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個大品種,帶量採購開始|銷售額|中成藥|藥品|-健康界

2021-01-08 健康界

來源/醫藥經濟報

作者/張松

31個大品種,地方開始帶量採購

四省(市)醫用耗材聯合帶量採購剛落下帷幕,聯盟成員大省河南又趁熱打鐵地將「戰場」轉移至藥品帶量採購。8月19日,河南省公共資源交易中心醫藥採購平臺發布《關於做好相關藥品產品信息填報工作的通知》,要求相關生產企業填報溴己新等31個藥品的產品詳細信息、年產能等內容。

而根據業內流傳的河南省醫保局印發的《關於做好相關藥品採購數據報送工作的通知》,除了明確擬對溴已新等31個藥品進行集中採購以外,還要求醫藥機構需在8月19日至8月27日18時進行網上數據填報。另據傳出的河南省首次藥品集中採購品種遴選結果,31個品種包含了生長抑素、溴己新和吉西他濱等29個大品種注射劑和雷貝拉唑、複方甘草酸苷兩個口服常釋劑型。值得注意的是,天麻素、七葉皂苷鈉、葛根素和川芎嗪注射液等4個頭痛、腦血管疾病領域的中成藥注射液亦赫然在列。

1

臨床高價值品種為主要特徵

從遴選結果整體來看,市場銷售額較高是在列品種的主要特徵。以祛痰藥鹽酸溴己新為例,米內網數據顯示,儘管其在2019年中國公立醫療機構終端銷售額同比下滑1.22%,但仍創造了23.04億元的銷售。其中,河南此次納入的注射劑型市場佔比超過九成。不過,溴己新全新吸入劑型的下場角逐有望改寫這一細分市場的競爭格局。

公開資料顯示,上海禾豐製藥首家以仿製3類提交吸入用鹽酸溴己新溶液上市申請,在2019年5月獲得CDE承辦受理;時隔一年後,江西東撫製藥以國產第2家身份申請其旗下同類型產品上市,今年6月獲得受理。隨著未來新攪局者加入,該產品市場體量也有望進一步擴容。

2015-2019年中國公立醫療機構終端鹽酸溴己新銷售情況(單位:萬元)

(來源:米內網資料庫)

與山東、江西、福建等地藥品帶量採購一樣,河南此次亦將奧美拉唑、蘭索拉唑、泮託拉唑、雷貝拉唑、艾司奧美拉唑這5款質子泵抑制劑(PPI)列入集採名單中,另一款PPI藥物艾普拉唑或因僅有麗珠製藥獨家生產,競爭不充分並未被納入。

米內網數據顯示,2019年中國公立醫療機構終端抗消化性潰瘍藥銷售額為399.66億元。PPI類產品作為抗消化性潰瘍常用藥物成績喜人,抗消化性潰瘍藥產品Top 10榜單皆被PPI類藥物佔據,其每個單品銷售額均超過10億元。不過隨著地方帶量採購深入推進,PPI類藥物被多地相繼納入集採名單,未來價格將進一步承壓。

2

中成藥集採又一試點探索

河南藥品帶量採購的另一大看點在於多款中成藥注射劑大品種的納入。在米內網公布的2019年中國公立醫療機構終端中成藥產品Top 20名單中,天麻素注射液以25.94億元的銷售額排在第13位。注射用七葉皂苷鈉銷售額亦超過12億元。受醫保控費、重點監控、修訂說明書等系列政策疊加影響,中藥注射劑市場規模在2016年突破千億元大關後逐年萎縮,2019年增長率更是同比跌破10%。而隨著青海、浙江金華和河南等地掀起的新一輪中成藥大規模帶量採購風潮,中成藥市場將面臨更多不確定性。

中成藥集採的最佳模式仍在各地試點探索,有分析人士指出,由於產品屬性不同,化學藥憑藉著流水線生產、工藝路線清晰、產品標準明確,其生產成本可控的優勢要大大優於對藥材質量要求極高、尚無統一標準的中成藥。「如果貿然實行帶量採購,可能會導致部分優質中成藥為了達到價格要求,選用不同屬性、不同地區的中藥材,而影響產品質量,造成患者損失。但站在行業角度來看,隨著中成藥進入帶量採購,配合合理用藥、醫保支付改革等政策,療效不確切、安全性無保障的中成藥將徹底失去利潤空間,中小企業受到衝擊最終出局,中醫藥行業將重新洗牌,行業集中度有望進一步得到提升。」

