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新冠疫苗研究獲重大突破,有望解決規模化投產難題

2020-07-31 健康時報客戶端

7月29日,國際頂級學術期刊《自然》上刊登了中國研究團隊一項題為《以新冠病毒刺突蛋白受體結合域為靶點的重組疫苗誘導保護性免疫力》(A Vaccine Targeting RBD of SARS-CoV-2 Induces Protective Immunity)的最新研究。

該項研究由來自四川、北京、上海、中國香港、中國澳門多地科研團隊合作完成。研究指出,以新冠病毒刺突蛋白(S蛋白)受體結合域(RBD)為靶點的重組疫苗在小鼠和非人靈長類動物中誘導了強烈且有效的功能性中和抗體反應,並評估了規模生產的可行性,或為新冠疫苗的規模化投產帶來突破。

又一新冠疫苗研究獲重大突破,有望解決規模化投產難題


《自然》雜誌研究截圖

「從1月份以來,世界各地都爭分奪秒地生產疫苗,採用哪款候選疫苗的研製方案,確實是一個艱難的決定。不過現在看來,研發團隊很慶幸當時堅持這個正確的決定。」 作為這次文章的主要通訊作者,澳門科技大學醫學院張康教授表示,全球所有一百多款候選新冠病毒疫苗在研發中,但在大量生產上都面臨艱巨的挑戰。

此次研究發現,以新冠病毒刺突蛋白(S蛋白)受體結合域(RBD)為靶點的重組疫苗在小鼠和非人靈長類動物中誘導了強烈且有效的功能性中和抗體反應。實驗動物產生的免疫血清成功阻斷了受體結合域RBD與宿主細胞血管緊張素轉化酶2(ACE2)的結合,中和了新冠病毒並完全防止新冠病毒感染。

另外,即使在沒有病毒的情況下,接種疫苗蛋白後產生的抗體不會阻斷、啟動或調節內源性ACE2,因此副作用小。該疫苗還在非人靈長類動物中提供了抗新冠病毒的強大保護性免疫力。

文章提到,對猴子在內的所有實驗被試動物已做到了有效的全面保護。在接種了RBD免疫血清的小鼠和猴子中,無抗體依賴性肺炎增強或加速出現肺炎的不良反應。

這次研究證明以重組RBD區域疫苗可以最有效地誘發機體的免疫中和反應,且顯示出良好的安全性,另外,該重組RBD使用的生物技術方法具有很高的成熟度和可行性,將有潛力短期進入臨床試驗階段,以及規模生產的可行性,為全球抗擊新冠疫情提供根本性解決方案。

