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量採購戳破進口高值耗材高價泡沫

2021-01-15 信披頭條

平均45折,最高15折!「清倉大甩賣」的一幕,在近期舉行的京津冀及黑吉遼蒙晉魯(「3+N」聯盟)人工晶狀體類高值耗材聯合帶量採購現場上演。

如同硬幣的兩面,作為抑制高值耗材,尤其是進口高值耗材價格虛高的重要舉措,帶量採購的成效無疑是立竿見影的。同時,帶量採購也帶來了市場格局重塑、國產廠商市場份額擴大,以及國產化替代的機遇。

另一方面,現行高值耗材帶量採購存在的諸多問題,也給不少業界人士帶來了對於疫情後產業恢復與發展的憂慮。

進口高值耗材國內售價可達國外的3~5倍

自去年安徽、江蘇兩省率先執行高值耗材帶量採購,到近期「3+N」聯盟人工晶狀體類高值耗材聯合帶量採購,再到帶量採購方案正在設計中的陝甘寧閩渝黔等十餘個省市,高值耗材帶量採購已成趨勢。

從降價幅度方面看,進口高值耗材價格降幅頗為顯著。根據公開資料,安徽高值耗材帶量採購中,中標價總體平均降幅為20.5%,國產品類平均降價18.1%,進口品類平均降價20.9%;江蘇高值耗材帶量採購中,中標價平均降幅為26.89%,最高降幅達38%。

而 「3+N」聯盟人工晶狀體類高值耗材聯合帶量採購採用競價與議價談判兩種模式,總體中標價平均降幅為41.7%。在競價組中,中標價平均降幅為54.21%。其中,由武漢六合恆遠投資有限公司經銷的進口品牌弗雷德·霍洛FLEX(A8L)型人工晶狀體創下最高降幅,高達84.73%。

近85%的可降價空間,意味原銷售價格是現價格的6倍之多。巨大的降價空間背後,不禁令人遐想,以人工晶狀體為代表的進口高值耗材價格到底有多少「水分」?

通過對比「3+N」聯盟帶量採購中標結果與山東省今年1月15日發布的《關於公示山東省部分高值醫用耗材產品掛網(一)申報信息的通知》中披露的掛網價格發現,同一型號的進口人工晶狀體可降價空間至少在30%~60%。

同時,據了解,不少進口高值耗材國內目前市場售價約為國外市場的3~5倍。以卡爾蔡司(Carl Zeiss)AT LISA tri 839MP型人工晶狀體為例,根據山東省披露的掛網價格,該產品價格高達23931.75元/盒,而同款產品在新加坡市場售價據悉在7000元左右,僅為國內銷售價格的三分之一。」

其實,該現象在國內存在已久。早在2017年,中山大學第七附屬醫院中醫科主任秦鑑就曾公開表示,「國內醫用耗材價格太高,是國外耗材的3~5倍。

高值耗材可降價空間背後是不健全的醫療體系

雪崩時,沒有一片雪花覺得自己有責任。

除了海外生產商或國內經銷商定價過高外,進口高值耗材巨大降幅空間的背後是不健全的醫療體系。

不同於藥品,高值耗材除醫院外幾乎無其他銷售途徑。過往,大多數醫院冀望通過採購、銷售價格更高的進口高值耗材以獲取更多的利潤;而一小部分醫生也可能會通過推薦進口高值耗材獲取額外的收入。這些情形也間接加劇了進口品牌高值耗材價格的虛高。

根據垂直媒體醫學界去年發布的《2018年度中國醫生薪酬現狀》,2018年全國醫生平均稅前年收入(包括基本工資、績效工資、補貼及年終獎等獎金)為11.7萬元,其中超60%醫生稅前年收入低於10萬元,在平均水平之下。毫無疑問,在外賣員快遞員月薪都能輕鬆破萬的當下,眾多醫生的寒窗苦讀、辛勞付出和公開收入是嚴重不匹配的。

另一方面,從國產高值耗材生產商的銷售及管理費用率、研發費用率水平來看,與海外醫療器械企業並無明顯差距,並未普遍出現國內醫藥企業「重銷售,輕研發」現象。(欲了解國內藥企銷售費用詳情,請戳信披直通車歷史文章《恆瑞醫藥「行賄門」背後:我國創新藥企銷售費用為何居高不下?》)然而,國產高值耗材企業在原材料、關鍵技術的缺失,使得進口高值耗材具有一定稀缺性,存在定價優勢,並佔據國內市場主要市場份額。

