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病毒是如何劫持並摧毀人類肺部細胞的?

2020-12-08 生物世界



撰文 | Andy

編輯 | 王聰

排版 | 水成文


新型冠狀病毒(SARS-CoV-2)是新冠肺炎大流行的病原體,其在人類中的傳播造成了巨大的健康和社會經濟危機。新冠病毒主要通過呼吸道感染人類肺泡上皮2型細胞(AT2),導致肺損傷和氣體交換受損,但是驅動感染和病理的機制尚不清楚。


近日,Cell 子刊 Molecular Cell 雜誌發表了一項題為:Actionable Cytopathogenic Host Responses of Human Alveolar Type 2 Cells to SARS-CoV-2的研究論文。報導了首個人類肺部感染新冠病毒後的分子反應圖譜。


研究人員通過將生物工程化的人體肺泡細胞與複雜的高精度質譜技術相結合,已經鑑定出肺細胞中的宿主蛋白和通路,在被新冠病毒感染後這些蛋白和通路水平會發生變化,從而洞悉疾病病理學和新的治療靶標來阻斷新冠病毒感染。



研究團隊發現,一種重要的蛋白質修飾類型——「磷酸化」,在這些被感染的肺細胞中變得異常。蛋白質的磷酸化在調節生物體細胞內的蛋白質功能中起主要作用,在正常/健康細胞的情況下,蛋白質豐度和蛋白質磷酸化通常是高度受控的過程。然而,他們發現SARS-CoV-2使肺細胞混亂,導致這些細胞內蛋白質數量和蛋白質磷酸化頻率的異常變化。這些異常變化有助於病毒繁殖,最終破壞細胞,感染細胞的破壞可能導致廣泛的肺損傷。



據研究人員稱,SARS-CoV-2進入肺細胞後,便迅速開始利用細胞的核心資源,而這些資源是細胞正常生長和功能所必需的。病毒利用這些資源進行增殖,同時逃避了人體免疫系統的攻擊。通過這種方式,新病毒形成,隨後離開疲憊且殘酷受損的肺細胞,使其自我毀滅。這些新病毒隨後感染其他細胞,重複同樣的循環。


研究人員檢查了SARS-CoV-2感染後1到24小時內的肺泡細胞,以了解肺細胞立即發生了什麼變化(在SARS-CoV-2感染後1、3和6小時)以及後來發生了什麼變化(在感染後24小時)


然後將這些變化與未感染的細胞進行比較。提取來自感染和未感染的肺泡細胞的所有蛋白質(對應於不同的時間點),並用稱為「串聯質量標籤」的獨特條形碼標籤進行標記。這些標籤只能通過質譜儀準確檢測,可以對蛋白質和細胞中的磷酸化豐度進行可靠的定量。



論文的共同通訊作者 Darrell Kotton 教授表示:這些結果表明,與正常/未感染的肺細胞相比,SARS-CoV-2感染的肺細胞在數千種蛋白質的豐度和磷酸化事件中顯示出巨大的變化。


論文的共同通訊作者 Elke Mhlberger 教授補充道:這些研究數據還表明,SARS-CoV-2病毒最早在感染後一小時就引起了大量此類變化,為完全劫持宿主肺細胞奠定了基礎。


肺細胞具有重要的生物學特性,而其他研究用於感染病毒的其他細胞類型無法複製這些生物學特性。在患者中受損最嚴重的細胞類型的背景下研究新冠病毒可能會產生我們在其他模型系統中無法看到的見解。



研究人員還分析了他們的數據,以確定COVID-19治療的潛在方法,並發現至少有18種預先存在的臨床批准藥物(最初為其他醫學病症/疾病開發)可以潛在地重新用於COVID-19治療。這些藥物顯示出很大的希望,可以阻止SARS-CoV-2在肺細胞中的增殖。


但論文作者也表示,這項研究還有一定的局限性,研究團隊使用簡化的單細胞類型系統(iAT2s)不能捕捉遠端肺的功能異質性。模型代表了感染和未感染細胞的混合群體。檢測到的反應是否是細胞固有的,以及受感染和相鄰iAT2s之間的一致性尚不清楚。儘管反覆嘗試,但仍無法在感染前對存活的ACE2+ iAT2s進行分類分析。然而,大量證據表明宿主反應發生在感染的細胞中。由於細胞在感染過程中進行交流,理解未感染細胞的貢獻對於全面了解SARS-CoV-2引起的致病變化至關重要。


