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病毒會導致肺部嚴重纖維化嗎?

2021-01-13 中國數字科技館

解放軍總醫院第五醫學中心(302醫院)王福生院士團隊,近期於《柳葉刀·呼吸醫學》期刊上發表了首份新冠肺炎逝者病理報告,這項病理分析不是來自完整的屍檢,而是通過對一位新冠肺炎逝者進行微創病理檢查獲得的。團隊人員對患者的肺、肝和心臟進行了組織樣本檢測。

其中,肺部組織學檢測顯示,患者肺部表現為瀰漫性肺泡損傷和肺透明膜形成,肺部總體病理特徵與SARS、中東呼吸症候群(MERS)相似。

(圖片來源:騰訊看點視頻截圖)

對於SARS,很多人還是記憶猶新。雖然時隔十來年,但是SARS後遺症一直都在侵襲著那些曾經患過SARS的人群。其中,常見的一個後遺症就是肺部纖維化。

SARS會導致非常嚴重的肺部炎症,引起呼吸困難、纖維化,最終造成肺衰竭。

當年在SARS結束後,鍾南山在採訪中指出,有7%-8%的非典康復者有較明顯的肺纖維化表現,存在肺功能障礙,其餘90%以上者身體均基本康復。

▲SARS患者的"白肺"(圖片來自網絡)

肺纖維化是肺臟受到傷害後,人體修復產生的結果。倘若正常人的肺是"嫩絲瓜",那麼纖維化的肺就像幹透了的絲瓜一樣,整個肺會變得像木頭般沒有彈性,呼吸功能明顯減弱,嚴重者各種肺部組織幾乎壞死,最終不能自主呼吸而死亡。

研究者發現,有一種對病毒複製很重要的SARS病毒蛋白質能加重肺部纖維化。學者們在肺細胞中檢測了一種SARS病毒蛋白質,這是一種核衣殼蛋白(與病毒遺傳物質結合的蛋白質),它能與一種名為Smad3的細胞蛋白質相結合,從而完成兩項任務:一是啟動細胞自毀,延長病毒複製的時間;二是激活一條獨立信號通路,促進膠原和纖溶酶原蛋白抑制劑(PAI-1)的生成,這種抑制劑能破壞非細胞物質以及其他體內結構並導致肺部纖維化。

人類的存活力很強,即使切掉一個肺還可以繼續活下去,所以,有的身強力壯的患者可以勉強抗住SARS病毒。但這種存活是短暫的,SARS病毒的短期增殖會導致宿主肺部的長期損壞,他們的肺部已經纖維化,隨著年齡的增長,抵抗力下降,很容易發生肺部硬化而死亡。

但新冠肺炎有所不同,2月18日,在廣東省人民政府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鍾南山指出:"17年前SARS的時候,就通過遺體解剖說明了,肺本身病變情況以及肺以外全身臟器被破環的情況。"他同時透露,新冠肺炎患者肺的表現和SARS有點不一樣。"並不像我們想像的嚴重纖維化,現在還沒有結果,看起來有一部分肺泡還存在,但是炎症很厲害,有大量粘液。"他表示,進一步解剖會幫助我們認識這個病的特點,同時要特別注意讓患者氣道通暢,相關研究還正在進行中。

