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軍總醫院第五醫學中心(302醫院)王福生院士團隊,近期於《柳葉刀·呼吸醫學》期刊上發表了首份新冠肺炎逝者病理報告,這項病理分析不是來自完整的屍檢,而是通過對一位新冠肺炎逝者進行微創病理檢查獲得的。團隊人員對患者的肺、肝和心臟進行了組織樣本檢測。
其中,肺部組織學檢測顯示,患者肺部表現為瀰漫性肺泡損傷和肺透明膜形成,肺部總體病理特徵與SARS、中東呼吸症候群(MERS)相似。
(圖片來源:騰訊看點視頻截圖)
對於SARS,很多人還是記憶猶新。雖然時隔十來年,但是SARS後遺症一直都在侵襲著那些曾經患過SARS的人群。其中,常見的一個後遺症就是肺部纖維化。
SARS會導致非常嚴重的肺部炎症,引起呼吸困難、纖維化,最終造成肺衰竭。
當年在SARS結束後,鍾南山在採訪中指出,有7%-8%的非典康復者有較明顯的肺纖維化表現,存在肺功能障礙,其餘90%以上者身體均基本康復。
▲SARS患者的"白肺"(圖片來自網絡)
肺纖維化是肺臟受到傷害後,人體修復產生的結果。倘若正常人的肺是"嫩絲瓜",那麼纖維化的肺就像幹透了的絲瓜一樣,整個肺會變得像木頭般沒有彈性,呼吸功能明顯減弱,嚴重者各種肺部組織幾乎壞死,最終不能自主呼吸而死亡。
研究者發現,有一種對病毒複製很重要的SARS病毒蛋白質能加重肺部纖維化。學者們在肺細胞中檢測了一種SARS病毒蛋白質,這是一種核衣殼蛋白(與病毒遺傳物質結合的蛋白質),它能與一種名為Smad3的細胞蛋白質相結合,從而完成兩項任務:一是啟動細胞自毀,延長病毒複製的時間;二是激活一條獨立信號通路,促進膠原和纖溶酶原蛋白抑制劑(PAI-1)的生成,這種抑制劑能破壞非細胞物質以及其他體內結構並導致肺部纖維化。
人類的存活力很強,即使切掉一個肺還可以繼續活下去,所以,有的身強力壯的患者可以勉強抗住SARS病毒。但這種存活是短暫的,SARS病毒的短期增殖會導致宿主肺部的長期損壞,他們的肺部已經纖維化,隨著年齡的增長,抵抗力下降,很容易發生肺部硬化而死亡。
但新冠肺炎有所不同,2月18日,在廣東省人民政府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鍾南山指出:"17年前SARS的時候,就通過遺體解剖說明了,肺本身病變情況以及肺以外全身臟器被破環的情況。"他同時透露,新冠肺炎患者肺的表現和SARS有點不一樣。"並不像我們想像的嚴重纖維化,現在還沒有結果,看起來有一部分肺泡還存在,但是炎症很厲害,有大量粘液。"他表示,進一步解剖會幫助我們認識這個病的特點,同時要特別注意讓患者氣道通暢,相關研究還正在進行中。
相比較而言,病毒對新冠肺炎患者的肺部還算"仁慈"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