、蛋白質晶片的研發和應用開發工作。日前,生物谷有幸採訪到了李總,請他分享了對蛋白質晶片領域未來前景的看法。

生物谷:李陽博士您好!據了解您從08年開始從事生物晶片的研究工作,能簡單介紹一下您的研究經歷嗎?為何會選擇蛋白質晶片這一領域?

李陽:對,我08年到上海交通大學陶生策教授讀書,開始接觸蛋白質晶片。陶老師應該是中國蛋白質晶片領域做得最好的專家。我開始做了一個多重PCR的晶片,可以在一個反應中同時進行100個PCR 反應,後來參與了一部分結核分枝桿菌蛋白質組晶片的構建,該晶片是世界上唯一的一個基於重組蛋白的結核桿菌的晶片,包含4,000個重組蛋白,影響很大。後來我到艾比瑪特公司做抗體晶片,建立了超高通量的抗體晶片平臺,還做了一些疾病樣本的檢測的應用開發。蛋白質晶片是一個比較新的技術領域,當時覺得這個技術很酷,就來學了,後來是因為興趣,它的優勢很明顯,將來在蛋白質組學和疾病檢測方面一定有很廣泛的應用。

生物谷:我們知道博翀生物主要從事蛋白質晶片的產品和技術服務,那麼什麼是蛋白質晶片?包含哪些類別?又有哪些應用?蛋白質晶片目前在國內外的發展現狀是怎樣的?

李陽:蛋白質晶片,更確切是叫法是蛋白質微陣列,它的概念其實非常簡單,就是把多個蛋白質以陣列的形式固定在基片上。它的核心還是蛋白質本身,只是實現了多個蛋白質同時檢測(高通量),因此,效率調高了,工作減少了,用得樣本也減少了,一次實驗獲得的數據增多了。我的導師陶生策教授曾經總結蛋白質晶片,最關鍵的就一個詞就是「addressable」,可尋址,即對每個蛋白質打上一個位置標籤,這樣就能相互之間分辨,我想這就是理解蛋白質晶片最核心的一點。既然蛋白質晶片的本質還是蛋白,所以它的種類也是按照蛋白分類的,常見的有這幾種:第一種是抗體晶片,用來檢測樣本中的抗原,現在市面上常見的細胞因子抗體晶片、磷酸化抗體晶片;第二種是重組蛋白質晶片,這是我們公司主要的產品。我們有一款結核分枝桿菌的蛋白質晶片,一張晶片上涵蓋了所有的結核桿菌的蛋白質,一共4000多個,這是陶老師實驗室開發的。我們還有一款人類蛋白質組晶片,HuProt, 包含了近20,000個人的蛋白質,這是世界上最高通量的蛋白質晶片,是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的朱衡教授開發的。這類晶片用途很廣泛,就相當於你有20,000個蛋白質,想像一下,可以做各種各樣的應用,舉個例子,你可以通過一張晶片,檢測這20,000個蛋白質中哪些可以和你感興趣的目標蛋白有相互作用,做機制研究,也就是蛋白-蛋白互作,還可以用於DNA/RNA-蛋白互作,小分子靶標發現等。去年陳竺院士和陶老師合作在PNAS上發了篇文章,主要研究砷劑的抗腫瘤作用,用的就是這款晶片;它還可以用來發現腫瘤的血清標誌物,還可以用來評價單克隆抗體的特異性,等等;第三種就是凝集素晶片,它是研究糖生物學一個非常有用的工具。我們的凝集素晶片經過優化,包含56個凝集素,可以檢測糖蛋白或者體液,比如血清,唾液中蛋白的糖修飾,最酷的是,我們可以做活細胞表面糖修飾的研究。

對於蛋白質組晶片,主要在於蛋白質庫本身,做得最高通量的就是我剛才講的約翰霍普金斯朱衡教授的人類蛋白質組晶片,國內我們有結核分枝桿菌的蛋白質組晶片,技術上沒有多大的差距。從商業化角度,國外,尤其是美國已經形成了產業,比我們要走得靠前。我們主要立足國內的科研市場,匯總國內外比較好的蛋白質晶片產品,萬裡長徵邁出了第一步,相信將來會迎來一個爆發期。

生物谷:您剛才講到人類蛋白質晶片可以用來做腫瘤標誌物研究,具體是什麼樣的標誌物?是做診斷用的嗎?

