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發現!感染新冠後磷酸化蛋白質出現異常變化,成病毒快速繁殖...

2020-12-07 前瞻網

新發現!感染新冠後磷酸化蛋白質出現異常變化,成病毒快速繁殖「幫兇」

 Evelyn Zhang • 2020-12-04 15:05:10 來源:前瞻網 E1851G0

都在用的報告小程序

寫文章、做研究、查資料【必備】

在一項由國家新發傳染病實驗室(NEIDL)、再生醫學中心(CReM)和網絡系統生物學中心(CNSB)參與的多小組合作中,科學家們報告了第一張人類肺細胞對SARS-CoV-2感染的分子反應圖譜。

通過將生物工程人類肺泡細胞與複雜、高精度的質譜技術相結合,波士頓大學醫學院(BUSM)的研究人員發現了肺細胞中宿主蛋白和通路的變化,這些蛋白和通路在感染新冠病毒後會發生變化,這為疾病病理研究和阻斷新冠病毒的新治療靶點提供了新的見解。

他們發現一種被稱為「磷酸化」(phosphorylatio)的關鍵蛋白質修飾,在這些感染的肺細胞中變得異常:

蛋白質磷酸化在機體細胞內的蛋白質功能調節中發揮重要作用,在正常/健康細胞中,蛋白質豐度和蛋白質磷酸化通常是高度受控的過程。然而,他們發現新冠病毒使肺細胞陷入混亂,導致這些細胞內蛋白數量和蛋白磷酸化頻率的異常變化。這些異常變化幫助病毒繁殖,最終破壞細胞。感染細胞的破壞,可能導致廣泛的肺損傷。

據研究人員稱,一旦新冠病毒進入肺細胞,它就會迅速開始利用細胞的核心資源,而這些資源是細胞正常生長和功能所必需的。

病毒利用這些資源進行增殖,同時躲避人體免疫系統的攻擊。就這樣,新的病毒形成了,然後從精疲力竭、嚴重受損的肺細胞中退出,讓它們自我毀滅。這些新病毒之後會感染其他細胞,在這些細胞中重複同樣的循環。

研究人員檢查了感染新冠病毒後1-24小時內的肺泡細胞,以了解肺部細胞在感染後1、3、6小時內發生了什麼變化,以及在感染後24小時內發生了什麼變化。然後將這些變化與未感染的細胞進行比較。從感染和未感染的肺泡細胞中提取不同時間點對應的所有蛋白質,並用獨特的條形碼標籤進行標記,稱為「串聯質量標籤」(tandem mass tag)。這些標籤只能通過質譜儀精確檢測,允許對細胞中的蛋白質和磷酸化豐度進行穩健的定量。

「我們的結果表明,與正常/未感染的肺細胞相比,新冠病毒感染的肺細胞在數千種蛋白質和磷酸化事件的豐度上出現了急劇的變化。」醫學博士Darrell Kotton說。他是BUSM的病理學和實驗室醫學教授,也是CReM的主任。

「此外,我們的數據還顯示,新冠病毒在感染後一小時內就誘導了大量這種變化,這為完全劫持宿主肺細胞打下了基礎,」NEIDL首席研究員Elke M?hlberger博士表示。

「肺細胞有一些重要的生物學特性是其他類型細胞無法複製的,這些特性通常用於研究病毒感染,」醫學博士安德魯·威爾遜(Andrew Wilson)說,他是BUSM的醫學副教授,也是CReM的研究員。「在患者受損最嚴重的細胞類型的背景下研究病毒,可能會產生我們在其他模型系統中無法看到的發現。」

研究人員還分析了他們的數據,以確定新冠治療的潛在機會,並發現至少18種已獲得臨床批准的藥物(最初是為其他疾病開發的)可以重新用於新冠治療。這些藥物在阻止肺細胞新冠病毒的增殖方面,顯示出了非凡的前景。

研究人員認為,這些信息將有望為新的、可能有前途的、一種具有成本效益和節省時間的防治新冠策略鋪平道路。

翻譯/前瞻經濟學人APP資訊組

文章來源:https://www.sciencedaily.com/releases/2020/12/201202114502.htm

本文來源前瞻網,轉載請註明來源。本文內容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站只提供參考並不構成任何投資及應用建議。(若存在內容、版權或其它問題,請聯繫:service@qianzhan.com) 品牌合作與廣告投放請聯繫:0755-33015062 或 hezuo@qianzhan.com

