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病毒再次變異!複製能力不變,毒性大幅降低

2021-01-09 健康界

肆虐全球的新冠病毒,在不斷突變進化中,終於露出了破綻。

今天,新加坡科技研究局(A*STAR)Lisa F P Ng領銜的研究團隊在頂級醫學期刊《柳葉刀》上發表重要研究成果。

他們發現,在新冠疫情早期曾出現了一個缺失382個核苷酸,ORF8不能轉錄的新冠病毒變種,這個突變類型的新冠病毒與野生型相比,複製能力沒有下降,但是毒性卻大幅降低,感染者全身釋放的促炎細胞因子較少,而且症狀更輕。據了解這種突變類型的新冠病毒在今年3月份已經消失。

這意味著ORF8可能是一個治療新冠肺炎的有效靶點,阻斷ORF8編碼的蛋白能夠降低新冠病毒對人體的傷害。

自去年年底新冠疫情爆發以來,全球科學家都在努力繪製新冠病毒的遺傳多樣性圖譜,監控新冠病毒的變異動向,尤其是確定有選擇優勢的變異。

前不久,我們就報導過,攜帶D614G突變的新冠病毒毒株,自今年2月份出現以來,感染人數在全球範圍內(尤其是歐美國家)一路飆升,現在已經取代2019年的原始毒株成為主流病毒株。

現在學界已經基本確定D614G突變會提高新冠病毒的感染能力,但是突變病毒的毒性似乎沒有變化。

在監測新冠病毒突變動態的過程中,來自新加坡的科學家發現今年的1月到2月期間,新加坡出現了一個缺失382個核苷酸(Δ382)的新冠病毒變體。這個缺失開始於ORF7b,止於ORF8的轉錄調控序列;缺失的結果是,ORF8的轉錄直接被阻斷,也就是說ORF8不能編碼蛋白了,不過這個變異並沒有降低新冠病毒的複製能力。

攜帶Δ382突變的新冠病毒雖然在新冠疫情早期成功傳播,但是在今年3月份,就再也沒有被發現過了。

截止目前,ORF8蛋白的功能仍不清楚。不過,新加坡科技研究局的研究人員還是對這個缺失的變種充滿興趣,因為近期的初步研究表明,ORF8蛋白可以通過下調MHC-I分子的表達來介導免疫逃逸;以及,還有研究人員發現ORF8蛋白與人體內47個蛋白存在相互作用。

Δ382突變雖然不影響新冠病毒的複製,但是它對感染者的臨床結果,以及體內的免疫反應有什麼影響還沒有相關研究。

於是,新加坡科技研究局的研究人員開展了這項回顧性研究,招募了131名新冠肺炎感染者,其中92人感染野生型的新冠病毒,29人只感染∆382變異體,10人同時感染∆382變異體和野生型新冠病毒。

先來看看患者的整體情況。

總體上來看,三個不同感染類型的患者性別和合併症類似。相比於野生型新冠病毒感染者,感染∆382變異體的患者相對比較年輕,體溫的中位數低,系統性炎症也更輕。

不過兩組患者的病毒載量沒有差異。這也再次說明∆382變異對新冠病毒的複製沒有影響。

感染∆382變種新冠病毒的患者臨床結果比感染野生型新冠病毒的患者要好得多。

雖然從胸部X光結果來看,三組的肺炎發生率相似,但是感染∆382變異體的患者都不需要氧氣治療,而混合感染組有3人需要,佔比30%,野生型感染組有26人,佔比28%。在調整年齡和合併症之後,上述的差異依然存在(OR值0.07)。

隨後研究人員又從患者的免疫狀態的角度,比較了不同感染類型患者之間的差異。

在上述的131名患者中,有97名患者有留存的血樣,64人是野生型病毒感染者,25人是∆382變異體感染者,另外8人是混合感染者。

基於上述血樣,研究人員發現,在症狀出現後的第8天,與感染野生型新冠病毒的患者相比,感染∆382變異型新冠病毒患者血樣中檢測到更高濃度的抗病毒因子IFN-γ,以及較低濃度的與嚴重新冠肺炎密切相關的趨化因子IP-10(CXCL10)、MCP-1(CCL2)、MIP-1β(CCL4),和抗炎蛋白IL-1RA。

