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首繪新冠逝者蛋白質分子病理全景圖:含肝、睪丸等多器官

2021-01-12 澎湃新聞

科學家針對新冠病毒及致病機理的研究在持續深入,關於新冠肺炎患者器官損傷背後分子層面的「面紗」也在逐漸揭開。

北京時間1月9日,頂級學術期刊《細胞》(Cell)在線發表了由西湖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和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協和醫院的研究人員共同完成的一項研究,題為「Multi-organ Proteomic Landscape of COVID-19 Autopsies」。 研究報告了2020年初因新冠肺炎去世的患者體內多器官組織樣本中蛋白質分子病理全景圖,有助於較深入認識新冠致死機理,及對患者進行精準的幹預治療。這是在全球範圍內第一次從蛋白質分子水平上,對新冠病毒感染人體後多個關鍵器官做出的響應進行了詳細和系統的分析,為臨床工作者和研究人員制定治療方案、開發新的藥物及治療方法提供了線索和依據。

西湖大學郭天南特聘研究員、武漢協和醫院胡豫教授、夏家紅教授和西湖大學朱怡副研究員為該論文的共同通訊作者。武漢協和醫院聶秀教授、郭天南課題組博士生錢鎏佳和孫瑞、協和醫院黃博和董小川、郭天南課題組科研助理肖琦,以及西湖歐米(杭州)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張秋實為共同第一作者。

郭天南實驗室稱,這項研究相當於研究團隊將醫生在顯微鏡下看到的人體感染新冠後細胞組織的改變放大了數萬倍,達到蛋白質分子層面,「看」清楚是哪些分子的改變導致人體器官的病變和衰竭。

論文顯示,研究團隊收集了19例COVID-19去世患者的肺、脾、肝、心臟、腎臟、甲狀腺和睪丸等7種器官共144份組織樣本。這19例COVID-19患者全部死新冠肺炎或呼吸衰竭,其中7例並發晚期多器官功能障礙症候群(MODS)。同時,他們還收集了來自56例非COVID-19患者的74份對照組織樣本。通過鏡下的病理學檢查,研究團隊發現患者的肺部出現瀰漫性肺泡損傷、肺纖維化、中性粒細胞浸潤及血栓形成等病理改變,脾臟白髓萎縮,肝臟發生脂肪化生和部分病例出現梗死,心臟發生心肌水腫及間質淋巴細胞浸潤現象,腎臟發現急性腎小管損傷。

基於高壓循環技術(PCT)及TMT標記結合鳥槍法蛋白質組技術的質譜數據採樣以及組學數據分析,研究團隊共鑑定了11394個人源蛋白質分子,繪製出新冠危重症死亡患者的多器官蛋白分子全景圖。與非新冠患者的對照組織樣本比較後發現,去世患者樣本組的5336個蛋白質發生了改變。

其中,在上述7種器官組織中,研究團隊在脾臟紅髓裡未鑑定到明顯改變的蛋白,而肝臟裡改變的蛋白數量最多(N=1970)。研究團隊認為,這意味著新冠肺炎致死患者中肝臟受到的損傷可能比較大。

值得一提的是,在新冠病毒入侵人體的過程中,病毒受體血管緊張素轉化酶2(ACE2蛋白,人體內調節血壓的一個蛋白)是與入侵「鑰匙」刺突蛋白結合的受體。研究團隊這項分子研究發現,ACE2蛋白的數量在新冠患者各類器官中與非新冠病人並無顯著差別。但另一個蛋白,即幫助病毒進入細胞相關的組織蛋白酶L(CTSL),在新冠患者肺部卻明顯增多。

研究認為,這提示ACE2的表達水平並沒有在新冠致死患者中出現改變,僅僅是新冠病毒進入人體的一個通道,CTSL卻可能是阻斷病毒入侵的潛在治療靶點。

研究團隊進一步對多種器官的生理功能、病理形態與蛋白質組學進行系統比較研究,發現了多個肺部蛋白出現改變,包括與病毒增殖相關、參與肺纖維化病理過程及降解病毒限制因子的蛋白。蛋白組學同時顯示,肺部和脾臟表現出以免疫檢查點蛋白的上調及T細胞富集蛋白的下調為分子特徵的適應性免疫反應抑制,且脾臟的T,B等淋巴細胞減少也印證了該分子特徵。

另外,雖然從臨床病理學來看只有肺部發生了實質性的纖維化病變,但蛋白組學結果卻顯示,肝臟、腎臟等器官也有組織纖維化的先兆。這提示對已恢復健康的危重症新冠病人而言,需要對「多器官纖維化」這一可能出現的後遺症進行預防和採取提前幹預。

值得一提的是,在此次大流行中,男性感染及死亡率更高、新冠病毒損傷男性生殖功能等研究觀點此前也頗受關注。郭天南等人此次也找到了在新冠患者的睪丸組織中發生明顯改變的10個蛋白,它們的功能與膽固醇合成抑制、精子活性降低和Leydig細胞特異標記物減少緊密相關。其中Leydig細胞與男性雄性激素合成及分泌緊密相關,提示男性新冠患者的生育能力可能受到影響。