相關焦點

  • 首張感染新冠病毒人肺細胞的分子反應圖繪就
    研究人員發現,一種重要的蛋白質修飾類型——磷酸化,在被新冠病毒感染的肺細胞中變得異常。蛋白質的磷酸化在調節生物體細胞內的蛋白質功能中起主要作用,在正常/健康細胞中,蛋白質豐度和蛋白質磷酸化通常是高度受控的過程。但是,他們發現新冠病毒使肺細胞混亂,導致這些細胞內蛋白質數量和蛋白質磷酸化頻率發生異常變化。
  • 病毒如何劫持損害肺泡?首張新冠感染人肺細胞分子反應圖繪出
    新冠病毒究竟是如何劫持並迅速對人肺細胞造成損害的?通過將生物工程人類肺泡細胞與高精度質譜技術相結合,美國波士頓大學醫學院研究人員繪製出首張人肺細胞感染新冠病毒的分子反應圖,從而為阻斷新冠病毒提供了病理學基礎和新的治療靶標。
  • 科學家發現新冠病毒是如何劫持並迅速對人體肺細胞造成損害的
    波士頓大學醫學院(BUSM)的研究人員將生物工程的人類肺泡細胞與精密、高精度的質譜技術結合起來,確定了SARS-CoV-2感染後肺細胞中宿主蛋白和途徑的變化,為研究疾病病理學和阻斷新冠肺炎提供了新的治療靶點。 他們發現一種被稱為「磷酸化」的蛋白質修飾在這些受感染的肺細胞中變得異常。
  • 新冠病毒是如何劫持並摧毀人類肺部細胞的?
    報導了首個人類肺部感染新冠病毒後的分子反應圖譜。研究人員通過將生物工程化的人體肺泡細胞與複雜的高精度質譜技術相結合,已經鑑定出肺細胞中的宿主蛋白和通路,在被新冠病毒感染後這些蛋白和通路水平會發生變化,從而洞悉疾病病理學和新的治療靶標來阻斷新冠病毒感染。
  • 新研究:感染新冠後免疫力至少維持8個月
    【新研究:感染新冠後免疫力至少維持8個月】據物理學家組織網22日報導,澳大利亞研究人員首次揭示,感染新冠病毒後,具有保護性的中和抗體至少能在人體內留存8個月,可以防止其再次感染。研究人員稱,這項研究是對抗新冠病毒的疫苗可能長期有效的最有力證據。 這項研究發表於最新出版的《科學免疫學》。
  • Cell子刊:新冠病毒是如何劫持並摧毀人類肺部細胞的
    報導了首個人類肺部感染新冠病毒後的分子反應圖譜。研究人員通過將生物工程化的人體肺泡細胞與複雜的高精度質譜技術相結合,已經鑑定出肺細胞中的宿主蛋白和通路,在被新冠病毒感染後這些蛋白和通路水平會發生變化,從而洞悉疾病病理學和新的治療靶標來阻斷新冠病毒感染。研究團隊發現,一種重要的蛋白質修飾類型——「磷酸化」,在這些被感染的肺細胞中變得異常。
  • 新冠發現近一年,病毒傳播有哪些規律?
    2020年11月,英國聖安德魯斯大學醫學院等機構的研究人員通過對疫情早期相關研究的系統性回顧,嘗試去描述人感染新冠後,病毒在體內究竟是怎麼變化的。對一種能夠人傳人的病毒而言,病毒在體內的這種變化既會影響到感染者自身病程的發展,又會影響到感染者所具有的傳染性的大小。而這些都會對疫情防控的公共措施和個人行為提出相應要求。
  • 大連化物所發展出N-磷酸化蛋白質組深度覆蓋分析新方法
    近日,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生物分子高效分離與表徵研究組研究員張麗華和中科院院士張玉奎團隊,發展出N-磷酸化肽段高選擇性富集新方法,並結合肽段的高效分離和高靈敏度鑑定,實現了N-磷酸化蛋白質組的深度覆蓋分析。
  • 今日科技話題:高分十四號衛星、月球軌跡交會對接、花開基因、新冠病毒、3D列印、自由基
    這兩種蛋白能被植物體廣泛存在的蛋白泛素化修飾和降解系統識別,以調控SSF蛋白水平的高低,從而影響開花抑制基因FLC的表達水平,導致植物花期發生改變。——《中國科學報》4首張新冠病毒感染人肺細胞分子反應圖繪出
  • 英國研究:近五分之一的患者感染新冠後被診斷出精神疾病
    來源:澎湃新聞網牛津大學的一項研究顯示,近五分之一的患者在感染新冠病毒後被診斷出患有焦慮、抑鬱或失眠等精神疾病。據英國《衛報》10日的報導,這項基於7000萬份美國健康記錄的研究被發表在世界著名醫學期刊《柳葉刀》中,研究顯示,在確診感染新冠後的14至19天內,有18.1%的新冠患者被診斷出患有精神疾病,其中5.8%為首次確診。該研究的作者之一,美國國家衛生研究所的學術臨床研究員Max Taquet認為必須對此加以重視。
  • 世界知名病毒專家自述恐怖經歷:我感染新冠後,差點死了
