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病毒所建立新冠小鼠感染模型,有望緩解動物模型緊張問題

2020-11-30 中國青年網

新冠病毒感染的動物模型對新冠研究及疫苗評價等研究至關重要。此前的研究已知,新冠病毒(SARS-CoV-2)感染的受體為人血管緊張素轉化酶(hACE2),然而由於與hACE2存在關鍵胺基酸位點差異,小鼠ACE2(mACE2)不能介導病毒入侵,因此SARS-CoV-2不能感染普通小鼠模型。

近日,中國科學院武漢病毒研究所/生物安全大科學研究中心研究員、新發傳染病中心副主任張波團隊建立了一種以甲病毒為載體的、快速高效的新型冠狀病毒(SARS-CoV-2)小鼠感染模型,相關成果在線發表於國際學術期刊Cell Research (《細胞研究》)。論文題目為 「A mouse model for SARS-CoV-2 infection by exogenous delivery of hACE2 using alphavirus replicon particles」(一種由甲病毒載體遞送hACE2基因的新型冠狀病毒感染小鼠模型)。

武漢病毒所博士生張亞南、博士後李曉丹、博士生張哲瑞為論文共同第一作者。除張波之外,武漢病毒所葉寒青副研究員為論文的共同通訊作者。

研究團隊稱,在小鼠中表達hACE2是建立SARS-CoV-2感染模型的主要方法之一。甲病毒載體具有外源基因表達效率高、安全性好、宿主範圍廣的特點,被廣泛用於疫苗、基因治療和細胞轉導等領域。

該研究以甲病毒屬成員委內瑞拉馬腦炎病毒(VEEV)複製子顆粒系統為載體表達hACE2受體(VEEV-VRP-hACE2)。研究首先證實了VEEV-VRP-hACE2能夠使對SARS-CoV-2不易感的BHK-21和小鼠肺上皮細胞MLE-12轉變為SARS-CoV-2易感細胞,在細胞水平上驗證了該系統的可行性。

隨後,研究團隊通過小鼠體內實驗結果表明,提前1天對BALB/c或C57BL/6鼻腔感染VEEV-VRP-hACE2,再感染SARS-CoV-2,能夠在小鼠肺部檢測到病毒複製和擴增,且病毒載量連續5天保持較高水平,小鼠肺部有明顯的肺炎病症表現。

以上結果表明,VEEV-VRP-hACE2可將hACE2基因遞送至小鼠呼吸道,建立一種新冠病毒小鼠感染模型。

研究團隊還利用這一小鼠模型評價了新冠病毒的中和抗體及滅活病毒疫苗對病毒感染的治療作用。結果顯示,注射中和抗體及免疫滅活病毒疫苗的小鼠攻毒後肺部病毒載量顯著降低,且病理損傷減輕,說明該模型能夠很好地應用於中和抗體和疫苗的評價中。

一種新型冠狀病毒肺炎小鼠動物模型的建立。(a-b)VEEV-VRP-hACE2表達驗證(a)IFA;(b)Western blotting;(c)MLE-12和BHK-21感染VEEV-VRP-hACE2後可轉變為SARS-CoV-2易感細胞;(d-e)SARS-CoV-2可在轉導hACE2的(d)BALB/c以及(e)C57BL/6肺部高水平複製;(f)轉導hACE2的BALB/c小鼠感染SARS-CoV-2後不同臟器病毒載量檢測;(g)轉導hACE2的BALB/c小鼠感染SARS-CoV-2後血相變化;(h)轉導hACE2的BALB/c小鼠感染SARS-CoV-2後肺部病毒免疫螢光檢測;(i)轉導hACE2的BALB/c小鼠感染SARS-CoV-2後肺部病理特徵;(j)注射中和抗體或(k)免疫滅活疫苗後的BALB/c轉導hACE2,SARS-CoV-2攻毒後的肺部病毒載量。來源:武漢病毒所研究團隊認為,該感染模型能夠在普通的BALB/c或C57BL/6小鼠上快速建模,構建周期短,不需要繁殖,可實現短期內大規模推廣。該模型的建立有望緩解新冠病毒研究中動物模型緊張的問題。

論文連結: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422-020-00405-5

(來源:澎湃新聞)

