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炎症水平阻病毒複製 以色列研發新冠新藥具有雙重作用

2020-12-05 中國新聞網

降炎症水平阻病毒複製 以色列研發新冠新藥具有雙重作用

2020-08-26 03:31:08 來源:科技日報 作者:田博群 責任編輯:田博群

2020年08月26日 03:31 來源:科技日報

參與互動

  既能降低炎症水平 又可阻止病毒複製

  以色列研發的新冠新藥具有雙重作用

  科技日報特拉維夫8月24日電 (記者毛黎)以色列瑞德希爾生物製藥有限公司營運長吉利德·拉迪日前表示,公司希望正在試驗的新藥物能成為全球對抗新冠病毒的「遊戲規則改變者」。

  瑞德希爾公司致力於胃腸道疾病,曾開發出可增強細胞抗炎和抗病毒活性的化學分子,並在2016年發現其在體外實驗中能有效對抗伊波拉病毒。不過隨著伊波拉病毒疫情平息,公司終止了對該分子的深入研究。

  隨著新冠肺炎疫情的發展,公司希望基於該分子開發的藥物Opaganib能夠有效治療新冠病毒引起的致命性疾病。拉迪表示,公司認為新藥物的抗毒和消炎能力可有效保護肺部,其雙重作用機制非常令人期待。作為口服藥,Opaganib將用於治療病情嚴重但未插管的新冠病毒住院患者。

  8月初,新藥物獲得墨西哥聯邦防止衛生風險保護委員會的同意,準備進行Ⅱ/Ⅲ期研究,以評估藥物對新冠病毒患者的療效。研究中,受試者將被隨機分配接受Opaganib或安慰劑,以及標準護理。該研究的主要目的是評估新藥的有效性以及治療14天後需要插管和機械供氧患者的比例。

  Ⅱ/Ⅲ期研究除墨西哥外,還獲得英國和俄羅斯的批准。此外,義大利、巴西和其他國家/地區也在審查中。拉迪說,公司還計劃將研究擴展到更多的國家,他們希望最早在今年第4季度申請藥物緊急使用授權。

  拉迪解釋說,新藥物靶向一種獨特的、稱為「鞘氨醇激酶2(SK2)」的酶,能抑制其活性。SK2是新冠病毒在細胞中複製所必需的組分,抑制它,病毒就不會發生複製。因此,新藥物抑制SK2的作用既可以降低炎症水平,又可以阻止病毒複製。

  拉迪說,此前在以色列一家醫院為7名「高死亡風險」新冠肺炎患者提供了藥物,獲得了「令人鼓舞的結果」。公司在8月初的聲明中表示,接受新藥物治療的所有患者均無須機械供氧即可出院,而對照組中33%的患者需要機械供氧。

