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各國最新發現新冠病毒的主要死因並非肺部炎症而是另有其他...

2021-01-11 華輿

【搜索下載華輿APP(中新社旗下新媒體平臺),關注全球華僑華人,瀏覽世界各國媒體新聞資訊,無需翻譯——華輿在「手」,世界盡在掌握】

中新社·華輿訊 據旅日僑網報導 最近,各國陸續傳來屍檢、臨床數據報告

發現新冠病毒肺炎患者主要死因

是血栓,不是肺部炎症!

最先發布這項結論的

是德國的病理學家

漢堡大學法醫研究所所長Klaus Püschel

Klaus Püschel教授接受媒體採訪

因為新冠疫情的高度傳染性

出於安全的考慮

包括德國在內

很多國家一開始不贊成做屍檢

後來是Klaus Püschel教授力排眾議

對各種死因不明的屍體進行解剖、檢查

以判斷死者死亡的原因,明確死亡的性質

早在4月初教授就對漢堡所有登記的、

因感染新冠病病毒死亡的人的屍體進行解剖

當時的死亡人數一共有44人

5月7日德國媒體報導屍檢結果

截止至5月7日,教授的團隊

共對192個新冠感染死者屍體做了解剖

解剖結果發現

很多死者身上有血栓

這種血栓會引起肺栓塞而導致死亡

對此,德國醫學專家教授們根據屍檢報告

決定在治療新冠患者時

嚴格注意血栓和凝血的形成情況

在治療早期就防止血栓引起的肺栓塞

同時還計劃開始對新冠患者們

使用血液稀釋性質的藥物

提前疏通血管

此外,不僅德國

新冠傷亡嚴重的義大利也證實

新冠致死的主要環節並非肺炎

而是瀰漫性血管內凝血(DIC)、微血栓

目前已經有義大利醫學專家表示

比起呼吸機和重症監護室

抗炎和抗凝血治療更加不容忽視

同樣的情況不僅僅在義大利發生

美國也出現了類似情況

在美國,有許多患者不僅是肺部出現了血栓

腦部、腿部也有血塊

4月25日華盛頓郵報報導

在美國在美國紐約市曼哈頓區

許多中風而死的年輕人或中年人

均被查出新冠狀病毒呈陽性

這些中風的患者身上

都出現了致命的「大血管閉塞」的中風

這與病毒引起的血凝塊有密不可分的關係

這些年輕人裡

他們當中有很多人

都不知道自己被感染了

就這麼悄無聲息地離世

關於血栓的形成

國內的專家學者也有所研究

研究團隊從全國31個省級行政區域的

1099名實驗室確診患者中

搜集了臨床數據

研究結果已發表在知名醫學學術期刊《柳葉刀》

鍾南山院士、李時悅為論文作者

最新研究表示,在新冠患者中——尤其是重症和重症患者,存在各種導致靜脈血栓栓塞的潛在危險因素,包括感染、固定、呼吸衰竭、機械通氣和使用中心靜脈導管

為什麼會形成血栓?

這與人類自身的免疫力有關

病毒入侵時

免疫細胞幹不過就開始暴走

免疫細胞的平衡崩潰後

觸發了血液的緊急自救

鎖住病毒的同時也阻礙了紅細胞的通行

從而造成血塊血栓的形成

這些血塊血栓

就是造成新冠死亡的一大主要原因

目前世界病理學家們正準備創建一個

國際COVID-19病理知識庫

方便全球共享

我們該如何預防靜脈血栓的形成?

患病後改如何護理恢復健康?

除了控制飲食,經常運動以外

還有以下舉措

(原標題:重磅!各國最新發現新冠病毒的主要死因另有其他,我們能預防嗎?)

*未經授權禁止轉載、摘編、複製及建立鏡像,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來源:旅日僑網