相關焦點

  • 武漢病毒所建立新冠小鼠感染模型,有望緩解動物模型緊張問題
    澎湃新聞記者 賀梨萍新冠病毒感染的動物模型對新冠研究及疫苗評價等研究至關重要。此前的研究已知,新冠病毒(SARS-CoV-2)感染的受體為人血管緊張素轉化酶(hACE2),然而由於與hACE2存在關鍵胺基酸位點差異,小鼠ACE2(mACE2)不能介導病毒入侵,因此SARS-CoV-2不能感染普通小鼠模型。
  • 中國科學家建立新冠病毒小鼠感染模型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北京8月12日電(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邱晨輝)記者今天從中國農業科學院獲悉,該院哈爾濱獸醫研究所步志高團隊近日研究建立能同時在小鼠上呼吸道和下呼吸道穩定、有效複製的新冠病毒SARS-CoV-2感染模型。該研究成果已於近日在線發表於學術期刊《蛋白質與細胞》。
  • 中國科學家建立新冠病毒小鼠感染模型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北京8月12日電(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邱晨輝)記者今天從中國農業科學院獲悉,該院哈爾濱獸醫研究所步志高團隊近日研究建立能同時在小鼠上呼吸道和下呼吸道穩定、有效複製的新冠病毒SARS-CoV-2感染模型。該研究成果已於近日在線發表於學術期刊《蛋白質與細胞》。
  • 我科學家建立新冠病毒小鼠感染模型
    光明網訊(記者 宋雅娟 張蕃)8月4日,中國農業科學院哈爾濱獸醫研究所步志高團隊研究建立能同時在小鼠上呼吸道和下呼吸道穩定、有效複製的新冠病毒SARS-CoV-2感染模型。研究發現,自然情況下,小鼠對SARS-CoV-2不易感,研發出對SARS-CoV-2具有易感性的小鼠感染模型具有無可替代的價值,為深入探索SARS-CoV-2的感染與免疫機制提供了重要手段。相關研究成果在線發表在《蛋白質與細胞(Protein & Cell)》上。
  • 我科學家建立新冠病毒小鼠感染模型
    光明網訊(記者 宋雅娟 張蕃) 8月4日,中國農業科學院哈爾濱獸醫研究所步志高團隊研究建立能同時在小鼠上呼吸道和下呼吸道穩定、有效複製的新冠病毒SARS-CoV-2感染模型。
  • 中國科學家建立可用於新冠病毒感染測試的轉基因小鼠模型
    中國科學家建立可用於新冠病毒感染測試的轉基因小鼠模型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5/22 23:49:37 中科院武漢病毒所石正麗、楊興婁等研究人員合作建立了表達人類人血管緊張素轉化酶2(hACE2)的轉基因小鼠,
  • 中國科學家建立新冠肺炎病毒小鼠感染模型
    下呼吸道穩定、有效複製新冠病毒SARS-CoV-2的感染模型。研究發現,自然情況下,小鼠對SARS-CoV-2不易感。因此,科學家研發出的對SARS-CoV-2具有易感性的小鼠感染模型具有無可替代的價值,為深入探索SARS-CoV-2的感染與免疫機制提供了重要手段。
  • 我國科學家建立新冠肺炎病毒小鼠感染模型
    下呼吸道穩定、有效複製新冠病毒SARS-CoV-2的感染模型。研究發現,自然情況下,小鼠對SARS-CoV-2不易感。因此,科學家研發出的對SARS-CoV-2具有易感性的小鼠感染模型具有無可替代的價值,為深入探索SARS-CoV-2的感染與免疫機制提供了重要手段。
  • 秦川團隊建立國際首個新冠動物模型,轉基因小鼠做出重要貢獻
    剛剛,記者從中國醫學科學院獲悉,該院醫學實驗動物研究所秦川團隊應用hACE2轉基因小鼠闡明新型冠狀病毒的致病性,建立了國際首個新冠動物模型。5月7日,秦川團隊聯合來自於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預防控制所、中國醫學科學院病原生物學研究所、中國醫學科學院醫學生物學研究所的團隊,在Nature上正式發表了研究論文。此次新冠科技攻關,動物模型是五大主攻方向之一。由於秦川團隊在非典以來歷次傳染病動物模型研製和應用中的積累,科技部安排該團隊主持動物模型攻關任務。
  • 我國科學家建立新冠病毒小鼠感染模型;全球首款「蠶絲硬碟」問世
    科技前沿我國科學家建立新冠病毒小鼠感染模型據中國農科院最新消息,該院哈爾濱獸醫研究所研究員步志高團隊研究建立了,能同時在小鼠上呼吸道和下呼吸道穩定、有效複製的新冠病毒(COVID-19)感染模型。研究發現,自然情況下,小鼠對新冠病毒不易感,因此研發出對新冠病毒具有易感性的小鼠感染模型具有無可替代的價值,為深入探索新冠病毒的感染與免疫機制提供了重要手段。
  • 新小鼠模型助推藥物和新冠疫苗研發
