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財經《中國財經報導》)以往的藥品招標,只招標價格,而沒有數量,中標企業還需要進醫院做工作來促進藥品使用。而「帶量採購」則可理解為大型「團購」,提前明確藥品採購量,各廠家進行報價及議價,價低者中標。那麼,帶量採購的施行對藥品價格又有多大影響呢?
「帶量採購」極大降低了部分藥品價格,據公示結果顯示,「4+7」帶量採購首批中標藥品價格平均降低52%,最高降幅達96%,31個中標品種中,有7個品種降價幅度超過70%,12個降幅在40%到70%之間,原研肺癌靶向藥吉非替尼片此前2280元,降至547元,降價76%,治療高血壓和心力衰竭的福辛普利鈉片降價68%,與周邊國家和地區相比低25%以上。中選藥品的大幅降價,也加速了市場上非中選的同類藥品降價。
例如,江蘇豪森藥業生產的用於治療慢粒白血病的藥物格列衛降價為每盒623.82元,價格比之前降了一半多。中選藥品的價格「跳水」,也使得瑞士諾華的原研藥價格降低了約30%,與此同時多家國內藥企的仿製藥也應聲調價。
編輯:周洲
轉載請註明央視財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