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ence:新冠病毒食蟹猴感染模型建立

2020-12-04 每日生物評論

1、Science:邵峰團隊發現觸發細胞焦亡的新途徑

近日,來自北京生命科學研究所邵峰團隊在《科學》雜誌發表了標題為「Granzyme A from cytotoxic lymphocytes cleaves GSDMB to trigger pyroptosis in target cells」的研究結果,發現,細胞毒性淋巴細胞來源的顆粒酶A切割GSDMB從而觸發靶細胞焦亡。

Fig. 1 Science

研究人員發現,自然殺傷細胞和細胞毒性T淋巴細胞通過細胞焦亡殺死gasdermin B(GSDMB)陽性細胞。細胞焦亡是打孔蛋白gasdermin家族介導的促炎性細胞死亡形式。殺傷作用是由淋巴細胞來源的顆粒酶A(GZMA)切割GSDMB產生的,從而釋放了其打孔活性。

幹擾素γ上調GSDMB表達並促進細胞焦亡。GSDMB在某些組織,尤其是消化道上皮,包括衍生的腫瘤中高度表達。將GZMA可切割的GSDMB導入鼠類癌細胞可促進小鼠體內的腫瘤清除。

這項研究表明,gasdermin介導的細胞焦亡是一種細胞毒性淋巴細胞殺傷機制,可以增強抗腫瘤免疫。

(評論:邵峰老師2~4月份在nature, science, cell上都發表了突破性的成果文章,祝賀邵峰老師,期待邵老師團隊更多的突破性成果。)

文章來源:Zhiwei Zhou et al, Huabin He,Granzyme A from cytotoxic lymphocytes cleaves GSDMB to trigger pyroptosis in target cells.DOI: 10.1126/science.aaz7548,Science:最新IF:41.037

2、Science:新突破:血液檢測與PET-CT篩查結合可用於早期發現癌症

近日,來自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Nickolas Papadopoulos、Bert Vogelstein、Kenneth W. 《科學》上發表了題為「Feasibility of blood testing combined with PET-CT to screen for cancer and guide intervention」的相關論文,發現血液檢測與PET-CT篩查結合可用於早期發現癌症。

在一項針對10,006名未知患有癌症女性的前瞻性幹預研究中,研究人員評估了多腫瘤血液測試與PET-CT成像相結合用於檢測癌症的可行性和安全性。診斷性PET-CT獨立證實了陽性血液檢查。通過血液檢測發現了26種癌症。其中15例接受了PET-CT成像,其中9例(60%)通過手術切除。

Fig. 2 癌症數量和類型。(藍色,血檢檢測出的患者;綠色,常規篩查檢測出的患者;灰色,根據症狀發現的患者。)

通過護理標準篩查發現了24種其他癌症,以及兩種方法均未發現的46種。1.0%的受試者根據假陽性血液檢查進行了PET-CT成像,而0.22%的受試者經歷了無效的侵入性診斷。

這些數據表明,將多腫瘤血液檢測與PET-CT結合可以安全地納入常規臨床護理,並有可能指導腫瘤治療。

(評論:優秀! 這是血檢驗癌新的突破。)

文章來源:

Anne Marie Lennon et al, Feasibility of blood testing combined with PET-CT to screen for cancer and guide intervention. DOI: 10.1126/science.abb9601, Source: 最新IF:41.037

3、Science:新冠病毒食蟹猴感染模型建立

近日,來自荷蘭伊拉斯姆斯大學醫學中心Bart L. Haagmans、Barry Rockx等研究人員合作在《科學》在線發表了標題為「Comparative pathogenesis of COVID-19, MERS, and SARS in a nonhuman primate model.」的研究成果,他們建立了COVID-19和MERS的食蟹猴感染模型,並對這些冠狀病毒的感染進行了比較。

研究人員表示,最近在患有急性呼吸系統綜合症COVID-19的患者中發現了冠狀病毒SARS-CoV-2。

為了將其發病機制與以前出現的冠狀病毒進行比較,研究人員對食蟹猴接種了SARS-CoV-2或MERS-CoV,並將其病理學和病毒學與SARS-CoV感染的過往報導進行了比較。

Fig. 3 Characteristic pathological changes and virus antigen expression in the lungs of SARS-CoV-2-inoculated cynomolgus macaques.

