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導報記者 戚晨
山東省千佛山醫院等待交費的患者
山東省藥品省級帶量採購已全面鋪開,而耗材集採也正踏著藥品之路走來。目前,「聯盟版」醫用耗材帶量採購加速,各地耗材集採也逐漸展開,而國家醫保局也釋放出信號,高值耗材全國集採呼之欲出,據了解,第三批國家集採也有望於2020年7月啟動。
砍價只為惠民
「你確定報價2元嗎?這個比擬採購價多出了5角,請拿出最大的誠意。」在「淄博-青島-煙臺-濰坊-威海-東營-濱州七市藥械採購聯盟醫用耗材聯合採購現場議價會」採購現場,談判專家向一家藥企發問,他告訴藥企代表,如果不確定,可以直接現場給負責人溝通確認。
最終藥企代表打完電話,成交價為1.45元。這場強烈的博弈,仿佛再現了2019年末醫保目錄談判的緊張一幕。據了解,此次抱團砍價採血針平均降幅約達50%,單品最高降幅達72%,堪稱山東範圍內力度最大的一次帶量採購談判。
「某廠家的吸氧裝置市場價46元,砍價後12.9元,降幅達72%,為全場最高降幅耗材,其他品類也有較大降幅。」現場參與的一家醫藥企業負責人譚慧告訴經濟導報記者,他們公司參與了多地推行的醫耗帶量採購,與浙江、河南、貴州等省份相比,此次耗材單個組件價格的降幅確實不小。
淄博市醫療保障局副局長盧豔麗介紹,此次活動是淄博首次發起的七市藥械採購聯盟議價,聯盟規模在山東省最大,同時也是注射器、採血針、導尿管、吸氧裝置(一次性吸氧管)的全省首次帶量採購,為今後進一步擴大藥品、耗材種類、規格作出了積極探索。
「醫用耗材小到紗布、注射器,大到心臟支架、人工晶體,可以說是日常使用量比較大的,也和老百姓距離最近的類目。目前醫耗帶量採購在逐步擴大試點,下一步全國醫耗帶量採購一旦推開,醫耗價格還將進一步下降,可謂直接惠民。」南方新星藥業有限公司駐濟南辦事處主任徐國華在接受經濟導報記者採訪時表示,率先對高值耗材進行帶量採購,降價空間比較大,對患者日常的實際開銷作用也比較明顯。
探索「聯盟」模式
「『兩票制』實行之後,沒有了中間商,藥企當時的對策是把銷售公司的毛利轉移至生產廠家,將『回扣費』作為藥廠的銷售費用轉出,化解政策於無形。緊接著『4+7』帶量採購出臺,藥企開始有點緊張了,要想拿到市場份額,必須得實實在在大幅降價了。」做過15年醫藥代表的洪發偉,給經濟導報記者梳理了近年來醫藥改革中藥企的應對動作,他認為,這僅僅是開始,現在來看,當藥企遇到地方版集採的招標和談判才是真正的「一砍到底」。
「對於聯盟帶量採購,我們比較積極並拿出了非常有誠意的價格,因為聯盟承諾了量,給了我們進入市場的機會。」譚慧表示,最終中標價格基本上是成本價僅上浮了10%至15%,如抗生素等需求量大的品類,甚至僅在成本上加了幾角。
能否依靠龐大的數量為藥企帶來利潤?洪發偉表示,作為藥企更希望出臺定價標準,而不是進行招標採購,採購具有極大的約束性,容易引發整個供應生態的問題。「如果中標藥企的產量跟不上,或者原料漲價漲到需要賠錢生產,整個市場就會有斷供的風險,畢竟藥企是企業,也要生存。」
「對比已經全國鋪開的藥品帶量採購,醫用耗材目前還處在各地區自行安排的階段。不會照搬『4+7』(藥品集採)模式,還要結合醫用耗材自身特點來研究制定相應的集中帶量採購方案。」盧豔麗表示,將更多質優價宜產品納入採購範圍,為全國普遍開展高值醫用耗材集中帶量採購探索經驗,「聯盟」模式助力山東多個城市,形成了統一標準。
經濟導報記者梳理多地醫用耗材帶量採購公告發現,目前各地醫用耗材帶量採購主要以多地區聯盟的形式開展,例如,北京、天津、河北、吉林、遼寧等9地醫保局組成京津冀及黑吉遼蒙晉魯醫用耗材聯合帶量採購聯盟;而在省際聯盟之外,還有各市之間的採購聯盟。
徐國華表示,帶量採購,完全可以在降價的同時,兼顧優質產品的覆蓋。他建議,評判時應多考慮一點產品質量與降價幅度之間的客觀聯繫,不僅價格惠民,還要讓患者用得起品質更高的、效用更佳的醫藥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