相關焦點

  • 對付新冠病毒,新藥研發走到哪一步了
    針對新冠病毒的藥物研發策略新藥研發沒有捷徑,開發一種全新的藥物到最終獲批上市一般至少需要10年的研發周期和10億美元的投入。同時,新藥研發的風險高且失敗率高,是一條漫長的荊棘之路。針對新型冠狀病毒的藥物研發(包括臨床試驗)也是一套完整而嚴謹的科研體系,背後有其自身特定的科學規律和嚴密邏輯作為支撐。
  • B肝強生在研新藥,雙重作用機制,阻斷病毒衣殼組裝過程
    基於B肝病毒複製重要過程,在病毒複製有一個步驟,即衣殼裝配,所以由強生公司(Janssen Pharmaceutical)研發了JNJ-0440。小番健康從公開信息查到,該在研B肝新藥目前已經啟動二期臨床試驗。
  • 以色列發現兩種有效抵抗新冠病毒藥物,顯著降低病毒複製能力
    據當地媒體報導,以色列生物學研究所(IIBR)的科學家日前表示,兩種用於治療高雪氏病(Gaucher's disease)的藥物能有效抵抗新冠病毒,並有可能在未來冠狀病毒暴發時作為廣譜抗病毒治療藥物。高雪氏病並非病毒引起的疾病,而是在阿什肯納茲猶太人群中常見的遺傳病。科學家發現,用於治療該疾病的藥物會產生可能具有抗病毒能力的糖鞘脂分子,它是細胞膜生物活性成分。實驗中,他們檢查了藥物Cerdelga和Venglustat,結果顯示這兩種藥對新冠病毒和其他潛在病毒均有效。
  • 抗擊疫情 | 新突破!華理與武大團隊聯合發現強效抗新冠病毒候選...
    抗病毒藥物可分為兩大類:直接作用於病毒自身的抗病毒藥物(Direct-acting antiviral agents,DAA)和靶向宿主因子的抗病毒藥物(Host-targeting antiviral,HTA)。由於DAA藥物具有病毒特異性,已有的DAA藥物對新發病毒的治療效果受限或完全無效,而重新研發新的DAA藥物也是「遠水解不了近渴」。
  • 【學術前沿】李洪林/徐可團隊發現靶向宿主DHODH的強效抗新冠病毒...
    coronavirus SARS-CoV-2」,報導了靶向宿主細胞的二氫乳清酸脫氫酶(DHODH)抑制劑能夠通過抑制病毒基因組複製和調節免疫兩種途徑發揮廣譜抗病毒藥效,且所設計的兩個新型DHODH抑制劑S312和S416在細胞水平表現出高效的抗新冠病毒活性,其中S416是目前已報導的體外抑制活性最強的抗新冠病毒候選新藥。
  • 科研人員利用器官晶片技術模擬新冠病毒感染誘發肺損傷和免疫反應
    目前新冠肺炎的臨床治療多以綜合治療為主,但仍缺乏特效藥物。儘管前期已有細胞和動物模型用於新冠病毒研究,但在一定程度上仍存在諸多局限。現階段,仍缺少能夠在組織器官水平反映人體對新冠病毒感染響應的研究模型,這也是嚴重製約當前新冠病毒藥物研發進程的瓶頸之一。
  • 我國科學家揭示新冠病毒遺傳物質複製「機器」核心「引擎」結構特徵
    摘要:為開發針對新冠肺炎的藥物奠定了重要基礎解放日報上觀新聞記者從上海科技大學獲悉,上海科技大學-清華大學抗新冠病毒聯合攻關團隊率先在國際上成功解析新型冠狀病毒「RdRp-nsp7-nsp8複合物」近原子解析度的三維空間結構,揭示了該病毒遺傳物質轉錄複製機器核心「引擎」的結構特徵,為開發針對新冠肺炎的藥物奠定了重要基礎
  • 中國科學家研發的新冠病毒中和抗體登上《自然》,將進入臨床試驗
    北京時間今天下午5時,國際頂級科技雜誌《自然》在線發布了我國科研團隊自主研發的新冠病毒中和抗體成果。他們篩選出兩種具有新冠病毒特異性中和活性的全人源單克隆中和抗體,其中一種在恆河猴動物實驗中能顯著抑制病毒感染,顯示出預防和治療效果。
  • 甘草苷可抑制新冠病毒複製!北大團隊披露重磅研究成果
    該研究通過其自主研發的人工智慧藥效預測系統發現甘草的主要成分之一甘草苷能抑制SARS-CoV-2在Vero細胞中的複製,EC50為2.39M,該研究分析了甘草苷作用後細胞轉錄組的變化,揭示了甘草苷潛在的抗病毒機制,並在小鼠水平評價了甘草苷的安全性,為其成藥性奠定了基礎。
  • 以色列:降膽固醇常用藥或有助治療新冠肺炎
    以色列耶路撒冷希伯來大學雅各布·納哈米阿斯教授領導的研究小組稱,他們完成的早期研究顯示,常用的降膽固醇藥物有望幫助治療新冠肺炎患者。在過去的3個月中,納哈米阿斯教授和紐約西奈山醫學中心班傑明·騰歐厄沃爾博士對新冠病毒為自身複製而改變患者肺部的方式進行了潛心研究。他們的重要發現是,新冠病毒阻止了碳水化合物的常規代謝,結果導致大量脂肪積聚在肺細胞內部,這使新冠病毒得以複製。
  • 新冠病毒感染的模式生物:倉鼠還是小鼠?
