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白分子質譜診斷先行者許洋:蛋白質譜目前有三種臨床應用

2020-12-08 儀器信息網

  用於生物樣品分析的蛋白指紋法,該專利技術被國際頂級科學雜誌《科學》以及醫學界權威雜誌《柳葉刀》評為世界蛋白指紋圖譜和蛋白質晶片排名第一的技術。針對這項技術的一些問題,火石創造對許洋博士進行了深度的專訪。

  許洋博士

  許洋博士一直致力於蛋白質組學研究開發,懷揣近五十項蛋白分子質譜診斷技術的自主發明專利。2009年他創辦了湖州賽爾迪生物醫藥科技有限公司,憑藉專利產品蛋白指紋圖譜儀成為行業領頭羊,也成為此類器械行業標準的起草者。

  火石:請問您為什麼做蛋白質譜?

  許洋博士:我研究蛋白質譜是偶然也是必然。在美國紐約著名的Sloan-Kettering研究所單克隆抗體實驗室早期研究治療白血病時,我們製造了全世界第一枚人源化單克隆抗體(抗CD33人源化單抗)。後來我又和頂尖美國公司合作第一個將人源化單克隆抗體做成了靶向藥。有了紮實的基礎,必然能在更窄的蛋白質譜領域做的更好。

  火石:蛋白質譜當前的臨床應用情況如何?

  許洋博士:只有拿到醫療器械註冊證才算進入臨床,蛋白質譜目前只有三種臨床應用:對腫瘤的篩查;對早期腎臟疾病的分析;在細菌上的鑑定應用。蛋白質譜在國內仍處於非常早期的階段,且具有壟斷性,極少人能做且在做。

  火石:作為國家「千人計劃」醫療器械特聘專家,您認為蛋白指紋圖譜儀在醫療器械中的角色是什麼?

  許洋博士:蛋白指紋圖譜儀分析的大數據可以生動地比喻為人體疾病的健康地圖。

  蛋白指紋究竟是什麼?把質譜儀的顯示屏中的每一個蛋白質都用一個分子量來表達,這些分子量組合起來就叫蛋白指紋。就像每個人的指紋都是不同的,每種疾病的特定蛋白質表達物也不同,稱之為指紋圖譜。蛋白指紋圖譜技術是由蛋白質晶片及分析儀器——表面加強雷射解析電離飛行時間質譜儀兩部分組成,可以將病人血清中蛋白質成分的變化記錄下來,繪製成蛋白指紋質譜圖,並顯示樣品中各種蛋白的分子量、含量等信息。將這張圖譜與正常人、某種疾病病人的譜圖或基因庫中的譜圖進行對照,就能最終發現和捕獲新的特異性相關蛋白及其特徵。這種方法具有微量、精確、簡易、快速的特點,適應於基礎和臨床等各個領域。

  之所以將蛋白指紋圖譜儀分析的大數據比喻為人體疾病的健康地圖(MAP),是因為既然β2—微球蛋白是11731、人絨毛膜促性腺激素是37580、轉甲狀腺素蛋白是13761(數字對於計算機的應用更好管理),而每個蛋白質在質譜儀分析中都是數字,它本身就是大數據。任何物質在質譜底下都是數字,綜合起來就是大數據。我把大數據串聯起來,就能將分子在身體的MAP做出來。譬如一位吸菸的男士來體檢,能發現他吸了煙數年之後肺部出現影像學病理性位點,結合質譜儀分析發現相關的疾病標誌物,我們能夠模擬出肺部疾病的健康地圖,即通過質譜儀檢測的健康大數據,可以模擬出該患者肺部出現了數個小紅點,點擊每個紅點後都會解釋原因,如顯示鉛、鉻等數據是否超標,以及告訴你相應的對策。這樣的技術開啟了全智能健康4.0時代。

  Tips:β2—微球蛋白(β2—MG)被認為是診斷早期腎功能損傷的敏感指標,尤其對於糖尿病腎病、高血壓腎病、紅斑狼瘡腎炎的早期診斷具有重要參考價值,因此β2—微球蛋白的測定在臨床上是有多種價值的。

  火石:您和您的團隊在蛋白質組學研究的技術或者方法上有什麼突破嗎?

