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樣本分析前變量對組學研究的影響:邁向精準樣本存儲

2021-01-19 eBiobank

生物樣本庫BSS小組

摘要:

研究數據和結果在人群和個體之間存在差異,但這種差異並不總是由於實驗或真正的生物學變化。實驗的分析前部分,無論是生物樣本採集、處理、儲存,還是運輸到實驗室,都可能導致研究數據、結果和判讀的明顯變化。現有的綜述和生物樣本庫創新分析提供了新的見解,總結了這樣的分析前變量,例如,採血管類型、離心條件、樣本長期儲存溫度和保存時間,對血液來源的生物樣本進行組學分析:全血、血清、血漿、血沉棕黃層和外周血單核細胞。此外,我們在研究中與精準醫學領域進行了相似研究,以期對「精準生物樣本庫」的未來進行展望,此外,在此基礎上,我們細緻地將這些分析前變量考慮在內,以儘量減少其對組學數據、分析和判讀結果的影響,特別是在臨床組學應用中。我們強調需要使用廣泛的框架、關鍵的、獨立的、社會和政治科學以及人文科學研究,以了解在當前這個時代越來越重要的精準樣本存儲的多重發展軌跡,以及內在動機和價值。

 

討論:

基於人群的生物樣本庫已成為科學以及政治和經濟機構 。無論是在基因組學、轉錄組學、蛋白質組學,或是在代謝組學,生物樣本庫在規劃和實施大數據組學研究中,發揮著巨大作用。此外,生物樣本庫在醫學和整合生物學研究中廣泛地扮演著守門人角色。這種組學和生物研究的結果往往是可變的,但這種變異並不總是源於真正的生物學變異,而是由於從分析前生物樣本處理中人為產生。最近才開始關注生物樣本穩定性、治療方法和分析前變量,這些變量可共同影響從樣本庫中使用可用的生物樣本而產生的實驗數據。

表1提供了關於採血管類型的組學分析結果中出現差異的信息。例如,在檸檬酸鹽和EDTA採血管中,血漿中的cfDNA濃度和miRNA完整性均穩定。血清(自紅管和虎頭蓋管)和血漿(自檸檬酸鹽、EDTA、氟化物或肝素管)的蛋白質水平隨所用採血管類型顯著改變。在此類採血管(紅管和虎頭蓋管)中,血清代謝物無顯著變化,但在檸檬酸鹽、EDTA和肝素採血管中,血漿代謝物有顯著影響。在檸檬酸鹽、EDTA和肝素採血管中,從血沉棕黃層中分離的基因組DNA和RNA的質量無顯著差異。

表2提供了採血後延遲處理對組學分析結果影響的分析。全血在4℃下離心延遲24小時或室溫(RT)6小時,血漿中的cfDNA濃度穩定。室溫延遲處理8小時,經微陣列甲基化分析,血沉棕黃層中的基因組DNA無影響。在室溫延遲處理2小時,經基於配體的蛋白質組學晶片分析,血清和血漿蛋白質通常不改變。在4℃下延遲處理24小時 ,以及在室溫下延遲處理4小時,經質譜分析,血清和血漿中的代謝譜,無顯著變化。

表3概述了生物樣本處理後延遲凍存對組學分析的影響。凍存前,在4℃放置24小時,全血中基因組DNA保持穩定。在4℃延遲凍存24小時或在RT延遲凍存2小時,血清 和血漿蛋白通常穩定。在4℃延遲凍存24小時,經核磁共振(NMR)光譜分析,血清代謝物無顯著變化。在4℃下延遲凍存16小時或在RT下延遲凍存2.5小時,經質譜或NMR光譜分析 ,血漿代謝物顯著改變。

表4提供了有關生物樣本長期儲存對組學分析結構影響的信息。在-80℃下儲存6年,Tempus管中全血RNA的質量和總量穩定。在-80℃下儲存4年,血漿miRNA的水平穩定。在-80℃下存儲3個月,經質譜法蛋白質組學分析顯示,血清蛋白組學變化最小,但在-70℃下存儲4年,血漿中無顯著變化。在-80℃儲存20-30個月,經NMR光譜分析,血漿樣本代謝物穩定。

