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9日,國際頂級學術期刊《自然》上刊登了中國研究團隊一項題為《以新冠病毒刺突蛋白受體結合域為靶點的重組疫苗誘導保護性免疫力》(A Vaccine Targeting RBD of SARS-CoV-2 Induces Protective Immunity)的最新研究。
該項研究由來自四川、北京、上海、中國香港、中國澳門多地科研團隊合作完成。研究指出,以新冠病毒刺突蛋白(S蛋白)受體結合域(RBD)為靶點的重組疫苗在小鼠和非人靈長類動物中誘導了強烈且有效的功能性中和抗體反應,並評估了規模生產的可行性,或為新冠疫苗的規模化投產帶來突破。
《自然》雜誌研究截圖
「從1月份以來,世界各地都爭分奪秒地生產疫苗,採用哪款候選疫苗的研製方案,確實是一個艱難的決定。不過現在看來,研發團隊很慶幸當時堅持這個正確的決定。」 作為這次文章的主要通訊作者,澳門科技大學醫學院張康教授表示,全球所有一百多款候選新冠病毒疫苗在研發中,但在大量生產上都面臨艱巨的挑戰。
此次研究發現,以新冠病毒刺突蛋白(S蛋白)受體結合域(RBD)為靶點的重組疫苗在小鼠和非人靈長類動物中誘導了強烈且有效的功能性中和抗體反應。實驗動物產生的免疫血清成功阻斷了受體結合域RBD與宿主細胞血管緊張素轉化酶2(ACE2)的結合,中和了新冠病毒並完全防止新冠病毒感染。
另外,即使在沒有病毒的情況下,接種疫苗蛋白後產生的抗體不會阻斷、啟動或調節內源性ACE2,因此副作用小。該疫苗還在非人靈長類動物中提供了抗新冠病毒的強大保護性免疫力。
文章提到,對猴子在內的所有實驗被試動物已做到了有效的全面保護。在接種了RBD免疫血清的小鼠和猴子中,無抗體依賴性肺炎增強或加速出現肺炎的不良反應。
這次研究證明以重組RBD區域疫苗可以最有效地誘發機體的免疫中和反應,且顯示出良好的安全性,另外,該重組RBD使用的生物技術方法具有很高的成熟度和可行性,將有潛力短期進入臨床試驗階段,以及規模生產的可行性,為全球抗擊新冠疫情提供根本性解決方案。
當然,有效的疫苗劑量以及疫苗效用還需進一步完成臨床試驗後評估。臨床試驗很快將會啟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