幹細胞人肺模型可模擬新冠病毒感染

2020-11-30 中工網

科技日報北京11月29日電 (記者張夢然)英國《自然》雜誌26日發表的一項幹細胞最新研究成果,美國史丹福大學研究人員報告一種人類肺培養系統問世,它可用於模擬肺部感染,包括引起新冠肺炎的新冠病毒感染。

幹細胞是一種具有多分化潛能及自我複製能力的早期未分化細胞。而肺部幹細胞可以再生肺部組織,因此有潛力能形成實驗室肺培養模型,用於研究肺病、癌症和感染。

但是,肺部是人體最複雜的器官,肺臟自近端到遠端包括氣管、支氣管、小支氣管和肺泡等結構,對氣體交換和抵禦病原體入侵至關重要,由數十種不同細胞的協同工作保證了其正常功能的進行。而正是由於其複雜的結構,不但增加了臨床病症診斷的難度,也讓我們對人類肺部幹細胞的了解有限,妨礙了此類模型的開發,尤其是肺部最末端(換氣發生部位)模型的開發。

此次,史丹福大學研究人員凱文·郭(音譯)及其同事,利用人類肺細胞亞群成功生成了人類肺部末端培養模型。這些模型可以幫助他們鑑定出哪些細胞可能是成熟肺組織的祖細胞。

研究表明,這種肺部模型表達新冠病毒進入受體ACE2,並可以感染新冠病毒,用於研究新冠肺炎相關肺病。這種能夠模擬真實組織應答的肺部,也是研究器官形成、疾病改變以及藥物應答的理想模型

研究人員表示,他們的肺組織培養物提供了一種研究人類肺病的模型,有望推動組織工程應用。

幹細胞生成的人體相關模型,可以很好地幫助科學家研究多種流行病的生物學特性,並促進藥物篩選。就在十月末,同樣發表在《自然》雜誌上的一項研究中,中國和美國的科學家團隊利用人類多能幹細胞生成了肺和結腸類器官系統,藉助這一成果他們對美國食品藥品管理局批准的藥物進行篩選後,鑑定出了三種顯示對新冠病毒具有抗病毒活性的藥物。這一研究表明,肺和結腸類器官也可以作為研究新冠病毒感染和鑑定潛在的新冠肺炎療法的模型,也為肺臟修復和再生研究提供了新的研究方向及理論基礎。

總編輯圈點

新冠肺炎的流行,讓肺部疾病研究再次成為醫學領域的熱點。有的科學家通過冷凍電鏡來研究新冠病毒侵入肺部的機制,並建立了相關模型。在這項研究中,科學家則通過肺部幹細胞來生成實驗室肺部培養模型,以增進對新冠肺炎的了解。其實這種方法不僅有利於人類應對新冠肺炎,對於再生醫學的發展也很有裨益。