相比於沒有出現肺炎的野生型新冠病毒感染者,感染∆382變異體且沒有肺炎的患者血樣中T細胞活化相關細胞因子(IFN-γ、TNF-α、IL-2和IL-5)上調,而與肺損傷相關的生長因子(HGF、LIF和VEGF-A)較低。而之前的研究已經發現,野生型新冠病毒感染者的T細胞反應是嚴重受損的[8]。

總的來說,從臨床表現上來看,感染∆382變異體的患者臨床結果更好,這應該與人體對∆382變異體表現出更強大的免疫反應有關。

再結合近期的研究發現ORF8蛋白可以下調MHC-I分子的表達[6],我們基本可以確定ORF8蛋白在新冠病毒的免疫逃逸中起到重要的作用,因此,抑制ORF8蛋白的功能是一種潛在的新冠肺炎治療策略,值得進一步探索。

當然,這個研究不僅對藥物的研發有幫助,也對疫苗的研發有幫助,開發針對ORF8蛋白的疫苗,或許從一開始就能限制新冠病毒的發展,讓患者免於進展成重症新冠肺炎。

最後,對付新冠病毒的千變萬化,人類不變的策略應該是社交隔離,認識病毒,研發藥物和疫苗。以不變應萬變,新冠病毒早晚會在千變萬化中露出自己的破綻。

相關焦點

  • 《柳葉刀》重磅:科學家發現一種複製能力不變,毒性大幅降低的新冠...
    他們發現,在新冠疫情早期曾出現了一個缺失382個核苷酸,ORF8不能轉錄的新冠病毒變種,這個突變類型的新冠病毒與野生型相比,複製能力沒有下降,但是毒性卻大幅降低,感染者全身釋放的促炎細胞因子較少,而且症狀更輕。據了解這種突變類型的新冠病毒在今年3月份已經消失。
  • 新冠病毒為什麼會變異
    專家稱,病毒遺傳物質侵入細胞,瘋狂複製中出現的錯誤便是突變,但目前變異程度並不高受訪專家:復旦大學基礎醫學院病原生物學系副教授陳捷亮本報記者 王冰潔近期,英國、日本、法國等相繼發現變異新冠病毒感染者,讓不少國人再次擔心起我們的安全,同時也會疑惑,新冠病毒為什麼會變異
  • 科學家在新冠病毒中發現Δ382突變:毒性大幅降低,或有助全新疫苗研發
    近日,在新加坡和其他國家/地區,已檢測到基因組ORF8區域中帶有382個核苷酸缺失( 382)的新冠病毒變種。這個突變類型的新冠病毒與野生型相比,複製能力沒有下降,但是毒性卻大幅降低,感染者全身釋放的促炎細胞因子較少,而且症狀更輕。
  • 變異新冠病毒或已在美傳播 變異新冠病毒傳染性增加四到七成
    世衛組織建議各國增加對新冠病毒的常規測序世衛組織建議進一步開展流行病學和病毒學研究,以了解變異病毒在感染性和致病性方面的變化。世衛組織建議所有國家在可能的情況下增加對新冠病毒的常規測序,並分享病毒基因序列數據,尤其要報告是否發現了相同的變異病毒。所有國家都要評估當地病毒傳播水平,並採取適當的預防和控制措施。
  • 新冠病毒出現新的變異?複製更快,傳播更強?
    歐洲等地發現的早期病毒基因序列中就已出現該變異,有研究顯示29%的新冠病毒樣本都出現了該變異世衛組織首席科學家蘇米婭 · 斯瓦米納坦表示,新冠病毒 D614G 變異可能導致病毒加速複製,意味著可能加強其傳播性。
  • 變異新冠病毒,或已在美國傳播
    ,尋找感染了英國發現的變異新冠病毒病例,已有一些國家出現此類病例,包括澳大利亞、冰島、義大利、荷蘭和丹麥。所有國家都要評估當地病毒傳播水平,並採取適當的預防和控制措施。變異新冠病毒有哪些新特點?病毒變異是病毒複製過程中發生的常見現象。新冠病毒作為RNA病毒,變異會更加頻繁。
  • 變異新冠病毒或已在美國傳播