李陽:是的。我們知道,腫瘤的早期診斷是非常重要,而目前的早期診斷標誌物大多數其實非常不好用,AFP和PSA算是很好的,所以,整體來講,腫瘤早期診斷標誌物還處於發現階段。另外,血清裡的信息非常豐富,而且血清是臨床檢驗中最好的樣本,因此很多標誌物的尋找都基於血清,比如CTC,CTDNA,microRNA,外泌體等等,除此之外還有一種非常重要的分子,就是抗體。腫瘤發生過程中,人體會產生免疫響應,其中一個結果就是在血液種產生了針對腫瘤異常變化的抗體,這個作為腫瘤診斷的價值已經被闡述的非常清楚了,尤其是可以作為早期診斷,可提前臨床症狀1-5年被發現。目前,它的診斷價值逐漸被開發,比如用於肺癌診斷的商業化產品EarlyCDT在歐美廣泛使用,還有我國上海肺科醫院的周彩存教授團隊開發的7個自身抗體檢測試劑盒已經獲得CFDA批准;乳腺癌診斷也有一個產品,Videssa Breast,也已經在美國上市。自身抗體作為早期診斷指標優點是特異性比較好,但是靈敏度偏低,主要是由於個體差異和腫瘤的異質性造成的,所以普遍採取的方式是做一個Panel,多個自身抗體聯合診斷,這樣靈敏度就上去了。實際上,檢測抗體比較難,質譜和測序都不適用,主要的方法有SEREX,SERPA等,但是由於技術本身的限制,難以涵蓋所有的潛在的標誌物,而我們的人類蛋白質晶片天生可以作為最高通量的抗原晶片來系統性檢測血清的自身抗體,這個優勢是不言而喻的,因此,它在腫瘤早期診斷、預後評估標誌物的發現方面有很廣泛的應用,當然,除了腫瘤,自身免疫性疾病以及具有自身免疫性疾病特徵的其它疾病,比如糖尿病,老年痴呆症等疾病,都是一個很有效的標誌物篩選的工具。還有一點很重要但會被很多人忽視,在進行標誌物篩選的過程中,需要大量樣本的統計學評價,才能建立有效的Panel,而這需要非常標準的操作平臺,這個工作只能放在公司做,在實驗室小規模做一做很難獲得確切的結論。

生物谷:這個還是停留在研發階段,蛋白質晶片是否可以應用到臨床?您對蛋白質晶片未來發展的方向是怎麼看的?

李陽:我認為蛋白質晶片將來一定會在臨床檢驗中大有可為。隨著生物技術的進步,各種複雜的疾病可以得到診斷,精準醫學的發展也促使個體化醫療,因此,多個參數聯合診斷是發展趨勢,這正是晶片技術的優勢。當然,這裡面面臨很多的挑戰。一個是需要根據疾病或疾病細分亞型建立多參數診斷指標以及聯合分析的方法;二是需要基於蛋白質晶片的自動化設備,博奧生物在基因晶片領域做出了很好的榜樣。我想將來會有一天,可以實現直接把血液丟進儀器,所有涉及蛋白質的指標的檢測全部在一張晶片上完成,自動生成各種具有診斷和體質評估結論的報告單。

生物谷:您認為蛋白質晶片和其他檢測技術相比有什麼主要優勢呢?

李陽:蛋白質晶片有很多的優勢,最突出的一點就是高通量,在一個反應中可以檢測成千上百的指標,而且每個指標之間基本上沒有相互幹擾,這是其它檢測技術很難做到的。第二,微型化,所以樣本消耗量很少,對於比較珍貴的臨床樣本就是非常大的一個優勢;第三,靈敏度很高。蛋白質晶片上固定的蛋白,雖然量少,但是局部濃度很高,檢測樣本時有一個濃縮的效應,並且通過級聯放大和螢光檢測,可以現實高靈敏度檢測。第四,可以實現定量。在檢測時可設定標準曲線,這樣的可以做定量檢測,當然,這個需要標準品可獲得的前提下。

生物谷:博翀生物的定位如何?將來發展方向如何?

