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品帶量採購來了 這對藥企到底意味著什麼

2021-01-11 界面新聞

一場關於國家藥品帶量採購的方案解讀座談被認為與過去兩日裡醫藥板塊集體下挫有關。

9月11日,在上海市醫藥集中招標採購事務管理所進行了一場關於國家藥品帶量集採(試點)方案解讀及座談。

據悉,本輪共33個藥品參加試點採購,4個直轄市北京、上海、天津、重慶和7個省會城市廣州、深圳、瀋陽、大連、西安、成都、廈門確定參加此次帶量採購試點。從通過質量和療效一致性評價(含視同)的仿製藥對應的通用名藥品中遴選試點品種入手,國家組織開展藥品集中採購試點。

組織全國範圍內的藥品集中採購試點是國家醫保局成立以來的首輪大動作。

藥品招標一直存在,不過通常只招標價格,不管數量數量,中標企業還需要自己進醫院做工作,而帶量採購則是在招標時承諾藥品銷量,保證在8至15個月之內用完。

據招商證券預計,本次帶量採購的藥品,主要是通過一致性評價的藥品,中標企業獲得該品種在11個城市的60%至70%的市場份額。

業內人士看來,帶量採購實施對原研藥、仿製藥、創新藥都將帶來影響,但卻不能一概而論。

按照目前透露出來的方案,入圍的生產企業在3家及以上的採取招標採購方式,入圍生產企業為2家的,採取議價採購方式;入圍生產企業只有1家的採取談判採購方式。

根據競爭狀況不同,有人預估,大於等於3家的為充分競爭,價低者得,預估降價幅度為40%。2家競爭為不充分競爭,企業主動降價,並高於平均降幅,預估降價幅度為20%;僅1家競標是無競爭,談判降價,預計降幅為10%。

此次涉及的33個藥品均為通過一致性評價的藥品,這進一步驗證了一致性評價的重要性。當然,隨著通過一致性評價藥品越來越多,競爭也會越來越激烈。

2016年國家藥監局文件便要求289種仿製藥在2018年底前要完成一致性評價,逾期未完成的,不予再註冊。並規定日後政府採購中,同品種通過一致性評價滿3家,則不再採購未過一致性評價的藥品。

相關數據顯示,截至目前已有95個藥品通過一致性評價或視同通過一致性評價。其中,有5個品種已集滿三家企業,8個品種已集滿兩家企業,82個品種為獨家通過一致性評價。

從一致性評價推行到優質仿製藥優先審評,可以看出國家對仿製藥優勝劣汰的意圖。而此次試點採購的範圍來看,率先通過仿製藥一致性評價、且競爭對手較少的企業受益相對明顯。

仿製藥進一步替代的同時,原研藥價格居高的局面或也將改變。

本輪試點採購覆蓋的北上廣深和省會城市,基本上涵蓋全國60%的藥品市場,如果70%的市場再拿出來進行帶量採購,對於沒有價格優勢的原研藥並非好消息。

上海的陽光採購已經驗證了這一點。

今年6月7日,上海陽光醫藥採購網發布《上海市醫療機構第三批集中帶量招標採購擬中標結果公示》,且按照上海帶量採購規則安排,國內企業仿製藥品種和跨國藥企原研過期品種一起競爭,從結果看,跨國藥企在仿製藥方面的價格競爭中基本全線潰敗,除山德士(中國)製藥有限公司的富馬酸比索洛爾片(5mg*10片)及辛伐他汀片(20mg*10片)中標外,其餘全為國產仿製藥中標。

專利過期的原研藥在國內價格居高不下,除了本身研發成本,稅收、流通費用之外,沒有可以替代的仿製藥,無法形成競爭也是原因之一。

《我不是藥神》中的原型藥諾華公司生產的格列衛,2013年過了專利期,但在中國最初的價格仍為2.5萬左右,一盒100mg*60顆,一個月2盒。患者一年就就要花掉60萬。目前降價為1萬左右一盒。

格列衛目前已有豪森、正大天晴和石藥歐意三家公司的仿製藥上市。

仿製藥具有價格優勢,比如在各省市中標價中,諾華格列衛中標價為10500,江蘇豪森的昕維為1159.97元。雖然諾華格列衛仍然佔絕對市場優勢,不過隨著今年7月江蘇豪森的昕維獲得了國家認可的仿製藥一致性評價證書,局面或許會發生改變。

對於仿製藥來說,通過了一致性評價,意味著與原研藥藥品質量和療效已經保持了一致性,再加上國產價格優勢,在帶量採購中更具優勢,專利過期的原研藥或首仿,如果不大幅降價,在招標中並不佔優勢。

