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拿猴子做實驗還快:「器官晶片」或加速新冠疫苗研發

2020-12-05 中國科技新聞網

中國科技新聞網5月18日綜合(錦江)新冠肺炎疫苗研究競爭正處於白熱化階段。

 據媒體統計,目前全球有100多個團隊正在研究新冠候選疫苗,其中有幾個已經開始進行臨床試驗。

 此前有報導稱,牛津大學科學家開發的新冠病毒候選疫苗ChAdOx1 nCoV-19已經進入1期人體試驗階段,最快9月就可以應急使用。研究人員已經發表了第一份研究報告,詳細介紹了他們在小鼠和猴子身上進行的研究,數據顯示,COVID-19疫苗可以阻止病毒在動物體內複製。

 牛津大學的科學家們幾周前表示,「的首批幾百萬劑量的疫苗可能在9月前就可以上市了」。「獼猴幾乎是我們所擁有的最接近人類的動物,」Munster博士當時說,他指的是被接種並接觸到病毒的6只猴子。

 但也許牛津大學的速度還不是最快的。

 為了追趕新冠病毒再發生變異的腳步,搶先一步地找到其穩定的部分進行有效免疫成為當下藥物與疫苗研發的關鍵,而科研人員們都希望這個速度能夠再快一點。

 目前,一種名為「器官晶片」的前沿技術正在發揮作用,解決縮短研發周期,為臨床實驗提速,並且能夠保證足夠的安全有效。

 器官晶片「organs-on-a-chip」(以下簡稱OOC),可以把這種技術形象的理解為:在一塊晶片上建造人體器官的機構與功能系統,模擬疾病發生,以此體體外預測各種藥物或者外界刺激下的各種反應。

 事實上,在 COVID-19 新冠病毒出現之前,科學家們已經模擬出了多種人類器官的「晶片」來促進藥物開發和個性化醫學治療,像是人體的肺、肝臟、眼睛、女性生殖系統等。