    最後,研究確定了先天應答是免疫發病機制的關鍵參與者,其中STAT2信號傳導具有雙重作用,一方面造成嚴重的肺損傷,另一方面又限制了系統性病毒的傳播。這些研究結果都支持倉鼠作為臨床前模型,評估新型抗病毒藥或免疫調節劑治療COVID-19患者。
  • 一種傳統發酵彝藥有效抑制新冠病毒的複製體外研究
    臨床研究發現,部分中藥如蓮花清瘟膠囊和藿香正氣水等對新冠肺炎有較好的治療作用。但目前為止,仍然沒有治療新冠肺炎的特效藥。因而,急需發現能有效抗新冠病毒的藥物。本研究對解本10號(一種傳統彝藥發酵技術生產的發酵液)的抗新冠活性進行研究。體外研究結果表明,解本10號能顯著抑制SARS-CoV-2的複製,半數有效濃度EC50為稀釋到發酵液的769.1倍,選擇指數高達42.68。
  • 新冠病毒再次變異!複製能力不變,毒性大幅降低
    他們發現,在新冠疫情早期曾出現了一個缺失382個核苷酸,ORF8不能轉錄的新冠病毒變種,這個突變類型的新冠病毒與野生型相比,複製能力沒有下降,但是毒性卻大幅降低,感染者全身釋放的促炎細胞因子較少,而且症狀更輕。據了解這種突變類型的新冠病毒在今年3月份已經消失。
  • 華理武大攻關發現抗新冠病毒候選藥物,對比試驗體外抑制活性更強
    由於DAA藥物具有病毒特異性,已有的DAA藥物對新發病毒的治療效果受限或完全無效,而重新研發的新DAA藥物也「遠水解不了近渴」。相比較而言,靶向宿主因子的HTA藥物在控制新病毒疫情上具有明顯優勢。 病毒是寄生生物,必須依賴宿主複製,HTA藥物不僅可有效抑制病毒核酸的快速複製,還能對抗病毒耐藥突變,做到「以不變應萬變」。
  • 已有疫苗遞交臨床試驗申請,國內新冠病毒藥物疫苗研發進展如何?
    疫苗研發重要進展:已有機構遞交臨床試驗申請材料據中國工程院院士王軍志介紹,國內新冠疫苗研發從五大技術方向推進,包括滅活疫苗、基因工程重組亞單位疫苗、腺病毒載體疫苗、減毒流感病毒載體疫苗和核酸疫苗。其中,第一批確定的9項任務都已完成臨床前研究的大部分工作,即動物有效性、安全性研究。
  • 華人科學家研發細胞「納米海綿」用於中和新冠病毒
    新冠病毒的新藥研發近日出現了一種新的方法。憑藉納米技術,科學家已經研發出了一種比人類頭髮絲細一千倍的細胞「納米海綿」,希望可以將其製成藥物,用於中和人體內的新冠病毒。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的研究團隊正在嘗試用被人體細胞膜包裹的「納米海綿」來「引誘」病毒與其結合,從而達到吸收並中和病毒的作用。在剝離了細胞內容的人體細胞膜上加入這種「納米海綿」,理論上可以用作「仿生誘餌」,用於治療疾病。在吸收病毒等對人體有害的物質後,這種細胞「納米海綿」可以在肝臟中降解。
  • 淺談B肝新藥迫切性,小兒可見肝炎與纖維化,靶向全病毒複製周期
    淺談B肝新藥迫切性,小兒可見肝炎與纖維化,靶向全病毒複製周期這項試驗由12位該領域醫學研究人員共同完成,課題為美國和加拿大治療幼稚兒童慢性B型肝炎的肝組織學研究。研究主要目的是為了了解慢性B肝病毒感染是導致其發病率和死亡率的主要原因。
  • B肝國產新藥GLS4,影響病毒複製,阻斷衣殼裝配靶點設計
    全球靶向B肝病毒衣殼裝配的靶點設計新藥當中,GLS4(甲磺酸莫非賽定)為我國東陽光藥自主研發的。小番健康過去介紹,抑制劑主要有兩種,GLS4屬於異芳基 —二氫嘧啶類化合物。B肝國產新藥GLS4,影響病毒複製,阻斷衣殼裝配靶點設計還是在2019年的美國肝病協會年會上,吉林大學第一醫院公布了該在研抑制劑新藥的2期臨床數據結論。GLS4屬於B肝病毒衣殼蛋白裝配抑制劑,2期試驗周期為24周觀察,每日使用2次或者3次,劑量為120 mg。
  • 磷酸氯喹會是新冠病毒「剋星」嗎?
    新冠肺炎疫情爆發後,每個人都希望有一種藥物或者疫苗能夠儘快結束這場災難。但這是一種新的病毒,我們並沒有相應的藥物,而傳統的藥物研發從合成篩選、體外實驗、動物試驗、臨床試驗,再到批准上市至少十年的時間。
  • 鍾南山團隊:連花清瘟有抑制新冠病毒細胞複製的作用
    記者23日獲悉,國外期刊《藥理學研究》(Pharmacological Research,IF 5.572)近日在線刊出名為《連花清瘟對新型冠狀病毒具有抗病毒、抗炎作用》的研究文章,論文作者包括廣州醫科大學呼吸疾病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鍾南山、研究員楊子峰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