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人員利用器官晶片技術模擬新冠病毒感染誘發肺損傷和免疫反應

2021-01-14 中國新聞網

圖為研究成果。中國科學院昆明動物研究所官方網站截圖

中新網昆明1月13日電 中國科學院昆明動物研究所官方網站13日發布消息稱,中科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秦建華研究員團隊與該所鄭永唐研究員團隊合作,利用器官晶片技術建立一種體外肺器官微生理系統,模擬新冠病毒感染人體導致的肺組織損傷和免疫反應等,為新冠病毒致病機制研究和快速藥物評價等提供新策略和新技術。

新型冠狀病毒(SARS-CoV-2)感染已導致全球大流行。肺臟是SARS-CoV-2感染的主要靶器官。目前新冠肺炎的臨床治療多以綜合治療為主,但仍缺乏特效藥物。儘管前期已有細胞和動物模型用於新冠病毒研究,但在一定程度上仍存在諸多局限。現階段,仍缺少能夠在組織器官水平反映人體對新冠病毒感染響應的研究模型,這也是嚴重製約當前新冠病毒藥物研發進程的瓶頸之一。

器官晶片是一種新興前沿交叉科學技術,它融合物理、化學、工程學和生物學等多學科方法,可在幾平方釐米大小的流控晶片上仿生構建多種人體組織器官的微縮模型,用來反映人體器官的關鍵結構與生物功能。特別是,它有可能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在體外再現人體對多種外界因素刺激的響應,在生命科學研究、疾病研究和新藥研發等領域具有廣泛應用潛力。

在此項研究中,研究者首先利用器官晶片技術仿生構建人體肺泡功能單元,並進一步開展新冠病毒感染實驗。研究者從人體肺組織複雜結構與功能特點出發,在具有多層分腔設計的可灌注微晶片中模擬人體肺泡組織微環境;實驗中,在晶片多孔膜兩側(肺泡側/血管側)的微腔內,通過人肺泡上皮細胞、肺微血管內皮細胞和人外周血免疫細胞的動態共培養,建立包含多種人源細胞、機械流體和組織界面等複雜因素的功能性肺泡-毛細血管屏障,然後開展晶片上的新冠病毒感染實驗。

結果顯示,當晶片上肺泡側上皮細胞暴露於新冠病毒後,上皮細胞內可見大量病毒複製,並出現肺組織屏障完整性破壞。轉錄組分析發現,SARS-CoV-2感染在兩種細胞中觸發不同的響應機制,分別激活了上皮細胞中I型幹擾素通路和內皮細胞中JAK-STAT通路等。根據病毒載量計算,人肺泡上皮細胞呈現更強的病毒易感性,是病毒複製的主要場所,而人肺微血管內皮細胞中病毒載量較低,提示病毒可能通過感染肺上皮細胞間接影響內皮細胞。

此外,研究發現,病毒感染還可導致晶片血管側人外周血免疫細胞在血管內皮細胞上的粘附增加,並釋放大量炎症因子(如IL-1β,IL-6,IL-8,TNF-α),提示新冠病毒感染肺組織可能通過激活人體免疫細胞釋放大量炎症因子,誘發肺微血管內皮損傷。利用該模型,研究者還對抗病毒化合物的藥效進行初步測試和評價。

該研究利用器官晶片技術,建立基於組織水平的人類新冠肺炎疾病模型,在體外模擬新冠病毒感染導致的肺屏障功能障礙、免疫細胞粘附、炎症因子釋放和肺內皮細胞損傷等一系列關鍵病理生理過程,反映新冠病毒感染中多細胞複雜因素參與介導的病原—宿主相互作用。這種模型系統具有建模周期短、成本低、人源性和易於監測等特點,可以得到傳統方法難以獲取的動態生物學信息,並可延伸用於多器官累及的新冠肺炎機理研究。

相關研究成果於近日發表於《先進科學》上。(完)