相比較而言,病毒對新冠肺炎患者的肺部還算"仁慈"一些。

相關焦點

  • 最新研究:新冠病毒會導致大腦智商下降,約等於老化10年
    近日,英國倫敦帝國理工學院對84285名新冠康復者進行了研究測試,發現新冠病毒可能會對大腦產生損害,在這些人中,最嚴重的患者智商直降8.5,相當於大腦老化10年。雖然目前還無法明確這種後遺症會在患者身上持續多長的時間。而在此之前,多個國家媒體都報導過新冠治癒者出現後遺症的事件。
  • 解剖報告再添「罪證」:不僅肺部,新冠病毒是如何「侵害」全身?
    為了揭開新冠病毒的真面目,從2月中旬開始了對新冠肺炎逝者遺體的解剖工作。截至2月25日,全國已完成11例新冠肺炎逝者的遺體解剖。3月4日,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發布《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診療方案(試行第七版)》(下稱「《方案》」)根據目前有限的屍檢和穿刺組織病理觀察結果,總結了新冠病毒造成的病理變化。新冠病毒究竟如何攻擊全身?遺體解剖有什麼發現?《生命時報》邀請北京佑安醫院病理科主任、主任醫師呂福東對此進行解讀。
  • 新冠肺炎患者都會出現肺纖維化嗎?國家衛健委回應!
    來源:中國財經報在今天下午的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新聞發布會上,國家衛健委醫政醫管局監察專員郭燕紅透露,目前,我國新冠肺炎治癒出院患者已經達到77000多名,治癒率約94%。此外,相關負責人還就出院患者康復情況回答大家的提問。警惕!
  • 運動員不同於常人肺部結構更易感染新冠病毒?其實還有這個原因
    南方醫科大學中西醫結合醫院呼吸科主任馮起校表示,運動員因身體強壯就應比普通人更能抵禦病毒的想法固然不正確,他們的免疫力也並非傳言所說的特別低,否則他們會患上新冠肺炎以外的疾病。此外,運動員經常更換駐地和國內外往返訓練、比賽,如此長途跋涉後人體勢必會產生疲勞和損耗,新環境、飲食的轉變亦會影響人體狀態。 兩大原因致運動員頻頻「中招」 提及感染新冠病毒的因素,馮起校主任介紹,會否感染新冠病毒與個人身體狀況、病毒吸入量和是否有密切接觸這三個因素有關。
  • 肺纖維化不可復原?憋氣10秒自我測試新冠肺炎可靠嗎?了解一下
    我們目前了解的信息是,新型冠狀病毒患者常見的臨床症狀是發燒(高於攝氏38度)、乏力、咳嗽及呼吸急促等,也可能出現鼻塞、流鼻涕等上呼吸道症狀,或會有肺炎病徵,情況嚴重者更有可能出現肺纖維化情況。那麼,肺纖維化是什麼?有什麼症狀?其實,新冠肺炎有機會導致肺纖維化,或對肺功能造成永久性影響。
  • 新研究顯示,新冠病毒會導致嚴重腦損傷,警惕患者預後遭長期損害
    英國科學家說,新研究顯示新冠病毒會嚴重損害腦部神經,出現包括中風、精神錯亂等的併發症。值得警惕的是,大量新冠患者預後是否會遭受腦部長期損害?據路透社7月8日報導,英國倫敦大學學院(UCL) 研究人員的這項成果發表在英國《大腦》(Brain)雜誌上。
  • 新冠肺炎最大受累臟器是肺,肺纖維化可能是後遺症之一,應加強隨訪...
    且新冠病毒感染引起的症狀與SARS有很多共同點,如造成嚴重的肺部損傷、胸腔積液,重症可並發嚴重呼吸窘迫症候群(ARDS),又進一步造成肺損傷,形成惡性循環,即使患者痊癒,也會留下嚴重的後遺症,如肺纖維化。既往數據顯示,SARS患者中分別有36%和30%在感染後3、6個月發展為肺纖維化。由此推斷,肺纖維化將可能成為新冠肺炎愈後的後遺症之一。
  • Immunity:某些肺部巨噬細胞可導致肺部遭受嚴重的病毒攻擊
    2021年1月2日訊/生物谷BIOON/---在某些情況下,肺部中的免疫細胞會導致病毒攻擊的惡化。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瑞典卡羅林斯卡學院的研究人員描述了不同種類的稱為巨噬細胞的免疫細胞如何在肺部產生,以及其中的哪些巨噬細胞可能導致嚴重的肺部疾病。這些研究結果可能有助於在未來治療COVID-19等疾病。
  • 天津大學:從病毒到新冠病毒,從感染到肺部再生機制,你想知道的都在...
    控制新冠肺炎有賴於正確的領導、群防群治和科學研究的綜合力量。圍繞大家關心的疫情科普焦點問題,天津大學醫學部採訪了天津大學海河醫院的權威專家,他們將從各自的研究領域,詳細講解病毒及新冠病毒的相關知識,為遏制疾病流行貢獻智慧和力量。
  • 全球上千萬人感染新冠病毒,它會攻擊人的大腦嗎?
