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觀察網 記者 瞿依賢12月27日,沃森生物(300142.SZ)的新冠疫苗生產基地在北京大興生物醫藥產業園動工。經濟觀察網在現場了解到,該生產基地的建設是為一款黑猩猩腺病毒載體新冠疫苗的投產做準備。
這款疫苗由清華大學醫學院和萬科公共衛生與健康學院教授張林琦團隊和天津醫科大學教授周東明團隊共同負責技術開發,沃森生物負責臨床試驗、產品註冊、生產以及其他商業化工作。
國內新冠疫苗研發布局了5條技術路線:滅活疫苗、基因工程重組亞單位疫苗、腺病毒載體疫苗、減毒流感病毒載體疫苗和核酸疫苗。
這款疫苗使用的腺病毒載體來自於黑猩猩稀有血清型。張林琦團隊把新冠病毒的S蛋白提取出來,搭載到改造後的黑猩猩腺病毒載體,進入人體後,人體免疫系統迅速組裝出專門針對這個S蛋白的殺傷武器:新冠病毒抗體。等遇到新冠病毒,抗體可以把病毒消滅在人體細胞之外,起到免疫保護作用。而搭載S蛋白的黑猩猩腺病毒載體被改造為單程車,運送完S蛋白就自行解體,不會在人體內複製。
此次動工的生產基地,將在2021年底投產,一期產能1.5億劑,另外基地採取模塊化產能增加的方式,如果疫情防控需要,可實現快速擴產。
今年1月上旬,張林琦團隊與周東明團隊開始合作研究新冠疫苗;5月,這款疫苗進入動物安全性和有效性試驗階段;張林琦說,這款疫苗準備馬上在國內外申報臨床試驗,預計最快明年年中上市。
放眼全球,多款疫苗早已進入三期臨床試驗階段,僅拿緊急使用來說,德國BioNtech和輝瑞的新冠疫苗、國藥集團的疫苗和科興生物的疫苗,均已在多國獲批。
11月,國藥集團已向國家藥監局提交了新冠疫苗上市申請。就在12月24日,國家藥監局藥審中心(CDE)數據顯示,國藥集團北京生物製品研究所的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滅活疫苗(Vero細胞)的上市申請已獲CDE受理。
在這樣的背景下,這款黑猩猩腺病毒載體新冠疫苗是否面臨壓力?
張林琦說,從新冠病毒長期流行的趨勢看,第一棒的新冠疫苗研發成果已經出來,展示了良好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但長期的保護性還需要繼續觀察。這款黑猩猩腺病毒載體新冠疫苗是第二棒緊跟者,將在疫苗的綜合能力上發力,包括有效性、安全性、保護周期、規模化、可及性等方面。
「有的可能用經典的技術,有的用最先進的技術,但是我們這個技術,從科技含量到生產能力、遞送條件和保存條件,以及相應的生產成本,綜合優勢比較強。所以我們雖然稍微滯後一點,但是長遠來看我非常有信心。」張林琦說。
張林琦還進一步解釋,這款疫苗用的劑量相對低,所以引起的不良反應也相對小;並且運輸條件只需要在2-8度的環境,可保存差不多60天。
相比mRNA疫苗需要在-70°的環境下保存,這款疫苗在運輸上更方便。
本文經「原本」原創認證,作者經濟觀察報,訪問yuanben.io查詢【4FY6DU22】獲取授權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