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美國的新冠確診人數陡然增加,這兩周,一份號稱來自史丹福大學的「新冠小貼士」開始廣泛流傳於很多微信群裡。
這張來自 Facebook 貼文的截圖和隨之而來的中文版本,給出了許多乍一看沒甚毛病的「事實」,和一些給人們自我檢查是否感染新冠病毒的「建議」。
比如它提到,如果新冠患者開始發燒、咳嗽,去到醫院,通常會發現肺部已經50%纖維化 (fibrosis)。
緊接著,它給了那些害怕感染了卻找不到醫院確診的人們,一條超級簡單的自測小方法:如果能夠屏住呼吸10秒以上,沒有咳嗽、感覺不舒服或肺部窘迫,就說明肺部沒有纖維化。
然而,在聯繫史丹福大學後,斯坦福衛生保健 (Stanford Health Care) 的 Lisa Kim 回復稱:這些全都是無中生有。
史丹福大學從來沒有發布過這樣的新冠應對建議,也沒有說過哪怕和這任何一句類似的話。
Kim 希望任何對此有疑問的人,都去查看史丹福大學發布了正版的 Covid-19 信息匯總頁面。上面包含公眾需要的幾乎一切資料,包括切不限於:新冠病毒是什麼,它的傳播方式,和人們保護自己可以採取的措施等。
而史丹福大學提到的那些權威信息和保護措施,在這則假冒史丹福大學的小貼士,一條都沒有出現。
更誇張的是,這條貼士裡面說到的東西,幾乎沒有一條是正確的、或者權威專家和研究認證過的……
接下來,就讓我們一條一條來澄清,「李鬼」的宣稱,和對應的真相應該是什麼。
這條小貼士的第一段宣稱,在感染新冠病毒後可能數天內都不會出現症狀。「那你怎麼知道自己感染了?當你開始發燒、咳嗽,去到醫院的時候,肺部已經50%纖維化了。」
宣稱:出現症狀後,肺部50%纖維化。
鑑定:謠言。
理由:肺部纖維化並不是 Covid-19 的臨床症狀之一。
來源:可查的最早來源是印度網站 Bollyy.com,發布於3月4日。該網站的發布內容和截圖中的內容幾乎一模一樣。
真實情況:包括中國 CDC、美國 CDC 和世衛組織在內的權威機構都沒有將肺部纖維化列為 Covid-19 的臨床表現。
在開始出現症狀的階段,至少在像文中提到的發燒、咳嗽等症狀的時候,患者是不可能出現肺部纖維化的。肺部纖維化是由肺部炎症造成的,如果不到非常嚴重的重症階段,甚至病危階段,肺部是不可能出現纖維化的。
而且,如果任何人出現50%肺部纖維化,那說明此人的病情已經十分嚴重了,早已伴有嚴重的呼吸窘迫——連氣都喘不上了。
第二段引用了「臺灣專家」介紹的一個10秒屏息自查小技巧,可以檢查自己有沒有出現肺部纖維化。
宣稱:臺灣專家提議10秒屏息自查,沒有咳嗽、感覺不舒服或肺部窘迫,就說明肺部沒有纖維化。
鑑定:謠言。
理由:缺乏可信來源,情況不屬實。
來源:還是前面提到的印度網站 Bollyy.com。在本次疫情期間的許多知名假消息,都偽造了所謂「臺灣專家」、「日本醫生」、「史丹福大學」的背書。
真實情況:目前沒有任何研究證明這個說法。
美國國立衛生院公布的一項研究表示,即使是慢性阻塞性肺炎住院患者,屏息的時間都可以達到18-32秒(中位值25秒),門診病人的屏息時間更是可以達到38-56秒(中位值45秒)。
屏息10秒不咳嗽沒有不適感,不能夠證明任何人是健康的,或者至少不能證明沒有感染新冠病毒。更何況,前面小節已經提到,剛開始出現症狀的新冠患者沒有肺部纖維化,這個宣稱更是不知道想要證明什麼。
第三段指出,「日本醫生」建議所有人都應該勤喝水——至少每15分鐘一次。這樣能夠保持口腔和喉嚨溼潤,而且喝水的時候能把病毒衝進胃裡,被胃酸殺死。
宣稱:勤喝水能衝走病毒。
鑑定:謠言。
理由:缺乏可信來源,屬於好聽的廢話。
來源:還是剛才的印度網站……
真實情況:勤喝水確實對健康有好處,但是對於抗病毒並沒有任何已知的顯著功效——它更像是一句「好聽的廢話」。