相關焦點

  • 幹細胞人肺模型可模擬新冠病毒感染_科技_中國西藏網
    英國《自然》雜誌26日發表的一項幹細胞最新研究成果,美國史丹福大學研究人員報告一種人類肺培養系統問世,它可用於模擬肺部感染,包括引起新冠肺炎的新冠病毒感染。  幹細胞是一種具有多分化潛能及自我複製能力的早期未分化細胞。
  • 【幹細胞人肺模型可模擬新冠病毒感染】英國《自然》雜誌26日發表...
    來源:雪球App,作者: 7X24快訊,(https://xueqiu.com/5124430882/164490350)  【幹細胞人肺模型可模擬新冠病毒感染
  • 《自然》:幹細胞人肺模型可模擬新冠病毒感染
    驅動中國2020年11月30日消息,近日英國《自然》雜誌發表了一篇關於幹細胞的研究結果,研究表明幹細胞可用於模擬肺部感染,包括引起的新冠病毒感染。幹細胞是一種具有多分化潛能及自我複製能力的早期未分化細胞。
  • 科研人員利用器官晶片技術模擬新冠病毒感染誘發肺損傷和免疫反應
    新型冠狀病毒(SARS-CoV-2)感染已導致全球大流行。肺臟是SARS-CoV-2感染的主要靶器官。目前新冠肺炎的臨床治療多以綜合治療為主,但仍缺乏特效藥物。儘管前期已有細胞和動物模型用於新冠病毒研究,但在一定程度上仍存在諸多局限。現階段,仍缺少能夠在組織器官水平反映人體對新冠病毒感染響應的研究模型,這也是嚴重製約當前新冠病毒藥物研發進程的瓶頸之一。
  • 中國科學家建立可用於新冠病毒感染測試的轉基因小鼠模型
    中國科學家建立可用於新冠病毒感染測試的轉基因小鼠模型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5/22 23:49:37 中科院武漢病毒所石正麗、楊興婁等研究人員合作建立了表達人類人血管緊張素轉化酶2(hACE2)的轉基因小鼠,
  • 武漢病毒所建立新冠小鼠感染模型,有望緩解動物模型緊張問題
    澎湃新聞記者 賀梨萍新冠病毒感染的動物模型對新冠研究及疫苗評價等研究至關重要。此前的研究已知,新冠病毒(SARS-CoV-2)感染的受體為人血管緊張素轉化酶(hACE2),然而由於與hACE2存在關鍵胺基酸位點差異,小鼠ACE2(mACE2)不能介導病毒入侵,因此SARS-CoV-2不能感染普通小鼠模型。
  • 武漢病毒所建立新冠小鼠感染模型,有望緩解動物模型緊張問題
    新冠病毒感染的動物模型對新冠研究及疫苗評價等研究至關重要。此前的研究已知,新冠病毒(SARS-CoV-2)感染的受體為人血管緊張素轉化酶(hACE2),然而由於與hACE2存在關鍵胺基酸位點差異,小鼠ACE2(mACE2)不能介導病毒入侵,因此SARS-CoV-2不能感染普通小鼠模型。
  • 【新突破】中科院秦建華等人利用器官晶片和活病毒建立人源性新冠...
    目前新冠肺炎治療仍缺少特效藥物。儘管目前已有平板細胞、類器官和動物模型研究新冠病毒,但這些模型在不同程度上仍有一定局限,尚缺少器官特異性組織界面和人體免疫細胞等器官微環境重要因素。因此,建立能有效反映人體對新冠病毒感染響應的人源性感染模型,對於加快新冠病毒致病機理研究和藥物研發進程等具有重要意義。
  • 研究:細胞納米海綿或有助抑制新冠病毒感染
    ,他們研究出一種利用細胞納米海綿對抗新冠病毒感染的策略。動物實驗表明,這種策略不僅能很好地抑制病毒的感染性,而且從理論上講,在病毒發生突變的情況下仍會起作用。目前,科學家們正在加班加點地尋找新冠肺炎的有效治療方法。研究表明,新冠病毒是通過刺突蛋白與人類細胞表面的ACE2和CD147兩種蛋白結合來感染人類細胞的,阻止這種相互作用就會阻止病毒感染細胞,所以新冠病毒刺突蛋白成為了科學家們研究的重點。
  • 首次發現新冠病毒感染人體細胞的新受體AXL
    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這場特殊的戰役裡,病毒毒株分離鑑定、感染機理、快速檢測、診療方案、抗病毒藥物的篩選以及疫苗研製都在被積極推進,科研人員功不可沒。  非常明確的是,新冠病毒SARS-CoV-2通過Spike蛋白與宿主ACE2受體結合,介導膜融合和病毒侵入。
  • 新冠病毒感染的模式生物:倉鼠還是小鼠?
    作者:鹿特丹大學 閃電 轉載留言即可 2020年4月24號比利時魯汶大學在預印本BioRxiv發表文章詳細評估了模擬人類COVID-19的動物模型。 截止到2020年4月25號,全球超過280萬感染病例,死亡人數將近20萬。