當然,如果是獨家、不可替代的藥物,將仍然保持既有市場。這也意味著創新藥的重要性,會吸引企業投入更多到研發中。

鼎臣醫藥諮詢創始人史立臣認為,帶量採購的實施,會降低藥企的銷售費用,尤其是依賴醫院渠道的處方藥,國家帶量採購尤其重要。而這也有助於改變國內藥企重營銷輕研發的局面。

此前就有媒體報導稱,wind醫療保健行業290家醫療保健類上市公司數據統計,2017年銷售費用高達1772億元,銷售費用前十大醫藥公司,2017年銷售費用總計503.55億元,2017年滬深兩市有14家醫療保健類上市公司,銷售費用營業總收入佔比超過50%。而這290家公司同期的研發費用僅為319億元,不足銷售費用的五分之一。

2017年羅氏製藥研發費用達115億美元,319億元意味著國內290家醫藥企業2017年全部研發費用不足羅氏一半。

隨著兩票制、醫保控費、國家招標,藥企或能改變依靠大量醫藥代表推廣的模式,省下營銷費用,投入更多到研發中去,進而推出更多中國自己的創新藥。

不過,鼎臣醫藥諮詢史立臣認為,帶量採購真正發揮作用,還要看後續執行力度。以往政府組織談判採購一直就存在,但是往往談判後,不管採購量和付款,導致的結果是醫院或者不願使用,或者不付款。

低價藥本身利潤已經很低,如果沒有量、或者沒有付款,就更難以為繼。因此,低價藥沒有利潤,企業不願生產 、出現斷供的新聞時不時便會出現。

史立臣分析,低價藥不被採用的原因,一方面是低價藥利潤低,醫院不願意用,另一方面,國產仿製藥與原研藥存在差距,醫生和病人都不願意用。但通過一致性評價的藥物等同於原研藥,因此,在國家帶量採購中,應該讓通過一致性評價成為必須項 ,而不是可選項,才能拉下原研藥的價格。

與此同時,在後續執行中,在保證低價的同時也要保證銷量,針對支付問題,目前要求各城市不低於30%的金額預付給醫療機構用於支付給生產企業,後續費用誰來支付也應該有所保證。