相關焦點

  • 國產首個新冠疫苗上市,六人科研組談實驗經歷:猴子一打上疫苗,我們...
    來源:科技日報2020年最後一天,萬眾期待的新冠疫苗迎來決定性裡程碑——12月31日,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發布最新消息:前一天,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依法批准了國藥集團中國生物北京公司研發的新冠滅活疫苗附條件上市,這是我國首個上市的新冠疫苗。疫苗業界內有一個「雙十規律」:研發成功一個疫苗,需投資10億,耗時10年。光是論證、立項少說也要一年時間。
  • 疫苗攻堅階段,做實驗的猴子不夠了
    出品 | 搜狐健康作者 | 周亦川編輯 | 袁月多家美國生物製藥企業正在積極投入新冠疫苗或治療藥物的研發階段該報告稱,國家需要保證「戰略猴子區」,一旦發生「不可預測的疾病爆發」,就可以提供實驗用猴的緩衝區。在儲備不足的情況下,新冠疫情突然來臨,猴子的需求在全球範圍內飆升。猴子等靈長類動物對臨床研究很重要,猴子和人類的免疫系統相似。理論上一種有效的疫苗會在人和猴子上產生相同的效果,還不會對人類造成任何危險。
  • 新冠疫苗研發:我太難了!
    但新冠疫苗的研發,還面臨著很多困難和障礙。 難點一,認識新敵人要打敗一個新敵人,首先要認識和了解它。新冠病毒是過去18年裡第3種通過跨物種傳播而導致人類大規模感染的冠狀病毒,之前的兩種是SARS和MERS。對同類病毒的研究經驗,能幫我們更好地了解新敵人。但遺憾的是,迄今尚無針對某種冠狀病毒的疫苗研發出來,SARS和MERS都沒有成功上市的疫苗。
  • AI加速新冠疫苗研發,百度AI發布顛覆性mRNA疫苗基因優化設計算法
    在全球新冠毒感染人數累計超過400萬人的今天,疫苗作為抵禦病毒的終極武器,全球科學家都正在加速攻堅。疫苗的快速研發十分迫切。AI算法能否在生物疫苗研發中起作用?百度研究院重磅推出全球首個mRNA疫苗基因序列設計算法LinearDesign,是專門用於優化mRNA序列設計的高效算法。
  • 美軍5基地參加一英國新冠疫苗的三期臨床試驗,此前實驗猴子全感染
    福克斯報導截圖 【環球網軍事報導】福克斯新聞消息,五角大樓在9月3日提供的一份聲明中宣布,選擇了五個美國軍事基地參加新冠疫苗的三期試驗 據稱,美國國防部衛生事務助理部長湯姆麥卡弗利(Tom McCaffery)說:「國防部繼續在研製一種潛在的新冠疫苗方面發揮關鍵作用。」他還說,「現在疫苗已經通過了第一階段的安全性、劑量和反應性測試,我們準備進入下一階段,志願者需要加入大型臨床研究。
  • ...快進鍵:晶片上打造的「人體器官」,正孵化出藥物研發的新興實驗場
    以這次的新冠病毒為例,新冠疫情現已進入到了全球蔓延的階段,為應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全球科研機構和製藥公司正加緊抗病毒藥物研發和試驗。然而,和其他的新藥一樣,新冠病毒藥物的研發,也需要經過從體外細胞實驗到動物實驗再到人體臨床實驗的漫長過程。
  • 英媒:新冠疫苗研發為何能快如閃電?
    原標題:英媒:新冠疫苗研發為何能快如閃電?參考消息網1月8日報導英國《自然》周刊網站1月7日一期發表了題為《新冠疫苗研發的閃電速度——以及它對其他疫苗的意義》的文章,作者為菲利普·鮑爾,文章稱,令新冠疫苗得以迅速問世的研究並非始於2020年初。
  • 解讀研發中的新冠疫苗及其生產工藝
    北京康樂衛士將新冠病毒的最有效的抗原成份(表位)基因拿出來,插入到其它病毒的結構蛋白基因中,進行體外重組和融合蛋白表達,製成多肽疫苗,正在動物體內進行測試[13]。值得關注的是,廈門大學和長春百克生物等單位聯合研發的減毒流感病毒載體新冠疫苗也在研發中,該類疫苗可以通過鼻腔滴注方式接種[19],如果研製成功有利於提高疫苗接種率。該流感病毒載體疫苗正在進行實驗動物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研究,預計4月底完成候選疫苗的臨床前研究[20]。
  • 我國新冠疫苗研發「又快又好」將結碩果
    而來自我國的就有5支,其中3款為滅活疫苗,研發速度均位於世界前列,且試驗顯示安全性良好,未出現一例嚴重不良反應,不管是研發速度還是質量,我國新冠疫苗都實現了「又快又好」。更讓人振奮的是,中國疾控中心生物安全首席專家武桂珍表示,大概11月或12月,普通人就可以接種新冠疫苗了。
  • 首個新冠疫苗動物實驗數據出爐,動物實驗對治療疾病有多重要?
    在新冠肺炎全球大流行時,中國醫學院的科學家發表了首個新冠疫苗的動物實驗數據,結果樂觀。如今,動物實驗已成為醫學實驗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關係著人類健康甚至是動物的安全。那麼,動物實驗是如何進行的?管理體系又是怎樣的?