研究團隊同時提醒研究局限性,這些研究是基於新冠死亡患者的組織樣本,然而在輕症及重症患者中是否會出現同樣變化,以及這樣的變化是否可逆,還需要進一步研究。

論文連結:https://www.cell.com/cell/fulltext/S0092-8674(21)00004-0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相關焦點

  • 中國科學家首次揭示新冠患者蛋白質分子病理全景圖
    原標題:中國科學家首次揭示新冠患者蛋白質分子病理全景圖記者1月11日從西湖大學了解到,該校生命科學學院特聘研究員郭天南帶領的課題組與合作團隊在《細胞》期刊在線發表最新研究論文,報告了新冠肺炎病亡患者體內多器官組織樣本中蛋白質分子病理全景圖。
  • 西湖大學揭示新冠患者蛋白質分子病理全景圖
    北京時間1月9日,西湖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特聘研究員郭天南帶領的課題組與合作團隊在《細胞》期刊在線發表最新研究論文,報告了新冠肺炎病亡患者體內多器官組織樣本中蛋白質分子病理全景圖。此項研究相當於他們將醫生在顯微鏡下看到的人體感染新冠病毒後細胞組織的變化放大了數萬倍,達到蛋白質分子層面,「看」清楚是哪些分子的改變導致人體器官的病變和衰竭。新冠逝者體內有5336個蛋白質分子發生改變大量臨床診療和研究顯示,新冠病人的肺部等器官產生了損傷。這些損傷背後的分子機制到底是什麼樣的?
  • Cell重磅:西湖大學首次揭示新冠患者蛋白質分子病理全景圖
    北京時間1月9日,西湖大學生命科學學院郭天南課題組與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協和醫院胡豫、夏家紅、聶秀團隊合作在Cell在線發表了題為「Multi-organ Proteomic Landscape of COVID-19 Autopsies」的最新研究論文,報導了2020年初因新冠肺炎去世的患者體內多器官組織樣本中蛋白質分子病理全景圖
  • 我國科學家首次揭示新冠患者蛋白質分子病理全景圖
    記者1月11日從西湖大學了解到,該校生命科學學院郭天南課題組與合作團隊在《細胞》期刊在線發表最新研究論文,報導了新冠肺炎死亡患者體內多器官組織樣本中蛋白質分子病理全景圖。相當於他們將醫生在顯微鏡下看到的人體感染新冠病毒後細胞組織的變化放大了數萬倍,達到蛋白質分子層面,「看」清楚是哪些分子的改變導致人體器官的病變和衰竭。這是在全球範圍內第一次從蛋白質分子水平上,對新冠病毒感染人體後多個關鍵器官做出的響應進行詳細和系統的分析。
  • Cell西湖大學郭天南等首次揭示新冠患者蛋白質分子病理全景圖
    北京時間1月9日,西湖大學生命科學學院郭天南課題組與合作團隊(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協和醫院胡豫、夏家紅、聶秀團隊)在Cell在線發表了題為「Multi-organ Proteomic Landscape of COVID-19 Autopsies」的最新研究論文,報導了2020年初因新冠肺炎去世的患者體內多器官組織樣本中蛋白質分子病理全景圖
  • 我國科學家首次揭示新冠肺炎患者蛋白質分子病理全景圖
    (記者晉浩天)西湖大學生命科學學院郭天南課題組與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協和醫院胡豫、夏家紅、聶秀團隊日前在《細胞》在線發表了題為《新冠肺炎死亡患者多器官蛋白質組全景圖》的最新研究論文,指示了2020年年初因新冠肺炎去世的患者體內多器官組織樣本中蛋白質分子病理全景圖
  • 新冠患者蛋白質病理全景圖公布,5336個蛋白質發生改變
    ·新冠病毒·中國科學家首次揭示新冠患者蛋白質病理全景圖新冠肺炎死亡患者多器官蛋白分子病理全景圖。圖片來源:Nie et al.,Cell據一項發表於《細胞》的新研究,西湖大學的研究人員收集了19例新冠肺炎死亡患者的肺、脾、肝、心臟、腎臟、甲狀腺和睪丸等七種器官共144個組織樣本,發現在總共量化檢驗的11394個蛋白質中,5336個蛋白質發生了改變,並繪製了首張新冠肺炎死亡患者的多器官蛋白分子全景圖。在這些器官組織中,肝臟裡改變的蛋白數量最多(1970個),其受到的損傷可能比較大。很多肺部蛋白也發生了改變。
  • ...報導了新冠肺炎死亡患者體內多器官組織樣本中蛋白質分子病理...
    文 / 夏洛特2021-01-12 06:17:30來源:FX168 【新冠患者體內5336個蛋白質分子發生改變】西湖大學生命科學學院郭天南課題組與合作團隊在《細胞》期刊在線發表最新研究論文,報導了新冠肺炎死亡患者體內多器官組織樣本中蛋白質分子病理全景圖
  • 中國學者在頂級學術期刊《細胞》撰文,新冠或影響生育力
