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之下,醫療設備、IVD、耗材、藥品如何「渡劫」?

2020-12-05 MedTrend醫趨勢

此次疫情之中,醫療行業獲得了前所未有的關注,有效藥物或療法晉升為「流量擔當」,任何「風吹草動」都會第一時間搶佔熱搜話題。

這些關注,直接影響了醫療行業二級市場表現。節後的一周裡,一些疫情相關的上市公司漲幅暴增,經濟效益顯著。

▲2020年2月3-7日,A股醫藥生物板塊和子行業漲跌幅情況(來自:光大證券)

其中,

醫療器械總體增速最為突出,達10.61%;醫藥商業作為工業到醫院的中間環節,在疫情期間獲得了10.26%的不俗增長;醫藥生物不敵醫療器械,僅5.98%;化學原料藥、化學製劑作為生產必備的「剛需」產品,總體漲幅在5%-7%;生物製品、中藥、醫療服務增長較為遜色,最高4.1%、最低3.92%。

而在亮眼的「成績單」下,這個特殊時期,醫療行業各細分領域的內部結構正發生著激烈動蕩!

械企——絕地「逆襲」

醫療器械各細分領域受疫情影響呈兩極分化,但相比藥企來說,械企這次的「逆襲」效果似乎更明顯一些,全場最佳,增長10.61%。

因為隨疫情同步而來的,是醫療器械行業市場的層層擴容。

醫療設備:疫情急需

在疫情中,我們看到,大量的醫療設備頭部企業紛紛參與到火神山、雷神山醫院的建設,捐獻設備,加班趕工,見證並參與一線戰役堡壘的「拔地而起」。

GE醫療:交付醫療設備已逾千臺,其中半數發往武漢。其中,數量最為龐大的是監護儀、可攜式超聲這類隔離病房的床旁剛需設備;西門子醫療血氣測定試劑盒、Atellica設備及各類實驗室診斷試劑的本地庫存已在近一個月的持續抗疫中告罄,影像類設備也在持續供貨;飛利浦:飛利浦的CT機是最早到達雷神山醫院的一批設備,部分從美國緊急調貨的呼吸機、超聲以及空氣淨化器、濾網等物資也陸續抵達;邁瑞:已累計交付了包括呼吸機、監護儀、除顫儀、輸注泵和體外診斷等在內的1200多臺醫療設備。另外,邁瑞表示,由於醫療設備訂單翻倍,短期內存在供應壓力。聯影:截至目前,聯影已累計向武漢、河南捐助1億多元的防疫物資。目前仍在正加足馬力的生產、運輸、安裝一線急需的移動DR、CT、智能診斷、遠程診斷等設備。東軟:首批移動CT掃描單元「雷神」下線,已陸續發往武漢、廣州、北京等全國各地...

醫療設備企業的迅速行動,為一線抗疫提供了重要的支持。同時,疫情也暴露了出多數二級及以下醫院ICU救治能力較弱、隔離院區不足等短板問題。

據中華醫學會統計,目前國內ICU床位/總床位為5%-6%,與發達國家達到15%的數字相去甚遠,普及率較低,單間隔離ICU也比較少。

據悉,全國已有20多個省近60家醫院正在或準備建設單獨隔離院區。

疫情過後,ICU將成為各地二級以上醫院的建設重點。

與此相關的醫療設備,如監護儀、呼吸機、霧化器、制氧機、移動DR、便攜超聲等大量需求,將加速醫療設備的市場擴容和基層下沉。

診斷試劑:POCT或迎爆發

自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啟動《醫療器械應急審批程序》以來,新冠病毒檢測試劑盒「蜂擁而出」。

截至目前,已有100餘家企業研發出新冠病毒的診斷試劑盒。其中,10個產品獲國家藥監局批准,最快可在15分鐘內檢測新冠病毒。

1月26日,之江生物、伯傑醫療、捷諾生物、華大生物的螢光PCR法試劑獲批;1月28日,聖湘生物、達安基因的螢光PCR法試劑獲批;2月2日,華大生物的聯合探針錨定聚合測序法試劑獲批;2月22日,廣州萬孚生物、英諾特的膠體金法抗體檢測試劑,以及博奧生物的恆溫擴增晶片法核酸檢測試劑獲批。

除此之外,麗珠試劑、諾唯贊、康華生物、上海芯超生物、大弘生物等多家公司宣布,已經研發出了針對新冠病毒POCT(point-of-care testing)快速檢測試劑盒,但目前還未正式獲得產品註冊證。