這一點,從國內醫療器械企業在過去幾年裡多次上演「蛇吞象」,頻繁併購海外醫療器械企業也可見一斑。典型案例如,2018年,上海萊士(002252.SZ)擬分別以約50億美元、5.89億歐元,合計約人民幣400億元的價格收購兩家全球血液領域龍頭企業GDS、Biotest;2017年,藍帆醫療(002382.SZ)以約人民幣58.95億元收購當時全球第四大心臟支架公司柏盛國際93.37%股份。

市場格局或因高值耗材帶量採購重塑

借鑑藥品帶量採購經驗,可以預見的是,在高值耗材帶量採購下,未來市場格局或得以重塑。

以國內鹽酸右美託咪定注射液市場為例,長期以來,恆瑞醫藥(600276.SH)佔據國內市場份額首位。研究數據顯示,2018年,恆瑞醫藥國內右美託咪定注射液市場率為81%,在經歷「4+7」帶量採購一年後,揚子江藥業異軍突起,2019年市場份額達36%,而恆瑞醫藥市場份額下滑至51%。

在高值耗材帶量採購下,國產高值耗材生產企業較此前獲得了更多入市機遇,有望提高產品量,從而增加營收和公司盈利水平。尤其是在原料、技術、品牌、規模化等建立起一定優勢的國內頭部企業,相較進口品牌,這些企業可以更有彈性地應對產品降價壓力,有望進一步提升市場佔有率。

根據公開資料整理,目前,在國內骨科、心血管、血液淨化及影像診斷等領域中,骨科關節、脊柱類、起搏器、血液透析器及內窺鏡等產品國產化率不超過40%,仍存較大國產化替代預期。

高值耗材帶量採購的B面

在帶來市佔率提升、國產化替代機遇的同時,帶量採購同樣給國內高值耗材企業帶來了不輸於進口品牌的降價壓力。通過對比「3+N」聯盟帶量採購中標結果與山東省披露的掛網價格發現,同一型號的國產人工晶狀體價格降幅也可達20%~70%。

除了顯見的降價壓力外,現行高值耗材帶量採購方案諸多不足也給疫情後產業恢復和再發展帶來考驗。在前不久落幕的全國兩會上,微創醫療(00853.HK)董事長常兆華甚至建議,暫停高值耗材集中帶量採購試點並在全國進行經驗總結,改進工作方法。

這並非常兆華建首次提出這樣的觀點。在去年的全國兩會上,常兆華就表示審慎推行高值耗材帶量採購。在他看來,缺乏統一的產品質量評價體系,各地重複採購等都是現行高值耗材帶量採購中不容忽視的問題。

目前,國內尚無科學方法來區分高值耗材的不同質量層次或等級,採用低價中標的慣常做法或引發「劣幣驅逐良幣」現象。在「3+N」聯盟帶量採購中,來自進口品牌弗雷德·霍洛通過84.73%的價格降幅,換取了約2.9萬片人工晶狀體的採購量,約佔帶量採購總採購量的9.2%,成為此次帶量採購中的「黑馬」。而據了解,該品牌來自尼泊爾,是業界人士眼中的極小眾品牌。

同時,高值耗材的使用,通常需要醫生長期學習培訓和經驗積累才能熟練並順利開展手術,貿然更換醫生已嫻熟使用產品,也可能影響手術質量。

以去年執行的江蘇人工晶狀體類帶量採購為例,出於醫生臨床使用習慣等考慮,江蘇對集採競標企業設置「門檻」,可參加集採產品必須為2014年以來江蘇省高值醫用耗材集中採購(含備案採購)部分產品,因此中標產品均為進口品牌,愛博諾德等國產人工晶狀體生產商無緣此次帶量採購。

此外,部分業界人士認為,高值耗材的生產設備和生產工藝之複雜、周期長,其產能準備和提高是一個系統化的持續過程。小規模企業以低價中標,或難以在短期內迅速提升產能繼而無法保障產品正常供應。乃至出現企業一味降低成本從而逐漸削弱創新投入,並失去不斷更新迭代動力和能力,為保持合理利潤而簡化生產工藝或以次充好等情況。