李陽:我們公司的核心是蛋白質晶片,我們的核心團隊在蛋白質晶片領域有豐富的經驗,我們建立了完善的蛋白質晶片平臺,我們在蛋白質晶片領域已經建立了技術壁壘,因此,我們會圍繞蛋白質晶片開展一系列的產品研發和產業轉化。一方面,基於我們目前的產品體系,比如HuProt人類蛋白質組晶片、結核桿菌蛋白質組晶片、大腸桿菌蛋白質組晶片和酵母的蛋白質組晶片,還有凝集素晶片和抗體晶片,提供專業的平臺和技術服務,主要是針對科研院校和臨床醫生;另一方面,針對任何物種,比如病毒、細菌等,我們目前建立了一套方法,可以快速地製備蛋白質組晶片,這個主要是與特定需求的科學家合作開發。還有,面向臨床檢驗,我們也和醫院、研究所合作,開展項目合作和產業轉化。同時,我們也在拓展海外市場,比如結核桿菌蛋白質晶片通過美國CDI公司,韓國GeneOn生物已經在北美、歐洲和日韓等地建立了營銷網絡,在國際市場上也贏得了良好的口碑。博翀,作為高新技術企業,在蛋白質晶片的臨床轉化和產業化方面有能力、有義務承擔一分職責,希望同各合作夥伴、客戶密切合作,共同推動中國生物技術的發展。

李陽

廣州博翀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市場總監。2008年開始從事生物晶片的研究工作,建立了基於晶片的多重PCR技術和超高通量抗體晶片的技術平臺,在Lab on a chip等發表了多篇學術論文,授權專利2個。(生物谷Bioon.com)

