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幹細胞人肺模型可模擬新冠病毒感染】英國《自然》雜誌26日發表...

2020-12-01 網易新聞

2020-11-30 07:08:25 來源: 行業快報

舉報

  來源:雪球App,作者: 7X24快訊,(https://xueqiu.com/5124430882/164490350)

  【幹細胞人肺模型可模擬新冠病毒感染】英國《自然》雜誌26日發表的一項幹細胞最新研究成果,美國史丹福大學研究人員報告一種人類肺培養系統問世,它可用於模擬肺部感染,包括引起新冠肺炎的新冠病毒感染。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關焦點

  • 幹細胞人肺模型可模擬新冠病毒感染
    科技日報北京11月29日電 (記者張夢然)英國《自然》雜誌26日發表的一項幹細胞最新研究成果,美國史丹福大學研究人員報告一種人類肺培養系統問世,它可用於模擬肺部感染,包括引起新冠肺炎的新冠病毒感染。幹細胞是一種具有多分化潛能及自我複製能力的早期未分化細胞。而肺部幹細胞可以再生肺部組織,因此有潛力能形成實驗室肺培養模型,用於研究肺病、癌症和感染。但是,肺部是人體最複雜的器官,肺臟自近端到遠端包括氣管、支氣管、小支氣管和肺泡等結構,對氣體交換和抵禦病原體入侵至關重要,由數十種不同細胞的協同工作保證了其正常功能的進行。
  • 幹細胞人肺模型可模擬新冠病毒感染_科技_中國西藏網
    英國《自然》雜誌26日發表的一項幹細胞最新研究成果,美國史丹福大學研究人員報告一種人類肺培養系統問世,它可用於模擬肺部感染,包括引起新冠肺炎的新冠病毒感染。  幹細胞是一種具有多分化潛能及自我複製能力的早期未分化細胞。
  • 《自然》:幹細胞人肺模型可模擬新冠病毒感染
    驅動中國2020年11月30日消息,近日英國《自然》雜誌發表了一篇關於幹細胞的研究結果,研究表明幹細胞可用於模擬肺部感染,包括引起的新冠病毒感染。幹細胞是一種具有多分化潛能及自我複製能力的早期未分化細胞。
  • 科研人員利用器官晶片技術模擬新冠病毒感染誘發肺損傷和免疫反應
    新型冠狀病毒(SARS-CoV-2)感染已導致全球大流行。肺臟是SARS-CoV-2感染的主要靶器官。目前新冠肺炎的臨床治療多以綜合治療為主,但仍缺乏特效藥物。儘管前期已有細胞和動物模型用於新冠病毒研究,但在一定程度上仍存在諸多局限。現階段,仍缺少能夠在組織器官水平反映人體對新冠病毒感染響應的研究模型,這也是嚴重製約當前新冠病毒藥物研發進程的瓶頸之一。
  • 自然醫學:鼻內兩種細胞或最先染新冠病毒,導致高效率人傳人
    自然醫學:鼻內兩種細胞或最先染新冠病毒,導致高效率人傳人 @健康時報4月25日消息,當地時間4月24日,英國維康桑格研究所Waradon Sungnak領導的團隊,在著名期刊《自然·醫學》上發表重要研究成果。
  • 中國科學家建立可用於新冠病毒感染測試的轉基因小鼠模型
    中國科學家建立可用於新冠病毒感染測試的轉基因小鼠模型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5/22 23:49:37 中科院武漢病毒所石正麗、楊興婁等研究人員合作建立了表達人類人血管緊張素轉化酶2(hACE2)的轉基因小鼠,
  • 半數人口已感染新冠病毒?英國的「群體免疫」,是豪賭還是謊言?
    (歐洲新冠最新戰局/圖片來自維基百科)據英國衛生部當地時間26日發布的數據,在過去24小時裡,新增新冠肺炎確診病例2129例,新增死亡病例113例。目前,英國新冠肺炎確診病例累計11658例,死亡病例累計578例。英國衛生部的數據顯示:截至26日上午9時,英國已有超過10萬人進行了新冠病毒檢測。
  • 首個新冠病毒刺突蛋白全原子開源模型問世有望促進新冠肺炎療法的...
    原標題:首個新冠病毒刺突蛋白全原子開源模型問世有望促進新冠肺炎療法的研發一種刺突蛋白模型。圖片來源:物理學家組織網刺突蛋白在新冠病毒進入人體細胞中起關鍵作用,使其成為新冠肺炎疫苗和抗病毒藥物開發的主要靶標。據物理學家組織網22日報導,一個國際科研團隊近日創建了首個刺突蛋白全原子開源模型,研究人員稱,科學家們可利用最新模型,針對新冠肺炎防治方法開展富有創新性的模擬研究,從而促進療法和疫苗的研發進度。
  • 研究:細胞納米海綿或有助抑制新冠病毒感染
    ,他們研究出一種利用細胞納米海綿對抗新冠病毒感染的策略。動物實驗表明,這種策略不僅能很好地抑制病毒的感染性,而且從理論上講,在病毒發生突變的情況下仍會起作用。目前,科學家們正在加班加點地尋找新冠肺炎的有效治療方法。研究表明,新冠病毒是通過刺突蛋白與人類細胞表面的ACE2和CD147兩種蛋白結合來感染人類細胞的,阻止這種相互作用就會阻止病毒感染細胞,所以新冠病毒刺突蛋白成為了科學家們研究的重點。
