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值醫用耗材是指一類直接作用於人體、對安全性有嚴格要求、臨床使用量大、價格相對較高和群眾費用負擔重的醫用耗材。今年6月8日,國家醫保局發布基本醫療保險醫用耗材管理暫行辦法(徵求意見稿)。該文件明確指出,國務院醫療保障行政部門綜合考慮醫用耗材的功能作用、臨床價值、費用水平、醫保基金承受能力等因素,採用準入法制定《基本醫療保險醫用耗材目錄》並定期更新,動態調整。緊接著,在國家醫保局指導下,安徽、江蘇率先對部分高值醫用耗材進行帶量採購,兩省首批中選結果已出爐。
緊接著的7月,安徽以公立醫療機構採購聯合體為主體,聯合對骨科植入(脊柱)類、眼科人工晶體類產品帶量採購,降價效果很明顯。
事實上,這次關於高值醫用耗材帶量採購政策致使高值耗材價格大幅度降低,國家早已透露出相關指導要求。早在2019年國家衛生健康委、國家中醫藥局要求從機構管理、準入與使用管理、監測與評價以及信息化建設等方面規範醫療機構醫用耗材管理。
2019年的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印發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重點工作任務的通知中明確指出:對單價和資源消耗佔比相對較高的高值醫用耗材開展重點治理;另外在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印發治理高值醫用耗材改革方案的通知也明確指出:完善分類集中採購辦法。根據改革和完善醫用耗材採購的政策,按照帶量採購、量價掛鈎、促進市場競爭等原則探索高值醫用耗材分類集中採購;對臨床用量較大、採購金額較高、臨床使用較成熟和多家企業生產的高值醫用耗材,按類別探索集中採購,鼓勵醫療機構聯合開展帶量談判採購,積極探索跨省聯盟採購。而在具體帶量採購方面,國務院關於深化醫療保障制度改革的意見中明確提出了深化藥品、醫用耗材集中帶量採購制度改革。堅持招採合一、量價掛鈎,全面實行藥品、醫用耗材集中帶量採購,最終達到價格合理、規範有序的供應保障體系這一目的。
長久以來,在醫用耗材領域方面主要存在的問題表現為價格虛高和過度使用。藥品、耗材加成政策和按項目付費,使藥品和耗材收入成為醫療機構收入的主要來源之一,而體現醫務人員勞務價值的醫療服務價格過低,進一步強化了以藥品、耗材數量為基礎的補償機制。隨著藥品零加成是時候緊接著耗材也實現了零加成,然而僅僅取消加成並未改變價格虛高的現狀。由於舊的模式下的相關機制使耗材生產企業、流通企業和醫療機構成了「利益共同體」,越是價高的耗材,使用越多,各方獲得收益也越多,於是導致了高價格,對醫保、患者都造成了巨大的經濟負擔。
隨著我國醫改的深入,國家基本醫療保險越來越成為我國醫療產業中最主要的購買者、付費者。目前在大多數公立醫院的收入來源中,醫保的支付都佔一半以上,有些醫院甚至絕大部分收入都來自醫保。而在具體的醫保管理過程中,藥品受到的管控比較多,有嚴格的目錄管理和經常性的集中招採等,而對醫用耗材的管控則相對寬鬆。除了少數高值耗材有集中招採、議價、報銷等方面的政策規範,之前的大多數醫用耗材都是市場自行定價、醫院自主採購,很多耗材的費用都包含在醫療服務項目中一體收費和報銷,醫保的具體管理措施並不多。也正是由於耗材管理上的相對寬鬆,在藥品費用佔比管控嚴格的背景下,醫療機構通過增加耗材使用來分攤總費用,就成為普遍現象。藥品費用佔比壓下去了,耗材費用佔比又上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