面對緊急疫情,快速診斷能力是基本要求,便捷、小型化、適合快速診斷的POCT產品很可能成為疫情之後,發熱門診建設風潮中,屬於IVD領域的下一個爆發點。

高值耗材:疫情期受壓明顯

外科類高值耗材是受負面影響最大的院內醫療器械板塊。

在疫情期間,除非急重症,需要手術治療的患者大幅減少了診療和住院。一批子行業受損明顯,比如骨科類、心內科支架和起搏器、以及腔鏡類。

但是這批患者依然存在,大部分手術還是早晚要進行。只是短期衝擊是巨大的,造成成本壓力加大、庫存積壓,大型企業可用體量化解短期壓力,現金流有限的中小企業情況更加嚴峻。

2月18日,骨科和心血管耗材巨頭美敦力執行長 Omar Ishrak 表示:中國約佔美敦力整體業務的7%,新型冠狀病毒肆虐導致的醫療系統側重點的改變,很可能影響其業績表現。

低值耗材:短期不足,長期過剩

疫情中需求爆發最為明顯的、也是與生活息息相關的物資,就是包括口罩、額溫在內的低值耗材,相關企業收穫大量訂單,產能飽和,市場甚至出現「一罩難求」的現象。

據天眼查數據顯示,自2020年以來,全國超過3000家企業經營範圍新增了口罩、防護服、測溫儀等業務。中石化、富士康、比亞迪、oppo等跨行業者迅速拿證,紛紛投入生產。

此類低值耗材,由於短時間內需求呈十倍以上爆發,即使後面疫情過去,也會讓大批醫療機構儲備與採購,因此相關產品的公司會至少超高景氣近一年左右。

而且由於門檻較低,產能在半年內會急劇上升,但需求旺盛誘發的過度投入,再後面很可能會有一段時間的斷崖期,隨後形成過剩!

藥企——悲喜交加

藥品收入雖然整體小幅增速,但疫情期間,品種結構發生了明顯變化。

疫情相關藥品(如抗生素藥物)需求大增;非疫情相關用藥(如腫瘤藥品、慢性藥品)銷量受阻。

由於目前暫時未有相關藥企發布的銷售數據,故此,我們用2003年非典時期數據作為參考,來判斷醫藥企業的業績變化。

有效藥物成「爆品」

以非典時期數據來看,東北製藥的抗生素,以及昆藥集團的清熱解毒中藥都是疫情中的「爆品」,02年底至03年5月分別同比+36%、+13%,增長顯著。

而且同時期,醫藥企業前20大漲幅均與抗疫藥品有關,並且主要集中在抗感染類、提高免疫力類、清熱解毒類產品等有限的幾個方面。

▲非典前後,受益藥品漲幅變動情況(來自:光大證券)

▲2002.12.15-2003.04.30,醫藥前20大漲幅標的均與抗疫有關( 來自:光大證券)

對於這次疫情來說,目前已經發現的潛在特效藥品或療法,已達近十種,部分包括:

克力芝:治療愛滋病的抗病毒藥物,在6個版本中的《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診療方案》均有推薦,目前全球僅有艾伯維生產;瑞德西韋:吉利德研發,目前正在武漢10家醫院進行大規模臨床試驗。國內藥企博瑞醫藥已批量生產出瑞德西韋原料藥;法匹拉韋:與瑞德西韋相同靶點機理的抗病毒藥物,初步臨床顯示對COVID-19療效較明顯、不良反應較低。海正藥業已在國內以流感適應症獲批上市;磷酸氯喹:中山大學第五醫院前期使用效果表明,使用效果顯著優於使用克力芝,即將開展大規模臨床試驗。原研藥企為拜耳,國內仿製藥企包括上海醫藥、精華製藥、眾生藥業等

如能經過臨床試驗的「考驗」,大範圍應用於臨床,預計上述相關企業今年營收將迎來爆發式增長。

非疫情相關用藥銷量受阻

非典時期,與診療無關、但臨床剛需的藥品,增長雖不敵抗疫藥品,但依舊穩健,例如海正藥業的腫瘤藥品收入在 2003 年仍實現高增長。

▲非典前後,腫瘤藥物漲幅變動情況(來自:光大證券)

和非典診療無關的非緊急藥品需求則明顯降低,例如天士力收入增速明顯降速。

▲非典前後,非緊急用藥漲幅變動情況(來自:光大證券)