    當地時間22日,世衛組織發布英國上報的有關變異新冠病毒的相關信息,稱該種變異病毒更易在人與人之間傳播。世衛組織建議各國增加對新冠病毒的常規測序世衛組織建議進一步開展流行病學和病毒學研究,以了解變異病毒在感染性和致病性方面的變化。世衛組織建議所有國家在可能的情況下增加對新冠病毒的常規測序,並分享病毒基因序列數據,尤其要報告是否發現了相同的變異病毒。所有國家都要評估當地病毒傳播水平,並採取適當的預防和控制措施。
  • 變異新冠病毒或已在美傳播 變異新冠病毒是原始病毒的「升級版」嗎?
    那麼,應如何看待新冠病毒變異?英國這次報告的變異病毒是否具有更強的致病性及致命性?疫苗會不會就此失效?病毒常「犯錯」儘管「病毒在持續變異」這句話聽來讓人膽戰心驚,但事實上,為適應不同宿主,變異是病毒自我複製過程中的「常態」。
  • 新冠病毒出現D614G變異,是否會毒性增強、使疫苗失效?
    前幾日,「多國發現新冠病毒變異毒株」「新冠毒株變異更易形成超級傳播者」等話題受到熱議。 關於新冠病毒變異的話題來自近日報導:印度研究團隊從1536個樣本中發現了73個新冠病變異株;馬來西亞研究者在新冠肺炎確診病例中確認了4例D614G變異株,該變異株的傳播能力可能是一般毒株的10倍。 其實,早在今年4月和7月,已有相關學術論文針對新冠病毒的變異進行了詳細且系統的報導。研究鑑定出基因變異位點,並討論了變異帶來的潛在危害。
  • 以色列發現兩種有效抵抗新冠病毒藥物,顯著降低病毒複製能力
    據當地媒體報導,以色列生物學研究所(IIBR)的科學家日前表示,兩種用於治療高雪氏病(Gaucher's disease)的藥物能有效抵抗新冠病毒,並有可能在未來冠狀病毒暴發時作為廣譜抗病毒治療藥物。高雪氏病並非病毒引起的疾病,而是在阿什肯納茲猶太人群中常見的遺傳病。科學家發現,用於治療該疾病的藥物會產生可能具有抗病毒能力的糖鞘脂分子,它是細胞膜生物活性成分。實驗中,他們檢查了藥物Cerdelga和Venglustat,結果顯示這兩種藥對新冠病毒和其他潛在病毒均有效。
  • 新冠病毒已變異毒性更強?張文宏發博了
    今天中午,張文宏發微博談29%新冠病毒樣本現D614G變異。無證據證實D614G變異毒株毒性更強張文宏表示:最近大家都在關注新冠病毒是否發生了變異,引起了更大範圍的傳播,而且還沒有上市的疫苗是不是也面臨無效的威脅。
  • 變異新冠病毒是原始病毒的「升級版」嗎?
    那麼,應如何看待新冠病毒變異?英國這次報告的變異病毒是否具有更強的致病性及致命性?疫苗會不會就此失效? 病毒常「犯錯」儘管「病毒在持續變異」這句話聽來讓人膽戰心驚,但事實上,為適應不同宿主,變異是病毒自我複製過程中的「常態」。
  • 南極洲首次出現新冠確診病例!變異新冠病毒或已在美國傳播
    當地時間22日,世衛組織發布英國上報的有關變異新冠病毒的相關信息,稱該種變異病毒更易在人與人之間傳播。世衛組織建議各國增加對新冠病毒的常規測序世衛組織建議進一步開展流行病學和病毒學研究,以了解變異病毒在感染性和致病性方面的變化。世衛組織建議所有國家在可能的情況下增加對新冠病毒的常規測序,並分享病毒基因序列數據,尤其要報告是否發現了相同的變異病毒。所有國家都要評估當地病毒傳播水平,並採取適當的預防和控制措施。
  • 變異新冠病毒怎麼來的?對我們的生活有什麼影響?