隨著大數據的到來,基於組學的生物標誌物研發正在積極開展。鑑於組學研究需要大量高質量的生物樣本,通過對分析前變量的深入了解,來確保生物樣本質量尤為重要。許多研究人員報導了影響生物樣本質量的分析前變量。在本綜述中,我們通過對文獻中可用數據的分析,總結了在血液生物樣本處理過程中,產生組學分析結果變化的影響信息。此外,我們描述了用於組學研究,為維持血液生物樣本穩定性,所需的樣本處理條件。分析前變量取決於樣本類型、分析類型和分析方法以及生物樣本的處理條件。

基於以上,為收集和管理適用於研究的生物樣本,研究人員或生物樣本庫工作人員將很好地制定SOP,並應收集生物樣本分析前注釋(如SPREC)。要更清楚地認識到,我們將生物樣本的收集和管理定義為「精準生物樣本庫」。精準生物樣本庫將能產生準確的組學數據,從而有助於實現精準醫學。與精準醫學領域類似,精準生物樣本庫業務的未來在一定程度上依賴於將分析前變量考慮在內,從而最大限度地減少其對組學數據、分析和判讀結果的影響,特別是在臨床組學應用中。我們呼籲,進一步研究更多的分析前變量,並在不同治療條件和環境下進行研究。我們還強調,需要使用廣泛的、關鍵的和獨立的社會科學和人文科學(SSH)研究,以便了解精準生物樣本庫業務的多個未來發展軌跡,這在當前大數據時代越來越重要。精準醫學依賴於精準生物樣本庫,這些研究領域都應該以獨立的SSH獎學金方式進行相應推進。


作者:Lee JE,et al.【Korea 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Korea.】

編譯:吳曼麗【武漢大學中南醫院】;

校審:康曉楠【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仁濟醫院】


 原文:【17154】

Impact of Preanalytical Variations in Blood-Derived Biospecimens on Omics Studies: Toward Precision Biobanking?

OMICS. 2017 Sep 5. doi: 10.1089/omi.2017.0109. [Epub ahead of print]

https://www.ncbi.nlm.nih.gov/pubmed/28873014

* 如需要原文,請與公眾號小助手「AvantechBioscience"聯繫



 

 





