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張感染新冠病毒人肺細胞的分子反應圖繪就

2020-12-05 科技日報

科技日報記者 馮衛東

通過將生物工程化的人類肺泡細胞與高精度質譜技術相結合,美國波士頓大學醫學院的研究人員報告了感染新冠病毒的人肺細胞的首張分子反應圖,從而為阻斷新冠病毒提供了疾病病理學基礎和新的治療靶標。

研究人員發現,一種重要的蛋白質修飾類型——磷酸化,在被新冠病毒感染的肺細胞中變得異常。蛋白質的磷酸化在調節生物體細胞內的蛋白質功能中起主要作用,在正常/健康細胞中,蛋白質豐度和蛋白質磷酸化通常是高度受控的過程。但是,他們發現新冠病毒使肺細胞混亂,導致這些細胞內蛋白質數量和蛋白質磷酸化頻率發生異常變化。這些異常變化有助於病毒繁殖並最終破壞細胞,感染細胞的破壞可能導致廣泛的肺損傷。

研究人員稱,新冠病毒進入肺細胞後,就開始快速利用細胞的核心資源,而這些資源是細胞正常生長和發揮功能所必需的。病毒利用這些資源進行增殖,同時逃避了人體免疫系統的攻擊。通過這種方式,新病毒形成,隨後離開疲憊且嚴重受損的肺細胞,使其自我毀滅。這些新病毒隨後又感染其他細胞,重複相同的周期。

研究人員檢查了新冠病毒感染後1小時到24小時內的肺泡細胞,以了解肺細胞發生的即時變化(在新冠病毒感染後1、3和6小時)以及感染24小時後發生了什麼變化。然後將這些變化與未感染的細胞進行比較。提取來自感染和未感染的肺泡細胞的所有蛋白質(對應於不同的時間點),並用獨特條形碼標籤進行標記。這些只能通過質譜儀準確檢測的標籤,允許對蛋白質和細胞中的磷酸化豐度進行可靠的量化。

結果表明,與正常/未感染的肺細胞相比,新冠病毒感染的肺細胞在數千種蛋白質的豐度和磷酸化事件中顯示出巨大的變化。此外,新冠病毒最早在感染後一小時就引起了大量此類變化,並為完全劫持宿主肺細胞奠定了基礎。

為確定新冠病毒治療的潛在機會,研究人員還分析了他們的數據,發現至少有18種預先存在的臨床批准藥物(最初為其他醫學病症/疾病開發)可以潛在地重新用於新冠病毒治療,這些藥物有望阻止新冠病毒在肺細胞中的增殖。

