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科學家研發的新冠病毒中和抗體登上《自然》,將進入臨床試驗

2020-12-05 中國經濟網

北京時間今天下午5時,國際頂級科技雜誌《自然》在線發布了我國科研團隊自主研發的新冠病毒中和抗體成果。他們篩選出兩種具有新冠病毒特異性中和活性的全人源單克隆中和抗體,其中一種在恆河猴動物實驗中能顯著抑制病毒感染,顯示出預防和治療效果。據悉,參與這項研究的上海君實生物醫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將與海外合作方一同向中、美兩國藥監部門遞交新藥臨床研究申請,開發具有潛在預防新冠病毒感染、治療新冠肺炎「雙重效果」的抗體藥物。

《自然》雜誌在線發布的論文首頁(來源:《自然》官網)

君實生物營運長馮輝博士介紹,中和抗體由人體B淋巴細胞產生,當病原微生物入侵細胞時,這種抗體能搶先與微生物表面的抗原結合,把它們「中和」掉。科學研究表明,新冠病毒與細胞表面受體結合的親和力非常強,達到納摩爾級,所以人體免疫系統產生的中和抗體會不夠用,需要「外援」支持。作為基因工程重組表達的「援軍」,中和抗體藥物如注射進人體,將搶先與新冠病毒的刺突蛋白(S蛋白)結合,使病毒無法感染人體細胞,從而被免疫系統輕鬆清除。

過去對於抗病毒中和抗體的研究提示,這類藥物不但具有治療效果,還有望保護人體預防病毒感染。中和抗體藥物有望與疫苗呈互補關係,前者更適用於應急狀態下重症監護病房的醫護人員、高齡老人等重點人群的預防。

疫情發生後,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中國科學院大學、中國科學院武漢病毒研究所生物安全大科學中心、國家傳染病臨床研究中心、君實生物等多個科研機構和企業展開了聯合攻關。他們採用單細胞測序技術,從處於恢復期的新冠肺炎患者的外周血單個核細胞中,分離出11個新冠病毒中和性單克隆抗體;再利用流式細胞技術,進行阻斷試驗分析,篩選出代號為CA1、CB6的兩種單克隆抗體。它們能特異性結合新冠病毒刺突蛋白轉染的HEK293T細胞(人胚胎腎細胞293T),表現出良好的中和活性。

完成體外實驗後,科研團隊進行了動物實驗。他們將9隻恆河猴分為3組,分別是對照組、預防組和治療組。對照組被注射安慰劑;預防組在感染新冠病毒前一天,被注射CB6抗體;治療組在病毒感染後第一天和第三天,被注射相同劑量的CB6抗體。結果顯示,在感染後的第四天,治療組猴子的病毒效價顯著降低,病毒滴度比對照組低3個對數左右,表現出明確的治療效果;預防組猴子僅檢測到最低水平的病毒,病毒載量峰值不超過103核糖核酸(RNA)拷貝/毫升,表現出很強的預防保護作用。

恆河猴感染後,對照組、治療組、預防組的咽拭子病毒滴度變化(來源:君實生物)

在上海市科委應急科技攻關項目的支持下,君實生物對中科院微生物所篩選的備選抗體進行多路並行開發,完成了蛋白表達、免疫球蛋白Fc段(可結晶段)工程化改造、細胞株構建等抗體工藝開發和規模化生產的關鍵步驟。目前,這家企業的上海臨港基地已生產出多批次臨床用藥,為開展臨床研究做好了準備。「我們將與合作夥伴向中、美兩國藥監部門遞交新藥臨床研究申請,計劃今年二季度啟動臨床試驗。」馮輝告訴解放日報·上觀新聞記者。

今年4月,君實生物與美國企業禮來製藥籤訂了合作協議,君實生物授予禮來製藥在大中華以外地區對抗體進行產品臨床開發、生產和商業化的獨佔許可,君實生物則持有在大中華區開發抗體藥物的所有權利。雙方正共同推動藥物在中國和海外地區的臨床試驗,力爭讓中國原創抗體新藥為全人類帶來福音。