相關焦點

  • 全國耗材帶量採購,械企名單公布:美敦力、雅培、樂普…
    1   全國耗材帶量採購名單公布9月17日,四川省藥械招標採購服務中心發布《川藥招〔2020〕124號 關於填報國家組織高值醫用耗材(冠脈支架類)集中採購相關數據的通知》,公布填報數據的相關要求,以及涉及械企名單。
  • 醫療器械行業專題報告之高值耗材帶量採購政策專題研究
    前言:2019 年,高值耗材帶量採購在全國各省陸續開展,安徽、江蘇等地的試點 工作也進入深水區。2020 年 1 月,第二批全國藥品集中帶量採購塵埃落定,高值 耗材治理作為醫保局的下一步工作重點,帶量採購只會遲到,不會缺席。
  • 高值醫用耗材帶量採購,價格大幅度降低,千萬患者受益
    該文件明確指出,國務院醫療保障行政部門綜合考慮醫用耗材的功能作用、臨床價值、費用水平、醫保基金承受能力等因素,採用準入法制定《基本醫療保險醫用耗材目錄》並定期更新,動態調整。緊接著,在國家醫保局指導下,安徽、江蘇率先對部分高值醫用耗材進行帶量採購,兩省首批中選結果已出爐。
  • 13.2萬個高值耗材帶量採購,最低價中標
    13.2萬個高值耗材,省級「團購」開啟昨日(7月20日),江蘇省醫保局最新發布了《江蘇省第三輪公立醫療機構醫用耗材組團聯盟集中採購公告(二)》(以下簡稱《公告》)。事實上,早在6月30日,江蘇省醫保局就發布了通知表示將組織省內部分三級公立醫療機構開展第三輪省級高值耗材帶量採購,對初次置換人工膝關節、人工硬腦膜、人工硬脊膜、疝修補材料4種高值耗材進行以量換價,採購量定為省平臺2019年採購總量的70%,採購周期為2年。在本次的《公告》中,江蘇省醫保局進一步對省第三輪高值耗材帶量採購的規則進行了詳細的規定。
  • 耗材談判結果公布|帶量採購|醫用耗材|...
    2帶量採購品類拓展到普耗新華日報消息顯示,此次省級聯盟帶量採購品種由高值醫用耗材拓展到採購量更大、金額更高、品種更為複雜的普通醫用耗材。如乾式膠片屬於普通醫用耗材,註冊證審批層級低,且涉及專機專用,對伴隨服務有較高要求;吻合器品種複雜,臨床用量大、使用科室多,生產企業眾多,質量參差不齊。
  • 擠去價格「水分」 完善產品標準——高值醫用耗材集中帶量採購實現...
    帶量談判議價結果顯示,骨科脊柱類材料國產品類平均降價55.9%,進口品類平均降價40.5%,總體平均降價53.4%,單個組件最大降幅95%;人工晶體國產品類平均降價18.1%,進口品類平均降價20.9%,總體平均降價20.5%。
  • 曬曬「聯盟版」醫耗帶量採購成效 吸氧裝置被砍價72%
    目前,「聯盟版」醫用耗材帶量採購加速,各地耗材集採也逐漸展開,而國家醫保局也釋放出信號,高值耗材全國集採呼之欲出,據了解,第三批國家集採也有望於2020年7月啟動。砍價只為惠民「你確定報價2元嗎?這個比擬採購價多出了5角,請拿出最大的誠意。」
  • 創新工場加碼新賽道:進軍醫療,重倉IVD、高值耗材
    武凱表示:「接下來的一到兩年,醫療技術領域的投資將是我們的重中之重,我們會把火力集中在IVD和高值耗材兩個大賽道。」IVD賽道武凱分析,中國IVD市場規模達到800億人民幣,佔到中國醫療器械領域的11%;且中國市場年複合增長率達到25.9%,遠快於全球市場的5.3%。在過去兩年時間,海內外資本市場增加了近20家中國IVD上市公司。
  • 骨科進場 高值醫用耗材全國集採有望擴圍
    「國家推進高值醫藥耗材集採的邏輯是,先從相對簡單的尤其是相對獨立的高值耗材入手,後期再逐漸向其他品類延伸。」  業內人士認為,《通知》的最大意義在於全國層面的高值耗材集採將在品類上不斷延伸,可能對市場帶來深遠影響。  「降價」是高值醫用耗材集採的關鍵詞。11月5日,國家冠脈支架帶量採購完成,10款入圍產品平均終端價格降幅超過90%,中標支架從萬元降至百元級別。
  • 高值耗材首輪國採11月5日開標 27款冠脈支架入選 涉及微創、樂普...
    原因是繼化學藥集採之後,備受業內關注的高值耗材全國集採已啟動,12家企業的27款冠脈支架入選,預計也就是說,微創、樂普、波士頓科學、雅培、美敦力、吉威6家企業的需求量佔全部採購量的88%。   總體看,首年意向採購量中,國產冠脈支架佔69%、進口佔31%,與我國冠脈支架終端整體格局差不多。
  • 山東5類高值醫用耗材集中帶量採購開標 競價產品...