但由於此次疫情防控隔離措施較為嚴格,臨床剛需藥品的銷售可能也會受到購買渠道不暢的影響,不及2003年增速,波及相關藥企的銷量。

對於可能帶來的不利影響,部分藥企已經提出:受疫情影響,2020年企業將不可避免的承壓。

阿斯利康財務長馬克·杜諾耶爾(Marc Dunoyer)接受採訪時表示,「受新型冠狀病毒爆發的影響,阿斯利康的業務預計會受到長達幾個月的不利影響。並且這種不利影響不僅僅發生在中國地區,很可能波及全球。」

2019年,阿斯利康中國市場貢獻48.8億美元營收,同比+35%,佔到全球業務的21%,是阿斯利康的主要增長點。

糖尿病藥品「大戶」諾和諾德則具體提出:不僅僅是中國僱員被要求居家隔離,返工難;並且疫情之下,醫院的關注焦點集中在治療新冠肺炎患者身上,對糖尿病等慢性病患者的治療關注度有所下降。

另外,默沙東、賽諾菲也表示了同樣的擔憂。2019年,兩家公司增長主要受疫苗、腫瘤藥物以及免疫炎症業務驅動。

疫情過後,醫保承壓

在重大災害面前,我們更容易看出自身的短板,這次的新冠疫情,很可能成為深化醫改的又一個分水嶺。

醫改「快進鍵」

2月14日,中央全面深改委第十二次會議提出,「完善重大疫情防控體制機制,健全國家公共衛生應急管理體系的「15個體系、9種體制、4項制度」。這些都將增加政府向醫療衛生領域的投入,或將成為深化醫改的「快進鍵」。

以非典為例:2003年非典疫情期間,中國在公共衛生等領域的諸多問題暴露,事實上開啟了我國的醫改之路。此後,政府支出佔衛生總費用的比重由2003的17%迅速提升到了2011年的30.7%,增加了將近一倍,2018年佔比仍高達28.26%。

▲2003-2014年我國衛生總費用結構變動(公開資料)

受益於政策支持,醫療行業迎來了遠高於同期GDP的高速增長。從細分產業來看,各個子領域均快速增長,一時間百花齊放,醫療體系隨之得以重塑。

醫保承壓

但是,在另外一個緯度上,又不得不考慮疫情之下,醫保資金的承壓能力。

1月22日,財政部和國家醫保局發布的《關於做好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醫療保障的緊急通知》指出:

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診療方案的藥品和醫療服務項目,可臨時性納入醫保基金支付範圍;及時調整有關醫療機構的醫保總額預算指標,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醫療費用單列預算。

此外,多地還出臺政策要求將國家衛健委《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診療方案》所覆蓋的藥品和醫療服務項目,臨時納入醫保基金支付範圍,原則上全部按醫保甲類目錄進行結算。

截止2月19日,全國各級醫保部門已提前撥付專項資金171.79億元。

這些都是疫情帶來的額外支出。

醫保基金的收入和增速都是有限的,如果上半年開支過大,下半年就可能出臺相應的政策進行平衡。所以,第二批帶量採購、4+7擴圍、2020年重點監控等既定醫保控費事項估計都不會弱化。

以史為鑑,預計此次疫情後國家會對衛生系統進一步投入,但相比2003年,這次將針對薄弱環節而非全面的投入,比如暴露出來的基層醫療水平不足、分級診療的轉診機制不暢、應急能力欠缺、網際網路醫療限制等問題。