    皮奧特思來想去,認為自己感染新冠病毒的唯一「高危」因素,就是年齡,「我71歲了。」他在家中客房,自我隔離12天。但高燒不退,還出現體力不支、呼吸困難等症狀。4月1日,一位醫生朋友前來探望他。簡單檢查後,他建議皮奧特儘快住院。入院時的胸部影像學檢查顯示,皮奧特肺部呈磨玻璃樣改變,是典型的新冠肺炎肺部徵象。
  • ...感染新冠病毒後,具有保護性的中和抗體至少能在人體內留存8個月...
    【新研究:感染新冠後免疫力至少維持8個月】據物理學家組織網22日報導,澳大利亞研究人員首次揭示,感染新冠病毒後,具有保護性的中和抗體至少能在人體內留存8個月,可以防止其再次感染。研究人員稱,這項研究是對抗新冠病毒的疫苗可能長期有效的最有力證據。這項研究發表於最新出版的《科學免疫學》。
  • 磷酸氯喹會是新冠病毒「剋星」嗎?
    因此科研人員對現有的藥物進行測試,並在這種情況下開始嘗試治療新冠肺炎。其中中科院武漢病毒所和軍事醫學科學院毒物藥物研究所對七種藥物進行了體外新冠病毒的抑制實驗。瑞德西韋和磷酸氯喹是其中的佼佼者,在低微摩爾濃度下有效地抑制了病毒對細胞的感染,科研人員推測這一有效濃度也可以在人體內達到,說明有臨床應用的可能性。
  • ...不同於在英國及南非發現的變種!有癌症晚期患者感染新冠後,腫瘤...
    日本國立感染症研究所所長脅田隆字透露稱,關於從巴西抵日乘客檢測出的變異新冠病毒,他認為是不同於在英國及南非發現的新型變異病毒。 報導稱,鑑於新冠疫情蔓延,除了於9日正式要求中央政府再次發布緊急事態宣言的日本關西三府縣以外,其它府縣也相繼出現了提出同樣要求推進協調、或決定自行採取緊急應對措施的動向。
  • 我國科學家首次揭示新冠肺炎患者蛋白質分子病理全景圖
    相當於他們將醫生在顯微鏡下看到的人體感染新冠後細胞組織的改變放大了數萬倍,達到蛋白質分子層面,「看」清楚人體器官病變和衰竭時出現哪些分子的改變。截至2021年1月11日,新冠病毒感染導致的全球死亡人數已經超過193萬人。我們已知病毒入侵人體後會對多個器官造成損傷,但並不清楚這些損傷背後的分子機制,進而限制了可能採取的提前幹預和治療措施。
  • 外媒:新冠病毒感染人類的新路徑是什麼?
    參考消息網9月28日報導阿根廷布宜諾斯艾利斯經濟新聞網9月27日發表記者胡安·迪利翁的一篇文章,題為《新冠病毒感染我們的新路徑是什麼?》直至不久前,人們知道的是SARS(嚴重急性呼吸症候群)病毒和新冠病毒都以血管緊張素轉化酶2(ACE2)作為宿主受體。經過這一步後,病毒進行繁殖。不過,科研人員發現了另一個「入口」,它與一種存在於細胞表面的蛋白質——神經纖毛蛋白-1(NRP1)有關。
  • Cell西湖大學郭天南等首次揭示新冠患者蛋白質分子病理全景圖
    相當於他們將醫生在顯微鏡下看到的人體感染新冠後細胞組織的改變放大了數萬倍,達到蛋白質分子層面,「看」清楚是哪些分子的改變導致人體器官的病變和衰竭。 西湖大學郭天南團隊及其合作者收集了19例新冠去世患者的肺、脾、肝、心臟、腎臟、甲狀腺和睪丸等七種器官的(圖1)組織樣本。通過鏡下的病理學檢查,可以發現這些病人的肺部出現瀰漫性肺泡損傷,肺纖維化,中性粒細胞浸潤及血栓形成等病理改變,脾臟白髓萎縮,肝臟發生脂肪化生和部分病例出現梗死,心臟發生心肌水腫及間質淋巴細胞浸潤現象,腎臟發現急性腎小管損傷。
  • 老藥新用:磷酸氯喹的前世今生
    點擊查看 近日,有著70餘年歷史的抗瘧老藥磷酸氯喹,成了最受關注的治療新冠肺炎潛在有效藥物之一。為什麼選中磷酸氯喹?2月5日,《細胞研究》發表我國學者的論文《倫地西韋和磷酸氯喹在體外有效抑制新型冠狀病毒》。
  • 賽默飛:蛋白質組學技術在病毒感染致病機制的亮點研究
    1.靶向蛋白定量方法研究新冠病毒感染蛋白動態變化1.1 Orbitrap Eclipse高靈敏度平行反應監測靶向定量新冠病毒蛋白最近,研究人員通過使用了賽默飛Orbitrap Eclipse檢測SARS-CoV-2病毒蛋白肽段序列,作為潛在的診斷工具,利用easy1200
  • 德國科學家發現新冠病毒新弱點,人體中有影響病毒繁殖的酶
    近日,德國的生物信息學家通過計算機模型識別出人體中一種對新冠病毒繁殖至關重要的酶,如果抑制這種酶,病毒就會停止繁殖而不影響宿主細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