    中國學者在《Cell》撰文去世患者體內多器官蛋白質分子病理全景由於在本次疫情中,男性感染和死亡率較高,以及新冠病毒損傷男性生殖功能等觀點備受關注。研究人員在研究中發現,本次新冠肺炎患者睪丸組織中有10種蛋白質發生了顯著變化,其功能與膽固醇合成抑制、精子活性下降和Leydigcell特異性標記物降低密切相關,其中Leydigcells細胞與男性雄激素合成和分泌密切相關,提示男性患者的生育能力可能會受到影響。
  • 華中科大發表國際頂級期刊Cell,聚焦新冠肺炎重症患者
    日前,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協和醫院(以下簡稱武漢協和醫院)胡豫、夏家紅、聶秀團隊與合作團隊(西湖大學郭天南課題組)發表了題為"Multi-organ Proteomic Landscape of COVID-19 Autopsies"的最新研究論文,報導了新冠肺炎重症患者終末期體內多器官組織樣本中蛋白質分子及病理變化全景圖
  • 感染新冠病毒後:人體的5336個蛋白質分子都變了
    新冠病毒入侵人體後,到底會造成什麼變化和影響?西湖大學生命科學學院郭天南課題組與合作團隊,全球範圍內第一次,從蛋白質分子水平上分析了人體感染新冠病毒後,多個關鍵器官的變化。研究團隊收集了19例新冠肺炎死亡患者的肺、脾、肝、心臟、腎臟、甲狀腺、睪丸等七種器官的組織樣本,進行分子層面的研究,鑑定了11394個人源蛋白質分子。
  • 【新冠病毒或影響男性生育能力】北京時間1月9日,頂級學術期刊...
    【新冠病毒或影響男性生育能力】北京時間1月9日,頂級學術期刊《細胞》(Cell)在線發表了由西湖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和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協和醫院的研究人員共同完成的一項研究,題為「Multi-organ Proteomic Landscape of COVID-19 Autopsies」。
  • 科學網—首份新冠肺炎逝者病理報告發布
    本報訊 2月17日,中科院院士、解放軍總醫院第五醫學中心(302醫院)教授王福生領銜的團隊,在《柳葉刀—呼吸醫學》上發表了首份新冠肺炎逝者病理報告
  • 協和團隊揭示新冠病毒致多器官損傷病理學機制 系全球首次報導 為...
    ,全球首次系統報導了新冠肺炎重症患者終末期多器官蛋白質分子及病理變化全景圖。該成果揭示了新冠病毒引起多器官損傷的病理學機制,為新冠肺炎診療提供了分子病理依據。1月9日,國際頂尖科學期刊《細胞》(Cell)在線發表這一最新研究成果。研究團隊系統報導了新冠肺炎去世患者肺、脾、肝、心臟、腎臟、甲狀腺和睪丸等七種器官的組織病理學改變。研究共鑑定出11394個人源蛋白質分子,發現5336個差異蛋白及多個信號通路異常。
  • 首份新冠逝者病理報告發布!王福生院士領銜,來自微創取樣—新聞...
    王福生院士領銜,來自微創取樣給予幹擾素a-2b霧化吸入,洛匹那韋加利託那韋口服進行抗病毒治療,莫西沙星靜脈滴注以預防繼發感染。 由於患者發生嚴重的呼吸窘迫和低氧血症,研究組給予甲基強的松龍靜脈注射以治療肺部感染。 服藥後體溫由39.0℃降至36.4℃,然而咳嗽、呼吸困難和疲勞並沒有改善。 發病第12天,在最初症狀之後,胸部x線片顯示在兩個肺中出現進行性浸潤和瀰漫的網格狀影。
  • 【新冠患者體內5336個蛋白質分子發生改變】西湖大學生命科學學院...
    文 / 夏洛特2021-01-12 06:17:30來源:FX168 【新冠患者體內5336個蛋白質分子發生改變】西湖大學生命科學學院郭天南課題組與合作團隊在《細胞》期刊在線發表最新研究論文,報導了新冠肺炎死亡患者體內多器官組織樣本中蛋白質分子病理全景圖
  • 肺腺癌分子全景圖首次繪成
    近日,國際頂級學術刊物《細胞》發表由中國科學家完成的大規模臨床肺腺癌蛋白質組草圖的繪製工作,這是中國科學家首次揭示肺腺癌分子全景。  研究團隊在國際上首次對肺腺癌開展了大規模、高通量、系統性的全景蛋白質組學研究。
  • 首張感染新冠病毒人肺細胞的分子反應圖繪就
    科技日報記者 馮衛東通過將生物工程化的人類肺泡細胞與高精度質譜技術相結合,美國波士頓大學醫學院的研究人員報告了感染新冠病毒的人肺細胞的首張分子反應圖,從而為阻斷新冠病毒提供了疾病病理學基礎和新的治療靶標。
  • 首張新冠感染人肺細胞分子反應圖繪出
    新冠病毒究竟是如何劫持並迅速對人肺細胞造成損害的?通過將生物工程人類肺泡細胞與高精度質譜技術相結合,美國波士頓大學醫學院研究人員繪製出首張人肺細胞感染新冠病毒的分子反應圖,從而為阻斷新冠病毒提供了病理學基礎和新的治療靶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