研究團隊認為,這項研究帶來的信息是無價的,為開發新冠潛在療法、更新新冠療法帶來了新希望,更重要的是為開發一種低成本、有效、省時的治療策略鋪平了道路。


論文連結:

https://doi.org/10.1016/j.molcel.2020.11.028

相關焦點

  • Cell子刊:新冠病毒是如何劫持並摧毀人類肺部細胞的
    Cell子刊:新冠病毒是如何劫持並摧毀人類肺部細胞的 2020-12-08 09:2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研究發現新冠病毒能「劫持」人體免疫細胞
    參考消息網4月13日報導境外媒體稱,科學家警告說,新冠病毒能殺死強大的人體免疫細胞,而這些免疫細胞本應殺死病毒。據香港《南華早報》網站4月12日報導,由上海和紐約研究人員組成的一個團隊意外地發現了這一點,而這剛好符合一線醫生的觀察結果,即新冠病毒能攻擊人體免疫系統。報導稱,上海復旦大學和紐約血液中心的研究人員把活性新冠病毒置入實驗室培養的T淋巴細胞系。
  • 解剖報告再添「罪證」:不僅肺部,新冠病毒是如何「侵害」全身?
    為了揭開新冠病毒的真面目,從2月中旬開始了對新冠肺炎逝者遺體的解剖工作。截至2月25日,全國已完成11例新冠肺炎逝者的遺體解剖。3月4日,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發布《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診療方案(試行第七版)》(下稱「《方案》」)根據目前有限的屍檢和穿刺組織病理觀察結果,總結了新冠病毒造成的病理變化。新冠病毒究竟如何攻擊全身?遺體解剖有什麼發現?《生命時報》邀請北京佑安醫院病理科主任、主任醫師呂福東對此進行解讀。
  • 病毒如何劫持損害肺泡?首張新冠感染人肺細胞分子反應圖繪出
    新冠病毒究竟是如何劫持並迅速對人肺細胞造成損害的?通過將生物工程人類肺泡細胞與高精度質譜技術相結合,美國波士頓大學醫學院研究人員繪製出首張人肺細胞感染新冠病毒的分子反應圖,從而為阻斷新冠病毒提供了病理學基礎和新的治療靶標。
  • 幹細胞人肺模型可模擬新冠病毒感染
    科技日報北京11月29日電 (記者張夢然)英國《自然》雜誌26日發表的一項幹細胞最新研究成果,美國史丹福大學研究人員報告一種人類肺培養系統問世,它可用於模擬肺部感染,包括引起新冠肺炎的新冠病毒感染。而正是由於其複雜的結構,不但增加了臨床病症診斷的難度,也讓我們對人類肺部幹細胞的了解有限,妨礙了此類模型的開發,尤其是肺部最末端(換氣發生部位)模型的開發。此次,史丹福大學研究人員凱文·郭(音譯)及其同事,利用人類肺細胞亞群成功生成了人類肺部末端培養模型。這些模型可以幫助他們鑑定出哪些細胞可能是成熟肺組織的祖細胞。
  • 華人科學家研發細胞「納米海綿」用於中和新冠病毒
    新冠病毒的新藥研發近日出現了一種新的方法。憑藉納米技術,科學家已經研發出了一種比人類頭髮絲細一千倍的細胞「納米海綿」,希望可以將其製成藥物,用於中和人體內的新冠病毒。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的研究團隊正在嘗試用被人體細胞膜包裹的「納米海綿」來「引誘」病毒與其結合,從而達到吸收並中和病毒的作用。在剝離了細胞內容的人體細胞膜上加入這種「納米海綿」,理論上可以用作「仿生誘餌」,用於治療疾病。在吸收病毒等對人體有害的物質後,這種細胞「納米海綿」可以在肝臟中降解。
  • 新冠病毒可利用細胞內在膽固醇代謝增強感染
    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醫學科學院生物工程研究所(北京)的鐘輝及其同事研究發現,新冠病毒可能利用細胞的內在膽固醇代謝增強感染。
  • 幹細胞人肺模型可模擬新冠病毒感染_科技_中國西藏網
    英國《自然》雜誌26日發表的一項幹細胞最新研究成果,美國史丹福大學研究人員報告一種人類肺培養系統問世,它可用於模擬肺部感染,包括引起新冠肺炎的新冠病毒感染。  幹細胞是一種具有多分化潛能及自我複製能力的早期未分化細胞。
  • Cell Stem Cell:吸菸如何加劇新冠病毒對肺部的感染
    2020年11月18日 訊 /生物谷BIOON/ --最近一項研究中,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的研究人員使用由人類幹細胞產生的呼吸道組織模型確定了吸菸如何加劇SARS-CoV-2對呼吸道組織的感染。