在歷史上,人類曾無數次與疫情交手,雖然付出了一定的代價,但都以人類的勝利而告終。

對整個醫療行業來說,亦是如此。戰疫過程必是艱辛的,但現在經歷的這些困難與變化,很可能成為整個行業發展的催化劑與加速器。

不破不立,我們應當相信歷史發展的規律——我們終將控制住疫情,迎來正常有序、 甚至更加充滿生機和良性循環的整體產業鏈。

· END ·

相關焦點

  • 創新工場加碼新賽道:進軍醫療,重倉IVD、高值耗材
    武凱表示:「接下來的一到兩年,醫療技術領域的投資將是我們的重中之重,我們會把火力集中在IVD和高值耗材兩個大賽道。」IVD賽道武凱分析,中國IVD市場規模達到800億人民幣,佔到中國醫療器械領域的11%;且中國市場年複合增長率達到25.9%,遠快於全球市場的5.3%。在過去兩年時間,海內外資本市場增加了近20家中國IVD上市公司。
  • 國家衛生健康委:所有城市儲備醫療設備、耗材(附清單)
    對醫療資源相對缺乏、檢測能力相對薄弱、疫情防控壓力較大的陸路邊境口岸城市,要對疾控機構、海關和1家綜合實力較強的醫療機構予以重點支持,必要時可採用移動方艙實驗室。同步加強其他二級以上醫院、專科醫院、婦幼保健院實驗室建設,使其逐步達到新冠病毒核酸檢測條件。加強實驗室能力建設標準體系認證和實驗室室內質控,常態化接受國家級或省級臨床檢驗質量控制。
  • 疫情之下 多種物品價格上漲 涉大量醫械原料、耗材
    藥械行業在這次戰疫中,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除了我們口罩之外,諸如維生素、一次性耗材原料、包裝紙箱等都上漲數倍。別慌,價格上漲只是暫時疫情之下,企業從停工到目前逐步復工,各行各業為了保證應急物資和生活必須品的供應,加班加點為防疫一線提供物資保障,向所有在生產第一線的工作者致敬!
  • 高值耗材治理加速醫療市場結構調整
    隨著高值耗材全國集採的正式落地,作為首個納入國家集採的耗材品種,心臟支架的價格再次重演了藥品集採的下降幅度。不過,集採只是高值耗材改革的重要一步,面向高值耗材的治理將是全方位的,未來發展的趨勢可從2019年發布的《治理高值醫用耗材改革方案》中一窺端倪。
  • 德國耗材巨頭:貝朗醫療
    醫療人咖啡最新開設全球醫療器械公司介紹專欄,為大家細數全球知名醫療器械公司的發展歷史、中國布局及主要產品,歡迎朋友們關注! 德國貝朗始創於1839年,總部位於德國梅爾松根,是世界上最大的專業醫療設備
  • 醫療器械行業專題報告之高值耗材帶量採購政策專題研究
    對促進京津冀協同發展, 促進行業結構調整,完善醫藥價格機制,促進醫藥市場競爭,持續降低醫用耗材 價格,形成藥品醫用耗材質量可靠、流通便捷、價格合理、使用規範的治理格局, 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今後,京津冀醫保定點醫療機構將組成採購聯盟,通過統 一藥品醫用耗材採購平臺實施採購。
  • 藥械網—採購聯盟的出現,藥品耗材降價幅度還能有新低嗎?
    11本月14日,淄博市醫保局發布了一則《淄博-青島-東營-煙臺-威海-濱州-德州七市採購聯盟關於部分醫用耗材集中帶量採購現場議價結果的公示(三) 》(以下簡稱《公示》)。公示顯示,此次帶量採購史賽克、強生、威高、微創、康輝醫療、優貝特等企業中選。
  • 帶量採購戳破進口高值耗材高價泡沫
    另一方面,現行高值耗材帶量採購存在的諸多問題,也給不少業界人士帶來了對於疫情後產業恢復與發展的憂慮。進口高值耗材國內售價可達國外的3~5倍自去年安徽、江蘇兩省率先執行高值耗材帶量採購,到近期「3+N」聯盟人工晶狀體類高值耗材聯合帶量採購,再到帶量採購方案正在設計中的陝甘寧閩渝黔等十餘個省市,高值耗材帶量採購已成趨勢。
  • 疫情之下醫療廢水如何處理?3種醫療廢水處理方法探討
    疫情之下,生態環境部近期印發《關於做好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醫療汙水和城鎮汙水監管工作的通知》及《新型冠狀病毒汙染的醫療汙水應急處理技術方案(試行)》,安排部署了醫療汙水和城鎮汙水監管工作,規範了醫療汙水應急處理、殺菌消毒要求。
  • 創新工場合伙人武凱:把醫療技術作為投資重點,重點關注IVD和高值...
    2020年是中國醫療大健康行業具有裡程碑意義的一年。在新冠疫情和中美關係的雙重影響下,生物醫藥和醫療器械的自主創新和進口替代大大加快。政策的放開,也促進了數字醫療的快速發展。以「AI技術」投資聞名的創新工場,今年8月把軟銀中國前合伙人武凱招致麾下,負責醫療產業的投資,並於近日首次對外披露其在醫療產業的布局。