在感染了SARS-CoV-2的獼猴中,病毒在沒有臨床體徵的情況下從鼻子和喉嚨中排出,並在瀰漫性肺泡損傷灶以及鼻、支氣管和支氣管纖毛上皮細胞的I型和II型肺細胞中被檢測到。在SARS-CoV感染中,肺部病變通常更為嚴重,而在MERS-CoV感染中則較輕,其中主要在II型肺細胞中檢測到病毒。

這些數據表明,SARS-CoV-2會在食蟹猴中引起類似COVID-19的疾病,並為測試預防和治療策略提供了新的模型。

(評論:可用於評估治療或預防COVID-19的疫苗和藥物 )

文章來源:

Barry Rockx, Thijs Kuiken et al, Comparative pathogenesis of COVID-19, MERS, and SARS in a nonhuman primate model.DOI: 10.1126/science.abb7314. Science:最新IF:41.037

文章來源:每日生物評論

歡迎關注微信公眾號:每日生物評論,或Bio-review

用最專業的精神,開放性的思維,與你一起探索行業走向,快速了解這個領域!

相關焦點

  • 中國科學家建立新冠病毒小鼠感染模型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北京8月12日電(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邱晨輝)記者今天從中國農業科學院獲悉,該院哈爾濱獸醫研究所步志高團隊近日研究建立能同時在小鼠上呼吸道和下呼吸道穩定、有效複製的新冠病毒SARS-CoV-2感染模型。該研究成果已於近日在線發表於學術期刊《蛋白質與細胞》。
  • 中國科學家建立新冠病毒小鼠感染模型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北京8月12日電(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邱晨輝)記者今天從中國農業科學院獲悉,該院哈爾濱獸醫研究所步志高團隊近日研究建立能同時在小鼠上呼吸道和下呼吸道穩定、有效複製的新冠病毒SARS-CoV-2感染模型。該研究成果已於近日在線發表於學術期刊《蛋白質與細胞》。
  • 我科學家建立新冠病毒小鼠感染模型
    光明網訊(記者 宋雅娟 張蕃)8月4日,中國農業科學院哈爾濱獸醫研究所步志高團隊研究建立能同時在小鼠上呼吸道和下呼吸道穩定、有效複製的新冠病毒SARS-CoV-2感染模型。團隊成員利用臨床樣品中分離的SARS-CoV-2病毒株(SARS-CoV-2/HRB26/human/2020/CHN (HRB26)),通過鼻腔途徑感染4-6周齡BALB/c小鼠,快速傳代14代,獲得一株小鼠適應的SARS-CoV-2(HRB26M),感染後第3天和5天鼻甲和肺臟均檢測到高水平的病毒複製
  • 我科學家建立新冠病毒小鼠感染模型
    光明網訊(記者 宋雅娟 張蕃) 8月4日,中國農業科學院哈爾濱獸醫研究所步志高團隊研究建立能同時在小鼠上呼吸道和下呼吸道穩定、有效複製的新冠病毒SARS-CoV-2感染模型。
  • 《科學》:食蟹獼猴可以感染新冠病毒,並在特徵上與人類十分相似
    《科學》:食蟹獼猴可以感染新冠病毒,並在特徵上與人類十分相似  Winnie Lee • 2020-04-20 14:10
  • 我國科學家建立新冠病毒小鼠感染模型;全球首款「蠶絲硬碟」問世
    科技前沿我國科學家建立新冠病毒小鼠感染模型據中國農科院最新消息,該院哈爾濱獸醫研究所研究員步志高團隊研究建立了,能同時在小鼠上呼吸道和下呼吸道穩定、有效複製的新冠病毒(COVID-19)感染模型。研究發現,自然情況下,小鼠對新冠病毒不易感,因此研發出對新冠病毒具有易感性的小鼠感染模型具有無可替代的價值,為深入探索新冠病毒的感染與免疫機制提供了重要手段。
  • 武漢病毒所建立新冠小鼠感染模型,有望緩解動物模型緊張問題
    澎湃新聞記者 賀梨萍新冠病毒感染的動物模型對新冠研究及疫苗評價等研究至關重要。此前的研究已知,新冠病毒(SARS-CoV-2)感染的受體為人血管緊張素轉化酶(hACE2),然而由於與hACE2存在關鍵胺基酸位點差異,小鼠ACE2(mACE2)不能介導病毒入侵,因此SARS-CoV-2不能感染普通小鼠模型。
  • 武漢病毒所建立新冠小鼠感染模型,有望緩解動物模型緊張問題
    新冠病毒感染的動物模型對新冠研究及疫苗評價等研究至關重要。此前的研究已知,新冠病毒(SARS-CoV-2)感染的受體為人血管緊張素轉化酶(hACE2),然而由於與hACE2存在關鍵胺基酸位點差異,小鼠ACE2(mACE2)不能介導病毒入侵,因此SARS-CoV-2不能感染普通小鼠模型。