    @中國新聞網變異新冠病毒因何而來,目前仍是一個謎。在極不平凡的2020年即將結束之時,已經被新冠肺炎疫情困擾了一年的人們,不得不再次將目光聚焦在病毒之上。近期,英國出現的變異新冠病毒引發全球廣泛關注。最令人關注的變化發生在病毒表面的刺突蛋白,這被人們形象地稱為是病毒「解鎖」進入人體細胞的鑰匙。在刺突蛋白上發生的一個名為「N501Y」的變異,被認為可能會使得病毒更容易侵入人體細胞。目前看來,變異的新冠病毒似乎具有更強的傳播力。在英國所開展的初步研究顯示,該變異病毒的傳播能力較此前提升了40%至70%。需要指出的是,這一數據並不是直接指向人與人之間的傳播力。
  • 變異新冠病毒十分可怕,傳染性增加四到七成
    當地時間22日,世衛組織發布英國上報的有關變異新冠病毒的相關信息,稱該種變異病毒更易在人與人之間傳播。世衛組織建議各國增加對新冠病毒的常規測序世衛組織建議進一步開展流行病學和病毒學研究,以了解變異病毒在感染性和致病性方面的變化。世衛組織建議所有國家在可能的情況下增加對新冠病毒的常規測序,並分享病毒基因序列數據,尤其要報告是否發現了相同的變異病毒。所有國家都要評估當地病毒傳播水平,並採取適當的預防和控制措施。
  • 科普|變異新冠病毒是原始病毒的「升級版」嗎
    那麼,應如何看待新冠病毒變異?英國這次報告的變異病毒是否具有更強的致病性及致命性?疫苗會不會就此失效?病毒常「犯錯」儘管「病毒在持續變異」這句話聽來讓人膽戰心驚,但事實上,為適應不同宿主,變異是病毒自我複製過程中的「常態」。
  • 日本新增變異新冠病毒感染者,新冠病毒再次發生變異!
    最近一段時間以來,雖然有北京和大連等地發生了零星的反覆,但是我國有著成熟有效的抗疫經驗,所以我們並不擔心,可是大家不擔心也千萬別放鬆,因為日本現在新增了變異的新冠病毒感染者!日本有研究表明,新冠病毒已經再次發生變異!
  • 科普:變異新冠病毒是原始病毒的「升級版」嗎
    那麼,應如何看待新冠病毒變異?英國這次報告的變異病毒是否具有更強的致病性及致命性?疫苗會不會就此失效?病毒常「犯錯」儘管「病毒在持續變異」這句話聽來讓人膽戰心驚,但事實上,為適應不同宿主,變異是病毒自我複製過程中的「常態」。病毒在細胞內繁殖時,要為每個「子」病毒複製一份遺傳物質,而這些副本並不總是完美的,常會出現一些「錯誤」,即發生基因突變。
  • 變異新冠病毒或已在美國傳播
    12月22日,世衛組織發布英國上報的有關變異新冠病毒的相關信息,稱該種變異病毒更易在人與人之間傳播。世衛組織建議各國增加對新冠病毒的常規測序世衛組織建議進一步開展流行病學和病毒學研究,以了解變異病毒在感染性和致病性方面的變化。世衛組織建議所有國家在可能的情況下增加對新冠病毒的常規測序,並分享病毒基因序列數據,尤其要報告是否發現了相同的變異病毒。所有國家都要評估當地病毒傳播水平,並採取適當的預防和控制措施。
  • 變異新冠病毒或已在美國傳播,病毒有哪些新特點?
    ,尋找感染了英國發現的變異新冠病毒病例,已有一些國家出現此類病例,包括澳大利亞、冰島、義大利、荷蘭和丹麥。世衛組織建議各國增加對新冠病毒的常規測序世衛組織建議進一步開展流行病學和病毒學研究,以了解變異病毒在感染性和致病性方面的變化。世衛組織建議所有國家在可能的情況下增加對新冠病毒的常規測序,並分享病毒基因序列數據,尤其要報告是否發現了相同的變異病毒。所有國家都要評估當地病毒傳播水平,並採取適當的預防和控制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