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醫學:鼻內兩種細胞或最先染新冠病毒,導致高效率人傳人

2021-01-20 澎湃新聞
自然醫學:鼻內兩種細胞或最先染新冠病毒,導致高效率人傳人

@健康時報4月25日消息,當地時間4月24日,英國維康桑格研究所Waradon Sungnak領導的團隊,在著名期刊《自然·醫學》上發表重要研究成果。

研究團隊認為,鼻子裡面的兩種細胞或是新冠病毒的初次感染場所,而且這兩類細胞很有可能是新冠病毒實現高效人傳人的病毒存儲庫。

Sungnak團隊在分析了人類細胞圖譜聯盟等資料庫的健康人組織的單細胞RNA測序數據之後,首次發現,新冠病毒進入細胞所需的受體蛋白ACE2和必需的蛋白酶TMPRSS2,在鼻子的杯狀細胞(分泌細胞)和纖毛細胞中同時高表達。這暗示鼻子裡面的這兩種細胞可能是新冠病毒的初次感染場所,且這兩類細胞很有可能是新冠病毒實現高效人傳人的病毒存儲庫。

近期也有臨床研究發現,在感染新冠病毒的患者中,鼻拭子的病毒載量顯著高於咽拭子。這也讓Sungnak團隊認為,鼻上皮細胞有可能是新冠病毒初次感染和傳播的門戶所在。他們發現,在ACE2表達水平高的細胞中,與先天和抗病毒免疫功能有關的基因表達水平上升。研究人員認為,這有可能是由於這些細胞更容易被病毒感染,所以這些細胞同時會高表達免疫相關基因,以降低被病毒的感染風險。

該團隊的數據還顯示,病毒的傳播能力取決於呼吸道中相關受體和蛋白的空間分布。

鼻腔的杯狀細胞是一種分泌細胞,新冠病毒有可能利用杯狀細胞持續的分泌作用,在症狀出現之前就開啟傳播之旅。

鼻子,其實是人體健康的一面鏡子。一旦身體出現嚴重疾病,白細胞分泌一種綠色酶會導致鼻涕出現黃色或綠色。正常的鼻內黏膜為粉紅色。如果鼻黏膜出現藍色、白色或發生腫脹,則可能患有過敏性鼻炎或是導致炎症的某種鼻過敏,鼻腔發紅通常表明有感染發生。

中國工程院院士鍾南山教授曾指出:「治療呼吸道炎症要要鼻子和肺一起治,不能馬路警察各管一段。

氣道開始於鼻子,止於肺,包括過敏性鼻炎和哮喘等呼吸道疾病,都不是各自獨立的,而是從鼻子到肺都存在過敏性的問題。

今年3月底,復旦大學基礎醫學院、上海市公共衛生臨床中心陸路和姜世勃團隊等在著名期刊《細胞研究》上發表的重要研究成果提示,其開發的脂肽類藥物,能有效阻斷新冠病毒等引起的膜融合,可以採用鼻腔給藥的方式預防病毒感染。在藥物研發成功之前,帶好口罩、護住口鼻是非常重要的。

(原題為《最新發現!鼻子或是新冠病毒感染的「毒庫」》)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關鍵詞 >> 新冠病毒

相關推薦

評論()