相關焦點

  • 【新突破】中科院秦建華等人利用器官晶片和活病毒建立人源性新冠...
    目前新冠肺炎治療仍缺少特效藥物。儘管目前已有平板細胞、類器官和動物模型研究新冠病毒,但這些模型在不同程度上仍有一定局限,尚缺少器官特異性組織界面和人體免疫細胞等器官微環境重要因素。因此,建立能有效反映人體對新冠病毒感染響應的人源性感染模型,對於加快新冠病毒致病機理研究和藥物研發進程等具有重要意義。
  • ...重組ACE2蛋白封閉新冠病毒S蛋白,阻止其感染人體細胞丨科學大發現
    在2005年,研究人員就發現SARS病毒的感染依賴於ACE2蛋白[2,3]。最近的一些電鏡研究也發現,新冠病毒同樣是利用其表面的刺突蛋白跟ACE2蛋白結合,甚至比SARS結合的更牢。在正常的肺組織中,ACE2蛋白主要由肺泡II型細胞表達,這些細胞也成為了新冠病毒的一個儲存庫[4]。
  • 《細胞》:圍堵新冠病毒!科學家發現可以用人重組ACE2蛋白封閉新冠...
    Penninger等研究證明,使用重組人ACE2蛋白(hrsACE2),可以防止新冠病毒感染細胞和人源的血管、腎臟類器官。這一研究已經過同行評審,準備在Cell上發表[1]。ACE2蛋白就是新冠病毒感染人體,進入細胞的重要靶點。用它來預防新冠,與癌細胞分泌PD-L1片段,擊落PD-L1抗體頗有異曲同工之妙。
  • 幹細胞人肺模型可模擬新冠病毒感染
    科技日報北京11月29日電 (記者張夢然)英國《自然》雜誌26日發表的一項幹細胞最新研究成果,美國史丹福大學研究人員報告一種人類肺培養系統問世,它可用於模擬肺部感染,包括引起新冠肺炎的新冠病毒感染。而肺部幹細胞可以再生肺部組織,因此有潛力能形成實驗室肺培養模型,用於研究肺病、癌症和感染。但是,肺部是人體最複雜的器官,肺臟自近端到遠端包括氣管、支氣管、小支氣管和肺泡等結構,對氣體交換和抵禦病原體入侵至關重要,由數十種不同細胞的協同工作保證了其正常功能的進行。
  • 《自然》:幹細胞人肺模型可模擬新冠病毒感染
    驅動中國2020年11月30日消息,近日英國《自然》雜誌發表了一篇關於幹細胞的研究結果,研究表明幹細胞可用於模擬肺部感染,包括引起的新冠病毒感染。幹細胞是一種具有多分化潛能及自我複製能力的早期未分化細胞。
  • 外媒:新冠病毒感染人類的新路徑是什麼?
    ,內容摘要如下:兩個由歐洲神經生理學家和分子生物學家組成的團隊一致認為,新冠病毒可能打開了人類的另一把鎖,可以在包括大腦在內的眾多身體組織內繁殖。這項旨在了解新冠病毒如何進入人體並在器官內蔓延的研究已公布在美國生物學論文檔案網上。分別來自芬蘭赫爾辛基大學和德國慕尼黑工業大學的團隊的論文共同得出如上結論。
  • 全球上千萬人感染新冠病毒,它會攻擊人的大腦嗎?
    新冠病毒引起的神經症狀 關於新冠病毒引起的神經症狀,世界各地已有很多報導。一些症狀相對輕微,比如嗅覺和味覺喪失。一項對我國214名住院治療的病毒感染者的研究發現,5.6%的患者暫時喪失了味覺,5.1%的患者暫時喪失了嗅覺。在歐洲,這些症狀似乎更常見。
  • 比拿猴子做實驗還快:「器官晶片」或加速新冠疫苗研發
    此前有報導稱,牛津大學科學家開發的新冠病毒候選疫苗ChAdOx1 nCoV-19已經進入1期人體試驗階段,最快9月就可以應急使用。研究人員已經發表了第一份研究報告,詳細介紹了他們在小鼠和猴子身上進行的研究,數據顯示,COVID-19疫苗可以阻止病毒在動物體內複製。 牛津大學的科學家們幾周前表示,「的首批幾百萬劑量的疫苗可能在9月前就可以上市了」。
  • 細菌感染加劇新冠肺炎患者肺損傷?新「合影」技術從免疫細胞中找到...
    然而,臨床中卻發現,新型冠狀病毒感染人體後,大肆破壞人體正常的免疫系統,引發多器官功能衰退,此時細菌也會趁虛而入,在免疫細胞和病毒的「混戰」中「漁翁得利」。細菌感染如何讓新冠肺炎患者的肺臟雪上加霜?會因個體不同產生特異性結果嗎?
  • 新冠病毒可能令健康人患糖尿病 新冠病毒會破壞人體產生胰島素細胞
    新冠病毒可能令健康人患糖尿病,科學家建糖尿病監測資料庫越來越多的學術研究和新冠患者的臨床證據表明,新冠病毒病毒會破壞人體產生胰島素的細胞,從而令健康人患上糖尿病。糖尿病已經被認為是導致新冠感染重症的一個關鍵風險因素,糖尿病患者更有可能死亡。《自然》援引澳大利亞墨爾本莫納什大學研究代謝性疾病學者Paul Zimmet稱,「如果你感染了COVID-19,糖尿病就是致命的。」現在,包括Zimmet在內的越來越多的研究人員認為,糖尿病不僅使人們更容易感染冠狀病毒,而且這種病毒還可能引發某些人的糖尿病。
