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ranostics報導:基於血液蛋白質組學的中醫藥精準醫學研究

2020-12-05 騰訊網

景傑學術/解讀

編者按:今天為大家帶來最近發表在Theranostics上的中藥治療疾病蛋白質組研究文章。鳳凰中心於曉波研究員、廣東省中醫院盧傳堅教授、西湖大學郭天南研究員和南京大學許丹科教授等合作,運用蛋白質組學對中醫藥治療銀屑病展開研究,找到與疾病密切相關的血清蛋白標誌物分子,有望用於銀屑病的早期檢測、嚴重程度評估及復發評估。研究基於血液蛋白質組的中醫藥精準醫學研究策略,對於疾病機理及中醫藥的臨床運用研究都有很好的參考意義。

銀屑病(Psoriasis;俗稱牛皮癬)是一種免疫系統疾病,此病有病程長、難治療、易復發等特點,其發病率佔世界人口的0.1%~3%,目前全球約有銀屑病患者超過1個億,在我國約有一千多萬名銀屑病患者。此外,銀屑病還能顯著增加心腦血管等重大疾病的發病率,導致患者出現嚴重的心理壓力、自卑、失落,甚至自殺傾向,極大程度地影響了患者的生存質量。

銀屑靈優化方是廣東省中醫院盧傳堅教授在國醫大師禤國維先生的經驗方基礎上經十餘年臨床和現代藥理學研究逐步優化而來。十餘年來廣東省中醫院研究團隊對優化方的作用機制以及物質基礎進行了深入的研究,發現該方可通過影響細胞周期蛋白cyclin B2而抑制角質形成細胞過度增殖,同時該方可通過下調NF-ĸB信號通路抑制炎症性細胞因子的表達與分泌。並且新近研究表明優化方還具有影響T細胞分化的功能,從而改善機體氧化應激狀態的作用。

為了進一步揭示銀屑病發病機制和中藥複方治療銀屑病的潛在分子機制,來自國家蛋白質科學中心-北京(鳳凰中心)於曉波研究員、廣東省中醫院盧傳堅教授、西湖大學郭天南研究員和南京大學許丹科教授等合作,運用蛋白質組學等技術對中醫藥治療銀屑病展開研究。研究找到與銀屑病嚴重程度指數和瘙癢指數密切相關的5個血清蛋白標誌物分子。其中PI3蛋白標誌物分子經過獨立臨床血清隊列的驗證,有望用於銀屑病的早期檢測、嚴重程度評估及復發評估。該研究成果發表在了權威期刊Theranostics上。

為了找到可用於銀屑病診治的標誌物分子,該團隊在國際上率先提出基於血液蛋白質組的中醫藥精準醫學研究策略。通過系統分析銀屑靈優化方治療銀屑病前後血液蛋白質組的表達數據和臨床數據,不僅證實了以往研究中發現的中性粒細胞和性別對於銀屑病的影響,還發現了5個標誌物分子。研究還鑑定出12個與療效密切相關的蛋白,為進一步揭示中藥複方的作用機制以及指導臨床精準用藥奠定基礎。

圖1 基於血液蛋白質組的中醫藥精準醫學研究策略

研究速讀

一、銀屑病血清蛋白質組與臨床關聯性分析

研究人員運用蛋白質組技術,對50例臨床健康人和銀屑病病人臨床血清樣本進行定量分析。結果發現了銀屑病病人血清中炎症因子信號通路、凝血和補體信號通路都可能發生了顯著的變化(圖2)。

圖2 銀屑病血清蛋白質組與臨床關聯性分析

為了進一步證明深度血清蛋白質組學平臺的臨床應用,作者分析了臨床數據、血清蛋白質組與銀屑病嚴重程度(患者視覺模擬評分(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銀屑病面積和嚴重程度指數(PASI))之間的相關性。結果表明,中性粒細胞(NEUT)的數量與血清中4種蛋白(SERPINE1、PI3、IL4、CX3CL1)的表達水平呈正相關,與6種蛋白(CCL4、EGFR、CD8A、IFNG、IGLC2、MTRF1)的表達水平呈負相關。值得一提的是,研究發現,銀屑病面積和嚴重程度指數(PASI)與三種血清蛋白(PI3、CCL22、IL-12B)有關,與患者視覺模擬評分(VAS)評分相關的兩種血清蛋白(TNFRSF8和CD14)有獨特的差異。