相關焦點

  • 4+7帶量採購是什麼意思?藥品帶量採購背後透露的邏輯
    至誠網(www.zhicheng.com)12月11日訊  讓市場不安已久的「4+7」帶量採購招標如期進行,而最後公布的結果則比市場所預測的更為極端,再疊加華為孟晚舟被捕事件的影響,醫藥板塊整體大幅下殺,透出徹骨涼意。「4+7」的招標結果和背後的邏輯,到底意味著什麼?  何為4+7帶量採購?
  • 一文讀懂「4+7帶量採購」:有什麼好處?如何影響藥企?
    12月6日,由4個直轄市和7個省會或計劃單列市參與的藥品集中採購試點,陸續揭曉擬中標結果。據了解,這場「4+7」的藥品帶量採購中選品種大幅度降價。其中恩替卡韋降價90%,恆瑞厄貝沙坦降價60%。據上海證券報報導,華海藥業(600521)成為中標最多的企業。此外,京新藥業、石藥集團、揚子江藥業都有多個產品入圍。
  • 「4+7」藥品帶量採購將帶來什麼?
    中國商報/中國商網(記者 李孟)「『4+7』帶量採購,給醫藥行業帶來了劇痛,會讓醫藥行業進行一次大洗牌;但另一方面,這也是快刀斬亂麻,能夠有效解決藥價虛高、醫保控費的難題。」醫藥業內人士陳鑫(化名)對中國商報記者表示。
  • 4+7帶量採購是什麼意思 醫藥代表的寒冬要來了?
    今年初,國辦發文,選擇北京、天津、上海等11個城市開展國家組織藥品集中採購和使用試點工作,即「4+7」帶量採購。  所謂帶量採購,就是實現「以量換價」。  依照去年12月公布的試點地區集中招採中選結果,25個藥品中選,中選價平均降幅達52%,最高降幅達到96%。中選藥品中,通過一致性評價的仿製藥佔比高達88%。  藥企壓低價格的同時,也換來了回報。
  • 29個大品種,帶量採購正式執行(附名單)|氟羅沙星|採購|執行|藥品|...
    近日,湖北省藥械集中採購部門發布《湖北省首批藥品集中帶量採購實施細則的通知》,公布了湖北省首批帶量採購的品種、標準和競價規則。 而本次更新的報量和品種名單顯示,呋布西林、氟羅沙星(氟羅沙星甘露醇)、氯唑西林、培氟沙星、羧苄西林等4個品種由於醫療機構未申報預採購量的品種,被踢出帶量採購的品種範圍,帶量品種變更為29個。 剩餘的29個品種,抗生素佔據絕大多數,且基本都是注射劑,最終的報量結果也普遍較高:比如阿莫西林/克拉維酸三個規格的總報量超過1000萬支。
  • 曬曬「聯盟版」醫耗帶量採購成效 吸氧裝置被砍價72%
    經濟導報記者 戚晨山東省千佛山醫院等待交費的患者山東省藥品省級帶量採購已全面鋪開,而耗材集採也正踏著藥品之路走來。淄博市醫療保障局副局長盧豔麗介紹,此次活動是淄博首次發起的七市藥械採購聯盟議價,聯盟規模在山東省最大,同時也是注射器、採血針、導尿管、吸氧裝置(一次性吸氧管)的全省首次帶量採購,為今後進一步擴大藥品、耗材種類、規格作出了積極探索。
  • 藥品「帶量採購」是大型「團購」!還會降低藥價!啥情況?一分鐘看懂→
    (央視財經《中國財經報導》)以往的藥品招標,只招標價格,而沒有數量,中標企業還需要進醫院做工作來促進藥品使用。而「帶量採購」則可理解為大型「團購」,提前明確藥品採購量,各廠家進行報價及議價,價低者中標。那麼,帶量採購的施行對藥品價格又有多大影響呢?
  • 帶量採購、創新藥企崛起推動國內藥用玻璃升級換代
    肖特中國區總經理陳巍向界面新聞表示,疫情期間,部分疫情相關的藥品缺少包裝,肖特在蘇州和縉雲的兩個工廠都接到了客戶的訂單,此外肖特中國工廠還需要協調國內及馬來西亞工廠的產能供給大陸客戶。醫藥包裝材料是醫藥工業的一部分,是直接與藥品接觸的內包裝材料。製藥工業的發展直接影響醫藥包裝產品的市場需求。隨著近年來國內製藥產業的不斷升級,對於醫藥包裝的需求也相應增多。
  • 國家帶量採購落地有什麼影響 4+7帶量採購是什麼意思
    此次獲得預中標資格的藥企僅有兩家是跨國藥企,本土藥企中華海藥業斬獲的品種數最多,有6個藥品中標。 本次帶量採購涉及31個品種,多為慢病用藥和常見用藥。銀河證券測算的結果顯示,本次集採量佔試點城市用藥需求總量的30%至50%。 按照中標規則,品種中選需經過預中選和擬中選兩大流程。
  • 醫藥大省,40品種執行帶量採購
    1醫藥大省,帶量採購正式開始昨日(10月10日),山東省政府採購中心發布《山東省藥品集中帶量採購公告》,並且公布了40個品種的名單。節前(9月30日),山東省人民政府發布《關於印發山東省藥品和高值醫用耗材集中帶量採購實施方案的通知》。10日後,山東省公布了相關品種,意味著山東這個醫藥大省正式官宣,40個品種的帶量採購,開始執行。據賽柏藍梳理,阿司匹林、硝苯地平、美託洛爾、氟桂利嗪、奧美拉唑、雷貝拉唑、複方甘草酸苷、蘭索拉唑、左氨氯地平等常用品種均在山東此次的集採範圍內。
  • 來論|藥品帶量採購,還須司法「帶電」介入