當然,在這個大量消息真假難辨的時代,這些「好聽的廢話」類消息至少能幫助人們緩解焦慮。範德堡大學流行病學專家 William Schaffner 教授接受美聯社採訪時指出,「在任何時候我們都會提醒人們多喝水保持口腔黏膜溼潤。多喝水或許能讓你感覺良好,但沒有任何證據可以證明喝水可以抗病毒。」
如果你不幸已經感染了,並且正在康復中,多喝水和多休息倒是有幫助。得州大學McGovern醫學院流行病學專家 Susan Wootton 教授接受當地媒體採訪時表示,「從任何病毒感染中恢復後,保持充足的水分和充足的休息很重要。」
宣稱:流鼻涕或多痰,得的是感冒;乾咳、沒有流涕,得的是 Covid-19
鑑定:基本屬實,但區分不夠科學。
真實情況:根據中國 CDC 等權威機構的資料,新冠肺炎的患者主要臨床表現為發熱、發力,呼吸道症狀以乾咳為主。流涕作為上呼吸道症狀,目前來看不是新冠肺炎的主要臨床表現之一。
但是,目前北半球季節交替,不排除會有感冒和新冠同時感染的微弱可能性。因此,僅憑流涕與否這一症狀作為區分標準,並不科學。
宣稱:新冠病毒不耐熱,在26-27℃/77℉下就會死亡,「它恨太陽。」
鑑定:謠言,缺乏可信來源
真實情況:其他的冠狀病毒,有可能因為氣溫升高而減弱傳播能力,但新冠病毒是否有這樣的特性,目前尚未可知。包括世衛組織、美國CDC、史丹福大學等權威機構的專家都指出,沒有任何資料能夠證明天氣和溫度能夠影響 Covid-19 的傳染。
「其它病毒,比如普通感冒和流感,在冬天傳播更多,但這並不意味著在其他季節就不可能感染。目前,人們尚不清楚Covid-19的傳播會不會隨著天氣變暖而減弱。關於疾病的傳播能力、嚴重程度等其它特性很大程度上未知,調查還在進行中,」史丹福大學的官網寫道。
宣稱:打噴嚏傳播距離10碼;病毒在金屬表面存活12小時,摸過帶毒表面需要用抗菌肥皂洗手;在衣物上存活6-12小時,普通洗衣液可有效殺毒。
鑑定:低估了飛沫核的飛行距離;高估了抗菌肥皂的效用;存活時間無可信來源。
真實情況:如果有傳染能力的感染者打了噴嚏,帶有病毒的飛沫核 (droplet nuclei) 能夠傳播到最遠10米/32碼以外——不過,這是一種最極端的情況,通常不大可能出現。更何況,打噴嚏並不是新冠肺炎的症狀之一。
與此同時,明尼蘇達大學傳染病學泰鬥 Michael Osterholm 指出,僅僅呼吸就有足夠的傳染能力。因此僅僅躲避噴嚏和咳嗽是不夠的,意義不大。
目前尚無研究可以證明新冠病毒在金屬/光滑表面和衣物纖維上的存活時間,因此上述宣稱沒有可信的來源。
在任何時候,勤洗手都是一種萬能的防禦細菌和病毒的手段。對於新冠病毒(包膜單鏈RNA病毒),使用普通的肥皂即可高效摧毀其包膜,暴露遺傳物質,使其快速死亡。美國食藥監局指出所謂抗菌肥皂並沒有實際效果,建議使用普通肥皂即可。
至於衣物纖維,使用普通洗衣液即可殺毒。
宣稱:流感比新冠更容易傳染。
鑑定:謠言。
真實情況:一個病毒的傳染能力,通過其基本傳染數 (basic reproduction number, R0, 讀作"R naught") 體現,值越高,越容易傳染。根據目前的數據,新冠病毒的 R0 約為2.2,最終結果在2-3之間浮動。流感 R0 為1.3,低於新冠。也就是說,新冠比流感更容易傳染。
宣稱:狗能感染和傳染新冠病毒
鑑定:尚無清晰證據可以證實。
真實情況:香港二月底發現的口腔和鼻腔樣本病毒核酸檢測呈弱陽性的一隻寵物犬,在最新的血清報告呈陰性反應。這代表該只狗的免疫系統沒有強度免疫反應,現階段血液內的抗體不足以被測量。
雖然不能完全排除狗感染,但目前的證據無法證明狗有感染和傳播新冠病毒的能力。另外,狗並不具備該病毒和宿主細胞結合所需的蛋白質機制。香港漁農自然護理署發言人表示,寵物畜養人無須憂慮,在任何情況下絕不應棄養寵物。
宣稱:維生素C等營養品能抵抗病毒
鑑定:尚無證據可以證實。
真實情況:維生素C不僅對新冠病毒沒用,連普通感冒都無法幫你抵禦。保持健康多樣的飲食習慣即可補充人體足夠的維C。大量服用維C、鋅等常見的增強免疫補劑,沒有可觀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