    科技日報北京6月11日電 (記者劉霞)新冠肺炎疫情暴發以來,全球科學家競相研發相關藥物和疫苗,但諸多努力囿於易感染新冠病毒實驗小鼠數量有限而無法很好地開展,這種情況即將改變!美國科學家在6月10日出版的《細胞》雜誌在線版上刊文指出,他們已經開發出了一種新的新冠肺炎小鼠模型,可複製新冠病毒,有望大大加快新冠肺炎療法和預防製劑的測試進度。
  • 新冠病毒感染的模式生物:倉鼠還是小鼠?
    作者:鹿特丹大學 閃電 轉載留言即可 2020年4月24號比利時魯汶大學在預印本BioRxiv發表文章詳細評估了模擬人類COVID-19的動物模型。 截止到2020年4月25號,全球超過280萬感染病例,死亡人數將近20萬。
  • 哈獸研建立新冠小鼠模型,病毒能同時在上下呼吸道有效複製
    澎湃新聞記者 賀梨萍澎湃新聞記者從中國農業科學院方面獲悉,中國農科院哈爾濱獸醫研究所所長步志高研究員團隊研究建立了能同時在小鼠上呼吸道和下呼吸道穩定、有效複製的新冠病毒SARS-CoV-2感染模型。但此前的研究發現,自然情況下,小鼠對SARS-CoV-2不易感,表達SARS-CoV-2入侵細胞受體—人血管緊張素轉換酶2(hACE2)轉基因小鼠顯著提高了SARS-CoV-2易感性,但也導致包括大腦在內的廣泛組織侵噬,作為動物感染模型,與SARS-CoV-2主要感染人類呼吸系統的實際情況存在較大偏離。
  • 哈獸研建立新冠小鼠模型,病毒能同時在上下呼吸道有效複製
    澎湃新聞記者從中國農業科學院方面獲悉,中國農科院哈爾濱獸醫研究所所長步志高研究員團隊研究建立了能同時在小鼠上呼吸道和下呼吸道穩定、有效複製的新冠病毒SARS-CoV-2感染模型。動物感染模型對SARS-CoV-2防治疫苗和藥物研發及感染與免疫機制研究至關重要,其中小鼠感染模型具有無可替代的價值。
  • 鍾南山團隊構建全球首個新冠肺炎非轉基因小鼠模型
    呼吸疾病國家重點實驗室副主任趙金存在會上公布,在鍾南山院士指導下,其團隊成功構建全球首個新冠肺炎非轉基因小鼠模型,這一動物模型可應用於新冠治療藥物效果評價、疫苗效果測試及新冠致病機制等多方面研究,有效緩解了我國新冠肺炎動物模型缺乏的難題。該研究成果已於6月10日在線發表於國際頂級期刊《細胞》。
  • Science:新冠病毒食蟹猴感染模型建立
    將GZMA可切割的GSDMB導入鼠類癌細胞可促進小鼠體內的腫瘤清除。這項研究表明,gasdermin介導的細胞焦亡是一種細胞毒性淋巴細胞殺傷機制,可以增強抗腫瘤免疫。(評論:邵峰老師2~4月份在nature, science, cell上都發表了突破性的成果文章,祝賀邵峰老師,期待邵老師團隊更多的突破性成果。)
  • 廣州醫科大學趙金存團隊成功構建首個新冠肺炎非轉基因小鼠模型...
    -2入侵受體為 human angiotensin-converting enzyme 2(hACE2),而小鼠同源受體mouse ACE2由於胺基酸關鍵位點差異,不能介導病毒入侵。疫情早期,雖然我國毒株已分離,但由於國際和國內hACE2轉基因小鼠保有量有限,繁育耗時長,臨床症狀不典型,造成我國COVID-19肺炎診療方案、藥物、疫苗和致病機制體內驗證嚴重滯後。
  • 小鼠模型在研究人病毒感染性疾病中的應用
    一、應用小鼠模型研究人病毒感染性疾病的意義與優勢?2019年12月以來,新型冠狀病毒(SARS-CoV-2)在武漢感染流行並迅速蔓延全國各地,這次事件再次告訴我們,由人致病性病毒引起的感染性疾病,仍然是當前全球公共衛生安全與經濟發展的巨大威脅。
  • 武漢病毒所石正麗:新冠病毒溯源背後,尋找自然界的病毒值得長久堅持
    針對這個新型病毒,武漢病毒所又設計了特異性的核酸檢測方法,並最終確定這7個不明原因肺炎病人都有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石正麗說,這之後,他們又希望進一步搞清楚感染和患者體內抗體反應的相關性。同樣也動用了實驗室長期儲備的、針對所有SARS相關冠狀病毒抗體檢測的方法,發現在早期感染的病人血清中出現IgM的升高和IgG的持續升高,這表明7個病人的感染是新冠病毒的急性感染。
  • 鍾南山團隊成功構建國際首個非轉基因新冠肺炎小鼠動物模型
    文/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陳亮 通訊員 梁凱濤圖/學校供圖3月6日,記者從廣州醫科大學獲悉,在鍾南山院士指導下,廣州醫科大學呼吸疾病國家重點實驗室趙金存教授研究團隊聯合廣州海關技術中心國家生物安全檢測重點實驗室(P3實驗室)、中國科學院廣州生物醫藥與健康研究院、廣東省實驗動物監測所近日成功建立了國際首個非轉基因新型冠狀病毒肺炎小鼠動物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