當然,有效的疫苗劑量以及疫苗效用還需進一步完成臨床試驗後評估。臨床試驗很快將會啟動。

相關焦點

  • 54歲女院士新冠疫苗研發獲重大突破,美坐不住了
    最新數據顯示,全球新冠病毒累計確診患者超過1200萬,其中死亡超過55萬,近段時間每日新增病例更是突破20萬,疫情上升之勢迅猛,眾多國家疫情都出現反彈。為儘快戰勝疫情,世界各國不僅加強疫情防控,還在全力開展疫苗研製工作,我國戰勝疫情後仍然堅持全力投入疫苗研發,就是為能夠幫助世界人民早日戰勝病毒。最新消息顯示,我國疫苗研發近日取得重大突破,54歲女院士成功研製出新冠病毒剋星,外媒震驚不已,紛紛報導稱東方大國這次或將拯救全球。
  • 基因編輯治療領域取得重大突破 病毒性角膜炎復發這一臨床難題有望...
    央廣網上海1月12日消息(記者楊靜)復旦大學附屬眼耳鼻喉科醫院今天(12日)透露,通過上海交通大學系統生物醫學研究院蔡宇伽教授和復旦大學附屬眼耳鼻喉科醫院洪佳旭副主任醫師的通力合作,在基因編輯治療領域取得重大突破,相關成果和操作技術在國際頂尖學術期刊《自然-生物醫學 和《自然-生物技術》雜誌上接連發表
  • 新冠疫苗問世不是終極解決方案,首批疫苗有望解決哪些問題?
    想要減輕防控壓力,恢復疫情前的生活,新冠疫苗被寄予厚望。根據世界衛生組織最新統計,目前全球共有47款候選新冠疫苗正在人體中開展臨床試驗,其中10款已經進入3期試驗階段。部分疫苗有望在2020年底或2021年初公布結果並獲批上市。
  • 一款國產新冠疫苗價格披露!年底有望上市
    一款國產新冠疫苗價格披露!  「我打了兩針新冠肺炎疫苗,沒啥不良反應。」劉敬楨表示,疫情發生後,國藥集團集中精力在全病毒滅活疫苗和基因工程亞單位疫苗兩條路線上進行重點突破。
  • 沃森生物新冠疫苗生產基地落戶北京大興
    經濟觀察網在現場了解到,該生產基地的建設是為一款黑猩猩腺病毒載體新冠疫苗的投產做準備。這款疫苗由清華大學醫學院和萬科公共衛生與健康學院教授張林琦團隊和天津醫科大學教授周東明團隊共同負責技術開發,沃森生物負責臨床試驗、產品註冊、生產以及其他商業化工作。
  • 輝瑞新冠疫苗研究取得重大突破,但批量生產和儲運環節挑戰依在
    美國製藥公司輝瑞(Pfizer)和德國醫藥公司BioNTech周一(1月9日)發布初期研究數據稱,兩家公司合作研製的新冠疫苗有效率高達但就這款疫苗的研究數據本身完整性,後期量產和運輸冷藏等環節中存在的不確定因素,還需謹慎對待。
  • 新突破!HELP療法有望幫助病毒性角膜炎患者重獲光明
    新突破!眼科治療重大突破日前,由上海交通大學系統生物醫學研究院蔡宇伽教授和我院眼科洪佳旭副主任醫師通力合作的「HELP療法」在基因編輯治療領域取得重大突破。
  • 獲今年諾貝爾獎科學家正研發新冠疫苗,業內稱新冠研究有望成未來的諾獎贏家
    他還以動物模型來研究人體免疫缺陷病毒,並確定了C型肝炎病毒。2000年獲拉斯克臨床醫學研究獎,2013年獲蓋爾德納國際獎。麥可·霍頓(Michael Houghton),英國生物化學家,參與開發C型肝炎測試。霍頓1972年獲東英吉利大學學士學位,並於1977年獲倫敦大學國王學院生物學博士學位。然後,他在白金漢郡塞爾研究實驗室工作,在1982年成為希龍公司的非甲非B型肝炎部主管。
  • 2020重大科學問題和工程技術難題發布;美施壓38家華為子公司;新...
    10個工程技術難題為:如何開發新型免疫細胞在腫瘤治療中的新途徑與新技術;水平起降組合動力運載器一體化設計為何成為空天技術新焦點;如何實現農業重大入侵生物的前瞻性風險預警和實時控制;信息化條件下國家關鍵基礎設施如何防範重大電磁威脅;矽光技術能否促成光電子和微電子的融合;如何解決集成電路製造工藝中缺陷在線檢測難題;無人車如何實現在衛星不可用條件下的高精度智能導航;如何在可再生能源規模化電解水制氫生產中實現
  • 中國新冠疫苗上市,揭秘央企研發新冠滅活疫苗歷程
    後續,疫苗免疫的持久性和保護效果還需持續觀察。這一成果來之不易,中國疫苗上市為全球戰勝疫情注入信心,也為疫苗成為全球公共產品提供有力支撐。 國藥集團中國生物新冠滅活疫苗研發團隊科研團隊,在研發流程環節不減的前提下,工作人員「三班倒」連軸轉,全球首個新冠滅活疫苗從啟動研發到獲批臨床只用了98天。
  • 疫苗人體反應差異化?原因在這兒!墨爾本科學家獲重大突破