來源:上觀新聞

相關焦點

  • 新冠病毒中和抗體進入臨床試驗階段
    BI 767551(DZIF-10c)是一款強效的抗新冠病毒(SARS-CoV-2)抗體,在臨床前研究中已展示出具有前景的中和病毒的特性1 / 2a期臨床試驗將通過靜脈輸注和吸入給藥,評估BI 767551的安全性、藥代動力學特徵與抗病毒活性。
  • 新冠病毒中和抗體臨床試驗在上海啟動,完成首例受試者給藥
    6月5日,上海君實生物醫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與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等單位共同開發的重組全人源抗新冠病毒單克隆抗體注射液(以下簡稱「JS016」)獲得國家藥監局批准,進入Ⅰ期臨床試驗階段。6月7日上午,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完成了首例受試者給藥。
  • 中科院聯合研發新冠病毒滅活疫苗進入臨床三期試驗丨轉化亮點
    中科院相關職能部門現已推薦候選條目,歡迎大家積極參與投票,相關得票數將作為正式當選條目的重要參考依據。感謝對中科院科技創新工作的鼓勵和支持!今日推薦候選條目《中科院聯合研發新冠病毒滅活疫苗進入臨床三期試驗》,投票請點「閱讀原文」。
  • 2020進博會禮來攜手產學研講述中國自主研發新冠病毒中和抗體的背後故事
    11月6日,禮來中國攜手君實生物、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舉辦了「貫通產學研,抗疫同戰線」研討會,展示了中國自主研發、新冠病毒中和抗體LY-CoV016(JS016,重組全人源抗新冠病毒單克隆抗體注射液)的研發經歷以及全球臨床試驗進展。
  • 瞭望|新冠抗體藥物研發突破
    此前,嚴景華團隊與高福團隊、王奇慧團隊聯合中科院武漢病毒所、北京地壇醫院、解放軍總醫院第五醫學中心、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病毒病所、上海君實生物醫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機構,合作研發了針對新冠肺炎的全人源中和抗體藥物,並已利用恆河猴評估該中和抗體藥物在預防和治療新冠肺炎中有效。這一成果5月26日在線發表於《自然》雜誌。
  • 解藥|再生元稱新冠中和抗體試驗結果樂觀 禮來試驗遭叫停
    NASDAQ:REGN)公布其研發的中和抗體REGN-COV2的臨床II/III期試驗數據,稱試驗主要和次要終點均達成。10月28日,再生元(NASDAQ:REGN)公布其研發的中和抗體REGN-COV2的臨床II/III期試驗數據,稱試驗主要和次要終點均達成。而三天前,美國國家過敏和傳染病研究所卻叫停禮來主導的另一項中和抗體研究。REGN-COV2是目前全球臨床進展最快的新冠中和抗體。
  • 國內首款新冠DNA疫苗即將進入二期臨床,智飛生物新冠疫苗中和抗體...
    11月20日,在「2020中國生物製品年會」上,中科院研究員嚴景華作為主要研發者透露,智飛生物重組新冠疫苗二期臨床試驗900人,完成全部免疫程序14天後中和抗體陽轉率97%,中和抗體(GMT)以CPE法測試為102.5,相當於康復病人血清抗體的兩倍。  此外,嚴景華還表示,智飛生物重組新冠疫苗安全性也較高,一、二期臨床試驗中均未發生與疫苗相關的嚴重不良事件。
  • ...的抗體可中和新冠病毒|抗體|新冠病毒|大羊駝|羅莎琳德·富蘭克林
    新華社倫敦7月13日電(記者張家偉)英國研究人員13日在學術期刊《自然·結構和分子生物學》上發表論文說,實驗室研究顯示,源自大羊駝的抗體可中和新冠病毒,有望用於開發新冠治療方法。大羊駝等一些駱駝科動物體內會天然產生大量結構簡單的小型抗體,這類抗體可用於製備更微小的納米抗體。
  • 《自然》:讓中和抗體具備疫苗特性?Vir合作揭示「加強版」中和抗體...
    ▎藥明康德內容團隊編輯 在對抗新冠病毒感染的研發方面,疫苗和中和抗體的開發是兩個重要的方向。如今多款候選新冠疫苗已經進入3期臨床試驗,針對新冠病毒的中和抗體的3期臨床試驗也已經展開。通常,我們認為疫苗和中和抗體在保護人們不受新冠病毒感染方面起到不同的作用。
  • 《自然》雜誌刊登君實生物新冠中和抗體階段性研究成果
    2020年5月26日,君實生物(HKEX:1877)宣布,國際權威期刊《自然》雜誌(Nature,IF43.070)在線刊登論文,發表君實生物和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合作研發的中和抗體臨床前研究成果。
  • 國內首款新冠DNA疫苗即將進入二期臨床,智飛生物新冠疫苗中和抗體水平超康復者