  • 耗材3+6 ,官方最新消息來了
    」的執行工作,根據整體工作安排,擬於2020年9月17日至9月23日開展醫療機構人工晶體類醫用耗材產品遴選和委託配送工作。據官方消息,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三地醫療保障部門籤署了《京津冀藥品醫用耗材集中採購合作框架協議》,黑龍江、吉林、遼寧、內蒙古、山西、山東同步跟進。而《京津冀及黑吉遼蒙晉魯醫用耗材(人工晶體類)聯合帶量採購文件》採購文件編號:LH-HD2020-1也已於近期公布。
  • 邁得醫療目前口罩機訂單充足 繼續深耕醫用耗材智能裝備製造業
    上海證券報中國證券網訊 邁得醫療在回答投資者網絡提問時表示,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產能受限,一季度口罩機銷售金額約為1500萬元,截至目前,口罩機訂單充足。今年第一季度,公司淨利潤531萬元,同比增長了56%。
  • 醫療檢驗試劑招標淺談
    在我國醫療採購改革之初,各檢驗試劑設備供應商在巨大利潤的驅使下,使出渾身解數,以假借租賃、捐贈、投放設備等形式,實則通過捆綁耗材或配套設備銷售的手段來獲取利潤,導致醫療採購領域問題頻發。為了保證醫療設備、藥品、試劑、耗材等採購的規範化、標準化,合理控制利潤,實現惠民政策。近年來我國出臺了一系列的整治措施。
  • 1元可賣招標價10元:透視醫用耗材背後的腐敗新花樣
    專家提醒,當警惕「以藥養醫」變成「以檢查、耗材養醫」。  設備和耗材領域的水有多深?  記者採訪獲悉,黃林邦案牽出多名幹部涉腐落馬,其默認、支持甚至慫恿多名親屬插手人事安排、工程項目和藥品、醫療器械、設備等醫療用品採購,其中,一些不法商人將耗材設備等大幅加價銷售,有的耗材利潤率高達10倍。  設備、耗材領域的水有多深?
  • 檢驗科將變成本中心,IVD集採真的在路上?談談機會與風險!
    從近年扶貧的政策力度上看,為了保障老百姓的醫療需求,國家會通過盡辦法降低醫療成本。醫保局作為最大支付方,為解決問題放出了三個大招:藥品集採、分級診療與按病種付費(DRGs)。近期在高值耗材領域,我們已經充分見識到了醫保局控費的決心和集採的威力,從冠脈支架結果落地到骨科植入採集文件,間隔不過一月,引起了器械行業的巨震。
  • 醫療影響力排行榜:甘李藥業、海吉亞、嘉和生物、博奧晶典
    疫苗的臨床試驗是如何進行的?受試人如何參與其中?億歐大健康採訪到了參與陳薇院士團隊在武漢開展的新冠疫苗I期臨床試驗的受試人官萍,從她的視角來了解這些以身試藥的志願者的心路歷程,以及疫苗臨床試驗的真實情況。
  • 冠脈支架集採「殺價」後,從樂普醫療看國產高值耗材的未來
    本文為元氣資本第48篇原創文章分析師)Rexi核心內容1、受集採影響,國內支架第一品牌樂普醫療淨利潤預計減少約1.1-1.3億元;2、中長期來看,集採給樂普醫療帶來的優勢是明顯的;3、未來,骨科、眼科等細分領域高值耗材的國產替代值得關注
  • 外科醫生吐槽手術耗材貴:國內兩三萬美國1萬多
    探因依賴進口 人有我無  「進口醫療器械、耗材昂貴,在業內並不是什麼秘密。責任並不在醫院、醫生。」針對上述問題,廣東省醫調委主任王輝直言。記者了解到,一直以來,以政府為主導,以省為單位對藥品及耗材實行集中採購,做了不少工作,但耗材支出還是年年看漲。
  • 「行業深度」醫療器械研究之醫用耗材篇:醫用耗材產業鏈深度梳理
    一、醫用耗材上市公司概述 1.醫用耗材定義與分類 醫用耗材:是指在臨床診斷和護理、檢測和修復等過程中使用的醫用衛生材料。其品種型號繁多,應用廣泛,是醫療機構開展日常醫療、護理工作的重要物質。從價值角度講,醫用耗材可分為高值醫用耗材和低值醫用耗材。
  • 血液透析市場投資三大金礦:耗材、藥品、服務
    血液透析的成本主要由儀器耗材、藥品、服務三大部分構成,其費用佔比分別為45%,25%及30%。儀器耗材包括透析機、透析器和透析管路。其中透析器作為核心耗材,技術壁壘最高,佔據了最大的市場,目前市場規模超50億,國產份額約為30%,進口替代在持續加速;透析機由外資品牌主導,屬於前期一次性投入。血透常規藥品由EPO和肝素組成,目前已經基本實現國產化。服務費用一般作為床位,醫護人工費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