3

耗材帶量採購降價佳績在前

對於業界較為關心的此次品種遴選規則,河南省醫保局日前印發的《河南省開展藥品醫用耗材集中採購和使用工作實施方案》顯示,該省省級集中採購原則上選取除國家集中採購品種以外,該省醫藥採購目錄中採購金額高、使用量大、市場競爭充分的藥品和醫用耗材作為採購標的,並通過專家遴選形成藥品和醫用耗材集中採購目錄。

而在採購方式上,河南表示,將根據每個競價組入圍企業數量分別採取相應的採購方式:入圍企業在3家及以上的,採取招標採購的方式;入圍企業為2家或1家的,採取議價談判的方式。此外,集中採購周期原則上為1年,到期後可根據採購和供應等實際情況延長採購期限。河南同時也明確,國家組織集中採購品種與省級集中採購品種存在交叉的,具體執行政策另行制定。

公開的市場數據顯示,在醫療器械各省年銷售額排名中,河南省以12.37%的市場佔比穩居榜首,可謂是名副其實的耗材大省。而作為耗材高價整治的「先鋒」,河南首次跨區域聯合帶量採購的探索和嘗試引起廣泛關注。河南省醫保局官方發布的信息顯示,豫、渝、黔、滇四省市醫用耗材採購聯盟順利開展了吻合器、補片、膠片三類醫用耗材集中帶量採購開標工作,產生了擬中選結果,三類醫用耗材平均降幅達64.77%,最高降幅為97.76%。

耗材全面大降價的耀眼成績在前,讓業界對河南此次啟動的31個藥品帶量採購有了更多期待,是否能夠給其他尚未啟動藥品帶量採購的省份輻射一定的示範帶動效應,有待持續保持關注。