相關會議推薦

2017物聯網與智慧醫療峰會

會議時間:2017.03.16-2017.03.17     會議地點:杭州

會議詳情: http://www.bioon.com/z/2017lot/

相關焦點

  • 蛋白質晶片在原發性肝癌診斷中的應用
    作為一種新型自動化、微型、高通量的新型生物晶片,蛋白質晶片在原發性肝癌的檢測上有很強的臨床應用價值,蛋白質晶片以蛋白質為研究基礎,來分析腫瘤產生及轉移。蛋白質晶片的出現為探究腫瘤相關的蛋白質、特異性標誌物、藥物治療靶標提供新的有效方法。本文針對蛋白質晶片在原發性肝癌診斷中的作用做出如下綜述。
  • 微流控晶片設計:晶片技術如何幫助診斷公司?
    然而,未來需要更高精確度或更適合複雜環境的材料,例如在需要測序或者不允許底物依賴性偏差(試紙條與試紙條之間)的快速診斷測試中,您需要一種價格低且方便的診斷儀器可以為您提供與實驗室檢測類似的結果,那麼矽和相關的半導體技術是您的最佳選擇。在成熟的供應鏈支持下,幾乎所有複雜的晶片都可以設計且低成本批量生產,以實現高價值的診斷應用。
  • 蛋白質光學晶片
    而蛋白質的組成具有多樣性和可變性,蛋白質的表達受著多種因素的調控,在生命發育不同階段的蛋白質的種類和構成是不一樣的,不同的組織中細胞表達的蛋白質也有很大的差異,在病理或治療過程中,細胞蛋白質的組成及其變化與正常過程中的不同,因此,蛋白質研究是在一個更加深入、更貼近生命本質的層次上去探討和發現生命活動的規律和重要生理、病理現象的本質。
  • 全球第一 廣州造蛋白質晶片操作儀
    信息時報訊(記者 孫婷婷 實習生 周月 通訊員 葉國 賴偉敏)昨日,「廣東省生物晶片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在廣州開發區成立,記者獲悉,該聯盟已開發出全世界第一款全自動蛋白質晶片操作儀,預計在今年6月份形成第一臺樣機,將用於腫瘤篩查、蛋白質的篩選及研究等領域。
  • 衛生部「下放」基因晶片診斷技術
    本報訊(記者熊琳暉)日前,衛生部發出通知,決定將原本需經過國家衛生部審批的基因晶片診斷技術「下放」由省級衛生行政部門負責其臨床應用管理。
  • 臨床分子診斷自動化的應用現狀與展望
    分子診斷的發展史可分四大階段:1978年,簡悅威等應用液相DNA分子雜交成功地進行了鐮形細胞貧血症基因診斷,標誌著分子診斷的誕生;到1985年,Kary Mullis博士發明PCR技術,標誌著分子診斷進入了第二階段;1992年,美國Affymetrix公司製造出第一張基因晶片,標誌著分子診斷進入生物晶片階段;2005年,454 Life sciences公司推出基於焦磷酸測序法的測序系統,開創了第二代測序技術的先河
  • 國家蛋白質中心團隊:蛋白質晶片揭示早期新冠患者血清抗體的規律
    如何在蛋白質組水平全面揭示新冠肺炎早期患者血清中的病毒抗體表達水平和變化規律,鑑定用於新冠肺炎早期檢測抗體標誌物分子,進而開發出快速診斷試劑對於今後開展新冠病毒感染者的及時檢測和治療具有非常重要的價值。
  • 基因晶片研究,潛在的醫學診斷需求為基因晶片創造市場空間
    這一階段,中國政府對基因晶片診斷技術的審核、醫療機構、醫師和技師開展基因晶片診斷技術有了嚴格的管理要求,基因晶片診斷技術的臨床應用規範化發展。得益於基因晶片技術在腫瘤診斷及治療領域的應用不斷深化,對病人癌症的發生、 發展和未來的預測的準確性提高, 腫瘤診治由被動的「發生後再治」 轉變為主動的「提前知曉,防範於未然」,因此腫瘤的發生率得以有效降低,痊癒率得以有效提高。基因晶片技術的優越性令其相關產品受到患者的青睞,未來基因晶片市場將不斷擴大。
  • 新羿生物:數字PCR是未來臨床分子診斷的關鍵平臺
    首先,通過技術創新規避了現有成熟品牌目前所有的缺陷,在樣本製備、晶片設計、數據採集等各方面有較大的性能提高;其次,利用國內的產業製造優勢,儀器、晶片、耗材成本大大降低,使得數字PCR儀進入臨床應用具備了經濟可行性;另外,一些優秀的國內數字PCR廠商,比如新羿生物,在完全自主智慧財產權數字PCR系統基礎上,大力開發腫瘤液體活檢、無創產前篩查、感染性疾病早期診斷等領域的診斷試劑盒,這將迅速推動數字PCR的應用和普及
  • 微流控晶片行業研究|微流控技術|晶片|生物|診斷|化學|-健康界
    具體來說,通過MEMS技術在固體晶片表面構建微型生物化學分析系統,從而實現對無機離子、有機物質、蛋白質、核酸以及其他特定目標對象的快速、準確的處理和檢測。它將需要在實驗室進行的樣品處理、生化反應和結果檢測等關鍵步驟都匯聚到了一張小小的晶片上進行,故又被業界譽為「晶片實驗室」。
  • 體外診斷行業專題報告:微流控晶片,高精度+自動化的新藍海