、銀屑病診斷相關的血清蛋白標誌物

作者對收集的血清蛋白組數據和臨床狀況進行了無偏聚類分析,分析表明87.3%(18/23)的銀屑病患者可與健康對照組進行鑑別,特異性為100%(16/16),p值為0.01。無偏聚類分析鑑定到的58個潛在的標誌物分子可以很好地區分健康組和銀屑病組(圖3),這些蛋白可作為銀屑病的診斷生物標誌物。

圖3銀屑病檢測相關的血清蛋白標誌物分子

研究者進一步對PI3、CCL22和CD14、18在同一隊列樣本中通過定量ELISA進一步驗證,證明了血清蛋白質組數據的可靠性。作者還使用20名健康對照者、10名蕁麻疹患者和50名銀屑病患者作為獨立隊列對PI3進行了驗證。結果顯示,與其他組相比,銀屑病患者中PI3的表達始終較高。以上結果顯示PI3蛋白非常有希望用於銀屑病的早期檢測和臨床的嚴重程度評估。

鑑定與銀屑病治療相關的血清標誌物分子

市場上治療銀屑病的藥物多種多樣,包括靶向特定細胞因子的單克隆抗體(如Adalimumab、英夫利昔單抗)。雖然這些治療方法非常有效,但由於副作用、一次或二次療效喪失以及治療成本高,這些治療方法的使用可能受到限制。因此,尋找生物標誌物來預測治療結果將降低治療成本,避免副作用,提高治療效果。

研究選取了11例銀屑病患者口服中藥銀屑靈治療12周,治療結果顯示銀屑靈治療6例有效,5例無效。為了識別治療反應的預測生物標誌物,作者比較了治療前應答者(n=6)和無應答者(n=5)的血清蛋白表達情況,發現12個差異表達蛋白。這些蛋白通過無偏聚類和主成分分析區分應答者和非應答者。用銀屑靈治療12周後檢測其表達變化,驗證蛋白的有效性。治療12周後,應答者血清中FCN2、MIF、MMP1的表達水平均高於無應答者,提示其作為銀屑病療效預測生物標誌物的潛力。

圖4 鑑定與銀屑病治療相關的血清標誌物分子

通過這些蛋白有望找到中醫藥銀屑靈治療的有效人群,進而提高銀屑病治療療效、降低潛在副作用風險及其產生的費用,最終使得病人收益。文章中作者表示將對於有希望的蛋白標誌物分子將繼續開展大規模的臨床驗證。

通過研讀,我們不難發現該研究提出的通過深度血清蛋白質組平臺結合臨床隊列開展精準醫學的研究策略確實有很高的應用價值。該研究結果的發布,不僅揭示了銀屑病發病過程中血液蛋白功能系統的變化,闡述了可能的分子機制,而且發現了一批有望用於銀屑病診斷和指導銀屑病精準治療的血清蛋白標誌物分子,顯示出了蛋白質組學在中醫藥精確醫學中的巨大應用潛力。

參考文獻:

1. Yu X,et al., 2010, Protein microarrays for personalized medicine.Clin Chem.

2. Guo T,et al.,2015, Rapid mass spectrometric conversion of tissue biopsy samples into permanent quantitative digital proteome maps.Nat Med.

3. Meng Xu,et al.,2019, In-depth serum proteomics reveals biomarkers of psoriasis severity and response to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Theranostics.