編輯:劉義陽

相關焦點

  • 首張新冠病毒感染人肺細胞分子反應圖繪出
    新冠病毒究竟是如何劫持並迅速對人肺細胞造成損害的?通過將生物工程人類肺泡細胞與高精度質譜技術相結合,美國波士頓大學醫學院研究人員繪製出首張人肺細胞感染新冠病毒的分子反應圖,從而為阻斷新冠病毒提供了病理學基礎和新的治療靶標。(科技日報)
  • 病毒如何劫持損害肺泡?首張新冠感染人肺細胞分子反應圖繪出
    新冠病毒究竟是如何劫持並迅速對人肺細胞造成損害的?通過將生物工程人類肺泡細胞與高精度質譜技術相結合,美國波士頓大學醫學院研究人員繪製出首張人肺細胞感染新冠病毒的分子反應圖,從而為阻斷新冠病毒提供了病理學基礎和新的治療靶標。
  • 今日科技話題:高分十四號衛星、月球軌跡交會對接、花開基因、新冠病毒、3D列印、自由基
    ——《中國科學報》4首張新冠病毒感染人肺細胞分子反應圖繪出新冠病毒究竟是如何劫持並迅速對人肺細胞造成損害的通過將生物工程人類肺泡細胞與高精度質譜技術相結合,美國波士頓大學醫學院研究人員繪製出首張人肺細胞感染新冠病毒的分子反應圖,從而為阻斷新冠病毒提供了病理學基礎和新的治療靶標。研究人員發現,一種重要的蛋白質修飾類型——磷酸化,在被新冠病毒感染的肺細胞中變得異常。蛋白質的磷酸化在調節生物體細胞內的蛋白質功能中起主要作用,在正常細胞中,蛋白質豐度和蛋白質磷酸化通常是高度受控的過程。
  • 科學家發現新冠病毒是如何劫持並迅速對人體肺細胞造成損害的
    SARS-CoV-2感染的第一張分子反應圖。然而,他們發現SARS-CoV-2使肺細胞陷入混亂,導致這些細胞內蛋白質數量和蛋白質磷酸化頻率的異常變化。這些異常變化有助於病毒繁殖,最終破壞細胞。感染細胞的破壞可能導致廣泛的肺損傷。 據研究人員稱,一旦SARS-CoV-2進入肺細胞,它就會迅速開始開發細胞的核心資源,而這些資源是細胞正常生長和功能所必需的。
  • 新冠病毒是如何劫持並摧毀人類肺部細胞的?
    新冠病毒主要通過呼吸道感染人類肺泡上皮2型細胞(AT2),導致肺損傷和氣體交換受損,但是驅動感染和病理的機制尚不清楚。報導了首個人類肺部感染新冠病毒後的分子反應圖譜。研究人員通過將生物工程化的人體肺泡細胞與複雜的高精度質譜技術相結合,已經鑑定出肺細胞中的宿主蛋白和通路,在被新冠病毒感染後這些蛋白和通路水平會發生變化,從而洞悉疾病病理學和新的治療靶標來阻斷新冠病毒感染。
  • 新發現!感染新冠後磷酸化蛋白質出現異常變化,成病毒快速繁殖...
    (NEIDL)、再生醫學中心(CReM)和網絡系統生物學中心(CNSB)參與的多小組合作中,科學家們報告了第一張人類肺細胞對SARS-CoV-2感染的分子反應圖譜。通過將生物工程人類肺泡細胞與複雜、高精度的質譜技術相結合,波士頓大學醫學院(BUSM)的研究人員發現了肺細胞中宿主蛋白和通路的變化,這些蛋白和通路在感染新冠病毒後會發生變化,這為疾病病理研究和阻斷新冠病毒的新治療靶點提供了新的見解。
  • 中國首繪新冠逝者蛋白質分子病理全景圖:含肝、睪丸等多器官
    研究報告了2020年初因新冠肺炎去世的患者體內多器官組織樣本中蛋白質分子病理全景圖,有助於較深入認識新冠致死機理,及對患者進行精準的幹預治療。這是在全球範圍內第一次從蛋白質分子水平上,對新冠病毒感染人體後多個關鍵器官做出的響應進行了詳細和系統的分析,為臨床工作者和研究人員制定治療方案、開發新的藥物及治療方法提供了線索和依據。
  • 學術頭條:我國新一代「人造太陽」首次放電,新冠病毒通過鼻子進入...
    新冠病毒或能通過鼻子進入大腦 感染者神經症狀獲解據英國《自然·神經科學》雜誌3日發表的一項最新研究,新冠病毒或能通過鼻子進入人類大腦。這一發現或有助於解釋在新冠病毒感染者身上觀察到的一些神經症狀,並為感染的診斷和預防措施提供借鑑。德國柏林夏裡特大學醫學院科學家弗蘭克·海珀納及其同事研究了33名(22名男性和11名女性)死於新冠病毒感染的病人的大腦和鼻咽,在大腦和鼻咽中發現了新冠病毒的RNA和蛋白,還在鼻咽中檢測到了完整的病毒顆粒。
  • 《自然》:幹細胞人肺模型可模擬新冠病毒感染
    驅動中國2020年11月30日消息,近日英國《自然》雜誌發表了一篇關於幹細胞的研究結果,研究表明幹細胞可用於模擬肺部感染,包括引起的新冠病毒感染。幹細胞是一種具有多分化潛能及自我複製能力的早期未分化細胞。
  • 新冠病毒可利用細胞內在膽固醇代謝增強感染