相關焦點

  • 揭秘:16年前的血漿樣本還能做代謝組學研究嗎?
    研究背景臨床上研究代謝組學最常用的樣本就是血漿和血清,嚴格的quality assurance,quality control才會保證最終分析結果的可靠性。樣本採集,處理,運輸及保存都直接影響樣本中代謝物的穩定性。
  • Theranostics報導:基於血液蛋白質組學的中醫藥精準醫學研究
    研究基於血液蛋白質組的中醫藥精準醫學研究策略,對於疾病機理及中醫藥的臨床運用研究都有很好的參考意義。 為了找到可用於銀屑病診治的標誌物分子,該團隊在國際上率先提出基於血液蛋白質組的中醫藥精準醫學研究策略。通過系統分析銀屑靈優化方治療銀屑病前後血液蛋白質組的表達數據和臨床數據,不僅證實了以往研究中發現的中性粒細胞和性別對於銀屑病的影響,還發現了5個標誌物分子。
  • 第二屆中國生物樣本庫倫理論壇暨第四屆組學與生命倫理學研討會召開
    前任UNESCO倫理委員會委員、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員邱仁宗教授發言強調生物數據共享與管理務必符合社會基本倫理及國家與國際間相關法律法規要求;前任WHO副總幹事、上海交通大學胡慶灃教授就「人類生物樣本庫的倫理思考」展開深入分析;中國醫學科學院醫學生物學研究所褚嘉祐教授分享了中華民族永生細胞庫的建立經驗;衛計委醫學倫理專家委員會委員、北京協和醫學院人文學院院長翟曉梅教授從精準醫學實踐經驗出發,深入探討精準醫學與生物樣本庫的倫理問題
  • 兩組樣本之間的比較 - CSDN
    樣本分了實驗組和對照組,而又同時進行了一種幹預手段,在幹預前和幹預後進行了分別測量數據。這時候既要考慮實驗組和對照組之間的比較,又要考慮幹預前和幹預後的對照比較。今天我們就來詳細講解如何用SPSS處理這類數據。實驗設計與假設幹預實驗的設計,將一批樣本分成實驗和對照兩組,幹預前對兩組分別進行測量一次,然後對實驗組進行幹預,幹預後經過一段時間,再分別對兩組進行一次測量。
  • 人類微生物組研究設計、樣本採集和生物信息分析指南
    另外,隨著QIIME 2[13]和多組學方法[1, 9]等先進技術和分析流程的出現,微生物組分析方法也不斷進步。然而,理解和掌握這些技術和分析流程並非易事,特別對於醫生來說更是如此。本文的目的是為研究者,特別是那些沒有生物信息學背景的醫生提供易懂的微生物組學知識,這些知識包括詳細的微生物組學基本概念、科研設計方法、樣本採集和保存方法、統計分析方法以及生物信息分析方法。
  • 兩個獨立組之間的對比分析(SPSS:獨立樣本T檢驗)
    獨立樣本T檢驗解決的問題:一個自變量(離散變量,水平數=2)對一個因變量(連續變量)的影響。 適用條件:正態性、獨立性、方差齊性。 案例: 契約學習法對初中女生體質健康的影響。 實驗設計:選取40名初中女生,隨機分為契約學習組、常規教學組。契約學習組採用契約學習法教學;常規教學組採用常規教學法教學。教學時間為2個月。
  • 血液樣本的採集及注意事項
    血液樣本的採集及注意事項 2014-09-02 16:44:48 來源: 瀏覽: 次 血液樣本主要分為:全血樣本、血清樣本和末梢血樣本1、全血樣本1)  全血樣本採集:採用真空採血管靜脈採血
  • 觀察性療效比較研究的樣本量計算,研究實例及注意事項
    觀察性療效比較研究樣本量的計算 影響非隨機對照試驗中檢驗效能計算的因素往往比RCT研究中的多。例如研究者在使用傾向評分或配對分析等統計分析前,可能很難獲得人群中結局指標比較的效應值大小。除此之外,在研究者進行傾向評分或配對的過程中可能會人為地排除一些研究對象。
  • 研究繪製出COVID-19屍檢樣本中不同器官的蛋白質組學圖譜
    研究繪製出COVID-19屍檢樣本中不同器官的蛋白質組學圖譜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1/1/12 16:38:47 2021年1月9日,西湖大學郭天南等研究人員合作在《細胞》雜誌發表論文,該研究繪製出COVID-19
  • 代謝組學樣本收集知多少~超全攻略讓你輕鬆get!
    樣本的正確收集以及預處理是實驗成功的重要起點,鹿明生物具有多年代謝組學分析經驗,給您帶來生物樣本收集以及預處理經驗的乾貨分享。溫馨提示:(1)試管的使用涉及到RNA等的多組學實驗取樣,請勿使用肝素鈉抗凝管(對 RNA 相關實驗有嚴重影響,抑制反轉錄酶活性而導致cDNA量不足);核磁實驗(NMR)請勿使用EDTA抗凝管(影響圖譜採譜);代謝實驗取樣不建議使用檸檬酸鈉抗凝管(檸檬酸是TCA循環中的重要物質,使用檸檬酸鈉抗凝劑會引入外源汙染),請根據實驗具體情況選用合適的抗凝管
  • 代謝組學樣本收集知多少~超全攻略讓你輕鬆get!