    例如,新冠病毒攻擊肺部,肺損傷後供氧不足,導致一部分腦細胞因缺氧死亡。人體自身的免疫反應也可能導致大腦受損:免疫系統的過度反應,會讓免疫細胞誤殺健康的腦細胞。腦幹受到病毒的攻擊,可想而知的,這會進一步惡化患者的呼吸功能。 由此可見,冠狀病毒普遍具有攻擊大腦的本領。 攻擊大腦的後果嚴重 至於新冠病毒自身的情況如何,目前還沒有鐵板釘釘的證據,但根據它的「弟兄們」的所作所為,它擁有直接攻擊大腦的本領的可能性是極大的。
  • 蚊子會傳播新冠病毒嗎?鍾南山給出9個最新判斷!
    「我們有很多辦法,我們能預防、能防護,會爭取時間、爭取製成疫苗。」二、新冠病毒的傳染性始料未及鍾南山介紹,新冠病毒的傳染性是始料未及的,從傳染性的指數來講,一般流感是1,SARS接近2,中東呼吸症候群是1.5,新冠肺炎是3。
  • 斯坦福闢謠「新冠小貼士」 | 疫情緊急之下,正確抗疫更重要
    比如它提到,如果新冠患者開始發燒、咳嗽,去到醫院,通常會發現肺部已經50%纖維化 (fibrosis)。緊接著,它給了那些害怕感染了卻找不到醫院確診的人們,一條超級簡單的自測小方法:如果能夠屏住呼吸10秒以上,沒有咳嗽、感覺不舒服或肺部窘迫,就說明肺部沒有纖維化。
  • 新冠病毒是如何劫持並摧毀人類肺部細胞的?
    新冠病毒主要通過呼吸道感染人類肺泡上皮2型細胞(AT2),導致肺損傷和氣體交換受損,但是驅動感染和病理的機制尚不清楚。報導了首個人類肺部感染新冠病毒後的分子反應圖譜。研究人員通過將生物工程化的人體肺泡細胞與複雜的高精度質譜技術相結合,已經鑑定出肺細胞中的宿主蛋白和通路,在被新冠病毒感染後這些蛋白和通路水平會發生變化,從而洞悉疾病病理學和新的治療靶標來阻斷新冠病毒感染。
  • 新冠病毒引發的病變聚焦肺部,關於心肺功能的這些問題你知道嗎?
    還記得在2月中旬我國開始對新冠肺炎患者遺體的解剖工作嗎?如今屍檢報告已經公布,結果顯示:新冠肺炎主要引起深部氣道和肺泡損傷為特徵的炎性反應,肺部纖維化及實變沒有SARS導致的病變嚴重,但滲出性反應相比於SARS較為明顯。明確了新冠肺炎病變扔聚焦肺部,對於其他臟器的損傷證據仍需進一步調查。
  • 各國最新發現新冠病毒的主要死因並非肺部炎症而是另有其他...
    當時的死亡人數一共有44人5月7日德國媒體報導屍檢結果截止至5月7日,教授的團隊共對192個新冠感染死者屍體做了解剖解剖結果發現很多死者身上有血栓這種血栓會引起肺栓塞而導致死亡對此,德國醫學專家教授們根據屍檢報告決定在治療新冠患者時嚴格注意血栓和凝血的形成情況
  • 科學家們在囊性纖維化疾病研究領域的新成果!
    這些變化在肺部尤其危險,它們會導致厚厚的粘液堆積,常常導致呼吸受損和持續感染。增強劑用於增加離子通過CFTR的流動,改善囊性纖維化(CF)的一些症狀。目前,市場上只有一種這樣的藥物,叫做ivacaftor;另一個名為GLPG1837的項目正在開發中。
  • 磷酸氯喹會是新冠病毒「剋星」嗎?
    因此科研人員對現有的藥物進行測試,並在這種情況下開始嘗試治療新冠肺炎。其中中科院武漢病毒所和軍事醫學科學院毒物藥物研究所對七種藥物進行了體外新冠病毒的抑制實驗。瑞德西韋和磷酸氯喹是其中的佼佼者,在低微摩爾濃度下有效地抑制了病毒對細胞的感染,科研人員推測這一有效濃度也可以在人體內達到,說明有臨床應用的可能性。
  • 「肺纖維化」暫無特效藥 同濟醫院王從義團隊發現治療新路徑
    同時,在巨噬細胞特異性敲除Mbd2的肺纖維化模型中,肺損傷和纖維化均明顯減輕,並伴有顯著減少的巨噬細胞替代活化。所謂肺纖維化是肺組織被損傷後異常修復導致的結構異常(疤痕形成)。肺部感染(如新冠病毒感染)、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系統性硬化症)、間質性肺炎等均可導致肺纖維化的產生,但目前臨床上無明確有效治療藥物。而目前,醫學界對肺纖維化的發病機制仍不明確,新藥研發並不明朗。
  • 感染新冠病毒後:人體的5336個蛋白質分子都變了
    新冠病毒入侵人體後,到底會造成什麼變化和影響?西湖大學生命科學學院郭天南課題組與合作團隊,全球範圍內第一次,從蛋白質分子水平上分析了人體感染新冠病毒後,多個關鍵器官的變化。研究團隊收集了19例新冠肺炎死亡患者的肺、脾、肝、心臟、腎臟、甲狀腺、睪丸等七種器官的組織樣本,進行分子層面的研究,鑑定了11394個人源蛋白質分子。
  • 中國科學家首次揭示新冠患者蛋白質分子病理全景圖
    此項研究相當於他們將醫生在顯微鏡下看到的人體感染新冠病毒後細胞組織的變化放大了數萬倍,達到蛋白質分子層面,「看」清楚是哪些分子的改變導致人體器官的病變和衰竭。新冠逝者體內有5336個蛋白質分子發生改變大量臨床診療和研究顯示,新冠病人的肺部等器官產生了損傷。這些損傷背後的分子機制到底是什麼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