  • 中國科學家建立新冠肺炎病毒小鼠感染模型
    下呼吸道穩定、有效複製新冠病毒SARS-CoV-2的感染模型。因此,科學家研發出的對SARS-CoV-2具有易感性的小鼠感染模型具有無可替代的價值,為深入探索SARS-CoV-2的感染與免疫機制提供了重要手段。
  • 我國科學家建立新冠肺炎病毒小鼠感染模型
    下呼吸道穩定、有效複製新冠病毒SARS-CoV-2的感染模型。因此,科學家研發出的對SARS-CoV-2具有易感性的小鼠感染模型具有無可替代的價值,為深入探索SARS-CoV-2的感染與免疫機制提供了重要手段。
  • 中國科學家建立可用於新冠病毒感染測試的轉基因小鼠模型
    中國科學家建立可用於新冠病毒感染測試的轉基因小鼠模型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5/22 23:49:37 中科院武漢病毒所石正麗、楊興婁等研究人員合作建立了表達人類人血管緊張素轉化酶2(hACE2)的轉基因小鼠,
  • 幹細胞人肺模型可模擬新冠病毒感染
    科技日報北京11月29日電 (記者張夢然)英國《自然》雜誌26日發表的一項幹細胞最新研究成果,美國史丹福大學研究人員報告一種人類肺培養系統問世,它可用於模擬肺部感染,包括引起新冠肺炎的新冠病毒感染。而肺部幹細胞可以再生肺部組織,因此有潛力能形成實驗室肺培養模型,用於研究肺病、癌症和感染。但是,肺部是人體最複雜的器官,肺臟自近端到遠端包括氣管、支氣管、小支氣管和肺泡等結構,對氣體交換和抵禦病原體入侵至關重要,由數十種不同細胞的協同工作保證了其正常功能的進行。
  • 荷蘭科學家發表Science論文,在非人類靈長類動物模型中...
    先前曾在非人類靈長類動物模型(食蟹猴)中研究過SARS-CoV感染的發病機理,在這種動物模型中,年老動物更容易患病。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荷蘭多家研究機構的研究人員在食蟹猴中描述了SARS-CoV-2感染的特徵,並與MERS-CoV感染和SARS-CoV的歷史數據進行了比較。
  • 《自然》:幹細胞人肺模型可模擬新冠病毒感染
    驅動中國2020年11月30日消息,近日英國《自然》雜誌發表了一篇關於幹細胞的研究結果,研究表明幹細胞可用於模擬肺部感染,包括引起的新冠病毒感染。幹細胞是一種具有多分化潛能及自我複製能力的早期未分化細胞。
  • 公衛·速遞|用一種數學模型揭示群體免疫對新冠病毒在人群異質性的...
    公衛·速遞|用一種數學模型揭示群體免疫對新冠病毒在人群異質性的影響 2020-07-02 04:1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幹細胞人肺模型可模擬新冠病毒感染_科技_中國西藏網
    英國《自然》雜誌26日發表的一項幹細胞最新研究成果,美國史丹福大學研究人員報告一種人類肺培養系統問世,它可用於模擬肺部感染,包括引起新冠肺炎的新冠病毒感染。  幹細胞是一種具有多分化潛能及自我複製能力的早期未分化細胞。
  • 突破|華南農業大學再次建立基因突變的食蟹猴模型
    根據小鼠及植物中的研究表明CBE系統具有全基因組隨機脫靶特性,為驗證CBE系統的脫靶性,通過胚胎移植技術首次獲得FAH基因單鹼基雜合突變食蟹猴胎兒。利用全基因組測序分析突變猴及父母本,發現潛在的66個新單鹼基突變位點和5個indels位點。
  • 數學模型揭示人口異質性對新冠病毒群體免疫的影響
    數學模型揭示人口異質性對新冠病毒群體免疫的影響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6/28 11:26:20 瑞典斯德哥爾摩大學Tom Britton等研究人員利用數學模型揭示了人口異質性對新冠病毒
  • 【新突破】中科院秦建華等人利用器官晶片和活病毒建立人源性新冠...
    目前新冠肺炎治療仍缺少特效藥物。儘管目前已有平板細胞、類器官和動物模型研究新冠病毒,但這些模型在不同程度上仍有一定局限,尚缺少器官特異性組織界面和人體免疫細胞等器官微環境重要因素。因此,建立能有效反映人體對新冠病毒感染響應的人源性感染模型,對於加快新冠病毒致病機理研究和藥物研發進程等具有重要意義。
  • 嗅覺味覺喪失可能感染新冠病毒
    英國科學家藉助一款症狀追蹤應用程式收集的數據發現,嗅覺和味覺失靈可能是判斷感染新型冠狀病毒的最佳方法。路透社1日報導,這款應用程式可以幫助監測新冠肺炎疫情。研究人員分析數據後發現,近60%的新冠病毒感染者喪失嗅覺和味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