相關焦點

  • 血液樣本分析前變量對組學研究的影響:邁向精準樣本存儲
    此外,我們在研究中與精準醫學領域進行了相似研究,以期對「精準生物樣本庫」的未來進行展望,此外,在此基礎上,我們細緻地將這些分析前變量考慮在內,以儘量減少其對組學數據、分析和判讀結果的影響,特別是在臨床組學應用中。我們強調需要使用廣泛的框架、關鍵的、獨立的、社會和政治科學以及人文科學研究,以了解在當前這個時代越來越重要的精準樣本存儲的多重發展軌跡,以及內在動機和價值。
  • 蛋白質組學和蛋白翻譯後修飾在精準醫學研究中的應用(Proteomics...
    報告題目:蛋白質組學和蛋白翻譯後修飾在精準醫學研究中的應用(Proteomics and Protein Post-translational Modification(PTM) in Precision medicine) 報 告 人:李琳涵 博士 杭州景傑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基因組學做不了的事 蛋白質組學更精準打擊癌症
    軍事醫學研究院研究員賀福初榮獲蛋白質組學傑出成就獎。此次獲獎是國際蛋白質組學領域對他率先提出並反覆實踐的「蛋白質組學驅動的精準醫學」這一理念與範式的高度認可,標誌著我國蛋白質組學研究再度領跑國際。 那麼,什麼是蛋白質組學?蛋白質組學驅動的精準醫學又是什麼?我國當前研究進展如何?就這些問題,科技日報記者採訪了賀福初院士。
  • 精準醫學是我國醫學佔領國際制高點的歷史機遇——第二屆生命組學...
    儀器信息網訊(2016年12月23日,北京國際會議中心)第二屆生命組學與精準醫學大會暨Science專刊發布會隆重召開。  大會由中國醫學裝備協會、Science雜誌、中國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會臨床應用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分會、中國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會蛋白質組學專業委員會(CNHUPO)、中國醫學裝備協會採購與管理分會、中國醫師協會檢驗醫師分會精準檢測與精準診斷專家委員會和北京化工大學生命科學與技術學院主辦;由中國生物技術創新服務聯盟、北京市臨床質譜國際科研合作示範基地、中關村生物質譜轉化醫學開放實驗室
  • IF:12.1跨實驗室比較基於DIA的蛋白質組學質譜工作流程穩定性潛力
    精準醫學(precision medicine )的發展得益於基因組學(genomics)的不斷發展,隨著癌症登月計劃(Cancer Moonshot Initiative)的提出,越來越多的精準醫學項目開始進行。
  • 做基因組學做不了的事 蛋白質組學可更精準打擊癌症
    原標題:做基因組學做不了的事 蛋白質組學可更精準打擊癌症王 琰 魏 寅 王 迪 本報記者 張 強近日,國際人類蛋白質組組織公布了2020年度權威獎勵獲獎名單,中國科學院院士、軍事科學院軍事醫學研究院研究員賀福初榮獲蛋白質組學傑出成就獎。
  • 賽默飛:蛋白質組學技術在病毒感染致病機制的亮點研究
    基於此,儀器信息網推出了「組學技術在病毒感染致病機制中的亮點研究及技術進展」專題,為廣大業內專家及用戶介紹基於蛋白組學或代謝組學等多組學技術在病毒感染致病機制中的研究應用及技術進展,增強業界專家與儀器企業之間的信息交流,提供更豐富、更專業的技術文章,謹以此致敬所有奮戰在抗疫一線的白衣天使以及幕後深耕的研究學者。
  • 驅動精準醫學的高嚴格性人類蛋白組藍圖發布
    該藍圖由HPP組裝了10年,覆蓋了90%以上的人類蛋白質組,這與人類基因組組織(HGP)取得的進展相當。該藍圖提供了基因組學本身無法提供的重要生化和細胞生物學信息,為我們對蛋白質組的動態性質、其修飾以及與人類生物學和疾病的關係的分子理解帶來更多的細緻信息。同時為診斷、預後、治療和精準醫學應用奠定了更好的基礎。
  • 中國人類蛋白質組學研究新突破三大看點
    新華社北京3月2日電 題:「發現肝細胞癌精準治療潛在新靶點!」——中國人類蛋白質組學研究新突破三大看點  新華社記者 陳芳、胡喆  近日,生命科學研究領域再傳喜訊!我國科學家通過國際權威期刊《自然》雜誌上線發表了關於早期肝細胞癌蛋白質組研究領域取得突破的論文,發現了肝細胞癌精準治療的潛在新靶點。