相關焦點

  • 這個器官或是新冠病毒感染的「毒庫」
    當地時間4月24日,英國維康桑格研究所Waradon Sungnak領導的團隊,在著名期刊《自然·醫學》上發表重要研究成果。研究團隊認為,鼻子裡面的兩種細胞或是新冠病毒的初次感染場所,而且這兩類細胞很有可能是新冠病毒實現高效人傳人的病毒存儲庫。
  • 鍾南山:新冠病毒出現環境傳人!
    鍾南山最新提醒:新冠病毒出現環境傳人「(新冠病毒)原來是人傳人,現在出現了一個新的課題,環境傳人。」12月19日,共和國勳章獲得者、中國工程院院士、國家呼吸系統疾病臨床醫學研究中心主任鍾南山表示,新冠病毒的環境傳播是新出現的課題,需要科學家尋找規律並研究預防措施。
  • 新冠病毒是自然來源,通過自然進化產生
    英國當地時間3月17日,來自美國斯克裡普斯研究所、哥倫比亞大學、圖蘭大學,英國愛丁堡大學,澳大利亞雪梨大學的研究人員在期刊《自然醫學》發文稱,新冠病毒是通過自然進化產生的,而非實驗室合成。系自然進化產物,非實驗室合成在上述《自然醫學》刊發的論文中,研究人員分析了新冠病毒基因組相關數據,據此探討病毒的起源。其中稱,冠狀病毒依靠刺突蛋白感染其他細胞,刺突蛋白中的受體結合域(RBD)是病毒基因組中最易變化的。研究表明,新冠病毒的刺突蛋白與人體細胞ACE2受體的結合效率之高,是自然選擇的結果,而非人為操作可以達到。
  • 新冠病毒會攻擊鼻子關鍵細胞,影響我們嗅覺
    哈佛大學醫學院的專家則在28日刊發的一篇最新論文中指出,新冠病毒會攻擊鼻子裡的關鍵細胞,這也許可以解釋為什麼一些新冠肺炎患者會失去嗅覺和味覺。這些細胞的感染可以直接或間接地導致嗅覺的改變。眾所周知,引起普通感冒的病毒會導致感染後的損傷。因此,新冠病毒也會導致感染者嗅覺喪失,這也許並不令人驚訝。
  • 鍾南山:新冠病毒出現環境傳人
    冷鏈外包裝的病毒會不會使人感染?病毒濃度達到多高會出現感染?病毒能夠存活多少天?「(新冠病毒)原來是人傳人,現在出現了一個新的課題,環境傳人。」12月19日,共和國勳章獲得者、中國工程院院士、國家呼吸系統疾病臨床醫學研究中心主任鍾南山在一個專題研討會上發言稱,新冠病毒的環境傳播是新出現的課題,需要科學家尋找規律並研究預防措施。
  • 鍾南山稱新冠病毒出現環境傳人
    「(新冠病毒)原來是人傳人,現在出現了一個新的課題,環境傳人。」12月19日,共和國勳章獲得者、中國工程院院士、國家呼吸系統疾病臨床醫學研究中心主任鍾南山在一個專題研討會上發言稱,新冠病毒的環境傳播是新出現的課題,需要科學家尋找規律並研究預防措施。
  • 新冠病毒可「物傳人」冷凍下可長期存活
    10月20日,青島市副市長欒新在疫情發布會上指出,已找到充分的證據鏈,證實新冠病毒可通過物傳人,且該病毒在冷凍條件下可長期存活。這亦是世界首次在冷凍包裝發現活性冠狀病毒,並證實接觸新冠活病毒汙染的外包裝可導致感染。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提醒道,這一發現表明,各國應重視通過冷凍供應鏈存在著病毒傳播的風險。不過,該中心補充稱,這對於大多數人而言不需要過於緊張,普通公眾接觸或食用冷鏈食品的感染風險很低。
  • 研究指出:一種常見突變使新冠病毒更「懼怕」疫苗
    北卡羅來納大學教授拉爾夫·巴裡奇說:「D614G的繁殖速度是原始病毒的10倍左右,它在鼻上皮細胞中的繁殖效率相當高,而鼻上皮細胞對於病毒『人傳人』而言具有潛在的重要性。」研究人員認為,D614G毒株之所以能佔據主導地位,是因為它能增強為病毒打開細胞通道的刺突蛋白的能力。
  • 鍾南山:警惕新冠病毒出現環境傳人
    「原來是人傳人,現在出現了一個新的課題,環境傳人。」12月19日,在出席2020金域醫學學術委員會專題研討會時,中國工程院院士、國家呼吸系統疾病臨床醫學研究中心主任鍾南山表示,新冠病毒的環境傳播是新出現的課題,需要科學家尋找規律並研究預防措施。
  • 美動物園三隻大猩猩確認染新冠 乃全球首例
    導讀 大猩猩是繼確認感染老虎,獅子,貂,雪豹,狗和家貓後,第七種自然感染該病毒的動物。大猩猩也成為除人類以外第二種被發現自然感染新冠病毒的靈長類動物
  • 變異新冠病毒已在美國「人傳人」
    美國加利福尼亞州2020年12月30日確認全美第二名變異新冠病毒感染者。由於全美首名變異病毒感染者近期沒有出行,美國疾病控制和預防中心官員判斷,變異病毒已經在美國「人傳人」。當天晚些時候,加州聖地牙哥縣政府官員在記者會上說,感染者是當地一名30歲男子,2020年12月27日出現症狀,29日新冠病毒檢測結果為陽性。由於這名男子沒有旅行記錄,政府認為聖地牙哥縣可能有感染變異毒株的其他病例。政府官員說,疫情已令聖地牙哥縣醫療系統壓力巨大,民眾應當遵守防疫規定,儘量在家慶祝新年。