    (圖片來自視覺中國)華輿訊 據澳洲網報導 據Herald Sun報導稱,墨爾本科學家研究登上醫學期刊!探討疫苗人體反應差異化的原因...隨著冠狀病毒疫苗競賽的日益激烈,科學家們一直在研究人類對奈米藥物的反應。奈米藥物是指HIV和新冠病毒所使用的疫苗藥物以及癌症的常用治療方法。
  • 中國新冠疫苗有望年底投入市場
    預計到今年年底,中國新冠疫苗的年產能能達到6.1億劑。從已經接種的出國人群的效果來看,沒有出現感染案例,有望今年年底投入市場。5條疫苗研發技術路線在新冠疫苗研發上,中國扮演著重要的角色。當前新冠滅活疫苗正在全力衝刺階段,是「萬裡長徵的最後一公裡」,在Ⅲ期臨床試驗取得安全性和保護力數據以後,疫苗經審評獲批就可以上市。優先向發展中國家提供為儘早控制新冠疫情,中國從疫苗研發之初就一直積極推動有關新冠疫苗的國際合作。
  • 趙振東:新冠疫苗守護者
    這一別,便是永遠。「再難也要上」「作為病原生物學家,趙振東堅守新冠疫情防控科研攻關一線連續工作200多天,甘為疫苗研發做綠葉。」國家衛生健康委醫藥衛生科技發展研究中心主任、疫苗研發專班工作組組長鄭忠偉說。很多人都想在這場戰鬥中盡一份力,有些人可能會彪炳史冊,有些人卻默默無聞。趙振東屬於後者。
  • 昆士蘭大學新冠疫苗人體實驗有重大突破
    昆士蘭大學新冠肺炎病毒疫苗在動物試驗中發揮了作用,並且在早期階段的人體研究中沒有產生嚴重的副作用,這令人看到了戰勝該病毒的希望。7個月裡一直在研究候選疫苗。關於疫苗,我們的目標應該是提供比自然暴露更好的保護。」Chappell教授說道。如果能夠生產出一種有效的疫苗來免疫SARS-CoV-2,那麼這將是一項重大的成就,因為截止目前還沒有針對該病毒的有效疫苗。
  • 學術頭條:年底前可能有新冠疫苗結果出爐,《科學》封面報導人類...
    世衛組織:年底前可能有新冠疫苗結果出爐當地時間9月10日,世衛組織舉行新冠肺炎例行發布會,世衛組織首席科學家蘇米婭·斯瓦米納坦表示,要搜集足夠的數據就需要數以萬計的受試者參與臨床試驗,並至少持續約六個月 ,才能評估疫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可能會在年底前得到一些結果。
  • 『新冠病毒抗體研究取得重大突破』為治療性抗體提供新的有效靶標
    關於『新冠病毒抗體研究取得重大突破』為治療性抗體提供新的有效靶標這個話題,相信很多小夥伴都非常有興趣了解,因為這個話題也是近期網絡上非常火熱的,那麼既然大家都想知道『新冠病毒抗體研究取得重大突破』為治療性抗體提供新的有效靶標,華圖教育廣東公務員考試網小編便從網上搜集了一些與新冠病毒抗體,新冠病毒抗體研究取得重大突破相關的信息
  • 強生新冠疫苗提前人體試驗 基於NGS的新冠檢測獲緊急使用授權
    這一隨機雙盲、含安慰劑對照1/2a期研究將評價研究性新冠重組疫苗Ad26.COV2-S的安全性、反應原性(對接種的反應)和免疫原性。計劃招募1045名18至55歲的健康成年人,以及65歲以上的成年人。研究將在美國和比利時進行。這款疫苗是基於強生公司的Ad26腺病毒載體技術平臺開發而成。該公司基於這一技術平臺已經開發過預防HIV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以及伊波拉病毒的疫苗。
  • Science發布2020年度科學突破!新冠疫苗、AI預測蛋白結構、CRISPR...
    很多人重新安排了研究計劃以應對這一影響人類歷史的重大健康危機。科學論文發表也發生了許多變化,預印本被廣泛應用;在傳統期刊上,新冠相關的工作經同行評議後快速隨時上線。《科學》雜誌第一篇關於新冠的文章是病毒刺突Spike蛋白的電鏡結構,從投稿到接受最後發表僅僅用了9天(投稿到接受僅用9天!Science率先發布新冠病毒刺突蛋白電鏡結構)。
  • 新冠疫苗或刺激冷鏈物流潛力 冷藏車板塊有望受益
    近日,輝瑞等公司宣布了積極的新冠疫苗進展,其合作研發的mRNA新冠疫苗有效性可達90%以上,並預計於今年年底生產5000萬劑。而中國,目前已有三種疫苗進入3期臨床試驗階段,預計2020年底至2021年初上市。新冠疫苗研發接連取得重大突破,使冷鏈儲存與運輸獲得前所未有的關注。
  • 新冠疫苗接種前,必須解決這三大問題……
    英國《自然》雜誌網站在近日的報導中指出,儘管如此,這並不意味著疫苗很快就可以全面接種,幫助人們應對仍在全球很多地方肆虐的新冠病毒。在此之前,研究人員必須幫助全世界解決疫苗猶豫、供應物流和定價這三大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