相關焦點

  • 29個大品種,帶量採購正式執行(附名單)|氟羅沙星|採購|執行|藥品|...
    近日,湖北省藥械集中採購部門發布《湖北省首批藥品集中帶量採購實施細則的通知》,公布了湖北省首批帶量採購的品種、標準和競價規則。 值得注意的是,11月13日,湖北省醫保局曾發布《關於開展湖北省首批藥品集中帶量採購工作的通知》,正式披露湖北首次集採的品種——涉及多索茶鹼、氟氧沙星、環丙沙星、加替沙星、左氧氟沙星、阿莫西林、替卡西林等在內的33個藥品。
  • 17個大品種,開始藥品集中帶量採購(附名單)
    17個品種納入省際聯盟帶量採購,8個省,正式開始集採1>17個品種,納入8省帶量採購昨日(9月29日),一份《四川等8省區醫療保障局關於開展省際聯盟藥品集中帶量採購工作的公告》在業內流傳。據文件顯示,經四川、內蒙古、山西、遼寧、吉林、黑龍江、海南、西藏等8個省(區)醫保局協商一致,決定開展2020年省際聯盟藥品集中帶量採購工作。實施範圍主要包括四川省、內蒙古、山西等8個省(區)的公立醫療機構、軍隊醫療機構;而其他醫療機構按照聯盟各省(區)的規定來執行。此次,共有17個品種被納入省際聯盟藥品集中採購中。
  • 4+7帶量採購是什麼意思?藥品帶量採購背後透露的邏輯
    至誠網(www.zhicheng.com)12月11日訊  讓市場不安已久的「4+7」帶量採購招標如期進行,而最後公布的結果則比市場所預測的更為極端,再疊加華為孟晚舟被捕事件的影響,醫藥板塊整體大幅下殺,透出徹骨涼意。「4+7」的招標結果和背後的邏輯,到底意味著什麼?  何為4+7帶量採購?
  • 「4+7」藥品帶量採購將帶來什麼?
    CNSPHOTO供圖在近日的國務院政策例行吹風會上,國家醫療保障局副局長陳金甫表示,截至(4月)14日24點,25個中選品種在11個試點地區採購總量達到了4.38億片/支,總金額達5.33億,完成約定採購總量的27.31%。陳金甫表示,這個數字超出了預期,也消除了以往大家對於醫院採不採、用不用的擔心。
  • 醫藥大省,40品種執行帶量採購
    ,帶量採購開始1醫藥大省,帶量採購正式開始昨日(10月10日),山東省政府採購中心發布《山東省藥品集中帶量採購公告》,並且公布了40個品種的名單。節前(9月30日),山東省人民政府發布《關於印發山東省藥品和高值醫用耗材集中帶量採購實施方案的通知》。10日後,山東省公布了相關品種,意味著山東這個醫藥大省正式官宣,40個品種的帶量採購,開始執行。據賽柏藍梳理,阿司匹林、硝苯地平、美託洛爾、氟桂利嗪、奧美拉唑、雷貝拉唑、複方甘草酸苷、蘭索拉唑、左氨氯地平等常用品種均在山東此次的集採範圍內。
  • 藥品「帶量採購」是大型「團購」!還會降低藥價!啥情況?一分鐘看懂→
    (央視財經《中國財經報導》)以往的藥品招標,只招標價格,而沒有數量,中標企業還需要進醫院做工作來促進藥品使用。而「帶量採購」則可理解為大型「團購」,提前明確藥品採購量,各廠家進行報價及議價,價低者中標。那麼,帶量採購的施行對藥品價格又有多大影響呢?
  • 藥品帶量採購來了 這對藥企到底意味著什麼
    一場關於國家藥品帶量採購的方案解讀座談被認為與過去兩日裡醫藥板塊集體下挫有關。9月11日,在上海市醫藥集中招標採購事務管理所進行了一場關於國家藥品帶量集採(試點)方案解讀及座談。據悉,本輪共33個藥品參加試點採購,4個直轄市北京、上海、天津、重慶和7個省會城市廣州、深圳、瀋陽、大連、西安、成都、廈門確定參加此次帶量採購試點。
  • ...藥械採購監管網發布了關於報送第四批國家組織藥品集中採購品種...
    文 / editor2020-12-14 07:16:58來源:FX168 【第四批全國藥品帶量採購拉開帷幕,注射劑首次納入國採】近日,山西省藥械集中競價採購網和四川藥械採購監管網發布了關於報送第四批國家組織藥品集中採購品種範圍相關採購數據的通知
  • 這10個超十億的大品種尚無一致性評價申報!
    > 據米內網統計,截至5月20日,國家藥監局已公布參比製劑的注射劑有345個(以藥品名稱計),其中有144個注射劑至今還未有企業提交一致性評價補充申請或按新註冊分類報產。
  • 來論|藥品帶量採購,還須司法「帶電」介入
    日前,第二批國家組織藥品集中採購在各地陸續落地,藥品平均降價幅度達到53%,最高降幅達到93%,患者受益明顯。近期,有消息傳出第三批帶量採購即將啟動,藥價水分還能再擠多少,各界對此充滿期待。眾所周知,藥品價格居高不下,不是生產成本偏高,廠家定價也水漲船高,而是幾級經銷商層層加價,造成藥價普遍患上了「虛高症」,造成了藥價「出廠低、銷售高」的極大反差,並形成惡性循環。基於此,我國已先後組織實施了二批藥品集中採購,嚴把採購、配送、結算、監督等重要環節,在減少藥物流通環節和有效降低藥價等方面邁出了關鍵一步。