  • 世衛組織正式通報新冠病毒四種變體!變異病毒已在美國「人傳人」
    繼美國科羅拉多州2020年12月29日確認出現美國首名變異新冠病毒感染者後,加州和佛州相繼確認出現變異病毒感染者。由於全美首名變異病毒感染者——近期沒有出行,美國疾病控制和預防中心官員判斷,變異病毒已經在美國「人傳人」。當地時間2020年12月31日晚,世衛組織正式通報了新冠病毒自出現以來的主要變異情況,包括四種變體,其中三種傳播力增強。
  • 再破「新冠人造」假說:病毒專有特性無法在實驗室獲得
    外國人士因為疫情首先爆發於武漢而歸咎於距離「原爆點」華南海鮮市場不遠的武漢病毒所,近日中國方面轉而指責病毒是從美軍去年關閉的一個病毒實驗室裡逃出來,被美軍帶到武漢的。一篇3月17日發布在學術期刊《自然-醫學》上的通訊文章,引用、匯總和確認了最近以來多個權威專家團隊的研究。
  • 《柳葉刀》指出:「武漢不是新冠病毒第一個發生人傳人的地方」
    英國權威醫學雜誌《柳葉刀》近日發表一篇論文,指出印度等地可能是新冠病毒最早發生人與人之間傳播的地點。ssrn.com網站顯示,該論文列出了3位作者,分別是來自中國科學院的Libing Shen、復旦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的Funan He和美國德克薩斯大學休斯敦生物科學與分子生物學院的Zhao Zhang,論文題為《新冠病毒在人類宿主中的早期秘密傳播和進化》,全文共22頁。 研究人員從17個國家及地區提供的病毒株,追蹤到病毒最初或在印度及孟加拉等地出現。
  • 再破「新冠人造」假說:病毒專有特性無法在實驗室獲得-虎嗅網
    外國人士因為疫情首先爆發於武漢而歸咎於距離「原爆點」華南海鮮市場不遠的武漢病毒所,近日中國方面轉而指責病毒是從美軍去年關閉的一個病毒實驗室裡逃出來,被美軍帶到武漢的。一篇3月17日發布在學術期刊《自然-醫學》上的通訊文章,引用、匯總和確認了最近以來多個權威專家團隊的研究。
  • 最先發布新冠病毒有人傳人風險的鐘南山,你知道哪所大學畢業嗎?
    2020年當發生新冠肺炎病毒的時候,鍾南山院士經過實地去武漢考察之後,發出了新冠肺炎病毒具有人傳人的危險。正因為有了鍾南山院士這樣敢於說實話的科學家,武漢的新冠肺炎病毒疫情戰役正式打響。可以說鍾南山院士的話讓疫情的管控發揮了重要的作用。鍾南山院士能有如此的成就一方面在於他的努力,另一方面鍾南山院士本身也是學霸。50年代的時候,鍾南山院士就通過自己的努力考上了大學。
  • 《柳葉刀》指出:「武漢不是新冠病毒第一個發生人傳人的地方。」
    英國權威醫學雜誌《柳葉刀》近日發表一篇論文,指出印度等地可能是新冠病毒最早發生人與人之間傳播的地點。網站顯示,該論文列出了3位作者,分別是來自中國科學院的Libing Shen、復旦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的Funan He和美國德克薩斯大學休斯敦生物科學與分子生物學院的Zhao Zhang,論文題為《新冠病毒在人類宿主中的早期秘密傳播和進化
  • 如何防範新冠病毒「物傳人」
    近日,國內多地接連出現本地新冠肺炎確診病例,新冠病毒「物傳人」的現象引發公眾關注。從公開新聞報導看,此類感染多為患者接觸了被新冠病毒汙染的冷鏈食品及其外包裝、境外貨櫃等物品所致,那麼該如何預防這類感染呢?
  • ...家:武漢絕不是新冠病毒源頭!病毒並非來自實驗室,而是自然產生的
    導讀:美國科學家日前進行的一項關於新冠病毒最新研究顯示,「武漢絕不是該病毒的源頭」。研究稱,這種導致全球大流行的病毒並非來自實驗室,而是自然產生的。
  • 鍾南山重要提醒:新冠病毒出現環境傳人
    掌上春城訊「(新冠病毒)原來是人傳人,現在出現了一個新的課題,環境傳人。」12月19日,共和國勳章獲得者、中國工程院院士、國家呼吸系統疾病臨床醫學研究中心主任鍾南山表示,新冠病毒的環境傳播是新出現的課題,需要科學家尋找規律並研究預防措施。鍾南山指出,國內疫情防控面臨兩大風險,一是境外輸入,二是新冠病毒通過環境進行傳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