  • 關於mRNA新冠疫苗的10個答疑解惑|mRNA疫苗|新冠疫苗|疫苗現狀|...
    新冠疫情爆發以來,全球都在積極開展疫苗研究,以上形式疫苗均有在研產品,處於不同階段。mRNA疫苗之所以可以這麼快脫穎而出,一方面由於開發方的勤奮努力,一方面依賴於該技術的先天優勢。mRNA疫苗產品設計快,依託於測序序列即可快速設計優化,進入動物實驗和臨床實驗篩選。因此「自帶捷徑」的先天速度優勢,預示著mRNA疫苗將會在未來疫苗市場佔有一席江山。
  • 新小鼠模型助推藥物和新冠疫苗研發
    科技日報北京6月11日電 (記者劉霞)新冠肺炎疫情暴發以來,全球科學家競相研發相關藥物和疫苗,但諸多努力囿於易感染新冠病毒實驗小鼠數量有限而無法很好地開展,這種情況即將改變!美國科學家在6月10日出版的《細胞》雜誌在線版上刊文指出,他們已經開發出了一種新的新冠肺炎小鼠模型,可複製新冠病毒,有望大大加快新冠肺炎療法和預防製劑的測試進度。
  • 強生新冠疫苗動物實驗結果優異,我們與病毒的生死之爭從未停止
    近日,美國強生公司在其官網上宣布,其研發的腺病毒26(Ad26)載體新冠疫苗在動物試驗中表現良好,可以在非人靈長類動物中誘發穩定的免疫反應,有效預防病毒感染,並且只需接種一次。此外,據強生透露,公司計劃在今年9月下半月開始大規模的3期臨床測試。
  • 較真丨全球新冠病毒疫苗研發,有多少種疫苗?最新進展如何?
    所謂知己知彼方能百戰百勝,疫苗就是這個思路。但因為病毒的致病性,我們不會拿真的病毒去刺激人體免疫系統,所以就用沒有致病性病毒的部分蛋白,或者滅活了的病毒,還有現代生物技術所提供的體外合成 的病毒DNA和RNA,都可以拿來作為刺激免疫反應的病毒成分。 所以新冠病毒的疫苗大致分為滅活病毒疫苗、病毒特異性蛋白疫苗、DNA疫苗、RNA疫苗幾大類。
  • 又一新冠疫苗研究獲重大突破,有望解決規模化投產難題
    研究指出,以新冠病毒刺突蛋白(S蛋白)受體結合域(RBD)為靶點的重組疫苗在小鼠和非人靈長類動物中誘導了強烈且有效的功能性中和抗體反應,並評估了規模生產的可行性,或為新冠疫苗的規模化投產帶來突破。不過現在看來,研發團隊很慶幸當時堅持這個正確的決定。」 作為這次文章的主要通訊作者,澳門科技大學醫學院張康教授表示,全球所有一百多款候選新冠病毒疫苗在研發中,但在大量生產上都面臨艱巨的挑戰。此次研究發現,以新冠病毒刺突蛋白(S蛋白)受體結合域(RBD)為靶點的重組疫苗在小鼠和非人靈長類動物中誘導了強烈且有效的功能性中和抗體反應。
  • 香港理工大學與澳門科技大學合作研發新冠病毒疫苗
    新華社香港8月3日電(記者張雅詩)香港理工大學3日宣布,該校與澳門科技大學合作研發新冠病毒疫苗,結果發現有關疫苗能在動物身上產生大量抗體,且沒有明顯副作用,預計最快數星期內能進行人體臨床測試。理大應用生物及化學科技學系客座教授劉耀南表示,研究人員為小鼠、兔子和猴子注射以新冠病毒刺突蛋白受體結合區域作為靶點的重組疫苗,結果發現全部動物均能產生大量抗體,而且沒有明顯副作用,至於抗體能維持多久則有待研究。他預計,此項研究最快在幾星期後能進行臨床測試。
  • 質量好速度快,中國新冠疫苗研發的「秘密」是什麼?
    其中的3款滅活疫苗,研發進度霸佔了世界前三;並且試驗初步顯示安全性良好,未出現一例嚴重的不良反應——不管是研發進度還是研發質量,均處於世界領先地位。此外,目前有2個候選疫苗正在進行二期臨床試驗;11個處於臨床一期/二期試驗同步進行中;21個正在進行臨床一期試驗。
  • 瞭望|新冠抗體藥物研發突破
    「開展非人靈長類動物模型實驗,是臨床前研究最重要的實驗,主要是通過觀察猴子的病理變化、病毒載量變化驗證抗體藥物的有效性,只有完成這個實驗才能進入臨床試驗。」史瑞介紹。目前,這一具有重大臨床應用前景的中和抗體藥物已申請發明專利並進入產業化快速發展通道,已經製備了可供Ⅰ、Ⅱ期臨床試驗用的抗體藥物。
  • 科研人員利用器官晶片技術模擬新冠病毒感染誘發肺損傷和免疫反應
    肺臟是SARS-CoV-2感染的主要靶器官。目前新冠肺炎的臨床治療多以綜合治療為主,但仍缺乏特效藥物。儘管前期已有細胞和動物模型用於新冠病毒研究,但在一定程度上仍存在諸多局限。現階段,仍缺少能夠在組織器官水平反映人體對新冠病毒感染響應的研究模型,這也是嚴重製約當前新冠病毒藥物研發進程的瓶頸之一。
  • 新冠疫苗的研發到哪一步了?
    這次新冠病毒的入侵,更是掀起了一場場聲勢浩大的戰役。為什麼對於一部分人來說,新冠病毒就像是洪水猛獸,而對於另一部分人來說,新冠病毒和普通的流感病毒似乎沒什麼區別?我們的「人造武器」疫苗的研發進展如何?國內何時才能開放接種?為什麼有些人感染了新冠病毒後會發展成重症而有些人感染後只是輕症、甚至能夠自愈?這是因為人體免疫系統存在差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