  許洋博士:蛋白質作為標誌物對腫瘤的診斷,確實沒有太大的進展。

  一直以來蛋白質組學研究面臨的重大瓶頸是蛋白質分離問題:人體內有十萬種蛋白質與衍生物,多數可能與疾病有關聯,但這十萬種蛋白質與衍生物只有分開後,質譜才能分析清楚。此前蛋白質組學技術中最流行、最通用的蛋白質分離方法是雙向電泳,基本上能分離近二千種血漿蛋白質,遠遠不及十萬種,所以成為了瓶頸。

  2006年我提出了一個設想:和蛋白有關的抗體至少有一萬多種,那為什麼不用抗體來分離蛋白質?這件事一直有人在做,但之前都沒有人想到用抗體組把一千個蛋白質一次性快速、實時地分離出來。之後就誕生了免疫質譜分析方法(專利號ZL 200610140652.0),可以在一個抗體組基質上同時捕獲多個生物標誌,並對捕獲的變異的或修飾的生物標誌進行質譜精確分析,還可以同時檢測多個生物標誌群。用免疫組質譜技術能測定抗原變異片段的分子量。另外,還可以將多種疾病特異性抗原的抗體同時標在一個基質點上。

  Tips:免疫質譜分析方法:質譜與抗體分離技術聯合應用即為免疫組質譜(Immunomic mass spectrometry,IMS)。免疫組質譜檢測為一組多種(類)抗體與質譜聯合來精確地鑑別變異或修飾生物標誌群的方法。在一個抗體組基質上同時捕獲多個生物標誌,並對捕獲的變異的或修飾的生物標誌進行質譜精確分析。可以同時檢測多個生物標誌群(biomarkers)。

  雙向電泳(Two-dimensional electrophoresis):是一種等電聚焦電泳與SDS-PAGE相結合,解析度更高的蛋白質電泳檢測技術。目前是快速成長的蛋白質組學技術中最流行最通用的蛋白質分離方法。目前2D-PAGE能夠在同一塊凝膠上同步檢測和定量數千個蛋白質。

  從整個2015年的政策看,醫療器械行業是受到國家大力扶持的,行業地位與重要性大幅提升,法規向國際化看齊,行業監管不斷趨嚴,醫療器械正成為與藥物齊頭並進的新興產業。

  火石:是什麼驅動著行業的高增長?

  許洋博士:一是需求,老齡化加劇,家庭支付能力增強,導致醫療需求高增長;二是政府加大醫療衛生投入,《醫療器械科技產業「十二五」專項規劃》表示,「十二五」期間將扶植形成8~10家產值超過50億元的大型醫療器械產業集團;三是為配合新醫改完善基層醫療建設的目標;四是國內生物技術研發應用進入突破期。

  火石:您認為接下來醫療器械未來發展的特點和前景會是怎麼樣的?

  許洋博士:未來5年,醫療器械和製藥佔比將會達到1:1。近十年,我國醫療器械市場規模快速增長,國內醫療器械工業總產值從2003年的189億人民幣上升到2013年的1889億,2013年同比增長21%,增長速度遠快於藥品。預計在未來5年左右,我國醫療器械行業仍然將保持高速增長。醫療器械行業涉及到醫藥、機械、電子、塑料等多個行業,中高端醫療器械更是多學科交叉、知識密集、資金密集的高技術產業,研發成本高,決定了只有大型廠商才能在大中型醫療器械方面有所作為。此外,器械「國產化」也會成為必然趨勢。

  火石:賽爾迪當前開展的業務、研發的產品有哪些?公司部署戰略是怎麼樣的?

  許洋博士:我們現在正在做一張人類的大健康MAP。通過精準醫療計劃,基於環境健康大數據,通過蛋白指紋圖譜儀完成健康管理。現在的疾病市場最關注的問題分別是:檢測0~6歲兒童智力、優生優育(為什麼生不出聰明寶寶)、高達5千萬的腫瘤人群以及3.5億的高血壓、糖尿病人群。

  其中糖尿病腎病是糖尿病最常見且嚴重的併發症之一,是糖尿病所致的腎小球微血管病變而引起的蛋白排洩和濾過異常那個漸進性腎功能損害。而微量白蛋白尿即早期糖尿病腎病是可逆的,這不同於大量白蛋白尿即臨床糖尿病腎病,因此積極防治早期糖尿病腎病就顯得尤為重要。去年底,賽爾迪公司與中國醫學科學院北京協和醫院籤署協議,承擔國家對糖尿病腎病體內鉛、鎘毒素的臨床大樣本檢測。全新升級的蛋白指紋圖譜儀,是目前唯一獲國家藥監局批准、能檢測含微量白蛋白、β2—微球蛋白以及泛素3項指標的醫療器械。這對糖尿病腎病的早發現、早治療具有重大意義。