    日前,第二批國家組織藥品集中採購在各地陸續落地,藥品平均降價幅度達到53%,最高降幅達到93%,患者受益明顯。近期,有消息傳出第三批帶量採購即將啟動,藥價水分還能再擠多少,各界對此充滿期待。特別是,32種藥品平均降價幅度達53%,最高降幅達到93%,讓患者真正從藥品帶量採購新政中受益。藥品集中採購好比「團購」,帶量採購、以量換價,與藥品生產企業進行談判,達到降低藥價、減輕患者藥費負擔的目的。從2018年底第一批11個城市試點帶量採購25個品種,到2019年9月試點範圍擴大到全國,再到2020年初第二批帶量採購32種藥品,我國帶量採購不斷擴圍,頻率越來越密集。
  • 帶量採購戳破進口高值耗材高價泡沫
    巨大的降價空間背後,不禁令人遐想,以人工晶狀體為代表的進口高值耗材價格到底有多少「水分」?通過對比「3+N」聯盟帶量採購中標結果與山東省今年1月15日發布的《關於公示山東省部分高值醫用耗材產品掛網(一)申報信息的通知》中披露的掛網價格發現,同一型號的進口人工晶狀體可降價空間至少在30%~60%。同時,據了解,不少進口高值耗材國內目前市場售價約為國外市場的3~5倍。
  • 資金炒作、外企競爭、帶量採購來勢洶洶,2020年醫藥股還能碰嗎?丨...
    去年,醫藥板塊龍頭藥企取得了亮眼的成績,板塊內不少個股斬獲翻倍漲幅,醫藥主題基金也成一度霸屏收益排行榜單。但近期,板塊增長開始放緩,不少醫藥白馬股都出現不同程度的回調。而隨著帶量採購政策全面落實和業績增長壓力增加,2020年的藥企或將面臨更為嚴峻的行業洗牌。
  • 帶量採購不改醫藥股價值 私募布局三大細分行業
    證券時報記者 趙婷「帶量採購」新一輪中標結果出爐,醫藥板塊連續下跌。在私募人士看來,「帶量採購」帶來藥品市場巨變,但不影響醫藥板塊的投資價值,創新藥、醫療器械以及醫療服務三大細分行業仍被普遍看好。9月25日,上海陽光醫藥網公布了《聯盟地區藥品集中採購擬中選結果公示》,不少品種價格在首輪「4+7」基礎上再創新低,競價降幅近六成。實際上,在9月24日中標結果流出之後,市場就已經做出反應,部分醫藥個股尾盤閃崩,而有望入圍的藥企股價則出現上揚。
  • 31個大品種,帶量採購開始|銷售額|中成藥|藥品|-健康界
    來源/醫藥經濟報作者/張松31個大品種,地方開始帶量採購四省(市)醫用耗材聯合帶量採購剛落下帷幕,聯盟成員大省河南又趁熱打鐵地將「戰場」轉移至藥品帶量採購。(來源:米內網資料庫)與山東、江西、福建等地藥品帶量採購一樣,河南此次亦將奧美拉唑、蘭索拉唑、泮託拉唑、雷貝拉唑、艾司奧美拉唑這5款質子泵抑制劑(PPI)列入集採名單中,另一款PPI藥物艾普拉唑或因僅有麗珠製藥獨家生產
  • 醫藥政策迭加,帶量採購等三大巨「坑」要繞開!
    隨著帶量採購、DRG、一致性評價、醫保支付標準等新醫改政策密集出臺,拼費用、拼關係的市場風險逐漸增強,醫藥野蠻狂奔時代逐漸落幕。在這種新形勢下,醫藥企業面臨著「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的考驗,筆者在這裡列舉當下最為熱點的三大坑,建議企業高度重視,遇坑繞行。
  • 帶量採購在即,對生物製品的發展意味著什麼?
    已進行的三批集採共涉及112個品種,其中藥品類均為通過質量和療效一致性評價的化藥,國家組織藥品集採藥品範圍還將擴大。今年7月,國家醫保局透露將對生物製品(含胰島素)、中成藥實施帶量採購。今年10月,國家醫保局在對「對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第6450號建議的答覆」中明確指出,在考慮生物類似藥的相似性、企業產能和供應鏈的穩定性、具體產品的臨床可替代性等因素的基礎上,將適時開展集中帶量採購。總之,國家醫保局已意向將非專利藥品大規模納入集採。國家組織藥品集採的初衷之一是把原研藥價格降下來,讓創新藥能夠進入醫保,以提高創新藥的可及性。
  • 第三批藥品集採現場:近200家藥企肉搏,有品種報價1分錢,有品種降價...
    每經記者:金喆 鄭潔 張瀟尹 每經編輯:張海妮這是上海近70年來最熱的8月,連續12天出現高溫預警。儘管酷暑難耐,華南一家製藥廠負責招投標的人員李均(化名)還是在早上7點就趕到上海龍柏飯店,第三批全國藥品集中採購競價將在此開標。全國藥品集中採購申報信息公開大會現場外景。
  • 4+7未中標藥企:大跌、血戰,還是拱手讓人?
    這是大王(化名)兩周之內第三次收到類似的回覆了。她本想約之前的合作客戶來談談今年的方向和內容,但是卻陸續收到了不能赴約的消息。看來真是影響不小啊,大王無奈地搖了搖頭。她的客戶主要是製藥企業,從年初到現在她不停聽到周圍的同事聊起「4+7」帶量採購 ,現在算是真正感受到了它的「威力」。
  • 每日「藥」聞|京津冀帶量採購聯盟成立;悅康藥業科創板「遇冷」
    京津冀帶量採購聯盟成立,醫藥界又迎砍價新選手;悅康藥業科創板上市首日漲幅不足30%,仿製藥企在科創板遇冷……過去一天,醫藥市場又有哪些熱點值得關注呢?讓讀懂君帶你一起看看吧。PS:每個工作日早晨,「讀懂財經」每日「藥」聞,準時更新,第一時間帶你追蹤醫藥市場熱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