    樣本的正確收集以及預處理是實驗成功的重要起點,鹿明生物具有多年代謝組學分析經驗,給您帶來生物樣本收集以及預處理經驗的乾貨分享。建議在凍幹前將EP管稱重,凍幹後將EP管和凍乾粉一起稱重後,記錄清楚。 往期小鹿話代謝系類 小鹿話代謝第一期 代謝組學——後基因組時代新熱點 小鹿話代謝第二期 還在為實驗發愁?
  • 必讀乾貨:蛋白組學/修飾蛋白組學樣本準備指南
    鹿明生物總結了多年的樣品前處理經驗,下面給大家簡單介紹一下蛋白質組學各類型樣品都是如何進行收集與預處理的? 樣品量要求: 常規動物組織(心、肝、脾、肺、腎、腸、腦、肌肉等)-定量蛋白組學>200mg;修飾磷酸化蛋白組學>500mg植物篇 大本植物莖、葉、花等PBS清洗樣品表面泥土或明顯汙染物
  • 彭廣敦教授:空間轉錄組測序技術轉錄組學研究領域的新方向
    本次會議多組學研究和臨床轉化研討會以邁向臨床精準醫療為主題,聚焦基因組學、轉錄組學、蛋白質組學和代謝組學等多組學技術聯用研究臨床疾病,以及多組學數據的整合交叉分析應用,會議涉及基因變異、測序分析、轉錄調控、代謝研究、RNA幹擾等,力圖打通多組學研究到臨床應用的通道,推動多組學技術在醫學轉化上的應用。來自中國科學院上海生化細胞所的彭廣敦教授分享了「空間轉錄組測序技術」精彩議題。
  • 因素分析的樣本量得多少
    作者:晃晃悠悠 審核:X 封面:自己想吧        樣本量就是樣本中所包含的單位的個數,即抽樣單位數。樣本量直接影響抽樣誤差、調查的費用、調查所需的時間、調查訪員的數量以及其他一些重要的現場操作的限制條件。樣本量過大,會造成人力、物力和財力的浪費;樣本量過小,會造成抽樣誤差增大,影響抽樣推斷的可靠程度。
  • 首個國家基因庫已有840萬份樣本 10月有望投用
    與此同時,生物信息資料庫將儲存與樣本相關的所有數據,包括基因組、轉錄組、蛋白組學、表型數據,高性能計算儲存集群系統則作為信息化平臺支撐。  這個建設中的基因「國庫」,數據規模到底有多大?「以一部高清電影4G B、時長1.5小時算,如果把國家基因庫當做一部高清電影,要看上4萬年。」國家基因庫負責人曾有一個形象的形容。
  • 【盤點】生物樣本庫發展現狀如何?
    近 10 多年來,基因組學、功能基因組學、高通量生物晶片、新一代測序及生物信息學、高通量 RNAi 等前沿技術的迅猛發展,國際癌症基因組(ICGC)項目的啟動,使得我們將有機會看清腫瘤的全貌,一直在不斷重演的腫瘤「盲人摸象」式研究的歷史有望結束。現在,腫瘤已被認為是一個系統性疾病,是全身代謝障礙的局部表現,研究者必須注重應用系統生物學的原理指導腫瘤診治的研究。
  • Nat Comm|40個全基因組關聯研究中361種血液代謝物的遺傳力估計
    中文標題:40個全基因組關聯研究中361種血液代謝物的遺傳力估計研究對象:血樣發表期刊:Nature Communications影響因子:12.121發表時間:2020年1月運用生物技術:LC–MS代謝組學研究背景1.代謝組學的研究領域①針對疾病的生物學機制研究代謝紊亂的全面概述
  • 底部預置二維碼凍存管在生物樣本​存儲中的應用方法
    精準醫學背景下生物樣本庫發展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中華醫院管理雜誌, 2016, 32(9):692-694.[4] Zhang YJ, Ye L, Gao FF, et al.二維碼技術的生成原理的分析與研究. 電子設計工程, 2017, 25(17):1-5.[12] Guo AH, Zhang C, Yu YG, et al. Common problems and case study of patent application in medicinal biotechnology fields.
  • 中國生物樣本庫向標準化邁進
    近 10 多年來,基因組學、功能基因組學、高通量生物晶片、新一代測序及生物信息學、高通量 RNAi 等前沿技術的迅猛發展,國際癌症基因組(ICGC)項目的啟動,使得我們將有機會看清腫瘤的全貌,一直在不斷重演的腫瘤「盲人摸象」式研究的歷史有望結束。現在,腫瘤已被認為是一個系統性疾病,是全身代謝障礙的局部表現,研究者必須注重應用系統生物學的原理指導腫瘤診治的研究。
  • 資深專家分享樣本庫建設實戰經驗- 1月14-15日相聚上海
    我國的生物樣本庫建設也蓬勃發展,其中注重臨床研究的疾病樣本庫和流行病研究的人群隊列樣本庫越來越受到重視。本次會議在前兩屆生物樣本庫和臨床應用論壇的成功舉辦的經驗基礎上,將重點聚焦:國內生物樣本庫建設現狀;樣本庫存儲;大數據與疾病;質控及管理;協同與臨床應用;健康管理;臨床研究應用等熱門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