相關焦點

  • ...家:武漢絕不是新冠病毒源頭!病毒並非來自實驗室,而是自然產生的
    導讀:美國科學家日前進行的一項關於新冠病毒最新研究顯示,「武漢絕不是該病毒的源頭」。研究稱,這種導致全球大流行的病毒並非來自實驗室,而是自然產生的。
  • 待出院新冠患者意外死亡後發現肺部仍殘留病毒,或解復陽之謎
    迄今為止,數以萬計的新冠患者已經臨床治癒並出院,但有的治癒患者卻再次出現SARS-CoV-2核酸檢測陽性,這引起了對「復陽」問題的關注。4月28日最新發表的對一名新冠死亡患者的病理學研究,為這一問題提供了一個難得的視角。一名連續3次新冠核酸檢測陰性、符合出院標準的病人由於心臟病意外死亡。
  • 解剖報告再添「罪證」:不僅肺部,新冠病毒是如何「侵害」全身?
    3月4日,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發布《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診療方案(試行第七版)》(下稱「《方案》」)根據目前有限的屍檢和穿刺組織病理觀察結果,總結了新冠病毒造成的病理變化。新冠病毒究竟如何攻擊全身?遺體解剖有什麼發現?《生命時報》邀請北京佑安醫院病理科主任、主任醫師呂福東對此進行解讀。
  • 中科大宣布新冠"炎症風暴"研究進展:發現阻斷藥物
    炎症風暴,威脅生命的重要殺手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病人與2003年SARS病毒不同,有些病人早期發病並不十分兇險,甚至症狀輕微,但後期突然會有一個加速,病人很快進入一種多臟器功能衰竭的狀態,其原因就是病人的體內可能啟動了炎症風暴。
  • 關於新冠病毒,挪威、日本研究又有新發現
    另有二十七個州平均病例數上漲在10%至50%之間。歐洲:歐洲新冠病例增速超過美國,挪威發現新冠病毒新變種截至北京時間10月20日6時30分左右,Worldometer網站實時統計數據顯示:94%的受訪者表示,自疫情暴發以來,當地市場的食品及其他基本用品價格出現上漲;82%的受訪者表示他們的收入或收益出現縮減;僅有7%的受訪者表示有足夠積蓄來應對長期危機。
  • 新冠病毒可能已經在美國出現變異,不光呼吸系統還能攻擊其他器官
    據報導,大家一般認為新冠病毒只會攻擊呼吸道並引發新冠肺炎,但是美國的醫生發現新冠病毒可能會引發一系列奇怪而可怕的症狀,包括血栓、腎衰竭、心臟炎症和免疫併發症。美國佛羅裡達大學醫學院的助理教授斯科特·布雷肯裡吉博士說:「這是一種奇怪的、不斷演變的、令人沮喪的疾病。」 布雷肯裡吉還稱,有證據表明,這種病毒實際上是在抑制免疫系統,這將使病毒更直接地攻擊器官。
  • 新冠病毒會導致肺部嚴重纖維化嗎?
    SARS會導致非常嚴重的肺部炎症,引起呼吸困難、纖維化,最終造成肺衰竭。當年在SARS結束後,鍾南山在採訪中指出,有7%-8%的非典康復者有較明顯的肺纖維化表現,存在肺功能障礙,其餘90%以上者身體均基本康復。▲SARS患者的"白肺"(圖片來自網絡)肺纖維化是肺臟受到傷害後,人體修復產生的結果。
  • 新冠病毒感染的模式生物:倉鼠還是小鼠?
    在野生型倉鼠中,SARS-CoV-2感染會觸發支氣管肺炎,肺部伴隨強烈的炎症反應、中性粒細胞浸潤和水腫。隨後該文評估了臨床實踐中使用的微型CT進一步評估SARS-CoV-2誘導的倉鼠肺部病理。 研究結果發現ifnar-1-基因缺失小鼠在第三天病毒複製顯著增加(圖1C),且伴有支氣管炎症和肺泡內出血(圖1D)。 康復患者血清處理SARS-COV-2感染小鼠顯著降低了病毒載量(圖1E)。轉錄組分析揭示病毒感染增加了抗病毒調節基因表達(圖1F)。
  • 土耳其一男子感染新冠,並無其他症狀
    據每日郵報18日報導,一名49歲的土耳其男子被診斷感染新冠,但除了報告「蛋」疼以外,並無其他症狀表現。醫生們表示,這可能是新冠肺炎的另一個罕見症狀。因此,當男士們出現莫名其妙的下身疼痛時,應警惕是否感染了新冠肺炎。
  • 哈爾濱一研究所重大發現!有關新冠病毒…
    >和廈門研究團隊這項研究為儘快研發安全、有效疫苗阻斷新冠病毒在水貂的傳播奠定基礎最新發現歐洲和北美大量養殖場水貂發生新冠病毒感染,已出現水貂將新冠病毒傳播給人類的個案,近2千萬隻水貂被撲殺。日前,哈爾濱獸醫研究所開展水貂新冠病毒的感染性、致病性和傳播性的系統實驗研究,為防控水貂新冠病毒提供理論依據,為儘快研發安全、有效疫苗,阻斷新冠病毒在水貂的傳播奠定基礎。
  • 如何比較新冠病毒的各國死亡率?