  • 幹細胞人肺模型可模擬新冠病毒感染_科技_中國西藏網
    英國《自然》雜誌26日發表的一項幹細胞最新研究成果,美國史丹福大學研究人員報告一種人類肺培養系統問世,它可用於模擬肺部感染,包括引起新冠肺炎的新冠病毒感染。  幹細胞是一種具有多分化潛能及自我複製能力的早期未分化細胞。
  • 全球直面新冠「大考」!來看各國科研成績單
    圖源:德國馬克斯·普朗克生物物理研究所德國研究機構發現神經纖毛蛋白1(NRP1)是一種可以促進新冠病毒進入細胞內部的因子。馬普生物物理學研究所發現一種抑制劑可雙管齊下抗新冠病毒,不僅能阻礙新冠病毒複製,還可以增強人體針對新冠病毒的免疫反應。尤利希研究中心利用虛擬篩選技術尋找能抑制新冠病毒的有效成分,最終篩選了大約10000個分子,其中雷洛昔芬在實驗室試驗中展示出了很強的活性。
  • ...快進鍵:晶片上打造的「人體器官」,正孵化出藥物研發的新興實驗場
    以這次的新冠病毒為例,新冠疫情現已進入到了全球蔓延的階段,為應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全球科研機構和製藥公司正加緊抗病毒藥物研發和試驗。然而,和其他的新藥一樣,新冠病毒藥物的研發,也需要經過從體外細胞實驗到動物實驗再到人體臨床實驗的漫長過程。
  • 首張感染新冠病毒人肺細胞的分子反應圖繪就
    科技日報記者 馮衛東通過將生物工程化的人類肺泡細胞與高精度質譜技術相結合,美國波士頓大學醫學院的研究人員報告了感染新冠病毒的人肺細胞的首張分子反應圖,從而為阻斷新冠病毒提供了疾病病理學基礎和新的治療靶標。
  • 新冠病毒感染的模式生物:倉鼠還是小鼠?
    為了尋找有效療法的關鍵靶標,迫切需要能夠模擬人類COVID-19的動物模型。 本文研究顯示小鼠肺中SARS-CoV-2感染受到早期I型幹擾素反應的限制。然而,敘利亞倉鼠高度允許SARS-CoV-2感染。在野生型倉鼠中,SARS-CoV-2感染會觸發支氣管肺炎,肺部伴隨強烈的炎症反應、中性粒細胞浸潤和水腫。
  • 可用於新冠病毒等近300個呼吸道病毒抗體檢測的蛋白晶片研發成功
    生物晶片已經成為目前生命科學研究領域的一項重要技術,大家比較熟悉的可能是基因晶片,對蛋白晶片的認知比較少。其實,蛋白晶片同基因晶片一樣,也是一種高通量檢測技術,用於蛋白質水平的研究分析。蛋白晶片可用於疾病診斷、藥物篩選、抗原抗體檢測等。
  • 可用於新冠病毒等近300個呼吸道病毒抗體檢測的蛋白晶片研發成功
    生物晶片已經成為目前生命科學研究領域的一項重要技術,大家比較熟悉的可能是基因晶片,對蛋白晶片的認知比較少。其實,蛋白晶片同基因晶片一樣,也是一種高通量檢測技術,用於蛋白質水平的研究分析。蛋白晶片可用於疾病診斷、藥物篩選、抗原抗體檢測等。
  • 研究發現新冠病毒可能會感染宿主腸細胞
    新華社倫敦5月19日電(記者張家偉)英國《自然·醫學》雜誌日前發布的一項新研究顯示,研究人員基於對腸類器官以及病患糞便樣本的分析發現,新冠病毒有可能會感染宿主的腸細胞,這表明除呼吸道之外,新冠病毒可能還存在其他的傳播途徑。
  • Protein & Cell|人源類器官證實SARS-CoV-2感染和損傷膽管組織
    該研究建立了人源類器官的SARS-CoV-2感染模型,並研究其組織損傷機制。證明SARS-CoV-2可以感染膽管上皮細胞,並下調膽管組織中細胞緊密連接及膽汁酸轉運相關基因的表達,為新冠病毒細胞嗜性、致病機制研究和後續藥物研發提供重要工具,並提示膽管功能紊亂可能是部分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者肝臟損傷的直接誘因。
  • Cell:在新冠肺炎患者和未感染者中發現針對新冠病毒的T細胞
    北京時間5月15日,發表在《Cell》上的一篇新研究中,來自美國拉霍亞過敏和免疫學研究所的研究團隊發現,受感染的人體內含有針對新冠病毒的T細胞,可能有助於他們康復。而且,在一些從未被感染過的個體中也檢測到具有這些細胞防禦能力,很可能是因為他們以前感染過其他冠狀病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