    齊魯網閃電新聞1月1日訊山東省5類高值醫用耗材集中帶量採購昨日在濟南開標。本次高值醫用耗材集中帶量採購,是山東歷史上首次開展全省高值醫用耗材集中帶量採購工作,包含冠脈介入類快速交換球囊、初次置換人工髖關節、可吸收硬腦(脊)膜補片、一次性使用套管穿刺器、心臟起搏器(雙腔)等5類耗材品種,全省年銷售規模近13.88億元,在目前全國省級採購中一次性集中帶量採購種類最多、規模最大,採購周期不少於1年。
  • 高值醫用耗材國家集採擴圍 再增六大品類
    《經濟參考報》記者獲悉,日前相關部門下發《關於開展高值醫用耗材第二批集中採購數據快速採集與價格監測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根據《通知》,第二批醫用耗材集採品類將大幅擴圍,在第一批血管介入類、眼科類等基礎上,增加人工髖關節、人工膝關節、吻合器等六大品類,目前有關部門正在對耗材真實使用量進行數據採集,以預估下一輪帶量採購需求。
  • 31個大品種,帶量採購開始|銷售額|中成藥|藥品|-健康界
    來源/醫藥經濟報作者/張松31個大品種,地方開始帶量採購四省(市)醫用耗材聯合帶量採購剛落下帷幕,聯盟成員大省河南又趁熱打鐵地將「戰場」轉移至藥品帶量採購。「如果貿然實行帶量採購,可能會導致部分優質中成藥為了達到價格要求,選用不同屬性、不同地區的中藥材,而影響產品質量,造成患者損失。但站在行業角度來看,隨著中成藥進入帶量採購,配合合理用藥、醫保支付改革等政策,療效不確切、安全性無保障的中成藥將徹底失去利潤空間,中小企業受到衝擊最終出局,中醫藥行業將重新洗牌,行業集中度有望進一步得到提升。」
  • 國家隊又出手了,骨科耗材降價94%
    國家對高耗材器械的帶量採購還會一波接一波。而 老百姓迫切降價的醫療器械有哪些?如何真正意義上解決看病貴的問題?今天我們跟大家聊聊這個話題,主要內容如下:1)除了骨科,這些科室也很燒錢!2)帶量採購,砍價砍到見骨頭?
  • 高值耗材治理加速醫療市場結構調整
    隨著高值耗材全國集採的正式落地,作為首個納入國家集採的耗材品種,心臟支架的價格再次重演了藥品集採的下降幅度。不過,集採只是高值耗材改革的重要一步,面向高值耗材的治理將是全方位的,未來發展的趨勢可從2019年發布的《治理高值醫用耗材改革方案》中一窺端倪。
  • 公立醫院熱衷高價進口醫療器械 加劇「看病貴」
    公立醫院熱衷高價買「洋槍洋炮」  湖南省衛計委相關負責人透露,一些醫院熱衷於採購進口醫療器械和醫療耗材,從植入的心臟支架、人工關節到檢查設備彩色都卜勒超聲診斷系統、心臟血管彩超等,部分醫院一一申報要求採購原裝進口設備。
  • 冠脈支架集採「殺價」後,從樂普醫療看國產高值耗材的未來
    ;4、高值耗材的國產化在短期之內對進口廠商的衝擊很大。 來源:Wind此次帶量採購啟動前,國產冠脈支架平均售價在7000元以上,進口冠脈支架的平均售價在20000元以上。以冠脈支架舉例,集採後該類產品行業熱度大降,不再屬於高值耗材產品。長期來看,冠脈支架領域只會剩下幾個主要玩家,包括樂普、微創、吉威等,後期的進口替代增量市場會很大,行業集中度和國產化替代將進一步提升,強者恆強。從另一個角度講,醫生和患者也可自行選擇是否使用集採規定的耗材品牌。有專家表示稱,一臺冠脈支架手術的成功與否,不僅僅取決於耗材品質,也同樣取決於醫生。
  • 千億市場「暴利」終結 高值醫用耗材整頓進行時
    國務院辦公廳近日印發《治理高值醫用耗材改革方案》(下稱「《方案》」),提出為了治理價格虛高、過度使用等問題,要取消公立醫療機構醫用耗材加成,2019年底前實現全部公立醫療機構醫用耗材「零差率」銷售。同時,按照帶量採購、量價掛鈎、促進市場競爭等原則探索高值醫用耗材分類集中採購。這也意味著,在藥品實行「4+7」帶量採購之後,包括心臟支架在內,針對高值醫用耗材的整頓已開始。
  • 3+6耗材帶量採購,價格信息公布(附清單)
    來源:賽柏藍器械整理:巧克力     文末附各規格耗材價格信息NO.153種耗材,9省談判開始今日(4月30日),吉林省政府採購中心消息發布《京津冀及黑吉遼蒙晉魯醫用耗材(人工晶體類)聯合帶量採購文件(LH-HD2020-1)》(下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