    「2020中國生物製品年會——疫苗研發和質量論壇」傳出消息,智飛生物新冠疫苗二期臨床結果積極,激發的抗體水平達到康復患者兩倍;另外,我國多個核酸新冠疫苗進展也較為積極。11月20日,在「2020中國生物製品年會」上,中科院研究員嚴景華作為主要研發者透露,智飛生物重組新冠疫苗二期臨床試驗900人,完成全部免疫程序14天後中和抗體陽轉率97%,中和抗體(GMT)以CPE法測試為102.5,相當於康復病人血清抗體的兩倍。此外,嚴景華還表示,智飛生物重組新冠疫苗安全性也較高,一、二期臨床試驗中均未發生與疫苗相關的嚴重不良事件。
  • 新冠病毒中和抗體能維持半年以上是怎麼會回事 新冠病毒抗體有什麼...
    近期,上海的醫學專家研究發現,具有保護性的中和抗體在新冠病毒感染半年後仍在人體內穩定存在。其中,抗新冠病毒IgG抗體相較於病毒感染後2個星期至1個月仍維持在一個很高的水平,該研究成果發表於中國工程院院刊。
  • 專訪和鉑醫藥CEO王勁松博士——關於新冠病毒中和抗體的藥物開發
    儘管一些藥物在臨床試驗中取得了積極的成果,但人們還是希望能有更多控制疾病的方法。其中,阻斷新冠病毒感染的中和抗體,就是最有希望取得成功的治療方案之一。 和鉑醫藥(Harbour BioMed)是最早與世界各地合作夥伴發現阻斷新冠病毒感染抗體的公司之一。
  • 中國首個新冠滅活疫苗進入臨床試驗,那什麼是滅活疫苗?
    4月13日,由國藥集團中國生物武漢生物製品研究所有限責任公司研發的新型冠狀病毒(COVID-19)滅活疫苗(Vero細胞)Ⅰ/Ⅱ期臨床試驗在中國臨床試驗註冊中心正處於「通過審核」預註冊狀態,這意味著中國首個新冠滅活疫苗開始進入臨床試驗,同時,亦是繼陳薇教授團隊之後,中國第二個註冊進入臨床試驗的新型冠狀病毒疫苗
  • 新冠特效藥接近成功:中和抗體,可治療可預防
    編輯:文章很長,簡單總結一下就是:「中和抗體」現在是最有希望開發成功的新冠特效藥。而現在快要開發成功的有兩款中和抗體,其中一款JS016是咱中國公司造的。川普能快速治癒新冠,就是用了中和抗體。中和抗體即能治療,也能預防,中和抗體只對中輕症狀的患者有效,對重症患者效果很小。
  • ...重症患者具有良好潛力|抗體|臨床試驗|新冠肺炎|麥可·羅斯巴什
    中國首次證明臨床有效據英國自然出版集團旗下《細胞與分子免疫學》雜誌2020年4月20日在線發表的一篇論文報導,陸軍軍醫大學(中國第三軍醫大學)和北京協和醫科大學等機構的研究人員發現新冠肺炎康復者體內的抗體,只有極少數能阻斷新冠病毒刺突蛋白與人體細胞受體的結合,他們從中鑑定出兩種可完全阻斷新冠病毒入侵人體細胞的單克隆抗體,有望用於新冠肺炎的預防和治療。
  • 已有疫苗遞交臨床試驗申請,國內新冠病毒藥物疫苗研發進展如何?
    已有研發較快的機構向國家藥監局滾動遞交臨床試驗申請材料、並且已經開展臨床試驗方案論證、招募志願者等相關工作。待國家藥監局按照有關法律法規審批後,開始臨床試驗。這場發布會披露了國內當前新冠病毒疫苗、藥物研發的最新進展。據介紹,已有疫苗研發較快的機構向國家藥監局滾動遞交臨床試驗申請材料、並且已經開展臨床試驗方案論證、招募志願者等相關工作。這被形容為「重要進展」。有參與疫苗評審的專家向南都透露,一款以腺病毒為載體的新冠病毒疫苗已於昨日(3月16日)進行臨床前評審,「評審結果很好」。
  • 醫藥行業深度報告:中和抗體,新冠肺炎「特效藥」
    對於新冠疫情而言,進展最快的疫苗 研發路線已經進入臨床 III 期試驗階段,其中國產疫苗進展最快的是國藥集團旗下 武漢生物製品研究所、北京生物製品研究所研發的新冠滅活疫苗,有望今年年底 上市;美國疾控中心 CDC 主任表示,新冠疫苗在今年底或明年 1 月上市後將優先 供應醫務工作者及現場應急人員,預計 2021 年春夏才能向普通民眾發放。
  • 首個新冠病毒中和抗體恆河猴實驗結果發布:有治療和預防潛力
    5月26日傍晚,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和君實生物(01877.HK)等在《自然》雜誌上在線發表了其合作研發的新冠病毒中和抗體在恆河猴的治療和預防實驗結果,這也是首個在非人靈長類動物模型中的抗新冠病毒中和抗體實驗報告。該報告初步表明,改造後的中和抗體CB6-LALA能夠抑制SARS-CoV-2的感染,觀察到治療和預防的效果。
  • 又一技術路線,中國研發新冠重組蛋白疫苗進入臨床試驗
    新京報快訊(記者 張璐)據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官方公號消息,6月19日,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批准了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和安徽智飛龍科馬共同研發的新冠重組蛋白疫苗進入臨床試驗。這是繼腺病毒載體疫苗和滅活疫苗兩種類型的疫苗進入臨床試驗之後,又一種新的技術路線研製的新冠疫苗進入臨床試驗階段。