  • 復旦團隊創建精準N糖蛋白質組學分析方法
    復旦團隊創建精準N糖蛋白質組學分析方法央廣網上海9月6日消息(記者傅聞捷)近日,復旦大學生物醫學研究院和化學系教授楊芃原團隊、中國科學院計算技術研究所研究員賀思敏團隊以及國家蛋白質科學中心(上海)研究員黃超蘭團隊合作,發表了基於質譜的高通量糖基化肽段分析方法pGlyco2.0,為精準
  • 蛋白質組研究:生命天書的新解碼?
    深科·淺說蛋白質組研究:生命天書的新解碼?前不久,《自然》雜誌在線發表了中國科學家在早期肝細胞癌蛋白質組研究領域取得的重大科研成果。這一研究測定了早期肝細胞癌的蛋白質組表達譜和磷酸化蛋白質組圖譜,發現了肝細胞癌精準治療的潛在新靶點——膽固醇酯化酶SOAT1。
  • 從基因組大數據到精準醫學
    20世紀90年代初,「人類基因組計劃」正式啟動,開啟人類在分子水平上認識自身遺傳密碼的新航程。2001年,人類基因組精細圖譜及其初步分析結果發布,使我們看到由四種符號組成的一維人類遺傳密碼的真實面貌。人類基因組研究促成基因檢測等一系列新技術出現,還帶來基因診斷、基因治療、靶向藥物等醫學新手段,生物醫學進入建立在基因組大數據基礎上的精準醫學時代。
  • 生物質譜譜圖資料庫支撐蛋白質組學研究
    蛋白質序列資料庫是由基因組系列數據基於現有理論的衍生;檢索引擎再基於蛋白質序列,以及內切酶、翻譯後修飾產生可能的肽段,衍生出其理論圖譜。 「理論圖譜的應用在對蛋白質組學的發展起到積極作用的同時,也限制了其推廣。」 段會龍說,限制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
  • 賀福初院士獲蛋白質組學傑出成就獎 我國當前研究進展如何
    此次獲獎是國際蛋白質組學領域對他率先提出並反覆實踐的「蛋白質組學驅動的精準醫學」這一理念與範式的高度認可,標誌著我國蛋白質組學研究再度領跑國際。那麼,什麼是蛋白質組學?蛋白質組學驅動的精準醫學又是什麼?我國當前研究進展如何?就這些問題,科技日報記者採訪了賀福初院士。
  • 從基因組大數據到精準醫學
    20世紀90年代初,「人類基因組計劃」正式啟動,開啟人類在分子水平上認識自身遺傳密碼的新航程。2001年,人類基因組精細圖譜及其初步分析結果發布,使我們看到由四種符號組成的一維人類遺傳密碼的真實面貌。人類基因組研究促成基因檢測等一系列新技術出現,還帶來基因診斷、基因治療、靶向藥物等醫學新手段,生物醫學進入建立在基因組大數據基礎上的精準醫學時代。
  • 布魯克:基於捕集型離子淌度質譜的4D-蛋白質組學
    蛋白質組學是對複雜生物樣品中蛋白質結構和功能的大規模系統性研究,生物樣本的高複雜性和不均一性為蛋白質組學研究帶來了極大挑戰。近年來,離子淌度與高分辨質譜的聯合使用,使得蛋白質組學進入了4D新時代。
  • Cell發布大型癌症蛋白質基因組學研究重要成果
    通過整合他們有關蛋白質組的研究發現及已知的腫瘤基因組信息,研究人員報告了重新認識最惡性形式卵巢癌進程的潛力。這項研究工作發布在6月29日的《細胞》(Cell)雜誌上。研究人員說,他們的成果顯示了結合基因組學和蛋白質組學數據——一種稱作為蛋白質基因組學(proteogenomics)的方法的力量,生成了有關卵巢癌生物學更完整的圖像。
  • 「蛋白組學研究」熱門DIA技術3篇文章總計IF:66分
    2DIA技術在定量準確性和重現性上的優勢嚴格說來:人體各系統器官的疾病都可以在血液當中有一定的呈現,通過測定血液中的蛋白可反映病人的生理病理狀態。因此,運用質譜技術來測定蛋白定量的準確性和重現性成了研究的焦點。
  • 【科技前沿】MCP報導人血清N-連結糖基化蛋白質組學研究取得重要進展
    【科技前沿】MCP報導人血清N-連結糖基化蛋白質組學研究取得重要進展 2020-04-07 17: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NGS在多組學研究中的作用
    包括基因組,轉錄組, 蛋白質組及代謝組學, 都是系統生物學的組成部分。 面對龐大的研究體量,基因測序技術是研究的基石。NGS(Next Generation Sequencing)即下一代測序,又名高通量測序(High-Throughput Sequencing)是相對於傳統的桑格測序(Sanger Sequencing)而言的,該技術的飛速發展大大推動了組學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