  賽爾迪接下來將按照個體化精準檢測所附帶的信息,由這些信息與大資料庫交流,提出符合個體化治療的方案,向個體化精準醫學管理方式轉變。

  隨著大數據時代的來臨,「網際網路+」概念的提出讓醫療健康事業呈現出了新的發展勢態和特徵。醫學知識體系正被大數據、精準醫療所重構,信息化進程提高了知識傳遞速度與醫療協同效率。

  火石:蛋白質組學技術如何助推精準醫療?

  許洋博士:常識知道鉛、鎘會引起糖尿病性腎病。但鉛、鎘指標不是醫院常規檢測的項目。如果採取個體化精準治療,每年常規檢查一次體內鉛與鎘的指標,發現異常就能進行針對性的從尿液排洩的治療。已經得了腎病正在透析的病人,檢測鉛與鎘指標後進行針對性排洩也會增強治療效果。利用蛋白指紋圖譜儀能夠發現早期的腫瘤和心血管標誌物,這就會對疾病的治療帶來極大的希望。隨著質譜技術在精準醫療的應用,越來越多的個體化標誌物將會被發現,人體的蛋白指紋圖譜測定將會成為醫院的常規工作。

  精準醫療,即考慮每一個體健康的差異,制定個性化的預防和治療方案。正確的選中一個工具,解決關鍵問題,這就是精準醫療。基於基因組測序技術、生物醫學工具以及大數據工具逐步成熟和完善,精準醫療能夠為個體基因特徵、環境以及生活習慣進行疾病幹預及治療,但如何儘快與大數據結合才是發展重點。日前我與北京協和醫院合作,創立了中國特色的首個百萬人疾病與環境毒素資料庫與IMS(愛睦世)特檢中心:HZIMS2008,首次在複雜疾病系統中構建了基於環境毒素大數據的行動網路資料庫的質量控制體系,使我國重大疾病,如高血壓、糖尿病、腫瘤的大數據病因學研究處於世界領先。