  • 細胞納米海綿或有助抑制新冠病毒感染 理論上能應對病毒突變
    原標題:細胞納米海綿或有助抑制新冠病毒感染來源:科技日報美國一研究小組6月17日在《納米快報》上發表論文稱,他們研究出一種利用細胞納米海綿對抗新冠病毒感染的策略。動物實驗表明,這種策略不僅能很好地抑制病毒的感染性,而且從理論上講,在病毒發生突變的情況下仍會起作用。目前,科學家們正在加班加點地尋找新冠肺炎的有效治療方法。研究表明,新冠病毒是通過刺突蛋白與人類細胞表面的ACE2和CD147兩種蛋白結合來感染人類細胞的,阻止這種相互作用就會阻止病毒感染細胞,所以新冠病毒刺突蛋白成為了科學家們研究的重點。
  • 細胞納米海綿或有助抑制新冠病毒感染,理論上能應對病毒突變
    美國一研究小組6月17日在《納米快報》上發表論文稱,他們研究出一種利用細胞納米海綿對抗新冠病毒感染的策略。動物實驗表明,這種策略不僅能很好地抑制病毒的感染性,而且從理論上講,在病毒發生突變的情況下仍會起作用。目前,科學家們正在加班加點地尋找新冠肺炎的有效治療方法。
  • 【新冠疫情】科學前沿首次發現新冠病毒感染人體細胞的新受體AXL
    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這場特殊的戰役裡,病毒毒株分離鑑定、感染機理、快速檢測、診療方案、抗病毒藥物的篩選以及疫苗研製都在被積極推進,科研人員功不可沒。   非常明確的是,新冠病毒SARS-CoV-2通過Spike蛋白與宿主ACE2受體結合,介導膜融合和病毒侵入。
  • 聯合武漢病毒所,廣東團隊新冠研究取得2項重要發現,成果登上中國期刊!
    新冠病毒首要靶向人肺部上皮細胞,導致急性呼吸窘迫症候群,嚴重威脅人類健康。傳統的病毒研究主要使用細胞模型和動物模型,但是體外細胞模型不能有效模擬體內的多細胞環境,而動物模型則存在明顯的物種差異,從而導致這些模型都有各自明顯的局限性。
  • 研究發現:新冠病毒能感染人腦細胞並可以在腦組織中複製
    已有臨床報告,在新冠肺炎疫情早期階段,有些患者會表現出神經症狀,但對於新冠病毒是否會感染人腦細胞,科學家並不清楚。近日,發表在《ALTEX:動物實驗替代品》上的研究表明,大腦類器官可以被新冠病毒感染。這意味著,新冠病毒是可以感染人腦細胞的。
  • 中國科學家建立新冠病毒小鼠感染模型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北京8月12日電(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邱晨輝)記者今天從中國農業科學院獲悉,該院哈爾濱獸醫研究所步志高團隊近日研究建立能同時在小鼠上呼吸道和下呼吸道穩定、有效複製的新冠病毒SARS-CoV-2感染模型。該研究成果已於近日在線發表於學術期刊《蛋白質與細胞》。
  • 中國科學家建立新冠病毒小鼠感染模型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北京8月12日電(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邱晨輝)記者今天從中國農業科學院獲悉,該院哈爾濱獸醫研究所步志高團隊近日研究建立能同時在小鼠上呼吸道和下呼吸道穩定、有效複製的新冠病毒SARS-CoV-2感染模型。該研究成果已於近日在線發表於學術期刊《蛋白質與細胞》。
  • 再論復陽:中科院恆河猴模型發現,康復後不會再次感染新冠病毒
    Nature子刊:新冠患者恢復後,免疫力可持續至少 7 天 眾所周知,人體依靠體內一系列的免疫反應(非特異免疫和特異性免疫)來對抗病毒等病原體,其中特異性免疫反應有「特異、記憶和放大」三大特點,一些效應 T 細胞在患者恢復以後會存活下來,並進一步發展成功能性的成熟記憶
  • 憑咳嗽聲就可檢測出新冠患者?MIT研發可辨別新冠病毒AI模型
    MIT 提供的模型只需要一段簡單的咳嗽聲,就能檢測出受測者是否感染新冠病毒,無需依靠之前明顯的特徵。這是因為 AI 模型能夠辨別新冠病毒患者和健康人之間咳嗽聲的差異,而人耳不行、即使是專業的醫護人員。第三個神經網絡在自建的咳嗽數據集上訓練,用來辨別肺和呼吸功能的變化。最後研究人員將三種模型整合在一起,形成了一個用於檢測肌肉退化的 AI 框架。經過檢測發現,基於聲帶強度、情緒、肺和呼吸功能等生物特徵,該 AI 模型能夠很準確地識別出新冠病毒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