  • 新冠病毒如何侵入人體細胞?專家最新成果揭曉答案
    此前的研究表明,新冠病毒要想侵入人體細胞,必須藉助它表面的S蛋白抓住人體細胞膜表面的ACE2蛋白,並與之結合,才能進入人體細胞為非作歹。那麼,S蛋白是如何抓住ACE2蛋白的?ACE2蛋白長的什麼樣?兩者結合的過程中到底發生了什麼?
  • 天津大學:從病毒到新冠病毒,從感染到肺部再生機制,你想知道的都在...
    控制新冠肺炎有賴於正確的領導、群防群治和科學研究的綜合力量。圍繞大家關心的疫情科普焦點問題,天津大學醫學部採訪了天津大學海河醫院的權威專家,他們將從各自的研究領域,詳細講解病毒及新冠病毒的相關知識,為遏制疾病流行貢獻智慧和力量。
  • 科學家發現新冠病毒是如何劫持並迅速對人體肺細胞造成損害的
    波士頓大學醫學院(BUSM)的研究人員將生物工程的人類肺泡細胞與精密、高精度的質譜技術結合起來,確定了SARS-CoV-2感染後肺細胞中宿主蛋白和途徑的變化,為研究疾病病理學和阻斷新冠肺炎提供了新的治療靶點。 他們發現一種被稱為「磷酸化」的蛋白質修飾在這些受感染的肺細胞中變得異常。
  • 視頻解讀:新冠病毒電鏡圖片如何拍攝與製作?
    儀器信息網訊 在疫情抗擊過程中,冠狀病毒電鏡圖片解析發揮了重要作用,這些圖像幫助科學家觀察病毒並解讀病毒如何進出宿主細胞。目前,新冠疫情在全球範圍內仍然呈現蔓延態勢,在對抗這種病毒過程中,如果能直接的觀察到這種病毒,將對進一步了解病毒有很大幫助。
  • 新冠病毒從何而來——從蝙蝠到人類的演變之路
    從蝙蝠開始,病毒經過怎樣的傳播和演變最終成為危害人類的新冠病毒,需要我們去好好探尋一番。作為自然宿主,病毒依靠寄生在其細胞中,劫持其他細胞的細胞器實現複製繁殖。,但是由於大部分蝙蝠都生活在深山老林的山洞中,很少與人類接觸,所以,蝙蝠身上的病毒一般很難傳播到人類群體中。
  • 新冠病毒會導致肺部嚴重纖維化嗎?
    解放軍總醫院第五醫學中心(302醫院)王福生院士團隊,近期於《柳葉刀·呼吸醫學》期刊上發表了首份新冠肺炎逝者病理報告,這項病理分析不是來自完整的屍檢,而是通過對一位新冠肺炎逝者進行微創病理檢查獲得的。團隊人員對患者的肺、肝和心臟進行了組織樣本檢測。
  • 以營養學抵禦新冠病毒入侵,新冠病毒症狀自查表單
    抵禦新冠病毒,至少還可以做些什麼?(一) 作為一種回到未來的預防策略:如果我們終究無法阻擋新冠感染發生,有沒有可能最大化無症狀感染者?除了可能會在半年後失效的疫苗方案,還有沒有人類第二重防線? 如何布置對抗病毒的三級預防?
  • 各國最新發現新冠病毒的主要死因並非肺部炎症而是另有其他...
    當時的死亡人數一共有44人5月7日德國媒體報導屍檢結果截止至5月7日,教授的團隊共對192個新冠感染死者屍體做了解剖解剖結果發現很多死者身上有血栓這種血栓會引起肺栓塞而導致死亡對此,德國醫學專家教授們根據屍檢報告決定在治療新冠患者時嚴格注意血栓和凝血的形成情況
  • 新冠病毒與HIV一樣:損害T細胞!
    免疫系統有許多成分,共同作用保護身體免受外來病毒的入侵。免疫細胞中最重要的一種是T淋巴細胞(T細胞),作為一種白細胞,T細胞是適應性免疫的核心,可以調節免疫系統對特定病原體的反應。 現在,美國和中國的科學家都發現:新冠病毒會攻擊免疫系統中的T細胞。
  • 新冠研究中國登上Science封面首次揭示新冠病毒人體蛋白受體結構
    這項研究題為《人類ACE2識別2019-nCoV的結構基礎》「Structural basis for the recognition of SARS-CoV-2 by full-length human ACE2」,首次解析了新冠病毒細胞表面受體ACE2的全長三維結構,以及表面蛋白S受體結合結構域與細胞表面受體ACE2全長蛋白複合物的三維結構
  • 新冠病毒是如何工作的?
    covid-19病毒是人類最新的敵人。有人說,這種病毒「智商很高」。你瞧,它的致死率不高,但傳播力極強,甚至可以在不引起症狀的情況下傳播。所以,不論為了治療還是研製疫苗,我們都需要去了解它是如何工作的。從病毒學的角度看,病毒的傳播是一個環環相扣的過程,只要一個環節阻斷,就傳播不下去。那麼,covid-19病毒的傳播有哪些環節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