  • 南通市2018年競價、議價、限價掛網藥品帶量採購工作實施方案
    為做好我市競價、議價、限價掛網藥品帶量採購工作,規範醫療衛生機構藥品採購行為,根據省限價掛網及已公布的第一、二批競價議價採購藥品入圍結果,結合我市實際,制定本方案。> (三)《2015年江蘇省藥品集中採購實施方案》(蘇衛藥政〔2015〕7號); (四)《關於開展競價、議價、限價掛網藥品醫療衛生機構帶量採購工作的通知》(蘇衛辦藥政〔2017〕6號)。
  • 第二輪藥品集採:大品種不再是唯一 獨霸市場野心落空
    財聯社(上海,記者徐紅)訊,1月17日,第二批國家藥品帶量採購在上海完成了招開標。聯合採購辦公室公示結果顯示,此次藥品集採總共有33個品種參與競標,最終32個品種招標成功,藥品平均降價幅度達到53%,最高降幅93%,預計全國患者可於2020年4月使用上中選藥品。
  • 從「囚徒困境」走向「規範平衡」——探究2021藥品集中採購新生態
    來源:新浪醫藥作者: 10號茶館 2021年,對全國藥品集中採購來說,是一個從「囚徒困境」走向「規範平衡「的年份。2018年至2020年,國家實施三批四輪藥品集中帶量採購,112個藥品價格平均降幅達54%。地方層面,以2020山東藥品集採為例,平均降幅達60%以上,最高降幅達到98.58%。
  • 資金炒作、外企競爭、帶量採購來勢洶洶,2020年醫藥股還能碰嗎?丨...
    去年,醫藥板塊龍頭藥企取得了亮眼的成績,板塊內不少個股斬獲翻倍漲幅,醫藥主題基金也成一度霸屏收益排行榜單。但近期,板塊增長開始放緩,不少醫藥白馬股都出現不同程度的回調。而隨著帶量採購政策全面落實和業績增長壓力增加,2020年的藥企或將面臨更為嚴峻的行業洗牌。
  • 國家帶量採購落地有什麼影響 4+7帶量採購是什麼意思
    「4+7」 國家帶量採購首先將在11個城市進行試點,包括北京、上海、天津、重慶4個直轄市和7個省會城市(廣州、深圳、瀋陽、大連、西安、成都、廈門),因此帶量採購也被稱為「4+7」帶量採購。 部分規避帶量採購相關的化學仿製藥品種 比如部分專科產品或者偏消費的產品,由於其產品不在醫保目錄,又是生物製劑,屬於典型的規避政策影響、獨立成長的品種。 12月6日,國家「4+7」試點帶量採購預中標結果出爐,31個預中標品種中多數將大幅降價。其中,恩替卡韋最高降價90%,厄貝沙坦降價60%。
  • 一文讀懂「4+7帶量採購」:有什麼好處?如何影響藥企?
    12月6日,由4個直轄市和7個省會或計劃單列市參與的藥品集中採購試點,陸續揭曉擬中標結果。據了解,這場「4+7」的藥品帶量採購中選品種大幅度降價。其中恩替卡韋降價90%,恆瑞厄貝沙坦降價60%。據上海證券報報導,華海藥業(600521)成為中標最多的企業。此外,京新藥業、石藥集團、揚子江藥業都有多個產品入圍。
  • 4+7帶量採購細則解析 11個城市具體執行時間
    至誠網(www.zhicheng.com)3月18日訊  2018年12月,25個「4+7」帶量採購中選品種公布,按照此前國家醫保局部署,到2019年3月底,「4+7」帶量採購應全面落地執行。截至目前,11個城市均已下達相關文件,明確具體執行時間與細則,將從7大維度對不同城市在執行「4+7」帶量採購的細則進行解析。
  • 醫藥政策迭加,帶量採購等三大巨「坑」要繞開!
    隨著帶量採購、DRG、一致性評價、醫保支付標準等新醫改政策密集出臺,拼費用、拼關係的市場風險逐漸增強,醫藥野蠻狂奔時代逐漸落幕。在這種新形勢下,醫藥企業面臨著「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的考驗,筆者在這裡列舉當下最為熱點的三大坑,建議企業高度重視,遇坑繞行。
  • 第三批國家藥品帶量採購結果公布 55個品種中標平均降幅53%
    羊城晚報訊記者陳澤雲報導:24日,上海陽光醫藥採購網發布了第三批國家藥品集中採購中選結果,55個品種中標,藥品平均降價53%,其中,阿哌沙班、奧氮平等多個藥品價格平均降幅超過90%,多個藥品擊穿「地板價」。本輪集採金額約226億元,考慮降價和採購比例乘數,實際中標金額約在30億元左右,其中,廣東、浙江等省份採購量位居前列。
  • 4+7帶量採購是什麼意思 醫藥代表的寒冬要來了?
    但伴隨藥品市場競爭日益激烈,醫藥代表各種「帶金」營銷手段開始飽受詬病,與此同時,高額的提成也讓不少藥代賺得盆滿缽滿。  近年來,伴隨「兩票制」和帶量採購等政策的實施,曾經回報豐厚的職業也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變革中,中國數百萬藥代群體會否徹底退出歷史舞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