    該系統所用的酶和底物僅為 120pg 和 7.5ng,對比常規方法減少 了 4 個數量級,顯示了微流控晶片進行酶學分析的良好前景。③ 蛋白質組學研究。蛋白質組學分析極具潛力,研究需要大規模、高通量的蛋白分析和鑑定方法, 而微流控晶片分析技術具有耗樣量低和高通量的特點,因此運用微流控技術在蛋白質組學分析中便極具優 勢。
  • 全球首版新冠病毒蛋白質組晶片成功製備!三龍灣科研團隊參與研發
    日前,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佛山分所與上海交通大學系統生物醫學研究院陶生策課題組通力合作,合成得到了新冠病毒的全套27個蛋白質的表達克隆,在此基礎上,成功製備新冠病毒的20個蛋白並於3月2日製備了第一版新冠病毒蛋白質組晶片。 該晶片目前為全球唯一,將助力新冠肺炎的診斷和治療,推進新冠病毒疫苗的研發和抗新冠病毒藥物的開發。
  • 蛋白分子質譜診斷先行者許洋:蛋白質譜目前有三種臨床應用
    用於生物樣品分析的蛋白指紋法,該專利技術被國際頂級科學雜誌《科學》以及醫學界權威雜誌《柳葉刀》評為世界蛋白指紋圖譜和蛋白質晶片排名第一的技術。針對這項技術的一些問題,火石創造對許洋博士進行了深度的專訪。
  • 分子診斷成為臨床檢驗診斷領域發展熱點
    作為預測診斷的主要方法,它既可以進行個體遺傳病的診斷,也可以進行感染性疾病、腫瘤的個性化治療及產前診斷等,其檢測材料包括了DNA、RNA和蛋白質。從美國FDA發布的檢測審批報告中,幾乎涉及到所有臨床學科領域。  作為臨床檢驗診斷領域發展的熱點,全球分子診斷市場發展速度達10%以上,而中國的分子診斷市場每年的增長速度則達到20%以上,增長速度為全球的2倍。
  • 盤點:分子診斷5大主流技術平臺
    導讀截止2019年3月,分子診斷產品獲批數量達1197項。按照技術原理,可以將上市分子診斷技術大致劃分為PCR技術、分子雜交、基因測序、核酸質譜、生物晶片5大類。未來3-5年IVD行業最具發展潛力的產品線是什麼?答案無疑是分子診斷。狹義的分子診斷是基於核酸的診斷技術。
  • 微流控晶片技術在蛋白質藥物質控中的應用前景
    而微流控晶片的研究和發展給蛋白質藥物質控開拓了新的思路。    微流控是一個快速發展的跨學科領域,融合貫穿了物理、化學、生物醫學和微系統工程學科等。所謂「微流控晶片」,又稱晶片實驗室(Lab-on-a-Chip),是指把生物和化學領域中所涉及的樣品製備、生物與化學反應、分離檢測等基本操作單位集成或基於一塊幾平方裡面的晶片上,用以完成不同的生物或化學反應過程,並對其產物進行分析的一種技術。其最大特點是在一個晶片上可以形成多功能集成體系和數目眾多的複合體系的微全分析系統。
  • 基因晶片技術未來大有可為
    嘉賓核心觀點一、基因晶片市場份額受到高通量測序侵蝕,專業的基因晶片公司出現被併購的浪潮。二、晶片技術具有獨特性,還無法被完全取代。三、微流控晶片技術在近十年的發展中,依然沒有為基因晶片的商業化發展帶來突破。四、晶片技術的未來是晶片實驗室(Lab on a chip)。
  • MALDI-TOF在臨床診斷領域具有巨大應用潛力
    毅新博創在臨床質譜領域深耕多年,是國內最早取得CFDA證書的國產質譜廠商。為了使質譜技術和臨床醫學及相關領域機構、專家、工作者更深入地了解應用於醫學檢驗的質譜最新產品、技術、解決方案,儀器信息網特別約稿毅新博創。早在2002年飛行時間質譜技術獲得諾貝爾化學獎的時候,評獎委員會就一致認為該技術突破了生物大分子質譜分析的難題,在臨床診斷領域具有巨大應用潛力。
  • 可鑑別SARS病人和疑似病人的蛋白質晶片研製成功
    據今天下午召開的相關新聞通氣會通報,科研人員製備出了針對SARS病毒蛋白質的特異性抗體,利用已表達的多種病毒蛋白質開發出蛋白質晶片,此晶片可用於SARS病人和疑似病人的鑑別診斷,也可用於觀察感染SARS病毒之後體內特異性抗體的動態變化,幫助監視病情發展。  上海生科院生化與細胞所孫兵研究組與有關單位的科研人員合作,成功製備了針對SARS病毒S、N蛋白的特異性抗體。
  • 生物晶片入門(一):生物晶片及應用簡介(生物晶片,基因,藥物,晶片技術)
    蛋白晶片技術出現得較晚,尚處於發展時期,最近也取得了重大進展。例如,最近一期國際著名科學(Science)雜誌報導了酵母蛋白質組晶片(proteomechip)。這是目前為止第一個包含一種生物全部蛋白質分子的蛋白質晶片。相信,不久將會有包含更高等生物甚至人類蛋白質組的蛋白質晶片研製成功,並應用於生物醫學基礎研究和疾病診斷。晶片實驗室是生物晶片技術發展的最終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