  • 聯合武漢病毒所,廣東團隊新冠研究取得2項重要發現,成果登上中國期刊!
    新冠病毒首要靶向人肺部上皮細胞,導致急性呼吸窘迫症候群,嚴重威脅人類健康。傳統的病毒研究主要使用細胞模型和動物模型,但是體外細胞模型不能有效模擬體內的多細胞環境,而動物模型則存在明顯的物種差異,從而導致這些模型都有各自明顯的局限性。
  • 武漢病毒所建立新冠小鼠感染模型,有望緩解動物模型緊張問題
    澎湃新聞記者 賀梨萍新冠病毒感染的動物模型對新冠研究及疫苗評價等研究至關重要。此前的研究已知,新冠病毒(SARS-CoV-2)感染的受體為人血管緊張素轉化酶(hACE2),然而由於與hACE2存在關鍵胺基酸位點差異,小鼠ACE2(mACE2)不能介導病毒入侵,因此SARS-CoV-2不能感染普通小鼠模型。
  • 武漢病毒所建立新冠小鼠感染模型,有望緩解動物模型緊張問題
    新冠病毒感染的動物模型對新冠研究及疫苗評價等研究至關重要。此前的研究已知,新冠病毒(SARS-CoV-2)感染的受體為人血管緊張素轉化酶(hACE2),然而由於與hACE2存在關鍵胺基酸位點差異,小鼠ACE2(mACE2)不能介導病毒入侵,因此SARS-CoV-2不能感染普通小鼠模型。
  • 這個器官或是新冠病毒感染的「毒庫」
    當地時間4月24日,英國維康桑格研究所Waradon Sungnak領導的團隊,在著名期刊《自然·醫學》上發表重要研究成果。研究團隊認為,鼻子裡面的兩種細胞或是新冠病毒的初次感染場所,而且這兩類細胞很有可能是新冠病毒實現高效人傳人的病毒存儲庫。
  • 【新突破】中科院秦建華等人利用器官晶片和活病毒建立人源性新冠...
    目前新冠肺炎治療仍缺少特效藥物。儘管目前已有平板細胞、類器官和動物模型研究新冠病毒,但這些模型在不同程度上仍有一定局限,尚缺少器官特異性組織界面和人體免疫細胞等器官微環境重要因素。因此,建立能有效反映人體對新冠病毒感染響應的人源性感染模型,對於加快新冠病毒致病機理研究和藥物研發進程等具有重要意義。
  • Science:新冠病毒食蟹猴感染模型建立
    1、Science:邵峰團隊發現觸發細胞焦亡的新途徑近日,來自北京生命科學研究所邵峰團隊在《科學》雜誌發表了標題為「Granzyme A from cytotoxic lymphocytes cleaves GSDMB to trigger pyroptosis
  • 新冠病毒可利用細胞內在膽固醇代謝增強感染
    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醫學科學院生物工程研究所(北京)的鐘輝及其同事研究發現,新冠病毒可能利用細胞的內在膽固醇代謝增強感染。
  • 首次發現新冠病毒感染人體細胞的新受體AXL
    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這場特殊的戰役裡,病毒毒株分離鑑定、感染機理、快速檢測、診療方案、抗病毒藥物的篩選以及疫苗研製都在被積極推進,科研人員功不可沒。  非常明確的是,新冠病毒SARS-CoV-2通過Spike蛋白與宿主ACE2受體結合,介導膜融合和病毒侵入。
  • 新冠病毒的「弱點」終於找到了!這種物質可有效阻止病毒複製
    德國法蘭克福大學等機構科研人員日前報告,他們發現了新冠病毒的一個「弱點」,有助於加快研發針對新冠病毒的藥物。資料圖 方非 攝法蘭克福大學14日發表公報說,科研人員最近開發出的一種質譜分析法可分析細胞內蛋白質情況。
  • 新冠病毒刺突柔性結構發現 可靈活尋找與靶細胞對接受體
    新冠病毒刺突柔性結構發現  可靈活尋找與靶細胞對接受體  國際戰「疫」行動  科技日報柏林8月19日電 (記者李山)近日,德國科學家使用高解析度成像和計算機輔助方法分析了新冠病毒的刺突結構,發現病毒表面的刺突可像栓在線上的氣球一樣運動,靈活地尋找與靶細胞對接的受體。
  • 中國科學家建立新冠病毒小鼠感染模型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北京8月12日電(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邱晨輝)記者今天從中國農業科學院獲悉,該院哈爾濱獸醫研究所步志高團隊近日研究建立能同時在小鼠上呼吸道和下呼吸道穩定、有效複製的新冠病毒SARS-CoV-2感染模型。該研究成果已於近日在線發表於學術期刊《蛋白質與細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