    在新冠病毒的襲擊下,各個國家都出現了較大的傷亡,有些國家顯得更嚴重,有的國家看起來死亡率很低,但其實有很大的爭議。因為新冠死亡率在某些選舉政治的國家中是敏感的政治問題,不管是出於有意還是無意,都會造成數據的偏差,所以直接比較死亡率是有風險的事情。
  • 【最新】新冠病毒溯源,有重大發現!
    米蘭大學研究團隊的論文指出,新冠肺炎的症狀會出現類似「川崎病」的多系統炎症,並伴隨水痘、麻疹等病毒感染,而年紀較小的患者通常發病較晚。義大利的新冠病毒溯源工作屢有突破。上個月,米蘭國家腫瘤研究所的一項研究意外發現,去年9月採集的義大利居民血液樣本中就有新冠病毒抗體,這意味著新冠病毒在義大利的傳播時間遠早於今年2月,可能要追溯至去年夏天。而義大利高等衛生研究院6月發布的一項研究結果顯示,米蘭和都靈兩座城市去年12月的廢水樣本中都檢測出新冠病毒的核糖核酸。
  • 降炎症水平阻病毒複製 以色列研發新冠新藥具有雙重作用
    又可阻止病毒複製  以色列研發的新冠新藥具有雙重作用  科技日報特拉維夫8月24日電 (記者毛黎)以色列瑞德希爾生物製藥有限公司營運長吉利德·拉迪日前表示,公司希望正在試驗的新藥物能成為全球對抗新冠病毒的「遊戲規則改變者」。
  • 研究發現:嚴重新冠感染可造成大腦損傷
    據英國《衛報》6月25日報導,權威醫學期刊《柳葉刀·精神病學》一份最新臨床研究發現,嚴重的新冠病毒感染可損傷大腦,造成包括炎症、中風、精神病和類似老年痴呆等在內的一系列併發症。其中57名患者的中風是因為大腦中的血塊造成,這被稱為缺血性卒中;另9名患者是腦出血造成的中風;還有一名患者是因為腦部血管炎症造成中風。此前,科學家們已經發現新冠病毒會在一些患者的肺部和其他身體部位造成嚴重的炎症和血栓。此外,這些案例中有39名患者出現了意識不清的跡象,或出現精神狀態改變導致的行為異常。其中7人有腦膜炎。
  • 過度活躍的免疫細胞,是導致新冠肺炎加重的主要原因
    研究結論發表在實驗醫學雜誌中,描述了嚴重的新冠肺炎感染患者發展為急性呼吸窘迫症候群(ARDS)、肺部炎症、肺部損傷等,尤其是新冠肺炎病毒在晚期更加難以控制。在最嚴重的情況下,患者需要侵入性機械通氣,但仍有大量患者死亡。該研究表明,新冠肺炎的加重可能是由於中性粒細胞的過度活躍。
  • 新冠病毒有何危害?傷害你的大腦:失去嗅覺、頭痛、失憶-病毒,新冠...
    這是一種罕見的併發症,偶爾伴隨著流感和其它病毒感染出現,但通常發生在兒童身上。科學家認為這種腦損傷不是由病毒本身引起的,而是由一種叫做細胞因子的炎症誘導分子引起的。病毒感染有時會導致人體免疫系統產生過量的細胞因子。科學家們仍在試圖找出COVID-19是否也存在這種情況,或者新冠病毒能否直接侵入神經系統。這個問題的答案可能會對醫生診斷和治療新冠肺炎患者產生廣泛的影響。
  • 抗擊呼吸道病毒,腸-肺軸與肺部免疫有何關係?
    腸道菌群不僅能調節肺部的抗菌免疫力,還能促進肺部的抗病毒防禦功能。 近年來,隨著醫學的不斷進步,腸道和人體其他臟器的關係逐步被發現,腸-腦軸、腸-肝軸尤其是腸-肺軸(Gut-lung axis)學說的相繼提出。不少關於與呼吸道病毒感染相關的肺部菌群和黏膜免疫、腸道微生態的關係的研究,都有了突破性進展。
  • 新冠病毒是否會破壞血腦屏障成為研究焦點
    ,呼吸道症狀是其主要表現,還有一些患者症狀指向血管炎症。美國坦普爾大學劉易斯·卡茨醫學院等機構研究人員在新一期學術期刊《神經生物學疾病》報告中說,最新研究發現,新冠病毒還能讓血腦屏障出現「漏洞」,潛在破壞大腦神經網絡。全球各地新冠患者中30%到80%出現神經系統症狀,包括頭暈、頭痛、噁心和注意力渙散等,表明新冠病毒可能影響了中樞神經系統的細胞。
  • 北京大學團隊發現新冠病毒存在兩個主要譜系
    該研究最早提出了新冠病毒存在兩個主要譜系,從基因組水平上加深了我們對這種新型病毒的認識,對新冠肺炎疫情的臨床診斷具有重要參考價值。陸劍課題組與崔傑課題組通過對新冠病毒和近緣病毒進行系統發生分析,發現新冠病毒雖然與蝙蝠冠狀病毒RaTG13的基因組總體差異較小,但其基因組內中性進化位點的差異高達17%,表明新冠病毒在進化過程中經歷了非常強的自然選擇。
  • 肺部巨噬細胞能否成為對抗新冠病毒的武器?
    蘇州大學附屬第一醫院的免疫學家史玉芳說,這些巨噬細胞也存在於人肺中,這表明它們「對幫助COVID-19患者抵抗炎症並可能存活非常重要。」該醫院向武漢市派遣了工作人員和物資,但施未參與這項新研究。這項研究始於七年前,當時紐約大學朗格健康中心的免疫學家卡馬爾·卡納(Kamal Khanna)注意到他發現了令人驚嘆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