相關焦點

  • 三種臨床檢測中應用最多的質譜
    小編推薦會議  2019臨床質譜與高端醫學檢驗發展論壇 本文將介紹三種臨床檢測中應用最多的質譜正是這一特點使其在分析完整微生物的蛋白質譜方面具有很大的優勢。由於所得到的蛋白質圖譜中主要的分子離子峰為菌體內高豐度、表達穩定且進化保守的核糖體蛋白,因此,其鑑定結果穩定、可靠,可直接用於原始的臨床樣本的檢測,甚至可以不經任何前處理直接用於檢測。相較於一些傳統的細菌鑑定手段,如革蘭氏染色、氧化酶等生化反應動輒6-8小時的鑑定時間,MALDI-TOF MS的鑑定時間只需幾分鐘,聽起來就令人感到興奮。
  • Bruker:質譜在醫學診斷中具有廣泛而重要的應用前景
    近年來,隨著質譜技術在生命組學、精準醫療及臨床醫學中發揮著越來越大的作用,質譜應用於醫學檢驗的熱度不斷走高。各大質譜廠商在該領域多有發力,其中,Bruker成功引領MALDI-TOF質譜技術走進臨床微生物檢驗領域,堪稱臨床微生物質譜的標杆企業。
  • 【841-1】質譜分析在遺傳代謝性疾病臨床檢驗診斷中的應用
    一、質譜技術在醫學應用領域中的發展歷史        最近10餘年以來, 質譜分析在醫學臨床診斷和研究方面變得非常普遍。、診斷生物指標的探索、經驗醫學的數位化量化解析、藥物治療效果的評估等方面, 質譜分析的代謝組學以及蛋白組學研究可列為最前沿的研究技術[13, 14]。
  • 質譜技術作為臨床診斷的「利器」,為何備受推崇?
    深圳市第二人民醫院劉文蘭主任以"核酸飛行時間質譜在臨床中的應用"為主題,圍繞檢測原理、檢測流程、臨床應用場景等舉例講述了目前飛行時間質譜在藥物基因檢測及腫瘤突變基因檢測等項目的優勢及現狀
  • 質譜專題 | MALDI-TOF MS質譜儀 在臨床微生物鑑定中的應用
    目前,服務於臨床診療的質譜檢測項目已達400餘項,主要涉及臨床化學、臨床免疫學以及臨床微生物鑑定等領域,也被用於建立臨床化學檢測項目的參考測量程序和研製參考物質。歐美發達國家從1961開始將質譜技術用於新生兒篩查,目前實現使用串聯質譜技術對多個代謝產物進行聯合檢測,可篩查新生兒遺傳代謝病等30種新生兒遺傳代謝疾病。
  • 臨床質譜技術在中國
    目前國內質譜技術在臨床醫學的應用尚處於起步階段,國內許多三甲醫院與第三方獨立醫學實驗室都紛紛布局臨床質譜技術。質譜技術對於中國的臨床檢驗發展究竟有著什麼樣的作用?凱萊譜精準醫療的聯合創始人兼CEO劉華芬,歷任北美應用高級經理、中國應用總監、SCIEXLabs全球總監,被認為是北美臨床質譜與中國臨床質譜迅速發展過程中重要的先驅者之一,也是SCIEX質譜背後重要的「軟軍師」。
  • 第二屆質譜論壇:質譜在生物醫藥中的應用
    應用實例——雷公藤甲素代謝物鑑定  接下來劉工重點列舉了雷公藤甲素(Triptolide)代謝物鑑定的應用實例。雷公藤是臨床上治療風溼性關節炎的主要用藥,毒性很強,臨床表現為肝腎毒性。其中雷公藤甲素是雷公藤的主要藥理成分,研究雷公藤甲素的代謝產物特別是反應性代謝產物對解釋雷公藤的肝腎毒性有重要的意義。
  • 質譜大熱!臨床檢測市場增長點有哪些?
    今天,小編就為大家扒一扒質譜技術在新生兒遺傳代謝篩查、維生素D和微生物鑑定的市場空間以及應用前景。一、臨床質譜國外應用成熟,國內迎頭趕上質譜技術 (mass spectrometry) 是通過對化合物分子進行電離,生成不同質荷比(m/e)的離子,經加速電場的作用進入質量分析器。
  • 臨床質譜檢測市場潛力巨大,上藥天普體外診斷又布一局
    在持續提升競爭力的同時,天普關注醫患需求,逐步提供診斷產品和服務,以滿足臨床醫療需求。目前,天普已成為Wako全球重要的產品代理商。此次與汭博醫療達成戰略合作,將共同推動國際尖端醫療檢測技術在中國市場的應用與普及,助力臨床提升檢測效率,造福生命健康。」 近年來,臨床質譜技術備受關注,正在全球蓬勃發展。
  • 質譜解析軟體_質譜數據分析軟體 質譜庫 - CSDN
    質譜儀憑藉其快速、靈敏、可靠的優勢儼然成為蛋白組學的主流方法之一,以質譜技術為主的技術平臺及相關應用極廣。代謝組學(Metabolomics)是後基因時代的新興研究領域。代謝組學的分析可以反映生物系統內實時的反應狀況,相較於基因組或蛋白質組來說,更能反映細胞內的生理狀態。目前研究代謝組學的分析工具主要有質譜儀與核磁共振儀。
  • 深究質譜儀器原理 探索質譜應用潛力
    而且報告內容上既涉及了質譜離子源、分析器的研發,也包含利用MALDI-TOF質譜技術進行臨床檢驗分析的進展,還有近年頗有成果的國產質譜儀器廠商的研究進展分享。現場互動報告人:融智生物科技(青島)有限公司 周曉光報告題目《MALDI-TOF質譜寬譜定量與成像技術及其應用》報告主要介紹了青島融智MALDI-TOF寬譜定量和質譜成像的相關應用進展。