    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醫學科學院生物工程研究所(北京)的鐘輝及其同事研究發現,新冠病毒可能利用細胞的內在膽固醇代謝增強感染。
  • 新冠病毒的致命性來源於哪裡?科學家們給出新答案
    近日,美國阿拉巴馬大學伯明罕分校(UAB)和波蘭的一個研究團隊,通過對現有文獻的分析,以及對新冠病毒和其他六種冠狀病毒的生物信息學研究,提出了一個假設:新冠病毒就像是宿主miRNA的「海綿」,能夠通過幫助病毒複製、阻止宿主免疫反應來調節宿主的miRNA水平。相關論文發表在《美國生理學-肺細胞和分子生理學雜誌》中。
  • 幹細胞人肺模型可模擬新冠病毒感染
    科技日報北京11月29日電 (記者張夢然)英國《自然》雜誌26日發表的一項幹細胞最新研究成果,美國史丹福大學研究人員報告一種人類肺培養系統問世,它可用於模擬肺部感染,包括引起新冠肺炎的新冠病毒感染。而肺部幹細胞可以再生肺部組織,因此有潛力能形成實驗室肺培養模型,用於研究肺病、癌症和感染。但是,肺部是人體最複雜的器官,肺臟自近端到遠端包括氣管、支氣管、小支氣管和肺泡等結構,對氣體交換和抵禦病原體入侵至關重要,由數十種不同細胞的協同工作保證了其正常功能的進行。
  • 大多數人仍易感染 新冠病毒
    據新華社日內瓦12月7日電 世界衛生組織7日表示,世界各地針對新冠病毒已經開展了數百項血清學研究。雖然這些研究仍存在一定局限性,但其結果一致表明全球大多數人仍然容易感染新冠病毒。世衛組織總幹事譚德塞強調,儘管這些研究仍存在局限性,但其結果相當一致,即世界上大多數人仍然容易感染新冠病毒。目前世衛組織還在研究不同人群針對新冠病毒的免疫反應有多強以及這種免疫反應會持續多久。他同時強調,在推廣新冠疫苗的最初階段,由於每個國家只有一小部分人能接種疫苗,因此各國政府、社區和個人應繼續使用已經過驗證有效的新冠應對工具,這一點至關重要。
  • 全球上千萬人感染新冠病毒,它會攻擊人的大腦嗎?
    目前全球已有上千萬人感染了新型冠狀病毒。關於這種病毒,眾所周知的一件事是,它可以通過飛沫傳播。當一個人吸入帶病毒的飛沫之後,病毒可以附著在他的肺細胞上,攻擊肺部,造成永久的肺損傷。 但另一件不太為人所知的事情是:這種病毒也能攻擊我們的神經系統,引發某些神經疾病。
  • 首個新冠病毒全病毒精細結構被揭示是怎麼回事 新冠病毒全病毒長...
    北京時間9月14日,李蘭娟院士與清華大學生命學院李賽研究員在國際權威學術雜誌《細胞》在線發表題為「Molecular architecture of the SARS-CoV-2 virus」的研究成果,揭示了首個新冠病毒全病毒精細結構,這也是目前國際上最清晰的3D病毒模型。
  • 全球大多數人仍易感染新冠病毒
    新華社電 世界衛生組織12月7日表示,世界各地針對新冠病毒已經開展了數百項血清學研究。雖然這些研究仍存在一定局限性,但其結果一致表明全球大多數人仍然容易感染新冠病毒。世衛組織總幹事譚德塞在當天的記者會上表示,血清學研究的重要性在於它通過在個體血液中尋找新冠病毒抗體,來評估不同人群的感染程度。世界各地已針對新冠病毒開展了數百項血清學研究,檢測方法等各不相同。
  • 首張人類蛋白質組測序草圖繪成---中國科學院
    首張人類蛋白質組測序草圖繪成 能為個體化醫學和疾病新療法提供更多關鍵信息 2020-10-21 科技日報 劉霞 【字體:大 中 小】
  • 《科學》:食蟹獼猴可以感染新冠病毒,並在特徵上與人類十分相似
    《科學》:食蟹獼猴可以感染新冠病毒,並在特徵上與人類十分相似  Winnie Lee • 2020-04-20 14:10
  • Cell西湖大學郭天南等首次揭示新冠患者蛋白質分子病理全景圖
    截至2021年1月10日,新冠病毒感染導致的全球死亡人數已經超過193萬。我們已知病毒入侵人體後會對多個器官造成損傷,但並不清楚這些損傷背後的分子機制,進而限制了可能採取的提前幹預和治療措施。
  • 首次發現新冠病毒感染人體細胞的新受體AXL
    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這場特殊的戰役裡,病毒毒株分離鑑定、感染機理、快速檢測、診療方案、抗病毒藥物的篩選以及疫苗研製都在被積極推進,科研人員功不可沒。  非常明確的是,新冠病毒SARS-CoV-2通過Spike蛋白與宿主ACE2受體結合,介導膜融合和病毒侵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