  • 抗疫質譜醫療設備採購分析 國產臨床質譜企業任重道遠
    除此之外,儀器信息網編輯在1月的各類採購信息中還注意到,在多家醫院、疾控中心的儀器設備採購名單中,另一類儀器也多次出現在醫院採購名單中,即微生物質譜檢測系統,該技術應用在醫學領域主要可用於生物體內的組分序列分析、結構分析、分子量測定和各組分含量測定,常見的生物質譜技術分別有:MALDI-TOF技術(基質輔助雷射解析電離飛行時間質譜
  • 臨床質譜技術在中國:巨大的潛在臨床應用前景
    國內的質譜應用也和北美經過了同樣的歷程,最早應用於科研機構,隨著製藥的發展,質譜技術被廣泛應用於新藥研發,接著是食品,環境及臨床應用領域。精確診斷是精準醫療的重要前提,作為生物樣本內小分子分析的金標準方法,質譜技術是精準診斷實現過程中不可或缺的工具,也是臨床檢驗技術重要的發展方向。
  • 臨床質譜應用已然升溫,正開啟精準醫療新篇章
    今年的中華醫學會全國檢驗醫學學術會議在青島召開,大會已經行至第16屆,仍然是全國臨床檢驗專家、醫生和相關企業共赴的最盛大學術會議,臨床檢驗學的最新研究成果、新技術的前沿應用探索在這裡匯集、碰撞。大會展廳裡,上遊大型器械廠商包圍中下遊診斷試劑、診斷服務商的格局沒有改變,核酸檢測產品成為展示新重點的同時,生化、免疫檢測等傳統IVD展品依然佔據了顯眼位置。
  • FDA對質譜技術應用於臨床的相關問題討論
    質譜技術是19世紀末發現的一項劃時代技術,它通過測定物質的分子量而為探索物質的結構提供了豐富的信息。而將分離技術與質譜技術結合則是分離科學的一項突破性進步。  在我國,截止到2016年4月30日,CFDA總共批准了與質譜技術相關的進口器械12項,國產器械8項。這一數量與諸如生化、免疫、化學發光等技術的大量批件相比實在比例甚微,說明在這一方面在未來會有非常大的增長空間。  在目前獲批的質譜技術相關批件中,主要分為兩大類。
  • MALDI-TOF在臨床診斷領域具有巨大應用潛力
    國內外質譜廠商在該領域多有發力。毅新博創在臨床質譜領域深耕多年,是國內最早取得CFDA證書的國產質譜廠商。為了使質譜技術和臨床醫學及相關領域機構、專家、工作者更深入地了解應用於醫學檢驗的質譜最新產品、技術、解決方案,儀器信息網特別約稿毅新博創。
  • 質譜技術根植應用領域的方方面面-第十屆全國有機質譜學術會專家報告
    Peter表示,蛋白組學研究依賴資料庫,而越來越多的有機體生物蛋白無法從現有資料庫中得到數據。該團隊應用人工或自動質譜novo測序研究對多種蛋白質和多肽進行了測序和鑑定,包括多肽、完整蛋白和複合蛋白。如海葵毒素、驢奶乳貼蛋白、新型毒蛇毒素等。Peter在報告的最後強調了生物樣品處理對蛋白質鑑定和蛋白組學的重要性。
  • iCMS2016第七屆質譜網絡會議-質譜新技術與生命科學
    目前蛋白鑑定更多採用SILAC/TMT方法應用在蛋白質組定量, SILAC法能夠在一次分析中定量8個樣品,TMT法能夠定量6個,還在向更多個樣品的定量發展。  另外,鄧海騰介紹了該研究組應用TMT lable技術所做的腎透明細胞癌生物標記物鑑定,共檢測到9000多個蛋白。在腎癌中HSP60是低表達,激活AMPK通路,抑制合成代謝。
  • MALDI-TOF飛行質譜在臨床微生物鑑定和藥敏檢測中的應用
    質譜(mass spectrometry,MS)通過分析分子離子的質量-電荷比(m/z)來識別和量化分子,能夠分析任何電離敏感的生物分子,於1975年首次應用於細菌鑑定[2]。目前臨床常用的鑑定的酵母菌的方法主要有顯色培養法和生化鑑定儀,但是這兩種方法都耗時較長,並且顯色培養法的結果判定易受主觀因素的影響。MALDI-TOF MS的應用使得念珠菌的藥敏試驗從至少24h縮短至3-6h,樣品製備僅需孵育、離心、提取和點樣,每個菌株只需要15min,並且可以同時取得耐藥結果,大大縮減了臨床工作。
  • 第一屆「協和杯」臨床質譜應用案例大賽啟動
    2002年,飛行時間質譜技術獲得諾貝爾化學獎;2013年,基於該技術的微生物快速鑑定產品通過美國FDA註冊;2014年,基於飛行時間質譜系統的基因檢測技術通過美國FDA 510K認證,至此開啟了質譜技術進入臨床檢驗的新時代。質譜技術在生命組學、精準醫療及臨床醫學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被廣泛地應用於微生物鑑定、核酸檢測及蛋白多肽分析等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